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443|回复: 13

初学者班门弄斧,请指教

[复制链接]
鲜花(3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2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dzgzpy 于 2009-8-25 14:26 编辑
+ ~' }4 q3 a  O0 q8 e/ n
7 T( s  j- J8 A2 d; T. u在爱城论坛里发现这个板块真好,哈哈。/ d) y3 s0 R  |) [0 D+ H
我来发几个视频,是国内的优酷,不知道在这儿速度如何。
2 Y! ^% g0 r; w" P2 v! S
' ]. o9 u, w7 Y7 H3 `' F/ n如果下面的视频看不了,请到这儿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621095.html
& _: w. n5 h3 c1 F% b. ^. p2 N1 D1 W
自己的56,大家见笑了。
) H5 v* W) k0 r# P( \$ z0 P0 p. G: E7 O, n
5 [2 G8 x8 c, O  x3 a
师傅带我打的,这个要好些吧。5 V1 D8 }- I$ i- ^4 \- a

; Z, e) o* v, u$ G7 |5 C4 N
- G) P* X8 ?( v( L+ p& t$ F还有我们的晨练队伍,24,呵。
5 M- a# A0 L)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27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两个是改造后的陈氏太极,白衣小伙子打得不错。
$ u0 Z/ e' ^$ c速度和多个因素有关,这样的速度一定是适合他的。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服的就是我啊 哈哈 / k  |# b* v* @4 W6 n2 f/ b
感谢前辈指点
1 x/ J, k) O; J7 V* F# n' F! a% f* M! J, _4 s# V0 q
头两个是陈氏太极56式竞赛套路  现在想学老架呢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8-28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言重了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3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衣服的就是我啊 哈哈
6 u2 o, e" t, _7 c感谢前辈指点
$ U8 `$ I. y4 F& O, o8 m1 w+ e: I; `8 W6 V. d( K
头两个是陈氏太极56式竞赛套路  现在想学老架呢2 d- {: n9 @, c" `" l  S8 N& K! `
dzgzpy 发表于 2009-8-27 15:25

$ k4 x$ v# r$ f% Y3 T. X! Z) j. Q这可言重了/ N2 b: L, F; e# N2 E
老话说‘肩膀头齐为弟兄’,可是不敢自居前辈! o1 W8 J/ k7 s0 }; x- z4 o
更不敢说是指点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31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其实也不必迷信老架,你这套56,是揉合了两套老架的精髓第, c0 I9 G, V# h! C* ~, q
到你现在这个程度,再多学几个动作意义不是很大了吧。好像更重要的应该是体会身法的随顺、发劲的控纵了, h8 ~) C/ Q2 b) ^9 Y
另外,可以琢磨一下“演练时无人如有人,对敌时有人如无人”的境界了,也就是赋予每个动作以明确的技击意义了。当然不是要真的去打人,可是只有明白了拳招的内涵,你拳路的走向才会清晰,拳掌指眼神才能在不经意间做到位,就像那位红衣女士那样吧。
' J- R, Y% p6 S0 b% O7 q; p; x* c% Q  Y* w3 }* O- @( m
多说几句,不当处,请多包涵。
鲜花(3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zgzpy 于 2009-8-31 13:18 编辑 $ Q* }1 L! H& X
其实也不必迷信老架,你这套56,是揉合了两套老架的精髓第
9 Y& Y  l' L6 x到你现在这个程度,再多学几个动作意义不是很大了吧。好像更重要的应该是体会身法的随顺、发劲的控纵了5 g! I7 T1 k, M8 s. y
另外,可以琢磨一下“演练时无人如有人,对敌时有 ...5 q2 L- [5 r) d3 l) ~) w' {
小老儿 发表于 2009-8-31 12:07

$ o# Y. f& k2 A% M# _: x- T/ `; C* P5 [4 D1 s$ u7 S
小老儿所言极是
; y% W" g" t/ _+ n+ I3 e我现在还只是停留在动作的层面 尚需明拳理7 d) r6 |2 Z5 N$ y( \- I$ U: B
1 ?& K7 n( Q7 |% o4 h5 c! f
红衣的 那是我师傅
; x$ u* a! i6 E5 U+ F她练了有二十多年了: C+ F  e( u  w+ f, C
我还需虔加练习多时 才能达到吧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9-1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文字送给LZ,以你现在的进度,应该可以明了这些东西了$ @% }4 F2 W% W; m7 ^( r

) x8 l7 U% y: [, M  太极拳讲“着”首先似见于王宗岳《太极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由着熟”中的“着”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招”,即招数也。再进一步讲,着,是方法,比如我们说某人用某种方法制服对手。
$ D+ C8 O) X7 s1 }* O  大凡拳术皆有“着”,也就是有制服对手的方法。 0 f" t' _  k" T, h# }: v5 e9 n/ x
  太极拳的“着”隐寓在拳架中,隐离在拳套里。太极拳看似漫不经心、松柔缓轻的动作,实则隐藏巧妙的方法、制人的杀机。   p' R5 ^& g% [
  当今练习太极拳者数以亿万计,可知晓、懂得太极拳“着”者却很少,而精通太极拳“着”者更少。太极拳之“着”,是太极拳技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攀登太极拳金字塔尖的前提和基础。 + c, g6 _8 g8 [" K6 K
  笔者以为,太极拳的“着”有两层意思:一为每势(招)的运行,二为每势的用法(拆拳)。 . U- d. I- x/ Y8 q& ^5 ]+ n4 R  o7 k
  《陈氏太极拳图说》12篇论文中,陈鑫设一篇专论“着”,篇名为《太极拳著解》(“著”即“着”的通假——作者注)。陈鑫就“着”形成的心机和意象的命名、太极拳“着”有别与其他拳术“着”的特点进行了阐述。
  P2 k. o' b. J, `0 S7 p5 d  在“着”这节中,陈鑫对每势的运行要求很细。“每一着必思手从何处起,何处过,至何处止。外面是何形象,里面是何劲气,要从心坎中细细过去。此着之下与下着之上夹缝中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必使血脉贯通不至上下两着,看成两橛,始而一着自成一着,继而一气贯通,千百着如一着也。”由此可见太极拳的一势就是一着。太极拳一着与一着的连接、贯串就是拳套。传统陈式太极拳一路有83势,原则上说就是83着。
3 o. h+ q( S3 q: h  陈鑫还说:“拳之一道,进退不已,神气贯串,绝不间断。尝见人之耍拳,上着未完即欲停止,一停止,其气断,其神散矣。即不然,此着未完,即欲打彼招,仍然未完,而更欲打下着之下一着。如此操心,何能细心揣摩,而知其内劲之起落,精神之充足乎?欲速者,恒犯此病故终无成功。” ; P9 W$ @0 n; H  P
  以上两段话,足以检验我们行拳走架的正确与否。 # b3 m$ x9 n1 l8 u8 X1 ]$ x* r
  想以往笔者学拳时,每一势要求很严,此势不对、不熟,下一势师傅不会再授,通常情况下,一个势子要盘一个星期,甚至十天半月。一趟拳没有二年左右时间盘不下来。我们叫“拳跟人走”,视人盘拳的好坏来决定授拳的进度和深度。现在倒好,一趟拳三五个月拿下,还谈什么“着”?这叫什么,这叫“人跟拳走”。不分好坏良莠,老师“拳势”教到那里,学拳之人就跟到那里是也。
* i6 u9 U- d3 X. b7 ^* o. Q  对于每势的用法,也叫拆拳,拳家都将此看成是秘密,一般不会轻易授人的,特别是所谓的“绝招”,更视如性命。即便有些开明拳师,平时授拳或是出版书籍也只讲原则,少讲或不讲具体。书中的用法图形也只是窥其外形,而不知内里,看了未必得其法。因为,太极拳的“着”是要靠口授心传、实际教练的!比如杨澄甫1931年专讲“着”的《太极拳使用法》一书,有用法说明,也有摄影图形,但也只能说其基本。诚如该书“凡例”第7点讲,“本书各势应用法式仅就一二手术编列说明之,其临时动作变化之妙……非空言所能及也”。再如陈鑫的书,有其《太极拳用说》一文,也只讲用法的大致道理,在解释拳势时,虽不时插入用法稍具体的手势、脚势、身形等,但也多是点到即止而已。当代一些太极拳书籍,虽在用法的说明上较以前详细,但不经过实际的教练,也无法得到其妙谛。 8 }! [# _3 x" P
  着要熟,熟后方可懂劲。着如何能熟?依笔者之见,一要拆拳,二要喂着。 " L8 \. B' v4 C; Y! ^
  拆拳,是将拳套中每势的用法单独提出来讲解,先讲一般用法,后讲变招,再讲内劲的运行以及力点、速度、时机等。 ) |" M6 S- R% Q1 w1 N4 x
  喂着,是在拆拳的基础上,我以敌方态势进击,彼以拆拳中适时之着法拿打散发而是。除了在推手时喂,更要在散放中喂;除了喂着,更要喂劲,于此来纠正拳势的不足,验证着法的准确,体会劲路、内劲的精到。 / C% M7 z+ z( k2 P' w
  太极拳的任何一“着”都是应敌之方法,虽然“着”有千变万化,但其变化皆从“着熟”而来。拆拳反复领悟,喂着、喂劲渐次实际,掌、拳、腕、肘、肩、胯、膝、脚以至于百骸俱动,与人研摩跌宕,久而久之感觉灵敏,微动即知,知彼而又知己,着熟矣,懂劲始!
6 Y; }( H' Z8 [& O9 Z$ a/ r: O  对于“着”我们不必过于刻板,非要不差一丝一毫,或只能这样用而不能那样用。陈鑫说,学着者“是在学者细心揣摩,日久自悟。前贤云: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举一反三在学之者,不可拘泥,亦不可偏狃”。着数,在于活用,在于变化,在于融会贯通。 ; W7 M& k! M8 N% I9 `
  虽然太极拳的技击是通过拳势中拆拳的“着”来体现,但它毕竟属于技巧。练武之人讲究“一功二胆三技巧”,首先要有一定的功力(内力、内劲),其次要有胆量,要霸气,第三才是招数。因为,在实战中,应用现成“着”的机会不多,即使用上,其运用效果也决定运用者功力的强弱。先贤讲“犯者即仆”,陈发科讲“哼哈”立判,并没有说何着何着,主要是功力(指符合太极拳原理的功力)使然,其实“着数”已融入功力中,无着而是着也!
/ A( C6 g. H2 T4 u) f* @# F  太极拳功力深厚者对技击意识察觉的灵敏度高于常人数倍,同样一着,功力深浅不同者运用的威力是大不一样的。 # A) B; ]$ g. l3 b
  因此,“着数”或者“着熟”乃是太极拳技击功夫的基础和条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8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年轻有为!!!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主打得很好。
2 C, N5 O% T  R% c) K' F! w' z每个人练拳的阶段不同,所需要掌握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初练几年的人,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非常令人骄傲的了。恭喜楼主,希望你继续练习。
鲜花(52) 鸡蛋(0)
发表于 2010-1-8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非常棒了!:chongbai:
大型搬家
鲜花(16) 鸡蛋(0)
发表于 2012-7-20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小老儿 发表于 2009-9-18 14:09
, L# Z8 B4 S$ P" b1 u+ c===这段文字送给LZ,以你现在的进度,应该可以明了这些东西了% J! T, J0 M( M! V3 v
$ `: I$ Y$ a: I- U& \) C
  太极拳讲“着”首先似见于王宗岳《太极 ...

' R( ^& e& i2 J5 m: c/ V6 N* n" A老实说,我当初跟我姥爷学太极拳,一是防身,另一个也是略微带有一些技击的念头,不过后来因为学生的时间关系,没有坚持,前一段又学了一段时间,没能学到这么深奥啊~~受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26 05:01 , Processed in 0.238595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