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83|回复: 11

请问佛教如何看婚姻和生育

[复制链接]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记得早先看有关佛教的书,其中有女子三修的话题,前面两个修忘记了,只记得第三修是,怀中不抱子。似乎是主张女人不生孩子。请知道的人给出回答,谢谢!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未听说!

我是个女人,学了半天佛,只听说反对堕胎,要敦伦尽分,教育好孩子,照顾好家庭,就是在修布施,修佛道。
$ M: e  c8 M0 n1 y- Z
8 R  G4 y& W, e; o. n8 V% B0 t您可以上网查查,“印光大师关于女人的开示”可能会找到些文章吧。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5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的两篇印祖关于女人的学佛开示

56.女人临产怎样避免难产等危险?* F1 q5 W5 g* f2 x5 z$ f
* S1 S6 L* R$ ?5 B$ ]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若至诚恳切念,决定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并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同皆出声念观世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然而生。外道不明理,死执恭敬一法,不知按事论理,致一班念佛老太婆,视生产为畏途,虽亲女亲媳,亦不敢去看,况敢教彼念观音乎。须知菩萨以救苦为心,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不但无有罪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此义系佛于药师经中所说,非我自出臆见,我不过为之提倡而已。(药师经,说药师佛誓愿功德,故令念药师佛。而观音名号,人人皆知,固不必念药师佛,而可念观音也。)(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若是女人,倘肯念佛,必无生产之痛苦。若平日不知念佛之女人,临产极苦,倘肯志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立刻安然而生。此事灵感之极,当与一切亲朋,及诸相识说之,俾彼各各得生嘉儿,而且令母子同得安乐,同种善根。有小知见者,谓临产裸露不净,念之获罪。不知此系性命相关,不得以平日无事时之仪式为论。譬如儿女堕于水火之中,一呼父母,父母即时便往救援。决定不以衣冠不整齐,身体不洁净,而不救也。若因此不救,亦不得名为佛菩萨矣。若在平日,固当竭诚尽敬,不得以临产之事,引以为例。(文钞续编上复吴慧诒罗慧树居士书)
/ I, k8 F4 b9 D4 @4 s
$ C9 |/ |; X/ _) a8 |
# ^- I/ c7 x/ O8 B" g. i* T! x$ `- i+ l6 `( W
57.女人来月经时可以念佛礼佛吗?6 d9 w8 n3 _5 }4 V

. D5 t3 M6 C- G* d- J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修持之人,必须念念无间,何可因此天生之小恙,竟令废弃其修持乎。今谓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及焚香也。佛法,法法圆通,外道只执崖理。世人多多只信外道所说,不知佛法正理,故致一切同人,不能同沾法益也。(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E; S2 z4 p4 V
+ o. w1 _& V" S/ E& Q& J1 p: x) R
% J9 s0 ~, W) X9 |2 Z; |; u

- t  J8 Y! D1 Q" z女子经期,乃大半世之痼疾,发必数日,何可以因此遂停念佛乎。平时必须致洁致诚,至此虽身体不能致洁,当倍致诚。小衣内必厚衬布,勿令污血流于佛堂。凡手若摸下体,必须洗净。礼拜若不便,当少礼。至于念佛、诵经,则固以志诚恭敬心行之,其功德与平常了无减少。以佛为一切众生之大慈悲父母,当此病发时,能至诚念佛,则当倍生怜愍。若如愚人所执,身有此不洁之病,则不可念佛。若儿女堕于圊厕之中,亦不可呼父母以求救援也,有是理乎。(文钞续编卷上致自觉居士书)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对处理夫妻关系的具体开示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blog.fosss.org 2007-3-10 12:25:04
( @+ E  f: N% a; }) l" b7 M  o1 v: x  F3 P
媒体:心地家园  作者:佚名
3 r1 J6 a4 b4 ? & E2 ^  m* L1 m1 t$ n' }
  很多学佛的道友都遇见这样那样的夫妻矛盾,或男女朋友间的分歧,极大地影响到学佛修行。所以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如何通过佛法的实践来改善夫妻关系,进而改变我们在家庭和两性之间的修行环境。+ |- [  J5 A  p& \- u
! q3 e& }! \% O/ s; Z# |
  要调和夫妻的关系,仅仅诵经、念佛和持咒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按照佛陀的具体教导来实行才对。( `7 X. V- m0 D  O' Z/ X
- W1 k1 H8 F' }% v' a
  《善生经》是佛陀教育我们处理家庭伦理关系的宝典。现存有几种译本,其中流传最为普遍的有两种。
; K# W! ?/ _9 G/ o* j
; R5 a! w1 a" w: D# F* j  一种是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的《善生经》,其中讲到夫妇之道“……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q1 x3 ?# n0 J$ t

5 ?& }7 L6 [3 i8 Z0 a$ ^4 Q' e: r5 e1 v  佛陀告诉我们,丈夫该怎样对待妻子呢?
: q2 r) _2 G) y% r6 W9 m* O- b) x; I5 s' D0 E
  第一,佛就要求我们要相待以礼,这个非常重要,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太太、进而就是尊重女性。大家要注意这里,很多人都误以为佛法是重男轻女,在此,我们可以看出,佛陀在教育我们夫妇之道时第一就要求丈夫要尊重妻子,尊重女性,这是家庭和谐的大前提,然后再谈别的部分。! E( h( g" t0 b% K

+ m0 s8 D; k9 R: K/ C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夫妻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不论收入的高低,家庭出身是否悬殊,乃至智力上知识上的差异,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有的人一切言行随心所欲,处处随便,以为夫妇间不需要客气了,对自己的缺点不仅不改正,反而大大例例,随时表现,还自以为夫妻之间,不需要掩饰弱点,而不知夫妇间最需要的是客气和尊重。有的夫妻,一方总想控制对方,以迁就自己。逐渐的把所有的劣处,毫无顾忌的暴露出来了,结果日久生厌,只觉得对方的可憎了。诚如佛在《无量寿经》里说:“自妻厌憎”,和《玉耶女经》里说:“见夫不欢”。彼此厌憎不欢,于是双方感情转趋破裂。( y8 m9 ^: w3 K$ `  f

& H2 R# |: W" z0 z+ O  要防止夫妻间日久生厌,丈夫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_) s! s% ?& v- [  W" y/ r! l& _: ?$ R6 q8 {
  丈夫要学会经常关心妻子,对她温存体贴;丈夫要学会经常感谢妻子。当她替你做一些小事,如缝补衣袜之类,你不可认为是她的本分,应该要说声:“谢谢”。在表面上,她也许会说你这样客气是多余的,但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的快慰的;妻子喜欢丈夫当着别人面夸奖她,这种称扬使她心里不仅愉快,而且非常感激;妻子最讨厌当着别人的面前,批评她的短处,使她面子上难堪。丈夫需要纠正她的时候,应避免被父母儿女或他人听见;妻子有意见,应当虚心听受,然后和她详细讨论,要尊重对方的意见;对方倘有错误,要纠正时,切忌用粗暴口吻。华严经里说:“常作润泽语,柔软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不可作“毒害语、蛊犷语,苦他语,令他嗔恨语,如火烧心语。”3 v8 w7 p" L/ w5 E* ?& w- A) Y. k- Q

! d& A$ G3 p5 s/ \8 `  第二,威严不阙。威是庄重而不浮躁,严是尊严而能自爱,不阙是不可轻慢。待妻的举止应该庄重礼貌,言语行为不可轻薄放纵。此外,男性在家里必须有威严,这个威严是讲道理、有智慧而让人敬服,决不是蛮不讲理的专横跋扈。如何做到这一点,男同胞们就要加紧修炼自己的身心了。可以说,很多家庭矛盾都是因为婆媳间的不和引起的,男人在这个时候往往就左右为难。不过一旦男同修能够在家里建立起自己的威严,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 d( o$ a, G2 }- F
' {, [" c  h3 r3 v& ^
  第三,衣食随时。女人常欢喜丈夫赠与她心爱的东西。所谓心爱的东西倒并不一定要价值昂贵的,只要你是为她而买的,她心里就会感到无限的愉快了。如衣料食品之类,当她心里想要而还没有开口的时候,你就买来送她,她自然喜出望外,感到你是关心体贴的人。另外呢,作为家里的主心骨,男人理应承担起照顾女眷老幼的责任,特别是对待妻子这个既给你管顾家庭又为你生儿育女的女人,随时供给衣服饮食(当然不是太过分奢侈的要求),是男人应该尽的义务。
1 `! X. c" o1 h
4 g) w* h4 F- Z  第四,庄严以时。这“庄严以时”就是要给妻子购买衣物装饰,使她能打扮得端庄而且适合时代风尚。因为爱美之心,是任何女人都有的。但是,做丈夫的也不该将妻子打扮得过分华丽,流于奢侈,一味追求“新潮”,、这样就失去了庄严的意义。服饰是身的容仪,修养的品位,在选择衣物装饰时,要兼顾到这两点。
! T* G# K, l1 G$ O$ Z% F- L6 k$ E+ |
9 J  `( F+ b9 d. O0 S  第五,委付家内。做丈夫的对于家中大小事件,只须主持大体,而不必为微细的琐事,一桩桩亲自去督察管理。丈夫对家政明察秋毫般地去干预,作求全的责备,常会使妻子感到不快和没趣,所以,即使妻子处理事务有失当之处,也要“言色相和”,理解宽容,让妻子当家。要知道如果没有妻治家,那丈夫就有后顾之忧了。
* @' R; v2 U4 I9 o1 p
7 D; h/ H9 x4 T2 C) D  那么妻子应该如何对待丈夫呢?
  @7 \' b7 F' J& l
% [/ d/ b8 W6 d6 x2 F+ r9 }  佛陀指出要“先起,后坐,和言,敬顺,先意承旨”,这些并不难理解,总的来说就是要尊敬、顺从丈夫,遵从丈夫的意旨来做事情。那么,这是否代表女性没有地位呢?并非如此。佛陀只是希望女性籍此来调和自己的心性,发挥女性温柔善良(要知道柔能克刚哦)的优点,做到不怨不骄。: _: J! z+ Q( @* k! }/ I. C2 m; j# n

- f6 r/ A; m! g- D6 o+ Y  在相对优裕的环境中,夫妇是容易相处的。但当境遇贫困的时候,因经济的逼迫,双方就容易互相怨尤。尤其是做妻子的,由于女性心理使然,最容易埋怨。于是,误会口角,就随时有发生的可能。夫妇固然要同甘,但也不要忘记要共苦。生活愈困苦,愈要共同努力,困苦可以兴家,从困苦中奋斗出来的夫妇,爱情是永久的,前途是光明的。
  Z/ W  u: H/ r0 x4 Q2 j. A  R  
1 |  s6 A. m0 Z' l  Q( k5 x2 S  有些女同修性情刚愎,自骄自傲,或因娘家财高势大,或自恃面貌美丽,一旦家里事情稍不如意,就大呼小叫,要打要吵。佛陀说的“谦诫”,我们一定要注意。特别是自以为美貌而得意的女性道友,要记住佛告诉玉耶女的话:“女人不以面貌端正,(便是端正)。不顺夫婿,非为端正。心端行正,是为端正”。
6 Y8 F7 N0 M( x: V4 d+ [% N4 R4 h1 ?4 Q6 x$ c' g. J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2-5 11:29 编辑 ]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楼 的帖子

感谢绿荷这几个帖子。夫妻之间不和谐是否也有因果的原因呢?中国民间常有属相不合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5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了,什麽都不离因果定律

夫妻的缘分有报恩来的,有抱怨来的,孩子也是有讨债来的,有还债来的。
7 A( S7 _5 [$ @. U+ i' K善缘,恶缘都是彼此从前世带来的。世界上没有偶然发生的事情,必有其前因后果,只是我们眼睛的限制看不到这麽远而已。
4 `! d  G: O, v2 C; e6 l
, Q  ?5 A, d4 |佛门有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学佛后,发现凡事向因地去找根源,向因地去改,那果上自然慢慢就会改变的。 因地就是我们的心地,一念心的承认接受,一念心的转变,那看待事情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完全不同了。7 a' G7 q# X& `% D# e
0 ~' _9 J* F$ a& d* X4 @" T8 R
其实,真的是心能转境的。心是怎样,境就现怎样。 心里快乐,外境就到处绚丽多彩。心里难过,外境就阴暗寒冷。 心里平静,外境就祥和,象静止的湖水。心不可以被外境转,跟着外边的变化而变化,那就失去了主人的地位。 心本来可以自己做主的。心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都没有好好的认识和利用它,白白浪费了自己本有的能力。这是我们学佛的原因呢,找回自己的原有的能力。" ~7 l5 m9 s2 R% D

1 U3 ^$ R4 H* o2 i万法都向心内求,本来也是心内生的。但这个心千万不要认为就是我们的这颗凡夫心,肉团心,我们现在的心是染污的被外境转的妄心,认妄心为真心,全是颠倒错误的。 所以,佛是觉悟者,才让我们要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有真心,见到真心了就解脱自在了。
( K7 I$ D3 A  U; h
1 B' ~+ T: e. w不知我这样的理解,诠释对不对。望指正!6 r) k2 f+ M6 W1 R0 b2 o

3 y' J" x9 s! }9 C4 a阿弥陀佛,祝全家快快乐乐!: `; ?6 `8 e5 L+ D$ @

3 ^+ s) t" L) a9 h9 R[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2-5 22:18 编辑 ]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楼 的帖子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谢谢回复。我才真是生活在冰冷和黑暗中。有时候想想,觉得生活也没那么糟糕,可是很难快乐起来。看来我得学学怎么转换自己的心境,有相关信息,也请告知。再次感谢!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6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觉得生活得力不从心,或感觉很累,

那就停下来,不要强迫自己去做。拣最重要的事情去做,即家庭,老公孩子。帮助别人,做义工是好的,但要自己确实有余心有余力,才能真正做好,别人和自己才都能受益。
9 P2 O/ W; h, a- U( T+ H1 F+ U" _0 {! C( B
佛法告诉我们要自利利他,先要自利,照顾好自己的本分事,自己有余力了,才好去帮助他人。否则,自己心不安,神不定,怎麽可能做好事情!
- I+ C0 U1 n2 r3 z% ^* Z9 z  U; Z3 V3 e! I8 P
我也是学佛后慢慢学会放下的思想。平常我们的思维是,“今天我得到了什麽,我做了什麽。圣诞节假期我要做什麽,什麽”。永远是加法,不断给自己加东西上发条。其实,现代生活中更需要学会的是“减法”。比如,今天想这个东西吃,放弃了不去吃了;今天想去买这个东西,想一想,算了,不要了;假期想出去去哪里玩,想想算了,在家静静的呆呆吧; 学会减法,放弃的思维,每天晚上回头想想,今天我放弃了什麽。 越放弃,减少,人会感觉越轻松,越自在。我现在慢慢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习惯,给自己身心留出足够的空间,感觉很潇洒,心无挂碍,也才会把每一件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圆满。
! T  P' i. @. L8 p8 k" k& O
, h7 k* q- d2 n4 I过去老人讲过一个故事,印象很深,很受启发: 有一种大蟒,有一种习性,猎人利用它的这种习性不费吹灰之力,就逮到并杀掉它。 在它经过的路上,每隔一小段距离就倒着插一把尖刀,插了很多。然后,这支蟒蛇经过的时候,碰到它会痛,但它有个习惯就是不会倒退,一定是向前进的。
$ O2 `7 E; d$ h, r它越是奋力向前,越是痛,并划过所有的刀子,直到死掉,让猎人捡个便宜。
$ f; s. I  x# q) }
! r( u: _0 \$ X9 z+ K6 o我们人也是一样,要学会后退,其实很多时候后退反倒是前进,不仅仅是后退一步海阔天空,更是积聚力量的过程。佛法叫我们要看破,放下,其实真正需要放下的是这个“我”。因为有个我,才会有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因为有了我,才有了你,我的对立,有对立就会有矛盾。所以,学会放下“我”, 没有我喜欢的。。我愿意的。。我想要的。。我的感受。。什麽都没有。把我看淡,一切的感觉就随之变得很淡。没有什麽事情重要的不得了,前一秒发生,这一秒就消失了,哪里都找不到了,所以,不要在心里头不断的重复,不断的重复一个镜头,一个场景,就落入了想地狱。
/ g9 P" i9 c5 L* T! e
9 B+ v/ P9 w+ U" v其实我们人道,也是有十法界的,每一念的起落都会落入不同的法界里。一念的慈悲同情就是在菩萨法界了;一念的快乐,享乐就是落在天界了;一念的敦伦尽分,礼让仁义就落在人法界了;一念的愚痴着迷,贪吃贪睡就落入了畜牲界了;一念的嗔心,生气就落入地狱里了。如果,我们一生念念或常常在一种状态下,临终自然神识就去了那个相应的法界。
3 d: U+ l* X3 |  |' g. I. g
1 p, t% S6 O0 o5 c我们现在的心境的状态,都会有个惯性,最终将引导我们去向哪里。害怕不害怕,嘿嘿!
$ U4 A6 }5 B# ]0 G* X, a: B4 i- Y8 I7 J# T, }/ N) l8 e6 o
不可不防!不可不改! 否则自己就挖下了自己的坟墓。 这一生什麽事情都会发生,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随时随地的心境,好好保护它。。。
" p" C$ t$ u9 T2 W0 M: N8 d2 w& p5 B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2-6 11:16 编辑 ]
鲜花(8)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6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听基督徒说人身上属神的有3样东西。中国传统也有精,气,神三样东西。个人感觉也会同其它同事聊天。也知道当夫妻交媾有孩子那一瞬间时,其实是有东西从我身上流入到女子身上去的。另外知道在孩子诞生的那一瞬间,还有东西附到新生婴儿身上。这就有2样东西了。孩子本身的体质强壮与否或者长相如何,纯粹是由DNA来决定的。5 O, ^7 U0 F( V# C7 }+ Q
夫妻间属相的搭配也很重要的。原来我不信,后来事实给我深刻的教训。所以我现在再寻佳人时就先看看是不是合适的属相了。有时即使知道了二个人的缘份也不一定在现实生活中就一定能和谐。比如去年我回国就去见了一个过去和我有7世姻缘的一个女子。(通过通灵术查的)。虽然当时她对我很好,可是我自己当时就是觉得她不行,我所有的朋友们也都反对,怕我做搬运工。所以她现在要和别人结婚了。我回过头来仔细思考,其实她还就是和合适的人选。
, B$ F' ]0 E3 E! Y6 Y人生有很多事的确是原神就安排好的。你的内心往往会对某些事本能的反对或者赞同。仔细聆听肯定会有好处的。我不清楚佛教如何处理婚姻和生育关系。就我的知识而言。我知道任何正常的修行的人,他的性欲会转变到其它方面,这就是练精化气的含义。而且其实修坤道的人也一样的。不过我没有那个水平。所以你根本不用在乎所谓的经书关于女子修行的禁忌。何必自寻烦恼呢。体会清净无为的道的本源就是一切的基础了。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7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语师兄好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昨天偶然发现两盘带子,一个是《学佛的目标和方法》,另一个是《学佛人如何修四摄法》
7 p3 S8 c* S' s2 e# P1 I是净空老法师2000年演讲的光盘。尤其是《学佛人如何修四摄法》,四摄法: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恰恰是讲关于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事,利己利人,如何调节顺逆境。/ e% u0 W, R& ?/ u$ |

. n' T9 ^* L) b; m/ X- I+ |5 K/ I好像感觉满适合您的。 如果您需要,给我打电话,怎样可以给到你。另外还有《现代饮食的危机与陷阱》带子送给你。饮食对身心有极大的影响,正确饮食观和方式可以无药而病自治。$ ?1 P- [& g; E+ s# ]  E3 |  ~
+ y' @& A+ J/ v: `% z+ S1 V
不知您家里是否有佛像, 我自己发现每日礼佛,拜佛,心里会非常欢喜,清净。拜下去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哪里错了,毛病在哪里了。拜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另外,如果有时间,去佛堂也很好,我知道的是净宗协会和普陀寺,去顶礼清净僧吧,哎呀,每周看到他们就象看到佛了,内心就无比的清凉,洗刷了一遍自己污浊的心,心境就变好了。也有很玄妙的功用。
3 h4 p$ q7 h9 {
* o' H" K. k; K+ @. t阿弥陀佛!
; x1 o; F+ q% e6 H. U! H9 j
+ u1 e9 Q2 G9 a1 \[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12-7 08:51 编辑 ]
鲜花(1)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楼 的帖子

谢谢绿荷!我也想知道学佛人该怎样对待日常生活。请问星期天有地方去吗?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7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日上午,净宗有念佛共修(念佛,绕佛,打坐)

中午用午斋,下午两点我们有广论班。
& Q1 T- |5 d7 ^6 O5 \6 F看你的时间,什麽时候去都可以,礼一下佛,顶礼一下清净僧,都好!我会把资料带着。
) ?5 Z/ f1 P# E+ c# G  g如果没有时间,我知道一个同学在你那边住,也可以带给你。
* B+ U# @! Z, v3 |! q% b  v% w) C" C9 ]$ i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29 06:06 , Processed in 0.117050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