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5) 鸡蛋( 0)
|
2。经典问题。2 _- E8 g- D' B
经典之论,圣人之心。我们井底之蛙怎能够体会?就象一个小虫,从生至此,不过数日,行不出一里。你告诉他到班芙要开车,到 victoria要坐飞机,他会怎么回答你?CRAZY!
, z7 T5 b- k5 ]5 i! w
2 s2 c9 \' }# M4 I7 x, @7 _佛教经典是佛陀在一生讲的经说的法,被弟子记载了下来。每一部经,有每一部经
) E8 i- S6 I) E$ x% o2 W的因缘,每一部经有每一部经的对象,有每一经的目的。就象<<华严经>>是佛陀开
L# H, u6 P% o2 x/ s悟后,坐在树下,于七日七夜, 在定中所说。谁能进入他的定中听法?大菩萨等。& o/ f% u, V% n2 m9 O6 R3 ?( m$ |1 m
而<大佛顶首楞严经> , 是因为佛的弟子阿难,在托钵时路过一个女人的房子,而, G+ N+ a: a$ B, l" x
这个女人很喜欢阿难,就用魔咒迷住了阿难,将要破坏阿难的戒体。这个时候,以4 a- W, R! a, E7 _9 L* V
这个因缘,佛陀赶快开讲<<大佛顶首楞严经>>。魔咒消失。而佛陀也以这个因缘告
0 r9 O. m" X8 e9 v! n& l$ h- Q+ H诉大家,解学并进的重要性(阿难多闻,但因疏于修行而不能免次难)。也以这个因
6 s1 F5 e8 ~8 u- U4 e缘,给大家开示了末法时期,各种魔的示现方式及佛陀谆谆教诲的“四种清静明诲”。% i0 M' b- t, i$ h
2 U. E( P3 U- K$ t. z# o$ n所以说,每一部经典,都针对于不同根基,不同习性的众生。
+ |: F! F, Q; i3 T% H' U! _% V不过,如果是初学者,就把自己的想法放下(这是破我执的一个重要方法),听从你
8 Z2 ~7 a+ G$ f& J- B6 Y所亲近的法师或从古大德的指点,选出一两部自己喜欢的经典,熟读,领悟。! c5 r' @" A. B+ o" y* m C# ~! d
8 k! s0 K' z' D7 B3 m0 Z1 J* h
[ 本帖最后由 rockylily 于 2008-2-16 12:5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