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伊斯特伍德拍电影的调调。最早期的牛仔片与我的生活相去太远,就不好说了。从百万美元宝贝开始关注他的片子,发现每一部都充斥着一种血淋淋的快感。奇怪的是,这些片子看着的时候感觉很深刻,很震撼,很x很暴力,每次在看的时候都有一种“我要永远记住这部片子”的心情,却总在看完后非常快的时间里把那种感觉飞速淡化,直到很多天后想起来只说得出一个好字,而当时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感动的,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来了。于是只好重拾片子再看一遍。( y7 e$ }6 R; w8 ^. W: x
3 i& {! d+ K1 U% l g8 `! J7 _
也许是因为这老牛仔片子里的人都是些一本正经死严肃爱较真的人吧,对比起来,我生活里所遇到的大部分都是些流氓地痞。他们管那些爱较真的人叫傻Bi。对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生活态度嗤之以鼻,他们喜欢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D' A, M, S. T( }* V( R" \) |: c
5 y0 _% z7 }% I7 i( C3 C我呢,就是在这帮子痞子中混大的。日夜颠倒,玩网游混日子,一天只吃一顿饭。有时候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厌烦,想找点别的刺激事儿干,却发现除去电脑的生活已经变得了无生趣。偶尔会选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给自己泡一杯浓浓的蜂蜜红茶,看部老片填补一下空虚干瘪的内心世界。只有这一刻,会觉得心里很满。灵魂已独自漂走去了远行,寻找想要停靠的彼岸。 6 c- J W. l. N+ ?" E" w6 i" j# [6 L: z6 J. a: X+ } r, j
片子里,小沃尔特·克林和他的妈妈有着不被外人打扰的平静生活。一所不大的房子,每天清晨按时起床,量甚高,喝麦片牛奶。这个场景,关联着一个小女孩的寂寞的童年回忆。幼小的那几年,父母外地的生意忙,跟奶奶两个人在湖边的小房子里生活。每天重复吃着清淡简单的食物,清晨随着鸟鸣起床,夜晚看完八点档的电视剧便上床安睡。总盼望着父母哪天能抽空来看望自己,带来新的零食和玩具,偶尔他们会带我出门玩,到了傍晚再把我送回来。我记得那一年中秋节,趴在阳台上看别家孩子拜月光,等了一晚上爸爸也没回来。那时候不懂得隐藏失落,扁了嘴委屈得直想哭。我不知道小沃尔特·克林是离家出走还是被杀人狂骗走的,但那种被独自扔在家里的孤零零的凄凉我领教过。还好我那时候从没想过要离家出走,如果我走了,那么被孤零零扔在家里的就是奶奶了。 7 C1 v0 E: e. o# E6 ^7 i! |. w" N/ o" I
所以我觉得片子里最凄凉的不是孩子们被囚禁被杀害的情景,不是精神病院里的妓女被电击的情景,亦不是片尾杀害二十一个孩子的罪犯被施以绞刑的情景,尽管它们都被这位殿堂级的导演完整呈现,场景触目惊心。令我难忘的是失去孩子的克林夫人静静地站在孩子空空的房间里的背影,以及暗夜里她冲着假冒的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嚎,最后悲伤地抱着头蜷缩在墙角。+ b' T( P: e0 J
# b1 q# N: V8 x$ n# N8 Z1 r
相依为命的两个人,谁丢失了谁都是一辈子的心绞痛。' x$ R7 U7 g8 y" x4 u
4 \4 b6 K& B. H) v! W O克林夫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小沃尔特的下落。我想问她为什么不再生一个,重新找个好男人,重建一个家,重拾美好的人生与幸福,要做到这一切对一个单身女性来说并不难。但,这可是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啊,这是个多么低级的,卑贱无耻的问题! - M( @$ W" @& x" p- y5 A 3 q8 F* i: g2 X* g然而,影片显然没有将主题放在血浓于水的母子之情上,它想要挂起的是克林夫人怀抱希望,坚持不懈的精神。剧本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克林夫人,可以说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可以说她是每一个真性情的人的射影。我的一位曾经同是愣头青的陈年老友写信跟我说,“我们都会有深沉的爱,无法言弃的东西何为此不惜一切努力不惧一切灾难而死心塌地的东西。不要忘记它们,否则你会后悔的。”我也听说过“无一物”,就是为了守护自己的信仰而勇往直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m- N5 s% F7 g# k4 w8 W
* `1 v' A1 D5 }
7 t- |4 q9 q) X1 Q Z$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