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7-13 15:21

爱上单反 。。。(转帖)

第一阶段:入门:
    最初想法很单纯,你想买一台好相机,原因可能是宝宝降临,或者要外出旅游。你对器材不甚了解,于是去找身边的摄影大师,求他给指条明路。
    一般大师都会很专业的问一些问题,诸如“平常主要拍摄的题材是什么呀?”“ 都用过哪些器材呀?”“想不想上全幅呀?”。这些问题让你很羞愧,因为你连问题都听不懂。正在尴尬的时候,突然听见大师冒出一个你能听懂的问题——“你预算多少呀?”,于是你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般,报出一个数字!
    通常来说,这是大师最后的一个问题!
    通常来说,大师会建议你买一个中端单反套机!价格从4K~10K不等。
    通常来说,这个价格比你的预算要高不少,但又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你在咬牙掏钱的同时,心里暗下决心“要充分利用这套专业器材,好好学习摄影”
第二阶段,上路
    巫师始终认为,购入第二个镜头是你走入摄影之路的分水岭,因为你在尝试之后开始持续投入了。
    你的专业单反果然不负众望,“拍的真清楚!”是你能听到最多的赞赏。你也很是沾沾自喜。
    很快你就接触到光圈、快门、ISO这些基本概念。你开始逛摄影论坛或者看器材评论,脑子里被牢牢的灌输了一个观点:相机并不重要,镜头才是画质的关键!
    回头看看自己的照片:背景不够虚化、主体不够丰满、弱光时画面抖动的厉害,噪点严重。冥冥中脑海里有个声音对你说“换个镜头,这一切都能够改变!”
    于是你又去求教身边的大师。
    大师照例问一堆专业问题。所不同的是,此时你对大多数问题能够对答如流,弄得大师很没面子。于是大师心里会掠过“小样儿我还治不了你”的想法,抛出那个经典问题“那你预算是多少呀?”
    在你说出一个数字以后,通常大师眼里会飘过一个轻蔑的眼神,然后吐一个烟圈,指导你镜头是有红圈金圈之分的;有狗头牛头之分的;你的预算,充其量只够买个驴头!
    于是你上网搜索,查遍资料,知道什么是“大三元”、“小三元”、“小白”、“小黑”、“小钢炮”这些近似黑话似的单词。
    这个过程你一定会看到一句话“买你能承受的最贵器材”。
    终于你出手了,大部分人,买入的无外乎是大三元或者小三元或者其中之一。
    你拥有了人生中第一支红圈头,姑且算是8K吧。
第三阶段,低烧
    红圈头果然没有让你失望!分辨力、锐度、色彩透着就是一股子专业味儿。如果你买的是个大光圈镜头,还会呈现出蜜一样迷人的焦外。
    你开始四处传播你的照片,在网上比对别人的作品。你也开始研究构图、色彩...此时你的作品获得众多称赞,这让你很高兴。你觉得摄影已经向你打开大门,你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更多的拍摄和练习——当然,这需要更多的镜头,最起码要覆盖足够的焦段。
    不用想,管它大三元还是小三元,配齐了再说。你甚至会考虑EF 28-300/3.5-5.6L IS这样的奇葩镜头。
    至此,你已经拥有了至少3个变焦红圈,增加投资25K
你突然发现某天各大相机厂商就如打了鸡血一样玩命的推出新型号。一看日历,明年正是奥运年。每四年一次的器材换血大姨妈就要开始了。你脑海里有了挥之不去的两个字“全幅”。
    没有全幅,怎么对得起手头的红圈?如何体现“原始焦段”的韵味?
    于是您毫不犹豫的把5D3或者D800抱回家。当然,随着2、3千万的像素相机,一起抱回家的还有64G CF卡,乐摄宝的摄影包,一个入门三脚架...大约总计25K
    等等!诸如5D3之类的相机,是没有内置闪光灯的。1.5K的外置闪光总是要的
第四阶段,定焦
    全幅的机身和红圈变焦让你着实爽了一把。每次出游,你会不厌其烦的扛上三脚架并带上所有后宫佳丽,周围人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走在西湖边,总有大妈冷不丁递过来一个小数码,冲你说“大兄弟,替我和老头子拍张合影吧!一看你就是个会照相的"。
    但是每当你翻阅杂志,或者摄影论坛,对比“大师”的作品,总觉得沮丧。“通透”、“油润”、“氛围感”这些词汇像噩梦一样折磨着你,它们是那么令人神往却遥不可及!同时你悲催的发现,当你刚把三脚架支好,你的同伴早就坐在车里不厌其烦的催促开车......
    这个世界不该这样,花了50K的器材不该这样!
    在第一次使用定焦镜头后,你会觉得所有的困惑都随风而去!哪怕是价格3K的50 1.4,那个锐度、色彩、焦外,以及面对弱光时的从容蛋定,都远远好过10K的变焦。

第五阶段,回归
    此时你玩摄影可能已经接近10年了,已经拥有了至少2个机身,6个镜头。然而一个永远无法回避的问题终于要直接面对了——你年纪大了!
    你已经没有力气背着10公斤的器材去搞创作;也无法扛着三脚架长途跋涉;你没有精力凌晨起来到野外蹲守日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最想干的不是背上相机去摄影而是找个能够看到日落的餐厅好好的吃顿海鲜。
    此时你面对铺开半张床铺的单反相机和镜头,心里在想——你需要一台高画质轻便的相机。
    要是在5年前,投资100K左右的莱卡一机两镜几乎是你唯一的选择。
    好在科技进步了,你有很多更实惠的选择。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诸如Sony和富士的微单系统。
    就像前面说的,你玩摄影已经快10年了,自然是个事业有成的人。20K左右,拿下一套全幅微单对你来说毫无压力。
第六阶段:邪路!
    小巧的全幅微单满足了你的需要,画质好,重量轻,价格也不贵。但是却给你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之前你买的那些单反红圈头可以用在这个小巧的微单上吗?要是不能用,岂不浪费了?
    你是如此勤俭持家并富有钻研精神,以至于很快你就找到了答案——转接环!
    这是通往一个无底洞的邪路!!!

总 结:
第一套机:6K
全幅机+3个红圈变焦:55K
3个红圈定焦:40K
全幅微单:20K
转接镜头:50K
摄影附件:30K
总数大约:200K

终于尘埃落定,你满足的看了看满屋子的器材。点看电脑,这10年来大约你拍了100K片子,投资200KRMB,每张成本恰好2块钱!
      你打开防潮柜,用绒布仔细擦拭着每一个镜头,这时,电话铃声响起,那头传来一个毛头小子的声音:
      “大哥,我想买个单反,给推荐一个呗~~~”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7-13 15:29

本帖最后由 北上太子 于 2014-7-13 16:39 编辑


      {:1_130:}请自行参对,试问:修炼到第几层仙境(陷阱)?!{:4_205:}

闲不住 发表于 2014-7-14 15:51

18层是最高境界

motor 发表于 2014-7-14 21:47

闲不住 发表于 2014-7-14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8层是最高境界

高,{:1_153:}

半幅饼干走江湖 发表于 2014-7-15 13:03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7-13 16: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自行参对,试问:修炼到第几层仙境(陷阱)?!

一开始就入了转接德系老头的歪门邪道,算几层?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7-15 21:33

半幅饼干走江湖 发表于 2014-7-15 14: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开始就入了转接德系老头的歪门邪道,算几层?

俺还在陷阱里越陷越深呢。。。去找超脱的大师指点迷津吧!{:5_240:}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7-29 01:29

接触摄影,要学会看懂五本书 (转帖)

摄影之所以被称为一门艺术,就是因为它需要的是一颗平静的心,任何浮躁与虚荣都是要不得的。
      接触摄影,要学会看懂五本书。
      第一本要看的书,就是情感。太浮躁的人是用不好相机的,因为他看见的只有服装和表情,他拍到的是漂亮或者丑陋,而不是喜欢或者厌恶;拍到的是笑容或者眼泪,而不是快乐或者悲伤。那样的相机,我们叫快门机器。单纯拍片子不是摄影,更不是艺术,摄影是藏在片子后面的情感!很遗憾,大部分人都还在看这本书,我也是。但是知道了方向,我会突破的。等到突破了这一步,相机就能成为表达你的情感的工具,你能很容易在打开一张片子的时候,迅速回到当时的现场,伴随一杯茶,和一个宁静的下午。
      第二本要看的书,是人生。太年轻的人也是无法理解摄影的真谛的。没错,现在市场上的相机种类繁多,也不乏一些时尚机型,但是,如果把摄影定位成一种时尚,那就错到家了。摄影不是时尚,在这两个字后面蕴含着前辈们多少年的积累和精华,从取景框看出去,转动对焦环,在景物开始清晰的同时,你能隐约看见大师的身影飘然而过,翩若惊鸿,矫若游龙。镜头表达的,是你眼中的世界,是你对人生的理解。摄影大师们,在拍风光的时候,他会充满了敬畏;在拍花鸟的时候,他洋溢着喜悦,在拍人文的时候,他骨子里刻着悲悯。镜头便是人生,你的片子便是你对大千世界的理解,走到这一步,镜头就是你的伴侣,你已经感觉不出它的存在,但它确实开始融进了你的生命。
      第三本要看的书,便是你自己的心。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你内心的投影,心无挂碍了,从此得了解脱,自在啊!那时,你不再以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为意,繁华起伏,俱是浮光掠影,一头一机,从此笑傲江湖。信手拈来皆文章,摘叶飞花可伤人。
      第四本要认真看的书,当然是产品说明书!在摄影论坛里,如果有人问产品说明书上本来很醒目的答案,是会遭到痛殴的。你只有在充分了解产品和基本操作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发挥系统的优点。也只有这样,相机才能真正成为你的工具。
      第五本要看的书,是《纽摄》(全称《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玉垒居士备注)。是的,很多人说,纽摄老了,没错,纽摄是老了,老了就抽抽了,抽抽得只剩下精华了。人们对照片有不同的追求,咱们不说,追求亮丽明快,或许纽摄不适合,但我看来,它仍然是摄影圣经。开篇三个要求,主题、主体、简洁,自始至终都是我们评判片子的依据。看明白了《纽摄》,相机就会成为你的左右手。你会开始为光影而喜悦,为色彩而快乐

闲不住 发表于 2014-7-29 15:33

浮屠,浮屠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7-30 09:33

徕卡,蔡司头究竟何方神圣?(转帖)


许多初入门的鸟儿们大多知道“sony”“松下”“卡西欧”等著名品牌,入门几个月后会发现相机界有自己的“名家”如熟悉的“佳能”“美能达”还有相对陌生的“奥林巴斯Olympus”“尼康nikon”“宾得Pentax”“适马sigma”等等。等到中毒深点得就知道什么“徕卡”“蔡斯”。但这些德国货到底是何方神圣,有点说不清。且听我细细道来。

先说徕卡,徕卡曾经是我的东家,我比较熟悉。

话说徕卡这个品牌没有建立以前在1849年,23岁的德国数学家卡尔.开尔纳(Carl Kellner)在威兹拉(Wetzlar)成立“光学协会”,开始镜头与显微镜的研发。这时徕卡的前生。在1869年 Ernst Leitz 接管了公司并成为唯一的管理者,他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公司。这就是著名的Leitz(徕兹)公司。具体说到徕卡(leica)这个品牌的诞生,不得不先说135相机的产生。

奥斯卡·巴纳克(Oskar·Barnack),德国一位才华横溢的机械师,同时也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执着的色友。在上世纪初,工业革命盛兴,当时的机械工程师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纳斯达克崩盘前的IT工程师一样是知识分子中的骄子。Leica(徕卡)相机的历史就是从奥斯卡·巴纳克担任徕兹公司研究主任一职才开始的。
显然,庞大的机身、沉重的三脚架使拍摄变得缓慢而累赘。作为色友的Barnack当然知道问题所在,他创造性的使用了35mm胶片尺寸来设计相机,拍摄幅面为24*35mm。于是著名的135格式标准的相机诞生了。

当然Barnack最初的想法只不过是想研究如何制造一部方便的工具使他能够很方便地得到拍摄时,有个曝光的参考。(呵呵,有点像我现在使用dc的原因哟)但这部使用42mm的镜头、1/40秒的快门速度的“原型徕卡”(Ur-Leica)被改良后在世界上迅速流行起来。

徕卡(Leica)是由徕兹(Leitz)与相机(Camera)二组英文名字组合而成,最初拼音组成“LECA”(勒卡),但因为与法国克徕乌斯公司在1924年所推出的使用35mm有齿孔软片的“EKA”(爱卡)相近,为防混淆,就改名Leica(徕卡)。因此,是先有相机后才有品牌名称。
这个原型机还在德国徕卡总部珍藏着,我有同事去总部参观过,可惜我没有去过。:(

据说就是在现在,只要使用当代的菲林,它的成像可以媲美任何万圆的专业级变焦。当然原型机的价格是有价无市的。
可以看到在日本的相机品牌出现之前的几十年里,徕卡横行天下、独步武林,造就了一大批摄影大师,其中我个人最崇拜的就是抓拍大师纪实摄影的泰斗法国人布勒松。徕卡=135这个概念深深的烙在人们的心中,就像现在的操作系统=微软一样。

不像蔡司等厂家,长期以来徕卡一直致力于小像场镜头的设计和制造,在135以下幅面的镜头里无可争辩的成为了王中王。在135领域,如果佳能是奔驰,尼康是宝马,那么徕卡就是劳斯徕斯,至于什么索尼最多算个阿米尼,尽管据说它的轮胎也是德国……

1990年威得徕兹集团(Wild Leitz Holding AG)和Cambridge Instrument Company plc合并建立一个新的徕卡Holding B.V.集团。至此,徕卡的名字正式与显微镜测量器、照相测量法系统及科学光学仪器的领导者,划上等号。
徕卡

现在的徕卡划分成3个集团公司即:Leica Camera;leica microsystems和leica geosystems。我以前隶属于microsystems。

1996年7月25日徕卡股份有限公司(Leica Camera GmbH)成为上市公司,并更名为徕卡股份公司(Leica Camera AG)。在我离开徕卡的那年据说microsystems也要上市,但我没有看到。

嗯,还有一点忘写了,这一点,呵呵,大概翻遍所有书籍都看不到的,是我的不传之密哟!

你们注意早期日本相机品牌的命名没有?这里面就有徕卡这个品牌对整个日本相机业的影响。当时,为了模仿徕卡,许多日本品牌在名字最后加上了“ca”的发音。富士出的相机叫富士卡、还有柯尼卡等等,似乎相机非要“卡”一下才有专业的感觉。

MP是指:Mechanical Perfection。主要功能以M6 Classic为主,外观复古设计糅合进M3的经典设计(框线选择纽、镜头按钮、倒片纽和进片板手),机顶加上Leica刻字,同时作了如下的改进:

外覆层材料的改进,更方便握持;

TTL测光为数字式(M6和M6TTL为模拟);

快门帘更轻更结实;

倒片装置带锁定;

更好的装配和制造工艺,操作更顺滑;

解决了出名的对焦区的耀光问题。

有朋友问为什么LEICA主要是旁轴相机而不是随大流的SLR设计,俱乐部会员小钱的回答非常正确:

“单反的设计要晚于旁轴,因此旁轴其实是最经典的135照相机。徕卡后来迫于市场的压力,也推出了单反,也就是徕卡的R系列。虽然单反能解决旁轴取景的视差问题,但是其本身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镜间快门等优势,因此在某些摄影领域,单反是无法取代旁轴的。

而很多用徕卡拍黑白的人们,都是为了追求摄影初期那最经典的情愫……

这里面有个心理因素,任何照相机都能出片,而且现在德头,日头也没什么大区别,再加上后期加工,已经没什么区别。至于玩徕卡,就是玩经典,这和徕卡在135的经典地位分不开的。蔡思的经典魅力也不是靠着日本的contax来实现的,而是瑞典的哈苏。如果你要干活,要新潮,nikon,canon,mamiya这些日本的电子相机才是正选。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德国光学诸雄,徕卡剑走偏锋,追求小巧。施奈德讲究的是有容乃大,内力雄厚。罗墩斯得最出名的是暗(房)(利)器(就是放大镜头啦)而蔡斯就是一个全能高手了。

135幅面Carl Zeiss T*镜头是唯一可以抗衡徕卡的品牌。120中幅中哈苏也是依靠蔡司T*镜头群称霸专业领域。就是在大幅,Carl Zeiss也有一支小像场的Planar T* 135mm/3.5号称大幅镜头的最大光圈。

德国古镇耶那Jeona就是著名的卡尔. 蔡司光学的故乡。也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卡尔. 蔡司(Carl Zeiss ,1816~1888)一个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将会在这里创造一个世界光学巨人。

靠着多年的对光学和化学兴趣,卡尔在学徒满之后长期的在当地的耶那大学旁听。在1846年卡尔. 蔡司正好30岁的时候,他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有20个雇员,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由于得益于两位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工厂。

灾难降临,就在1945年2月14日晚上,德累斯顿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这是个灾难。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那,本来打算让工厂重新开工,由于Yalta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那镇和德累斯顿全部都由苏军占领。

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于是大量的蔡司高级技术人员被转移到了苏联的基埔市,作为战争赔偿,苏军同时也拆除剩下94%的Carl Zeiss加工厂和制造厂。在基埔建立了现在的Kiev照相机制造厂(所以现在俄罗斯镜头靠着偷[抢?]来的一点皮毛技术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有着一席之地)。

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那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ona的LOGO很快又出现了。同时巴顿撤出时,也掠走了的蔡司的126名关键的管理人员和技师在老美扶持的联邦德国(西德)领导下在巴登-符腾堡的奥伯考亨(Oberkochen)重新建厂,Carl Zeiss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但从此蔡司厂也因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为:Carl Zeiss Jena(卡尔. 蔡司.耶那)史称“东蔡”。生产潘太康相机。

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史称“西蔡”

其实东、西蔡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可是都标榜自己为是为蔡司正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设计上得到了进一步的进步。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手经营。总部仍设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广泛的光学领域已经是第一强者。在135领域的Contax还尚有徕卡与之抗衡,但到了120的专业领域Carl Zeiss T*已经是称雄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哈苏、禄徕使用蔡司镜头才坐到江湖前2把交椅,玛米亚、勃朗尼卡没有蔡司支持就注定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到了数码时代,又是蔡司!使得原本是光学外行的sony摇身变成消费级dc业界的老大之一。
和介绍徕卡相同,我们来认识一个人:保罗-鲁道夫——镜头制造史上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一个对蔡司发展影响最大的一个人。1890 年,他设计出第一只消像散正光摄影镜头(Anastigmat),开创了蔡司厂镜头制造的新纪元。1896年鲁道夫又发表了大名鼎鼎的普兰纳(Planar)双高斯结构的镜头,对各种镜头像差都进行了出色的纠正。此后,世界各地生产的各种品牌的标准镜头的设计(包括徕卡)无不受惠于普兰纳。
1902年,他又设计出三组四片的“鹰之眼”——天塞(Tessar)镜头,结构虽然简单,价格适中,成像质量却惊世骇俗,明快锐利。
其他蔡司设计的镜头选介。

Hologon,广角镜头设计的典范。Holgon这个字是由希腊holos所衍生的——意思是全部,你可以将每一样东西拍进一张相片里,因此在风景及建筑摄影中就变得非常有名。
Sonnar,Sonnar名称的含义来自与德语“Sonne”-太阳!大光圈、小幅面镜头是它的特点,包括徕卡也大量的使用了这种结构的衍生设计,新出的sony828使用的镜头也是sonnar的设计结构。
Biogon,专为旁轴相机设计的镜头。Biogon采用非常简洁的对称式光学结构,提供了对称式镜头设计所具备的典型特点:边缘扭曲现象得到了严格的控制,色彩修正效果出众,成像平面异常平整。再结合蔡司公司精准的制造工艺,使得Biogon镜头成为了一支支令人叹为观止的广角镜头。上述特点,使得它成为航空俯视区域绘图摄影中的王者――在这一领域,卡尔.蔡司公司足足领导了世界长达一个世纪之久,无人可以震撼其领袖地位。
Distagon,Distagon提供了类似于Biogon镜头的广角摄影角度。甚至比Biogon更进一步。
写不完的蔡司,道不完的名镜,这是我写到这里的感觉。单一个蔡司也许贴10集也说不完,这里就只是简单聊聊而已,后面还要说说另外两个品牌。
再在看看fc上蔡司普兰纳(Planar)的虚化表现。也许明天的街道旁会出现许多丢弃的717
反正用蔡司就有市场,不用蔡司就明显低调,这就是事实,你不看到Contax以前重来不生产120单反,但一旦上了没有怎么费力就把个哈苏H1挤兑的难受。东蔡的180f/2.8通过转接环用在nikon上

另外,有朋友问到新SONY F828上采用了T*镜头,其实T*和T没有什么好说的呀。蔡司的镜头不带t的是白头,就是没有镀膜的,带T的就是镀膜的镜头,如果是T*就是蔡司的多层镀膜的镜头啦。就这么简单。
也许是由于蔡司、徕卡的光环太耀眼了,罗墩斯得(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在外行人眼里变得默默无闻。其实在德意志百年的光学传统工业里曾经出现过大量的优秀品牌,但在蔡司、徕卡的垄断下大多凋零了,但罗墩斯得(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靠着自己一流的设计还坚强的活着。

始创于1877年的Rodenstock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历史久远且在世界享有领导地位,也是德国最著名的光学公司之一,Rodenstock公司生产包括光学镜片,眼镜镜架,太阳镜和眼用设备器械等系列的产品。其中放大镜头以优质而闻名。它的品种繁多。但Rodenstock似乎还没有怎么介入dc的镜头市场,这里就不介绍了,如果哪一天他出现在哪个品牌的dc上的时候请大家不要觉得陌生。
下图是Rodenstock专门为数码后背设计的专业商业摄影用镜头。
Schneider-kreuznach公司始建于1913年,当时的名字叫做"Optische Anstalt Jos. Schneider & Co." (德文啦,翻不过来)是德国老牌的光学机械制造厂家。在最顶级的商业摄影、风光摄影领域以大幅镜头种类多而优质闻名于世。著名的sinar、禄徕、Linhof还有日本的骑士、星座等相机上大量的采用了它的镜头。可以看得出他们的镜头设计擅长于大像场场合使用。其实不少关心附加滤镜的朋友会注意一个顶级的品牌,就是“B+W”,这个牌子的东西都是天价,但大家却不知道这个品牌就是Schneider-kreuznach的一个分支品牌。

说到像场,在介绍一下这个概念。镜头的像场就是指镜头可以在焦平面可以得到的像的大小,理论上光学镜头的像场是成正圆形。

像场中成像的素质在圆心是最高的。以圆心开始镜头的分辨率向边缘递减。当递减到不可接受的一个圈时,这个圈内的面积称为镜头的“清晰像场”清晰像场的面积应该略大于感光平面的面积。诸如罗墩斯得(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这样的厂家一般以生产大像场镜头著称,所以这类镜头可以被使用在4*5英寸以上的画幅尺寸的相机上。

大像场镜头的制造难度是相当大的。举个例子:松下的FZ1的ccd只有1/3。2寸,这种画幅下很容易做出大变焦、大光圈的镜头,并且成本相对低廉。把画幅提高到2/3寸后情况就不同即便是蔡司也不敢设计出如此大变焦的2.8恒定光圈镜头了。等到到了全幅的135,这个领域最大光圈2.8的变焦镜头可以做到3倍已经是十分的了不起了。君不见蔡司、徕卡的135镜头群里28~70焦段变焦也没有出F2.8。这倒不是因为蔡司不如nikon、canon,而是他们认为这个焦段的变焦的设计并没有成熟,还做不到他们认为的“顶级”,德国人就是这样,从来不向质量做妥协!

本图是阿莫自己用的宝贝Schneider Super Angulon 90mm 超大像场镜头。它为我立下的汗马功劳连阿莫自己也记不清了。
一个相反的例子就是适马(Sigma),无疑适马的设计师是大胆的,有时我感觉是比canon还要大胆。什么24-70mm f2.8、120-300mm F2.8 都敢推出结果是被许多高要求的专业人士贬为“狗头”之列(当然这种狗头阿莫觉得业余玩玩也是不错的,尤其在小幅面的DSLR上,就是那只120~300的价格有点不是太业余)联想到现在的有关dc上的德国镜头都只不过是德国设计这样的传闻,我是这样认为的:就算镜头在日本OEM,德国人也会顾忌一点自己的面子,不会让小日本太野哗哗的。

有点跑题了。言归正传,在更大幅面的120,德产的变焦更是凤毛麟角,主打当家的就是定焦了。再大的画幅就是罗墩斯得(Rodenstock)和施奈德(Schneider)最擅长的领域里就只有定焦的天下了。可见“清晰像场”越是大,镜头制造的难度是呈几何级数的速度增大。大幅面的镜头并不像135幅面以下的镜头一样过分的追求分辨率,选择这种镜头更多的讲究视角的宽广、整个光学像场的亮度均匀等。所以阿莫的个人认为,做小幅面dc镜头并不是他们的强项。如果只从镜头设计和制造的角度判断我认为这2个品牌并不会比蔡司逊色,但就像蔡司和徕卡的比较一样,蔡司的强大是在它的全面、全能上,套用上一篇的一句话“蔡司

找不着北 发表于 2014-8-4 19:59

{:1_130:}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8-5 20:20

本帖最后由 北上太子 于 2014-8-5 21:25 编辑



                                 



                     
                              




                              



                              
                              


                                                                     
                                                                                                                                                                                 上述图片来源于网络 谢谢欣赏!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8-7 18:14

摄影学不难,易学用单反,
熟读说明书,功能要记全。
光圈配快门,曝光要先练,
找准中间灰,白加黑就减。
小光圈景深,远近都能看,
若想虚背景,大光圈景浅。
相机须持稳,摄姿要规范,
善用三角架,不怕快门慢。
快门凝瞬间,慢门显动感。
短焦视角广,长焦压空间。
望远景深浅,微距景更短。
广角易畸变,中焦保还原。
装上遮光罩,避免出耀斑。
构图有章法,表现莫小看。
布景要均衡,摆平地平线。
平行画面静,斜线有动感。
三角最稳定、游动靠曲线。
井字构图法,常用布平面。
相交有四点,最引读者眼。
视点忌中间,中间易呆板。
要想画面活,左右偏一偏。
好片三原则,一定要记全。
主题要明确,只有一视点。
主体要突出,画面要洁简。
巧用导引线,突出视觉点。
场景忌杂乱,避开干扰元。
避乱确实难,近点再近点。
创作讲理性,切莫盲目干。
风景讲意境,人像立体感。
大景取其势,小景扣质感。
天地三分线,切忌在中间。
拍人忌正面,稍侧三分脸。
全景看造型,近景眼为先。
拍片少写实,艺术难展现。
摄影真不难,全靠学和练。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8-8 16:53

本帖最后由 北上太子 于 2014-8-8 17:57 编辑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网名:盛装舞步 雨后阳光等~~!


                  

                           
                                             见识一下 空气切割机的效果吧!



               


               
               

sfbabada1 发表于 2014-8-8 19:41

这图片必须给个赞

有门 发表于 2014-8-11 13:35

太子手艺大涨啊!羡慕ING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9-3 18:21

1、早起的是摄影师和收破烂的; 2、晚睡的是摄影师和按摩院的; 3、不能按时吃饭的是摄影师和要饭的; 4、担惊受怕的是摄影师和犯案的; 5、加班不补休的是摄影师和摆地摊的; 6、加入了就很难退出的是摄影师和黑社会的; 7、不能回家的是摄影师和犯罪的。。 请珍惜身边是摄影师的朋友,因为他们真的很不容易。要是你的女友(男友)是摄影师,请对(她-他)们好一些。 献给摄影师朋友们,祝他(她)们中秋节快乐

BHL 发表于 2014-9-3 20:56

有意思,有才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9-4 19:42

——送给2014年还将继续战斗在摄影前线的战友们

爱上摄影终身难睡!
摄友一声马上到位!
为了大片吃苦受累!
老婆生气差点下跪!
被人点评夜不能寐!
一年到头东奔西追!
事业家业统统作废!
身心憔悴无处流泪!
逢年过节亲人难会!
全身装备就数头贵!
拉拢队伍经常破费!
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不在其中难知其味!
不敢奢望社会地位!
全靠傻傻自我陶醉!

nomorenorth 发表于 2014-9-5 11:07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10-27 19:15


某女,深爱户外,一日户外穿越,途中遇到劫匪。某女颤抖着对劫匪说:“大哥!我是玩户外的,这些年光户外了没干正经事,还没嫁出去,眼下一个月一千多块工资,你看我的工资条,你可怜可怜我!要不你考虑下,劫个色算了!”劫匪闻听,突然热泪盈眶,痛哭流涕的说:“妹子,啥也别说了,你走吧,哥不劫你了,说实话哥也是玩户外玩疯了,穷得快吃不上饭了才出来劫道的!你往前走,只要说是玩户外的,前面的人就能放过你。噢,对了,左边那条路千万不能走啊,那里更凶险!全是玩摄影的,都饿疯了....

DougHan 发表于 2014-10-27 19:56

北上太子 发表于 2014-10-27 20:15
某女,深爱户外,一日户外穿越,途中遇到劫匪。某女颤抖着对劫匪说:“大哥!我是玩户外的,这些年光户外 ...

现在有点明白酷暑为啥洗手不拍片了, 大智慧啊, 回头是岸.

mirage99 发表于 2014-11-9 21:05

{:1_13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上单反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