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2)  鸡蛋( 0)
|
 朋友,当你想把一个房间打扫干净时,首先你需要检视里面所有的东西,然后,为它们一一拂去尘埃,使之焕然一新。
9 ?" M/ b; `6 X/ F 有些什物需要 重组或整形,你会当下处理;有些器具已经不能再用了,你会让它们从生活里消失,成为流失的时光。。。。! n3 n( y: Y5 @& Y4 D
/ a8 Y. r5 a/ r) D; p5 P
清扫心之尘垢亦同样如此,因为心屋里藏有我们的思绪,信念和心结等。时隔日久,有的自然需要擦亮,有的自然需要替换,有的自然需要遗弃。。。。
- g. V2 a5 @4 B7 D- v" e( n# O( e& e6 H4 r4 }7 d! `7 l
所谓心灵,并非指现在身中父母血气所生的“肉团心”,也不是指我们每个人肩上扛着的这个十磅重的“脑袋瓜”, 这两个都不过是心所游历的机关而已。真正的心灵,即无形,亦无相,它是我们内在所滋生出对外在善恶顺逆的种种思维分别。虽不容易界定它一定象什麽或是什麽,但它却和吾人的七情六欲息息相关。平常所说的“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心慌意乱”,“心急火燎”,“心旷神怡”, “心满意足”,“心心相印”,“心术不正”等,都不外是这个“心泉” 所喷射出的“千姿百态”。 他会感觉痛苦,快乐,它会遐想,思维和推理, 它会升起自尊,自卑,焦虑,恐惧和忧愁,它也会猜疑,嫉妒,嗔恨。。。。。。
) M. o: R4 }7 P' X7 H% U, o+ m& J. N# u j; i0 T
不仅如此,人心的流变还牵动着思考的运作,影响发出的语言和行为。
$ ^7 U% j, L& j6 `& I7 B' i' w0 R: Y9 Y$ b9 K9 `; W
曾有这麽一则有趣的公案:' I( w0 [. d! b! k
/ [- x6 o" P8 P S4 I# e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相交的挚友,两人时常在一起谈禅论道。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注视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禅师, “你看到了什麽?” 禅师回答说看到了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什麽,苏回答说看到了牛粪。+ k( a) _7 A: n. y5 b
( x+ [0 m8 B" ]7 S2 ]; }" W9 V) K# R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将此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禅师暗中较量所取得的一次辉煌胜利的时候,没想到他妹妹听了却摇头叹道:“哥哥你输得好惨” 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 “因为你心中有什麽,就会看到什麽。 佛印禅师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 d4 G3 B% b: o7 ^/ Q$ |9 o
" u( \1 m v! k$ N' I8 y7 @ ~3 f
心中有什麽,就会看到什麽。如果看到的人,都是充满缺点,一无是处,这或许正是我们本身的境界。 相对的,如果你看到的人,都是乐观积极,可爱可敬,这又何尝不是自己内在的表征呢?
, i7 R9 `2 O$ G- E
3 M! X% c" O- ]% ]人生在世, 想要干干净净做人,就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觉察,反省,检讨,忏悔,自责,转念,观照,化执。。。。。。,
" w! u1 f! ^4 C, V6 n8 N) [2 `
! N6 E+ J5 |4 k9 ^心窗没有灰尘,才能眺望得更高更远,才能活得洒脱自在,华光璀璨。。。。。。 古德云:世人的操守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为下品,因其心灵已落满灰尘; 偶尔损人利己者为中品,心中白黑相浸,如立悬崖之边;终生不损人利己者为上品,情清心愫,为世人所敬。 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灰尘蒙遮。 所以,红尘中人常要擦扫, 方可品纯德升。' a! j I# P8 L2 G' E2 ]! D
! B* b7 {4 g( H5 s$ r' X一位哲学家有一次问他的学生: “人生在世,最需要的那一件事?” 答案有很多。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净心”。 “正是” 那哲学家说。 一颗干净的心, 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的精神,可以成为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8 Y" r& g. _9 F* Z3 N1 D0 p
( b7 g/ x, | D人的心灵像一座“车房”,每个人的所言所得,不管是否愿意,都纤毫不差地存放在里面。 面对岁月的蹉跎, 敢敞开自己心扉的门窗,经得起他人的察看,这个人的一生才能高挺自己的脊梁,活得堂堂正正。
4 j/ V' o8 ?6 b/ y% {2 j; `5 `# I+ `1 Z Y3 H1 ?# n$ K
人生最完美的结束,不是拥有多少财物,也不是创下多大的家业,更不是如何威名远扬,而是在走的时候,能带着一颗干净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