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9|回复: 19

清净风薰中,醉卧在相思河畔

[复制链接]
鲜花(85) 鸡蛋(0)
发表于 2009-3-31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窥到一首极美的诗:/ z  F4 e2 S6 s4 ^; b- Z
寒冬最是冷清,  e$ ~/ }' U; I
谁知无情是最温柔?3 {! Q4 w" K8 Y& J/ R/ K& y
静夜里独伴明月一轮,
% ~( ?7 h8 I, {谁知空寂最能容?
, f/ S5 \, C: n. s4 y/ t不由感叹:这些年的“修行”,盲修瞎练,最后听到说八万四千的教法,犹如赏月时待月出前的消遣。世尊出世的目的,唯在说《无量寿经》的真实。若夫,信眼一开,以本愿一乘眼视之,十方法界中,法唯一法而已。一归何处?
. w  h" w( ]* P+ N4 c唉!唉!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那最好的却十劫前选择了我。以为“我”在念佛,很精进,很虔诚,很下功夫,很~~~却又发现:我是连念佛也是会忘记的人,我是被唤。
) M# ]9 A# `% i信弥陀心是弥陀心,莫道吾心念弥陀!(是如来让我念他的!)- Y3 J- u7 b) m' \* L+ S  |
尽界皆是法王家,被唤回归慈亲乡。$ Y% p1 h2 w/ m4 T! {
瞎子跳舞,盲目乐观,自娱自乐中,又给自己起了个好名字:至心信乐,得意洋洋地~!高兴没几天,不久却又发现:“至心信乐之念,是现今造罪不善之凡机所无者。偶然发得欲往生之深信,皆依法藏因中之强愿,与正觉弥陀之智力,内薰密益,成一念归命之往益。因此,至心信乐者,非凡夫自力之心,而是佛心。下之乃至一念,亦是由愿力所成,当知。”
  X# `( V- B3 O/ W4 d' \  Q# o3 q0 d令信,被信,是弥陀,信心亦无我!是如来的回向!那我不就是个废物了?!现在才知道。诚在五浊的乱世,五痛五烧的我,欢喜地接纳了!痛烧的火炎中,潇洒饮用这阿弥陀佛赐给我的清净,醇香,美味的法味药,这药就是流入我血液的南无阿弥陀佛!人生的勤苦之火,猛火烧身的同时,又是清净风薰得风情,不由地醉卧在相思河畔,动了真情,始知净土法门以情趣入,, {9 N/ T& @: N
       我乃念佛相思草 无一日不心牵挂" g$ |$ w, s2 ^, v6 z' D
  蝉心西鸣阿弥陀 脱壳鸣声声清凉
4 D6 _; E5 d5 |9 U8 v& W7 L  十声阿弥陀入眠 莫忘此睡成长眠6 I3 A3 x3 [. G4 R# a
  得此人身第一喜 庆逢真实善知识
( }6 C( A9 d7 A7 J* I  此身如露随时灭 是心即在莲华台 。

" j3 t5 I2 w$ @8 I+ g1 M6 ^: R重读著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卡比尔(kabier) 的新郎与新娘,不由地莞尔:
& K/ R  W5 N/ }( p4 m+ Q* X与恋人离别,此心的寂寥无从比喻。在白昼,我得不到一丝安慰,夜里辗转难眠。此一恋情,我当告谁?黑夜降临,时光刻刻飞逝。只因我主不在,我心如此惊惧,哪一个世界会比和恋人相逢更令我快乐的呢? 0 d) @* b( A& o( r' b% u% a( V
知道了!因为我乃念佛相思草,无一日不心牵挂!4 _, X' L  p' Z
! a$ D$ W+ S% g5 P% r( D+ N: e
2009年3月28日中午突发感想11:41 $ j  v0 j. k- B"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3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莲花 于 2009-3-31 07:22 发表 -- 令信,被信,是彌陀,信心亦無我!是如來的回向!那我不就是個廢物了?!現在才知道。誠在五濁的亂世,五痛五燒的我,歡喜地接納了!痛燒的火炎中,瀟灑飲用這阿彌陀佛賜給我的清淨,醇香,美味的法味藥,這藥就是流入我血液的南無阿彌陀佛!人生的勤苦之火,猛火燒身的同時,又是清淨風薰得風情,不由地醉臥在相思河畔,動了真情,始知淨土法門以情趣入' \5 X$ n# V1 q! D' d# e2 x
...
# h0 ~. q" K3 K3 {, g0 ~5 b

) i2 F  I# D# D" i" E- I4 q$ P# x阿彌陀佛!/ j9 ~0 a- Y2 U' }- O

. `6 |& y9 k5 x& a5 G很對不起!可能這都是閣下個人的感受,不太明白,亦不大相應。『念佛』是其中一個修行法門,但『佛』、『我』、『眾生』心本無差別,『清涼』與否只在乎自身能否『轉念』而已,『轉念』是要下苦功的。『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便是最佳寫照。
7 k* D  K" c3 `8 Z0 S7 J% D" ~8 q- ~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2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是吗?那么您下了苦功了吗?
2 R6 R/ C/ z7 m, p: C7 M7 A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議樓主念佛之餘,多讀讀『金剛經』。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莲花 于 2009-4-2 13:55 发表
. }5 `' q# r, d7 k+ ?是吗?那么您下了苦功了吗?% M# a" I% ~; O8 C9 @) f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
8 K1 D. p; B7 D( `9 d1 Q) Y

1 @# y1 c- N- H; S; E首先,我自知修為不足,但這只是真理探索,欲想明白字裏行間的含意而已;如有冒犯之處,請諒。
! D$ w& ~( l2 C+ b$ u" R# O
) X  e& Z- H8 Q8 _2 N9 T很對,我當然不知道魚之樂。但我知道『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我們相信有一個基本觀念:你將來到什麼地方去受生,佛教的基本理論就是「業力」。所以將來生到什麼地方去,當然就隨業流轉了。只要這一生淨業累積得夠,絕對可以往生自己想去的地方,這點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有很多人發願到「西方」,亦有人發願到「東方」,有人發願在「龍華三會」時作為彌勒佛座下之一名弟子,更有人發願乘願再來「人間」,更有大乘菩薩自斷善根,發願投身「地獄」,以至莊嚴地獄,籍機緣度化眾生...
0 C/ k# C9 ^4 {* }/ \0 x8 |" Q1 j2 s1 P
美國佛光山「西來寺」大雄寶殿供奉三尊大佛,稱為「三寶佛」。左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中為娑婆世界教主--釋加牟尼佛,右為東方琉璃世界--藥師如來。 其實已說明了人間求法種種,阿彌陀佛是往生,釋加牟尼佛是過去佛的教化,藥師如來是現世的(可消災免難,增福延壽)。
2 s& A% V* q& x% X8 a1 v2 O) Z1 b6 N' E- ~2 p: |9 B9 r
以我之見:
; ]9 b+ O. q8 t. H1. 比較現實的說法是:如果在這一生只要求內心所累積的淨業,是否能讓自己感受到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每天能否覺得自己就好像生活在西方極樂世界一樣?
/ [+ I- V' |8 V3 t4 a2. 以標準來說:別人也會感受到我是西方極樂世界,而且喜歡與我接觸嗎?跟我在一起時,也感受他自己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嗎?
& E" N/ R: K% x4 P0 p& b
* A% U5 j& W* T3 U% A所以唯心淨土也好,彌陀淨土也好,在我內心是否有先享用?是否也能讓別人享受到?先從這個地方開始做起吧!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师兄,请见谅。同时也欢喜您的指教。所谓见解与我同着,与之同行;与我不同着,合掌令其欢喜;anyway ,我们都是极乐的法眷,何谈冒犯?感恩还来不及呢!. E0 z5 s3 w' n! x. i
最初学净土法门,我也爱用“『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但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那不是我这种愚劣的根性的人所悟到,证到的8 个字,所以,渐渐地,熟读三经后,我改了,改成”指方立相住心取境“处处从有下手。' G4 S& b/ {: N& U. q

" p* s% \8 q1 T- J《阿彌陀經》世尊以「指方立相」的方式,直捷了當,向舍利弗第
! O: b6 \4 Y' D- I8 b2 d
% w$ f  s% M$ W, g一句話,就說從這裏的西方,經過十萬億佛土,有個極樂世界,有一位佛,號「阿彌陀佛」。. }  ]9 n/ B$ T# h4 B1 J
# X% a' K  \4 F; S- T) B
  指方,就是明確的說出方向—西方;立相,就是明確的說出有極樂世界,有一位阿彌陀佛。第一句話就直捷宣說,也表示世尊的心急與殷切!經過十萬億佛土,一個佛土約是一個銀河系,十萬億佛土之遙,只有佛能知能見。「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也是佛心通佛心,由世尊在此土向眾生發遣,由阿彌陀佛在彼土召喚眾生。兩個「有」即在表示明確而肯定之意。3 ~9 Z! d6 G) a2 \5 q

3 U' ^+ H& L2 f) _  K6 o& u  我等凡夫心識劣弱飄忽散漫,十方諸佛淨土浩瀚無數,淨土法門的目的,就是在導引眾生的寄託往生,如果不能定於一個佛土,眾生就無法凝聚心意定位於一。由於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宏發超世誓願所完成,其殊勝境界超出諸佛土,所以世尊乃直指西歸,使眾生有所歸向,由此才能有所安立,有了安立才能有安養安樂,有所解脫。因之我們也是直捷了當,以佛的知見為自己的知見就好,不必另求其他法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西方本就是我們歇息安養的地方。; k( O; E, _  |6 t+ j2 f

! d' y% I0 c, ?% Z% F  這種指方立相,在於安住眾生的心向(住心),導之以欣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取境)的救度方式,大異於由自己「明心見性,證悟無生」而見性成佛的方式。蓋,我們從無量歲月以來,就是從未能做到這種極智慧絕妄念以離生死,所以才有阿彌陀佛施設念佛成佛的淨土法門,讓我們絕諸自力,承擔自己的愚癡而靠佛力往生極樂。
7 }9 q/ d# L' O! t8 A
7 H. I: x) O. _  印光大師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就說過「見性成佛」乃是大徹大悟地位,若能斷盡三界內之見思二惑,方可了生脫死。他引《大集經》「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來規勸時值末法的我們,要契應時機,不要做自己無力成就的法門。  
* q$ ?  S* T: \0 R. K. ?0 W( I6 L6 Y. `- W8 q  ]. D
  唐朝法照大師在五台山遇到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作禮問言「末法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行於何法門最為其要?唯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菩薩說「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法照大師又說「當云何念?」文殊菩薩說「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如此昭然典故,豈不應深心信順嗎?
( i& v; r; v: N! u. f, p; @9 Y4 K
% l' Z: v# o) ~2 ^1 w7 J  「過十萬億佛土」,當然是無法想像的遙遠,但承佛力卻是一舉頭頃就到的。阿彌陀佛宏發的四十八願中,第二十三願為「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一食的短暫時間,承佛神力,尚能遍至難以計數的佛國去供養諸佛,況且過十萬億佛土,承佛神力在一舉頭頃就到達極樂世界呢!
/ u  J  K; _7 @* R
' I7 K" y) |# A8 @! x9 V% _6 F  經文說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這是很強烈的加強語氣,表示   阿彌陀佛永遠在住世說法中,也就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淨土經)所說「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諸佛如來為救度一切眾生,隨時都正在開示教化,《法華經》〈序品第一〉云「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及聞諸佛所說經法」,然而我等昏闇不知,自以妄念執著閉塞耳目,不能信受念佛成佛,悲乎!) c+ n" }. W( N- s& A! C
6 V. V- H/ D; c' G
  為什麼是「極樂」呢?經文說「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淨土經》說「由彼界中,諸有情類,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安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時,從二百一十億諸佛淨土中,具足五劫思惟,選擇攝取其最殊勝的特點而建立;並且最重要的,必須是眾生易於往生,才能有利於眾生;如果眾生必須做到這個,或做到那個才能往生,那麼不能做到的豈不毫無希望?如須讀誦大乘,不識字的就無望;如須持戒、布施,則破戒、慳貪的就無望;如須忍辱、精進,則瞋怒、懈怠之類就無望。凡此種種都有不備與不及之處,為能使一切善惡凡夫都平等往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阿彌陀佛為眾生完成這些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往生的無上功德,無條件送給眾生享用,納入在「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內,即使眾生乃至一念信受稱念名號,就即得往生,而且住不退轉。這才是眾生所能堪易行的,且是由佛力完成迴施而來的真實之利,對眾生而言乃是極樂也!4 c" H9 O$ u, d' ], e" n9 j

: l" v, v2 B/ J. K, y4 q, G  有人認為淨土並不離開自己,當下「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也就是「生者決定生,去者實不去」。這當然沒錯,但,這給上根人去懂就好;如就下根人而言,我們只會持「有」,「生者決定生,去者決定去」(楊仁山大德之語),牢牢靠靠的任憑救度是淨土法門的特色與宗旨。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请指教!上篇文章完全是个人的一点感想,就当茶余饭后的甜点好了,谢谢,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异乡游子善亲友,《金刚经》是因地法门,我最爱的还是康本的《佛说无量寿经》,至今痴心不改。6 S! u' q% U% O
1 v/ l# W7 E) Y2 w
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下,王朝几经变迁。佛陀伽耶的古塔,虽然已青苔老旧,大圣释尊在耆阇崛山上所说的一会,仍璨然至今尚未消散。诸佛如来的智光常远流,朗重昏于永夜。诚赋与永远不朽之真生命于逆谤尸骸者,唯有誓愿一佛乘的《大无量寿经》。 ! i8 n1 m$ ]/ @' \- G( r, x7 S6 ]; x
  本佛弥陀的正觉一念,圆满十方三世众生往生的因果,全德施名的法门,是果上圆成的妙法门。此一念超越时空,融即念劫,常恒以“若不生者,不取证觉”的愿心为本质,为召唤的敕命,响流十方。 6 |1 G. |7 N1 `- u- ~
  此大悲愿心,凝为常转无垢轮,隐没西化,为耆阇一会,复更钟成表里影畅的根本法典。因此《大经》(指《无量寿经》)一部,字字悉是法身、是光明、是佛心、是尽十方无碍光如来。集八万的法藏,统一之,是大乘之极致,呼唤“十方众生”,统御法界的本佛,即是无碍光如来。诚本经是二利圆满之至极,“愿成就”一文是三世诸佛成道因果的源泉。而随顺法性,不乖法本,酬应大悲六波罗蜜的愿行,成就“不虚作住持”功德的妙土,这即是大般涅槃界的无量光明土的极乐庄严。故非愿心庄严、广略相入的真理,即不能说是二利圆满之至极。 8 p5 x0 _8 ?' h6 o( w& b7 B' c
  光寿二无量的妙果,乃大悲摄化的大本。国土、主、伴的三种庄严,是净土真宗的渊源。此三严于娑婆界震动、缘起而成《大无量寿经》,以誓愿、名号为宗体,成四法佛土的大法门,是即究竟一乘。 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法、报、应三身即一的报身佛,是大寂灭海的正觉。语之即为二十九种的大庄严,及广略相入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 d+ u" n1 E+ D- }7 [# O- L  “真实智慧”者,即无碍光明,光明无有限量,能除世之痴暗冥。“无为法身”者,即是寿命,是法身常住的生命,一切众生的寿量,由之出复还之。即光寿二无量,乃本佛弥陀的觉体,是一立古今常然的“第一义谛妙(注②)境界相(注③)”注②:妙之一字,亦广略相入。注③: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指净土。 3 x% U, |: M- q# x* k
  光寿的觉体,其德不可思议,能成十方三世归命的一念,彰摄取的愿力,之名“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注④)”,“南无阿弥陀佛”是也。以“名”,即是六字尊号,以“义”,即是光明摄取。诚名号由慈悲海建立,由智慧海建立,尽悲智的广海,统法门海。注④: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是法性法身、方便法身不二之佛身。 5 V$ j9 F+ A( C4 ?2 r
  尔者,无碍光的照耀处,泯亡大小权实之等差,不留八万四千门不同之痕迹,大小圣人同凡愚,五乘齐归入,逆、谤、阐提,回心皆往。浩荡大光明海充满如来成佛的因果和众生往生的因果,当知不可思议解脱的根本XX其旨。
: f# R3 p- B* X' S( T
( \: q! C; y* K& T- M  仰信佛智不思议吧!吾人向上的一路,似天关遥遥,而近在咫尺;觉城路似长远,而获于弹指之顷。偶贯南浮人身之针,稀遇西土佛教之杳者,徒泣五痛五烧之勤苦,唯忙碌于世间不急之事,不思足下临三途苦轮之猛火,实可浩叹也。 5 R+ h5 ~5 V/ N: R+ |, ]5 |& w5 U
  华严之极谈,该性海因分,虽说因圆果满之法,如文殊、普贤之法身大士,始许悟入法界。法华之妙教,于“寿量品”开显久远之实寿,然欲实践,唯是断惑证理之法。令未断一毫惑的实机直升无上涅槃之极果者,三千世界虽大,除《大经》宗致之“本愿一乘”外,非一切宗教、一切其他法门之所能。果上圆成的名愿海,一“从本垂末”,即成八万四千方便权门之诸教;一“摄末归本”,即为顿极顿速、圆融圆满、绝对不二之本愿一乘。
( y' e# i& \8 W  八万四千的法门,寄予释尊八相示现之化仪,可见于二十二愿还相回向,修普贤德之相。 8 a1 Y1 J% {5 [
6 J3 J" e1 {0 V. A
  本佛弥陀尊,令法界众生齐融入于其二利圆满之妙庄严中,分身遣化于十方三世,为五十三佛、为一百余佛、乃至为恒河沙数诸佛,开示诸佛之法,散说《大经》的弘愿,赞叹果上的庄严。本从光寿海出现的诸佛,不令众生方便归入本佛的光寿海则不止;还相权化之至极,不说往相因果的“教、行、信、证”则不全其终。 3 T' X3 u+ r% \+ W( c
  一王愿自是“教、行、信、证”,“五愿开示”是真实四法、佛土的洪愿。得是法眼眺望时,《大经》上?下二卷、二尊唤遣、生?佛二利的因果、本愿?名号之宗体、净?秽二土之宗相、真?俗二谛之妙趣、真?假三愿、真实?胎化往生、序?正?流通三分,悉是全性修起、愿心庄严的大法门。荡荡一法身之大光海,之云“无碍一道”。
0 F" M9 A. y3 Q) N% m8 W  五浊恶世之吾等,唯有乘大悲愿船,浮于光明广海,方能至德风静,众祸波转。即破无明暗,得到无量光明土。真实之教,净土真实的真面目在兹。 , }) h0 k# K0 E
  《大无量寿经》是释尊的念佛三昧。释尊入大寂定,现光颜巍巍,影畅表里的姿色时,阿难瞻仰之,言: . Y, J0 }0 d1 `/ Z7 B) ]
  “今日世尊,行如来德。”
& K& L$ @" @+ t! \1 R/ G/ x: t  “行如来德”,即是开说《大无量寿经》之谓。  \: P* h  u4 N+ i! }
  大圣世尊于耆阇会上,融本佛的果德,开始遂行娑婆应现的大使命。绽颜微笑,五德示现的释尊,乃融本的应身、久远的本佛,与永是诸经逐机的应身有异。 ; }) N6 v2 m' t; i$ O" u! K& I
  当知《大无量寿经》显大圣出世的本怀,乃超异诸经随机之说,是究竟一乘之无上XX。
' y9 V* L) o( t! @6 G$ a: I  三世诸佛菩萨皆从本佛的光寿海出,荷负一切众生,再入本佛的果海。其入出示现、往复无际,是应机的大用。从一法身、一光海见之,无本来、去来、入出、无诸佛无诸菩萨、无诸法无诸门,唯有一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誓愿、一无碍道而已。 , K) y3 W$ O: R4 }* J# R% ?
  如是,释尊慈父,即弥陀慈悲母,发遣融会于招唤,释迦教与弥陀教归一。法藏萨埵的因位愿行,即果上威神功德不可思议的名号,誓愿即名号,名号即誓愿,因中含果,在果上不忘誓愿。“若不生者”的教敕,常生气蓬勃,念念成行者的归命一心,满足大悲心。 6 {* N5 Q. t2 m- {, |! l; d
  《大经》上下二卷浑然描大悲一圆,统一诸经,融合诸佛法,统理法界。真实根本XX之意在兹。由如来大悲的生命缀成的“生命之书”,夫唯此一经欤。 * U. Q+ b- ^/ i; ?4 f
这也是本人倾心于此真实的经的原因,《金刚经》是菩萨的境界,就留给上根的人看吧,我这种乞丐,只适合拿着空碗等米饭,呵呵呵!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白莲花 于 2009-4-3 08:50 发表 [url=http://www.edmontonchina.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11166&ptid=199071][/url]
6 o% t  D' i9 ]( }6 |/ {1 S我們都是極樂的法眷... 最初学净土法门,我也爱用“『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但 ...

9 o7 d8 C" ?; `; B8 {# h$ w0 n* N8 q4 i/ V7 j. w  y: j/ I
謝謝分享!,祈望您修淨土成功。2 S+ w5 n( R9 v, c" t
4 A" I1 k# X* W5 H2 N4 l5 d
很是抱歉!我並不是修淨土的。所謂『法無定法,應機者妙。』修行法門,各有妙處,在程式上是沒有絕對性的對與錯。以我自身經驗而言,佛學廣大浩瀚,只停留在某一階段,未免太浪費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不愿去尝试理解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实在是可惜了楼主的根器了,佛说了这么多法,其实是说一件事情,或者说佛法是不二的法门,读金刚经只会帮助你更好的修习净土,少走弯路,避免一些障碍。净土法门当然是上上的方便法门,但却不排斥佛所说的其他经典吧?楼主何必要自己为自己画地为牢哪?
2 f0 y. d7 f9 j, r) W
0 k. p2 _5 Q8 s0 ?7 a听经闻法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建立正知正见,了解佛的知见和意旨,让自己的修习道路有一个正确的方向,避免盲修瞎练,避免走弯路,甚至落入外道。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指教,《金刚经》也是本人的最爱之一,忘了说了。
3 O( [4 O& G1 M# ^3 a! ^/ K皈依密宗上师时,《金刚经》是修学的基础,可后来得遇净土法门,一见钟情,发誓终身相许。虽说空有不二,但本人在修学时还是一向专念,一门深入,记得恩师说过,佛法是圆融的,是无门之门,0 K% o5 p3 L6 s# G- j
可到了我这里,起点只有one way !
8 U7 j, J% G  u' F8 ^' f不可能同时把脚踏进两个门。
# J: i, ^. A/ b! b2 F# R: g本人愚笨执着,还是从下下根的“有”门下手的好!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4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原帖由 白莲花 于 2009-4-4 05:04 发表 [url=http://www.edmontonchina.cn/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113042&ptid=199071][/url]$ q) A# T7 j5 m$ b# j3 ]0 P6 ], T
《金剛經》也是本人的最愛之一,忘了說了。...佛法是圓融的,是無門之門
  d! r! x* L+ k" K

( Q" g& H+ _! u& _十分同意,佛法是圓融,無門之門。真正的淨土修行其實不易,念佛要念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才是正念。既然《金剛經》也是最愛,何不來過『禪淨』雙修。5 q) l( G7 f9 T) @; K# N

# O  h) f: C! A5 L+ `佛教所談的四無量心『善』、『悲』、『喜』、『捨』,要在日常生活中具體、落實地實踐才有成果,當有修為時,『捨』是要『空』去一切所執之法,才能明心見性。《金剛經》是有助佛道修行者提高修行層次。我曾聽聞,在馬來西亞深山中,可以看到一些沒有穿衣服的沙門禪坐苦修,為什麼?因為他們已證得人法兩空之境,最後袈裟和佛珠也『捨』去,因為有大善悲心故,所以毒蛇猛獸也不會傷害他們。
大型搬家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师兄用“我曾聽聞”四个字,我就觉得无话可讲了。我谈的都是自己的心得。哦,自己尚不清楚,就劝人。别人能信吗?
# W. g0 Q6 ]3 G& \4 x0 F3 p/ f7 j8 G  R) |" ]) D
世尊在《佛说阿弥陀经》里,《弥陀经》六方诸佛,谓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世间难信之法。而世尊自言‘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殊胜妙法也。又是极难信之法,《佛说无量寿经》里也用了九个难字,佛语弥勒:「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菩萨胜法,诸波罗蜜,得闻亦难。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可见,难到什么程度!9 L4 ~9 i4 _) i- c
( x! c. u$ p0 |  `  h
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问题,大多数人都起怀疑,不惟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不惟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多疑之。惟大乘深位菩萨,始能彻底了当,谛信不疑。何以言之?实因净土法门,太殊胜、太方便,所谓: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 y, G$ S  r( \1 g3 C; W. Z# h, a& }, b4 S0 q2 A
一般人的思维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饭?什么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经历了一番从灵魂深处的体验。知道了念佛成佛就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5 L0 Q5 S; n8 y' B, S
4 C2 m! h6 g( `0 H* t其实,我们还不到弘法的时候,所关心的,唯一可做的是“自己”的念佛;而不是别人的念佛。自己的信,而不是关心别人的信。 9 W  [/ @! c: @; x7 y3 D% N1 p
错误的听闻  
* t# @# C, ]3 Z: s+ L/ F; S$ j  _莲如上人说: 虽说是听闻,一般人不想是为了自己,而往往怀有“记住一言半句,以转售他人”的心。目的是取信
4 ]' v9 ]& x) J& b' c3 r莲如上人说: 听闻佛法,想修心养性者有之,但想取信的人却没有。 * @- c; {; t3 p2 v! y: ~6 `
取信者无
* C, i* d4 o; ]莲如上人说: 想“热心听闻”的人有,想“取信”的人没有。
" v6 f/ j! d' p4 a1 L一颗殷重心  莲如上人说: 有“远者近,近者远”之理。谚谓“灯台之下暗”。有常闻佛法的缘,厚蒙福报,反而不能珍视,而以为平常,结果疏忽法义。
, X  B$ T; i& u; ]2 U  f住在远方的人,想闻佛法,会起珍重追求的心。 佛法要有珍重追求的人,始能真切听闻。
3 G: I& ^' i4 \4 ?. r, m  听闻与宿善 - t0 R3 a* |% \) C
莲如上人说: 有阳气,有阴气。向著阳气的花早开,向著阴气的花迟开。同样的,宿善也有迟速,故有“已、今、当”之往生。 遇弥陀光明,有早开之人,也有迟开之人。 总之,不管迟速,信与不信,都要热心听闻佛法。 并解释已、今、当之意说: 有昨日获信之人,也有今日获信之人,与明日获信之人。 0 N1 j! m' v  `5 w$ f2 D, y! e
  L9 F7 z( O3 }' n$ I, F5 r
所以,劝别人念佛之前,先自己劝自己念佛往往更重要。所以我只谈自己的心得。' a6 a+ V$ y! o- i' J6 P
至于“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也很想听听师兄的高见。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篇武侠小说,描写张三丰在临仗对敌前,教弟子张无忌太极拳,然后问弟子还记得多少?当回答还记得五六成时,把大家吓了一跳,面对强敌怎么把重要的新拳法只记得这么少?张三丰叫弟子继续练,当弟子越记越少到完全不记得了,张三丰才命弟子上阵,果然一举打败强敌。
4 w% C1 d' A0 x  f. T1 j) G  妙哉!此即把棋法与拳法融入于身心中合而为一。+ w" o6 W+ V* X3 Q' X
真能“闻说”阿弥陀佛,就是这样与名号合而为一,所以是“执持名号”,所以是“一心不乱”。
7 K2 @+ u" N: {" T8 b# z6 @* K+ X# K9 t$ k  v
围棋“棋圣”王姓棋士表示,以前他一直是想赢的人,一上了棋枰就只想打败对手。三年前 岁时,在韩国汉城的世界棋王大赛,第四盘下到傍晚,突然一阵晕眩,眼前发黑天旋地转,勉强下完后回房休息仍未好转。第二天关键的第五盘,脑子仍晕眩旋转,但突然什么都不在乎了,把所有的事一点一滴放下,真正进入一种无心的状态,领悟了平常心;然后很奇妙地愈下愈顺而得到冠军。0 ~) b, \  X/ @. S6 _+ z; w
+ r5 o, o+ [& f4 H7 o3 W6 s* s! e
把名号做为制心的方法,称念名号做为自己累积功德;念佛时先把心打扫得干干净净,全心全意定在一句佛号上,就算四边起了大火依旧要持诵不断不乱。或者持至伏除烦恼,做到断见思二惑,持至心开见自性佛;认为念佛是念自心所具所造的洪名。如此,实在辜负了阿弥陀佛为救我,经五劫思惟兆载永劫苦修苦行的大悲心,将此置之于不顾了!      事实上我们凡夫根本做不到这些,甚至为此恓恓惶惶,担心害怕临终不得一心,不知念佛;有些人还置家庭与生活于不顾而变得自私。这完全失去了念佛的意义,不知名号大悲救度的旨意,并且是自己在内心极细微的深处,疑惑佛智所致。如能真实体会名号真实义,念佛是快乐行的!" A. i) e, e0 Y1 P# |. c/ @
已成念佛三昧的人念佛往生,是因为已成念佛三昧之功或名号之功呢?, e1 b# D- m1 [

' i$ Z4 |$ y' v: a若是名号之功,则和一位凡夫小子的念佛有何不同?" Z* v! E5 S' h- s, }

5 c' B' V: `$ L, x; M" j能“念而不念。不念而念,”的念佛,与诚心恳切的念佛又有何不同?8 Z- f0 Q6 t6 ?+ }) b$ R9 B
7 Q& x1 m% P' ~- e6 v
很想知道师兄自己的“不念而念”的心得,而不是某大德的话,他的是他的,不是我的,我喜欢谈的是自己的,这才真实。这才实在。1 E& C7 a# X* U! S* M4 w# @

0 p2 t  P' a+ F; U) y/ U' p; W; U我的博克和别人不同,只谈自己的念佛。
. U7 V$ W7 {2 j8 F# E8 z7 j大白莲花 4 H" l; o* c& @5 y) b! M( @
http://club.fjdh.com/10275 敬请光临!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禪淨』雙修,师兄,你能做到吗?( a# j0 a5 N% {1 M3 E. S
一向专念是大经佛金口所言,难道还要我在这里多费口舌?! b' r4 R0 T, g! ~
是听佛说的,还是听您的双修?师兄?
9 ~. g5 Y. [8 v* e  r0 w, L3 J8 g, `4 @* N& x. ?$ U' z
另外师兄说:佛學廣大浩瀚,只停留在某一階段,未免太浪費了。$ }% ?' g5 \' b+ V+ f+ @3 S) F5 E. n
) C6 w! x/ I& Y( P3 G
大经言:“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这就是答案。
: g6 A8 t. J: a9 d' G
* \; R1 m4 q4 O0 ?' E% ?佛學廣大浩瀚,只停留在某一階段,未免太浪費了。
3 k$ \! E0 G: m+ |& W1 Q师兄是否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呢?
, ?7 J' ~" q5 X8 W) q本人愚痴,三五年里只看一部经,而且越看越欢喜,越看越有味儿,且越看越觉得自己不懂。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09-4-5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看你说的你本人似乎象是,只是多少有些痴而已,却是绝对不愚,真的很聪明。你俩的答辩也很有点意思,不象是抬杠但也并未见到有何机锋。不过真要追求禅净双修境界那得有多大的定力呀?!你俩谁能举出一个当代世间的典型案例来?俩人都举不出来就别怪我们微微末末的闲散居士人等嘲笑你们了,嘻嘻,哈哈——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不是一个路子吧。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7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bao388 于 2009-4-6 19:59 发表
- K- R9 _0 O, x( K有一个妈妈怀了三胞胎,三胞胎有一天在讨论出去以后要做什么。 0 p9 I; P& \: U, W6 {

$ n0 e" k: }8 e( T老大就说了:我出去以后要做科学家,发明很多东西,造福人群。
. A' g4 n% f) a6 d0 P, m! D% f0 |- b( C
- h1 }; i0 L' h老二也说了:我出去后要做医生,医治天下人。 ( O: L& G9 f7 w; t0 W

4 V8 Y- ]/ i, P. X6 D0 I$ P接着老大和老二就问老三:老三 ...
4 ?, U8 Q3 }2 H/ @, {

  i4 \% N' S2 o. \
6 R: [' h/ Z/ Z$ U" o$ [5 ]/ l三兄弟都对,老三更值得赞叹! 他最老实,抓住眼前实在的一"有",一心一意, 一定能成个渔夫!  呵呵  q+ D  k& }; O, F
% i9 |" I! o! Y
[ 本帖最后由 xuming 于 2009-4-7 13:29 编辑 ]
鲜花(8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0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你说的是当下,吗?赞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27 21:37 , Processed in 0.22947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