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8-7-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入门第二课5 t8 J9 a" C% |5 z
简易武术史:4 p8 j; R5 b! \& }+ B
不是正规学院,多少也得罗嗦几句,故称简易武术史。意在使学者了解渊源,尊敬先贤,删繁就简,择美而传。其实武术基本不是教出来的,主要是练出来的。所以古来好手被称作“练家子”就是这个道理。拳谚曰: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同出一理。从达摩起,略经“简易”,也就到少林了(中华武术之源泉);再经几度战火,也就到民国了(近代武术之大成)。其间凡百家姓上有一号的国人,基本都可以在家谱中检出几位弄拳的。且百兽也大沾其光,什么猛虎下山,金鸡独立,什么猴拳、蛇拳、鸭形拳,等等等。即使象苏轼以文名知于天下,也可以留下一套苏轼养生功,可见前说不谬。也就是说无论您选练哪门类武术,均是祖宗遗法,或是以其为基础之新创。所以,本人在鼓励创新的前提下,希望学习武术的朋友,先存个尊敬先贤的心态,如能随时发现不足,研究发展是无可厚非的。
* H, Z" }4 t5 O* X3 E8 D 十八般兵刃说法古来有之。一定要细分时,几百种也不只。简易一下,可归为四兵:一曰暗(即暗器),二曰软。三曰长,四曰短。暗器就不说了。软兵以鞭为帅(一般按使用者身量比例打造,其它兵刃皆如是),以圆周运动为主,讲究绕、缠、困、拿。长兵以棍为旗,棍法中自有长枪大刀的理路。短兵以短棍为首,用法中少不了点、挑、劈、刺的刀剑之精华。而这长短棍招人喜爱的地方更在于方便易得,利于应用。武谚曰:“十八般兵刃,存乎一心”。是说兵刃以拳法为基础,兵刃可变,拳法是很难变的。这也是行家看门道的诀窍。
+ ]1 t9 L$ R7 J" Y5 W' z9 K6 c 外家功夫(以少林为表),其实更讲究内景变化,内外兼修才是少林功夫的真修。内家功夫不仅是太极拳,还有八卦掌等。太极拳,尤其是省略了其中抓、拿、分、错等用法(各门类的拳法都有其实实在在的杀、伤、制敌之术),再经杨先生的修簒就更加利于健身、服务于大众了。它已经不是原来的体用双修的功夫了(现在是重体轻用了),所以未有大成以前,千万不要用以制敌,有事找警察哈。学者朋友许会疑问,不能用还叫什么拳啊?太极拳的“简易”定义:一种奇特的运动。适当训练、锻炼后,人的身体会产生很多奇妙的机能(其实是人类自来就有的能力,经运动之激发而显现),很多人,体会过那种奇妙的平衡能力(老百姓话叫“鬼上身”哈),常常会在不经意处带给人们惊喜(比如突然失衡,练家子----不一定是练太极的----会潜意思进行调整而恢复平衡)。以下可能提到的那些非太极种类的拳术,希望各位也都从这个定义出发去体会吧。毕竟我们是生活在后原子时代,还真不成用拳脚说话吗。我认为拳术吸引人的层面主要是其童话成分,也就是当我们凌虚曼舞之际或高越低纵之间,仿佛你我已经变成了各自梦想中的英雄。这并非阿Q,小老儿就很喜欢自己心底那份童话情结。否则,也不会此一班了。2 j- M" Z) Y& V- Z6 l+ L+ s, X
如果大家有谁一定要学以致用,推荐一好去处:回国进武警学院哈。那里的确教人很多街头制暴之术。直接了当,何必求行云流水;一招制敌,无需问八卦太极。/ w, e5 @$ A, i% P
到此打住,对简易班学员来讲,了解这些足够了。如果哪位想深入研究,学院很多哈。' J8 d& E/ K4 `
* T4 L, v" S# P+ F0 b[ 本帖最后由 小老儿 于 2008-7-9 10:3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