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9-1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德烈与皮埃尔的比较7 v1 C% `, `8 D1 }0 I% Q
娜塔莎说,“他们是那样的不同,而又是那么的相近。”1 t) \1 S, k# s* y7 I
8 B/ } R4 {! e9 k' X' }6 m( {& U: H安德烈学识渊博,思想深隧.他鄙视社会上的矫揉造作,势利和媚俗。他不屑于他那一阶层大部份的人,对夫人小姐们也如此, 被认为极为粗鲁. 他对这些人的冷淡与他对妹妹、父亲、皮埃尔、娜塔莎深沉而挚烈的爱形成鲜明的对比.' P1 ^0 B- ~6 w' r9 \
他认为真实的世界在内心才能获取.他清醒地看世界而形成一种消极逃避人生的态度. 他说, “我是多么的痛苦. ”他的生涯便成为去摆脱高度文明的自我产生的负担—孤独,这是由他的智慧所给他带来的. 安德烈的虚无主义有他深刻的背景.(参见9月12日)他从他的经验中得出结论:人生是虚幻的, 社会是一串虚假,琐碎,而无意义的活动. 社会的标准往往与个人追求的完美不一致.为自己活着,才能避免对人生的错觉,才能避免到时死时因枉过一生产生的痛苦.3 ^" j% d/ X& ^! y! A
安德烈的正直高尚的品质是我所欣赏的,但他也受到他阶级地位和经验的局限.他追求完美,自我反省,以及自我的意志都是从“我”的角度(但绝不是自私). 他太强的自我意识,成为他去找寻爱和生命的阻碍,使他不能把个体融入整体之中,不能站在更广的角度对待生命。托仿佛说有了爱(生命的力量),才可以溶解他强烈的自我. 忘掉自我才可以爱他人,爱娜塔莎,爱他的仇人,达到心的自由.托说要适时放弃自我意识去顺应事物本身的发展趋势.怎样把个体融入整体? 托举例说,拿破仑根据个人意志所做的军事策略都无法实施下去, 而库图佐夫不追求个人的战绩,而是去顺应趋势,让事物规律的力量发挥出来,羸到最后的胜利.安德烈到最后死亡的时候,才明白放弃自我,回归到了永恒之爱,达到了他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 o5 q# L( w9 o1 k: U$ @5 l* @5 a
与之相对,为什么皮埃尔的思想探索让他最后获得幸福?
" N5 N9 ?! R! {, h9 k( ?安德烈与皮埃尔是至交朋友.安德烈说过皮埃尔“虽然显得古怪,但他有颗金子般的心。”
$ d9 V. t5 E6 r+ R! G1 \皮埃尔天性善良,自然,热爱生命.他有我们常人的弱点,不善于控制自己,让他天性发挥出来.他与安德烈一样追求人生永恒的,无限的,完善的精神世界.两人的自然真实使他们在社交场合下都显得格格不入,但两人性格迥然不同。皮埃尔与安德烈是智慧与心灵,自律和随性,骄傲与慷慨,消极与积极的对比.如果说安本来就少年老成,继承了俄罗斯贵族的传统思想但同时也受之束缚.皮埃尔没有身份,没有象安德烈一样受深层的束缚.他的思想还未成熟.一方面, 注定他需走更长的路去找寻他的自我.另一方面,他的不受束缚和热爱生命的积极态度,使他准备包容新的思想,在精神追求的道路上比安德烈走得更远。( W, `& _2 l- }1 L
安德烈与皮埃尔早期都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此时拿破仑是他俩的英雄,因为他带来自由的思想。皮埃尔解放农奴的尝试便是这一思想的反映.与安德烈一样,皮埃尔也博览群书,他做不断探索,加入共济会,到战场去观察和感受.这些长时间的尝试都没有让他找到答案,托必须让他脱离他自己的社会阶级,脱离他的自我意识。当他成了一个无名无姓的囚犯时,他开始发觉他的天性.在苦难和孤立中,他的天性慢慢成长和壮大.从死亡中受洗,他获得了新生,最终找到了内心的自由. 他说 “热爱生命就是热爱上帝.最难也是最幸的是就是热爱生命,在受苦难的时候和不应得到这种苦难的时候.” 皮埃尔发现内在的自由,并不是由外界所决定的,有社会所定义的错误价值,没人命令他或他去命令别人,他可以凭着自由的灵魂去克服一切物质和情感上的障碍。 托认为人生无 “自我意识”的活动才能修到正果.(是博爱的精神?)人生的一切活动是听从心灵过简单而自然的生活,意识到并接受死亡,接受由人生带来的痛苦. % y# E1 m) X3 U( ~: E0 O1 X9 s) E
% d: I8 k. @# J; L# a9 C, S0 R皮埃尔与安德烈有段的对话,让我记忆深刻.它展现了两人不同的思想和性格.这是在皮埃尔进入共济会,安德烈从奥地利战场回来,两个好朋友已两年未见.皮埃尔讲到他对决斗的内疚,因为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安德烈不以为然,他说, “人永远只是在错误中,特别是他们所制定的对错标准.”皮埃尔坚持说 “为他人”才是幸福的源泉.而安德烈从战场的经验,光荣也只是种空洞, 认为要为自己活才能避免世界的不完美和错误的判断.皮埃尔告诉他朋友,所有生命,真理都是上帝的表现.各种生命形式最终会到达永恒中去.安德烈冷冷地表示这些都只是理论,只有生和死才让他信服. 安德烈根据自己生与死的经验,他的妻子的死亡和他的内疚 , 他在战场上看到的生命的瞬间消逝。死亡是为了什么? 一定是有答案的.皮埃尔回答说, “一定有来生和上帝. 我们必须活下去,必须去爱,我们不仅相信现在活着,还要相信我们将永远的活下去,相信无限生命的力量和上帝之光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安德烈太贵族化的和太理智,而不具备皮埃尔所有的对生命的热情和拥抱.; y. \- ]% n8 Y
由于性格不同,安德烈和皮埃尔对娜塔莎被阿纳托利诱惑一事的反映也是不同的.安德烈不可以原谅娜塔莎,他错过了幸福,错过了与生命的最后联系.直到他在死亡的边缘才感受到时娜塔莎所经历的一切,才能站在娜塔莎的角度明白她的痛苦,而他自己一直是爱她的.他太强的自我意识,成为他去找寻爱和生命的阻碍.而皮埃尔说“为什么要说原谅”.他原也想去可怜她,从娜塔莎的泪光,他感受到了她所感受的一切(参见娜塔莎的 “堕落”).! d) ?( J- v' v, }
他明白他不需要去同情她,因为世上的一切也赶不上娜塔莎自然人性的光芒给予他的充实. “ 与他所体验到的深受感动和爱慕的情感相比照,与她最后一次透过眼泪看看他时投射出来的那种和善的、感谢的目光相比照,所有的人都显得如此卑微、如此可怜。”
1 [: m" n. i& i9 t2 Q
q W0 T; d; s5 c0 g.3 i4 P" _4 w- ?4 }. `
<<战争与和平>>人物性格也最具魅力.我们周围不也有象安德烈,皮埃尔思想和性格的人吗?.你是属于哪一种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