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常用中成药的真相——乌鸡白凤丸
# K1 w' W2 B) S1 Z5 t
a6 T! q2 y1 i+ |! \$ M ·方舟子·
9 u) p& P% Y, l' C' @# y0 \& A H4 w0 C7 a2 p3 g5 S( H: m
【标明的成分】
7 h0 C, ^1 A. s% s
$ B2 D0 y3 s' A u; q+ w& r2 g$ C8 [ 乌鸡(去毛、爪、肠)、人参、黄芪、山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 e( R/ \; {& x0 o2 o丹参、鹿角霜、鹿角胶、鳖甲(制)、地黄、天冬、香附(醋炙)、银柴胡、芡
% R6 |9 |* R. J+ G8 ^: J1 g实(炒)、桑螵蛸、牡蛎(煅)、甘草。
- U9 j6 O8 j( }8 z6 Z4 K" S! T3 T$ M0 T4 ~2 L( m" F
【声称的功效】
8 ~. `2 \5 M8 @& v5 Y7 Y# Y
/ o1 Y' K7 R9 G 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虚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 T6 d) i2 X/ _, I( e0 X
漏带下。/ y; R7 o4 t0 g
. v( a' Z# i) B3 v! i
【真相】- B4 B, l4 U, f7 }' y
0 t. z- f/ m( ?& |5 c 乌鸡白凤丸大概算得上是最著名的妇科中成药,是根据明代龚廷贤《寿世保
& Q: o+ t# K( [0 a元》中的白凤丹、乌鸡丸加减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乌鸡(乌骨鸡)的肉、骨。
/ h, U- E4 `2 y! t* l* X1 Z5 }) O6 g* [7 H乌鸡的皮、肉、骨均为黑色,羽毛多为白色,所以叫“乌鸡白凤”。乌鸡肉、骨
/ H: q8 |: z9 E6 d6 v) a颜色显得很特别,是鸡的罕见品种,也就被当成了珍贵药物。至于它的功效,则 a8 {1 q0 J% W, D& U6 N; c
是根据阴阳五行推测出来的。鸡在五更时鸣叫,这时太阳在东方,是八卦中的巽( L( N& C) O2 q( B
位,在五行中属木,所以古人认为鸡属木,但乌鸡是黑色的,黑色在五行中属水,6 h& O& g5 J; U
所以古人认为乌鸡得了水、木之精气,其性属阴,可以用来补血益阴(《本草纲
. r" ^$ s+ p# r1 j; v$ O3 h! p目》、《本草经疏》),当然也就成了妇科良药。+ s. z- Q$ H+ R6 [
8 M1 g0 ^! v1 E4 k6 t5 B( b. o+ b
其实乌鸡的主要化学成分和一般的鸡并无差别,99%以上都是水、蛋白质、) ~' V: e% q* q, ~5 m! F t
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它和其他鸡的区别在于其骨膜、真皮、皮下组织、腱膜& d) }: L+ Z% {/ ?/ y6 j, e# i
等组织中含有较多的黑色素。乌鸡黑色素属于真黑色素,它和人的皮肤、头发中: a+ ~( _7 W5 S* F* I- @
的黑色素是一样的,属于二羟基吲哚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并非什么稀奇的东西。+ U& \ \* T# e5 C9 ^
每粒大丸乌鸡白凤丸重9克,乌鸡肉、骨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大约是2克。乌鸡
* a: I7 Y3 B' I9 |! R9 l0 k肉、骨中黑色素的含量大约是0.2%[1],即每丸乌鸡白凤丸中黑色素的含量只有
2 o: f5 k1 @& m8 ], _大约4毫克。即便黑色素真的有什么神奇功效,这一点黑色素吃下去也起不到作
8 a R- G( i3 x& h: O5 Q" h/ y用,与人体自己合成的黑色素的量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么少的黑色素甚
9 d" ?9 s# I- u至还不够用来喂养果蝇:国内有人用实验证明乌鸡黑色素对延缓果蝇衰老的作用, x% O" }# n5 P x
时,加的黑色素悬浊液浓度是8毫克/毫升[2]。人的黑头发中黑色素的含量大约/ K5 ?( s7 h) s2 I Q3 T
是200纳克/毫克[3],即每丸乌鸡白凤丸中黑色素的含量与20克头发相当。那么
" R+ G; B& s" b6 ]9 |. r$ o6 V8 S吃一丸乌鸡白凤丸摄入的乌鸡成分,也就相当于吃下2克普通鸡肉、骨再加20克 V4 n" R5 |4 D& v
头发而已。, | `. j* h1 }& M/ P5 i4 I
$ R$ l0 n w$ T* F, p. g0 E 乌鸡白凤丸中的当归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并能够显著地刺激乳腺癌细胞的
+ W2 h5 k: |& _1 F( m' B增殖,参见“当归养血丸”。4 N2 s3 F; a5 I% ^; ~/ ?
1 G( \2 t1 g t; z5 X+ Y 临床报道,乌鸡白凤丸可引起药疹[4]。
( V9 c W6 R" x9 I% C D* _5 O* p7 m! u9 T4 w
【文献】/ \3 S6 h& f7 m2 W# y2 L
. o9 J8 [- i* W; x m( R# L5 e; a[1]胡泗才等,中药材,1995,18(12):6260 V' \' [& V" V- C4 K p! b9 E7 R5 s
[2]徐幸莲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22(2):105
4 P6 X& e, Z" r% ^& |: \6 O& X[3]Zoccola M et al, Pigment Cell Research. 2004, 17(5):579: `# l9 a/ M) m6 \9 r
[4]王会英,中国中药杂志,1997,22(8):5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