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有一天,上爱城论坛,看到“啦啦啦”这词,有感。就想,那天,我写东西就一定把这词用上。
' k( f2 s/ D9 N8 u1 U4 b7 Y' Y3 J8 [5 N; z0 ` D7 T; X) i. R
7 @+ V8 G4 w: B. J( G河传
: {# b1 |* D" e6 q& J5 O5 O垂钓,真好!
! w y1 W9 P, F/ y9 ]" D金雀闹,水下咋会知道?; B, d5 L+ Q; a* ~% b* P
波光欲分两番景,浮标,依侬心儿跳。
- r, g6 y: u+ ^! D% b, f( B+ ?6 b( Z! P6 M* s' e
一网撒尽万钩空,啦啦啦,霞映渔夫笑。! L: A* k0 A. Y L" ~
香荷娇,红水照;哎呀!鱼儿咬住了。4 a, R) X, C: x/ p; i% ~! ?
& b6 K5 V6 |" s- g/ }+ y& p5 e: H. S
5 R1 _) j+ |4 O- o4 t “垂钓,真好!”―――语气有点过去时的味道,好像是在回味什么,又像是想说明什么,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 U3 a2 w: S! m
6 `3 p* a% q) b; u3 b7 f7 @8 }* p“金雀闹,水下咋会知道?!”―――金雀声喧而不躁,宛如歌瑶。用金雀来渲染自然界的美景,从而打开我们的思维想象空间。众所周知,有鸟的地方就有树木,这里用隐蔽的手法隐去堤岸青郁翠木、枝柳拂扬的景象,这种朦胧的美,细心的人一定能感受得到的。“水下(鱼儿)咋会知道?”用假装嗔怒的语气来笑话小鸟“通风报信”,增加点戏剧的效果。这里想说明的是人与万物(小鸟)之间是亲密无间的。6 J( v) P1 M% Q; J
( [+ T2 T* ^' z3 b, w F
“(水面)波光欲分两番景(天上和水下),浮标,依侬心儿跳。”―――微风吹动水面荡起阵阵涟漪,波光粼粼。心情系着丝线,丝线牵着浮标,浮标踏着水波,烘托出充满蓬勃生机的水面上下完整的立体画面,占尽风情。用“欲”―――“想”之意,来表现,寓意十分明显,就是强调画面的立体效果。 “浮标,依侬心儿跳”表现了释怀的欢欣和休闲的快乐,用“侬”来拉近对人的称呼,亲切!用词上有点柔,一般男人喜欢垂钓,用侬这字,刻意把阳性软化,平衡一下阴阳,给作品带上点胭脂香粉味,这也蛮有味道的哈!把“心跳”、“浮标”和“波光”对应起来,自然和谐,心情愉悦,人景交融,美不胜收。4 i, @% R( {2 f6 Q
) X& m( R7 S8 ]; Q2 f“一网撒尽万钩空,啦啦啦,霞映渔夫笑。”―――渔夫摇着小渔船,撒网捕鱼,词话外,我们可以任美的思绪纷飞,尽情勾画出撒网的渔夫动作的娴熟和潇洒,“万钩空”―――看似鱼钩空,实是网中满,换种表现手法来润色词句,充分把美的感觉诱发出来。“啦啦啦”―――好象是歌声在飞扬,美眼的景色有了,悦耳的东西不能没啊,对吧?!再看看前面还有“金雀闹”的笔墨痕迹,这里采用“啦啦啦”遥相呼应的艺术手法,强化一下美的效应,把美的感受放飞出来。“啦啦啦”―――通义“拉拉拉”,这是丰收的喜悦,你能看到霞光辉映在渔夫的笑脸上,笑得如此开心。细细品来,风味人景之间,美哉。) C" T" Z9 V5 U" g8 R1 p
8 m( J( z- d3 L; n# Y! u# E. e
“香荷娇,红水照;哎呀!鱼儿咬住了。”视线又拉回来,引入眼帘的是荷花的娇艳,扑鼻而来的是淡淡的清香。“红水照”指的是阳光撒在水面上的景象,这里用“红”而没用“金”是基于人的视觉感受来表现的,近距离看泛起的水波,就不如远距离那样看到有动感,波光粼粼的感觉也没有这么强烈。这里,把视线从远处拉了回来,试图抓住“垂钓”的静静感觉,“哎呀”这词的运用,又打破了平静。欢快的心情抒发出来了,这那里是在钓鱼,这分明是在享受自然的无限情韵,休闲才是真正的目的。从这个“哎呀”的转折词上带给的活波、快乐的心情上看,用这词是颇见巧思的文字游戏。 “鱼儿咬住了”。。。咬住了!这结尾的结论应该没什么悬念。呵呵! X9 t* U; Y& D& D3 @8 x3 F0 y
' A7 P5 L( F ?# i" q2 u- m
这词,写了一段时间了。翻出来写个词释,感到真挺难的,上述的东东也仅是从用词和结构上作个解释。在套用词牌名、下笔时我不太注重词的平仄律韵,着重强调的是意境。其实,构思时的意境是很复杂的。这词肯定有它寓意的。每个人读法不同,感受也不一样。8 u* ?) g# G% e/ l( d4 x! J
9 L% `9 W$ J2 I0 [发上坛,没别的意思。中心思想还是在:抛砖引玉。# m4 q/ e/ j" r; l" j5 z
; d6 I" j3 a0 O2 d& b) W5 E希望能带给大家点思路。
+ i2 q6 }$ N& G% r) w
* G( Z; R/ W# c& O[ Last edited by 嘉妮 on 2005-2-17 at 07:02 P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