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9)  鸡蛋( 0)
|
什么是RAW格式文件?3 ~ {1 l, |1 s" c8 I
RAW文件是一种记录了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同时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生的一些原数据(Metadata,如IS0的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值、白平衡等)的文件。RAW是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格式,可以把RAW概念化为“原始图像编码数据”或更形象的称为“数字底片”。
6 J h: i5 ^6 v; ERAW最大的好处是保存了最原始的CCD数据,把更多的自由放在用户手里。 记录了最原始最真实的信息,不做修饰和更改,为后期制作留下了广阔的可操作性。, C- t4 h3 t9 w- \
; }2 m5 ?- f( `+ P' d) A2 b
如何获取RAW格式文件? , d1 ?0 d5 W0 y# Z/ j
必须有一款支持RAW格式的相机,才能创建RAW格式文件,绝大多的单反相机都支持拍摄RAW格式,但需要在拍摄之前将相机设置为保存为RAW格式。不同品牌的相机它们输出的RAW格式文件后缀也不同,大多各相机厂商都付送有可以处理自己输出的RAW文件的软件。 随着RAW格式受到数字摄影师和后期设计师的重视,市面上也出现了多款专业的RAW处理软件,它们能支持多种品牌型号相机输出的RAW格式文件,也有更为专业的功能. |, [- @0 ~* Z
$ S# A# y* h3 q$ t, H* |0 R
RAW调整的一些项目: f+ m. j& E6 q3 v
1、白平衡:包括色温和色调,“色温”就是白平衡设置,在拍摄时可以在相机里面调整(对JPEG和RAW同时有效),但是拍摄JPEG时,一当设置了白平衡,事后就不能改变了,而且没有色温表就别以为可以设置准确,相机后面的屏幕是无法准确判断色温是否设置准确了,若事后想改变,只能在PS里面改变颜色了(要知道:在PS里面改变亮度、色彩等等各种调整,就会对图片细节产生一定的损失,改变的幅度越大、改变的次数越多,图像细节损失得越厉害!);但是使用了RAW格式,在转换时调整色温,相当于重新设置拍摄时的白平衡(就像摄影过程的延续),而且可调整的范围很大,是摄影的“再创作”。“色调”的调整其范围比在相机里面作改变的范围更是大了很多!
' r: s% F9 u& [1 G7 b( A8 |9 l# c* Q( _9 R! d l- m( t+ x
2、曝光量的改变:可以做正负4倍的改变,又是一次摄影的再创作。配合PS里面的图层蒙版,可以在同一张图片上,找到图片里几乎所有区域的丰富层次,我曾经给很多人演示过一张大光比图片如何在最亮和最暗区域同时控制好层次,而JPEG格式如果曝光过度出现“死白”区域,就完全干瞪眼了。这一方法常常应用在:强烈阳光下的逆光摄影、舞台聚光灯下的摄影等等很多方面。
; u- K' O# V9 B$ a
' `4 ^2 I( [9 f+ U3、针对暗部和亮部作单独的调整、对比度、饱和度都可以调整;
' @3 x! I) r R0 S( f" [
3 j5 k+ d- e) t! m+ r1 ~) u- {( ]4、锐度的调整:它的调整比在PS里面的锐化要自然很多,适度的调整,事后完全不露痕迹,清晰度却提高了很多!
Y9 ^8 y; ]5 o v+ D所有数码相机拍摄的图像都有“软”的问题,觉得不够清晰,拍摄JPEG格式,相机一般都是悄悄地给了一定的锐化,效果非常自然(专业相机默默的做锐化幅度比较小,比如佳能的1系列,尼康的D2X等等),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可以在相机里面再增加一些(专业相机可以调整的幅度很大,比如佳能的1D,不仅可以调整锐化的程度,而且可以调整锐化的影响区域),但是都远不如使用RAW拍摄,然后在转换窗口里面改变效果更好。(相机对锐化的调整对RAW格式的文件不起作用。)# q. x& v2 ~0 k7 W. e
! m3 z9 d, G1 Y$ Z( P7 @5、杂点杂色的处理、紫边的处理——这是更是佳能的DPP软件所没有的。有人说用RAW拍摄的图片,杂点比JPEG的多,这是因为相机对JPEG作了一定的处理,而RAW不是一种图象格式,而是原始图像信息的采集,经过PS转换窗口的处理,其效果要比使用JPEG拍摄依赖相机处理的效果好得多!* A$ `7 k% u; M1 N
`. [! _3 s7 K! E, K' t
6、暗角的处理:广角镜头有时会出现四角失光现象,比如佳能的17-85mm镜头,是针对小数码芯片生产的镜头,只能用在1.6x的佳能相机上(目前只能用在300D、350D、20D这三台相机),它在广角端就有暗角问题,通过RAW转换器的处理,可以完全消除这一弱点。0 L1 T4 B, a) S5 p2 r
$ |1 \9 y; f5 Z) t* m. N
RAW格式、TIFF格式、JPEG格式如何选择?
" k0 [2 a1 q% p8 G! x2 iJPEG格式的优点在于其文件容量比较小巧,采用JPEG格式可以存储更多的照片,JPEG格式的存储速度相当快,相比RAW格式特别明显,能够抓住瞬间的镜头,在兼容性方面,也是几种格式中最好的,95%以上的图形处理软件都可以直接打开JPEG格式的图片。! C+ r- p7 O# P# H
. |! n3 s( W. {5 Q$ t' u/ [/ J' K% _JPEG格式的缺点则比较明显,由于拍摄出来的照片已经经过相机内部的调整,诸如色温、色彩平衡、图像锐度等信息已经固定,后期调整只能通过专业图形软件来进行,但是对于图像的质量将会有所损失。
' p. V, {, |' H3 x, B: U9 k
! J8 G( g J9 ^% q6 y2 [" L; g3 ~- oTIFF格式它是一种非失真的压缩格式(最高2-3倍的压缩比)。这种压缩是文件本身的压缩,即把文件中某些重复的信息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文件可完全还原,能保持原有图颜色和层次,优点是图像质量较好,兼容性比RAW格式好,但占用空间大。
# t+ K# u9 V; ?8 X1 [* y* m# j" R% e8 m, g+ U' z/ C* u! c. g
RAW格式是每个相机厂商的一种专有格式,这些文件是无损失压缩的。当数码相机进行曝光时,CCD(或是CMOS)感光元件会以电平的高低来记录每个像素点的光量,然后数码相机再将这些电信号转化成为相应的数字信号,一般被记录为12位或14位的数据。如果数码相机记录了12位或14位的数据,那就意味着每个像素点有4096或16384种不同的亮度级别,如果选择了RAW作为文件的存储格式,那后期可以通过RAW转换工具保存成16位的TIFF或PSD格式进行输出,而数码相机所记录的12或14位数据也可以扩展到全部16位空间。但如果你选择了JPEG格式来存储文件的话,相机中的软件会将其转化为8位模式,也就是说只能记录仅仅256种亮度级别而已。当然RAW格式在实际使用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在进行转换时,可以对CCD(或是CMOS)感光元件上原始记录数据进行曝光补偿、色彩平衡等处理,而且画质绝对不会被破坏。
@. C% r" l# [4 J3 G- |: h6 N& _0 N3 I# P+ y* i
RAW优势明显,但劣势同样一目了然。首先RAW格式的图片需要相关的配套软件才能导出照片,其次是存储速度比较慢,文件容量比较大,不过相比TIFF格式来说,要稍微快一点,因为RAW的原始单位数据只需 12位或14位的数据储存,而TIFF格式需要16位的数据储存,这使得 RAW 格式的大小比 TIFF格式小了许多。
# i+ I5 e. b% i9 q( u1 k2 `( I8 ~: n @* H
从上可以看出,虽然RAW格式在后期方面有很多的优势,但也有文件大速度慢的缺点,因此,我们也不要把RAW格式当成死教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如果需要对作品进行后期调整,并对作品的画质要求非常高,就应该选择RAW格式进行拍摄,然后通过RAW软件进行必要的后期调整,保存为TIFF格式(Camera Raw调整后可以直接转到Photoshop编辑),再根据需要用Adobe Photoshop 等软件进行后期设计和创作,最终再根据实标需要输出为PSD格式、TIFF格式或JPEG格式,这样可以把对图像的质量损失减到最小,更严谨地进行品质控制。
( }( D6 Q; k8 B( G8 m) h1 _; F6 R5 V) w' U0 U
[ 本帖最后由 多喝水 于 2009-4-6 23: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