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plugin/floweregg/images/flower.gif) 鲜花( 70) ![](source/plugin/floweregg/images/egg.gif) 鸡蛋( 0)
|
【MarketWatch洛杉矶12月10日讯】十年的时间,已经改变了太多事情。5 o1 e5 x+ u# F
4 T3 F& @, d6 r8 J" U$ \& R3 K 是的,十年时间着实不短,那些在2000年前后活跃在美国企业界大舞台上的角色,很多人现在都已经淡出聚光灯下,他们的身份和生活也在这十年当中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0 O1 I9 k; `# W. q/ u( U
( q: ?. J- p. i: k( Z2 R3 Q
在新千年开始的时候,MarketWatch曾有专文谈论过企业界的五大新闻人物。我们觉得,像他们这样的角色完全有能力重新改写企业界的游戏规则,并进而改变我们这个社会的面貌。我们现在发现,就像这些变革推行的速度一样,这些人同样可以极为迅速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N1 @) Z' U; Y; v, g
! E% A Y. }) i- R* P4 Y 十年前的今天,在科技和金融革新的推动下,股市大涨不止。互联网泡沫还没有破灭,金融世界更是乘上了数码时代到来的浪潮。2 s4 u) L( a) X2 R
% W: \/ T2 F J7 G- a+ d! r 事实上,在当时的繁荣——当然,还有之后的悲剧——当中,银行家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媒体忠实记录下了他们那时的光辉形象。4 t9 h+ f' ^* c& l, B4 n
6 F, t% r; a( K) E5 n! Y$ i5 ^/ y
凯斯(Steve Case)
( U, N S# c" I( w0 y1 o
u4 Y( L& W2 R6 B% Z( G) e 十年前,凯斯的美国在线是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的互联网门户。正是因为如此强大的实力,美国在线才能够站出来,收购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时代华纳。交易在2000年1月敲定,总规模超过了1600亿美元。
) y8 g6 x, Y; }3 A# @' e$ a" N3 t, Y$ ^' q% C
在交易完成的时候,新公司的名字叫做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两者的地位不言而喻。不过,为了让这一交易能够通过管理机构的审查,他们也拆分了相当规模的业务。
" k3 A- H. F; |1 n7 L% ~4 N% D+ l# d# r+ L+ i
然后,伴随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以及业界竞争局面的日趋激烈,美国在线的好运气彻底消失了,这支股票的价格一跌再跌。投资者开始咒骂凯斯,当然还有时代华纳的首席执行官李文(Gerald Levin),是这两人主导了这笔交易,这一美国企业购并史上迄今为止麻烦最多,失败最惨重的交易。
; `, B% j, ~- I0 }8 T( I4 N
$ R. W$ b: i7 A7 r* m 其后的发展是,时代华纳(TWX)迅速成为合并后新公司的主体,现在他们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彻底拆分美国在线(AOL.WI),让这一麻烦的根源回归股市,由投资者来决定他们的命运。
: s7 N ]* h3 g: G/ \# t
, d' A* [" X, t 凯斯2003年放弃了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尽管之后还在董事会中保留了三年的席位。目前,他管理着一家叫Revolution LLC的公司,后者对一系列初创企业和健保机构进行投资。此外,凯斯还负责着两家非营利机构,凯斯基金会和加速脑癌治疗研究会。
8 e5 Q7 d7 b4 W M( r$ g) ]$ G7 {; S Y1 T
范宁(Shawn Fanning): b; o8 h7 y+ m2 [
0 j7 V* B3 w! n9 H$ R r0 h. e
十九岁的年纪,很多青年人正在想办法品尝人生中的第一口啤酒,可是十九岁的范宁却已走上了创业之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他的事业后来几乎彻底颠覆了唱片行业传统的运作。 `+ n8 @5 r$ K7 t3 u+ E+ Y
7 r: x' J% x! l. K8 i" T 范宁创造的Napster在2000年1月时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这一网站和其文件共享服务不断地登上大小媒体的头条,不必说,也引起了唱片业律师们的注意。Napster允许用户免费下载数码音乐,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几乎彻底扼杀了唱片零售店,让唱片行业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 }& k) u2 `* ]. T: {: y& g$ T- P1 y$ h3 s
最终,唱片行业的律师迫使Napster关了张。问题在于,他们不可能制止所有的文件共享行为。许多其他的服务相继兴起,其中一些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好在,苹果(AAPL)最终成为了唱片行业的救星,以他们的iPod和iTunes重新获得了文件共享领域的控制权,至少他们还乐于让唱片公司分享自己的一小部分利润。+ h% L* L. W6 @
" c3 n0 V6 {( v4 Z- I: p- s4 ] Napster原本打算将部分余下的资产出售给贝塔斯曼,但这一计划于2002年被破产法庭制止了。一家成人娱乐公司最终从破产法庭买走了这些资产,但是Napster的名号最终却归了Roxio Inc.,后来又转到了百思买(BBY)。5 ^2 F7 d5 f D0 B
) u# x$ Z/ T/ b4 x
与此同时,范宁在科技领域仍然是一个活跃的角色。2003年,他开办了Snocap,要将其打造成一个合法的数码媒体市场。不久之后,他又开办了Rupture,一家针对视频游戏狂热者的社交网站。去年,Snocap被Imeem收购,而Rupture则被艺电(ERTS)揽入怀中。
" S9 g o" m% i$ _" e% c) ?' y" h$ R+ Y7 \, N3 m# a# K- }" E- Y
凡特(J. Craig Venter)
- m8 h. `- p1 ]/ ^0 A. V3 k5 z
0 e% s0 E+ j! _& x7 c4 X+ O 大约十年前,正是生理学及药理学博士凡特逐渐崛起,获得世人认可的时候,他当时正在努力绘制人类基因图谱。这一努力现在还在延续之中。
/ G' Q" y9 E8 u5 z: `- q- f" B% z* U! k
凡特的公司Celera Genomics(CRA)实际上是在和政府的计划展开竞争,他们打算根据基因的反应倾向来阻止各种类型的疾病侵袭人类。8 G O* y6 S% Z8 q
7 e2 {6 _) x& u& D. R) o
Celera进一步开发出一种叫做全基因组鸟枪测序(whole-genome shotgun sequencing)的技术,来帮助绘制人类的DNA图谱。在这个十年开始的时候,看上去是凡特占据了上风,因为他们的方法,成本要比政府计划更低。不过,政府还是抢在Celera几天之前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份图谱,使得该公司申请专利的努力受挫。
4 I9 \% e6 U5 y7 z2 E
6 s* c4 ^( f1 c$ ~ b, p 事实上,更大的挫折还不是这个,而是考虑到政府最终禁止所有基因序列专利申请的决定。这使得Celera和其他颇有希望的生物技术股的价格都遭到了严重打压,这一切恰好发生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同时。0 @" l( I' o) u5 m
0 h- E/ v5 h9 P0 b* w# r1 z7 G# p
不过,无论怎样,凡特的热情并没有就此消失,他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2006年,他创立了凡特研究所,后者现在还在努力从事基因图谱的绘制工作。2007年,他发布了一份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1 S, u. j) X2 |
) w2 k+ N. ^/ Y2 y3 P; g" y" Y
艾斯纳(Michael Eisner)* k! h4 q2 ?4 R( W9 G) |0 D( L
1 ~* \4 P7 s/ R/ f& T
“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在艾斯纳看来,这是几乎所有美国人在新千年的破晓时分都应该面对的一个问题。事实上,这样的问题果然摆在了美国人面前——当然,只是一段时间。
- p* y( d* T9 s) [0 L6 q
F& M1 ^, A4 s8 R8 D# h; L 不过,几个月之后,艾斯纳就遇到了麻烦,他担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的迪士尼公司(DIS)也是一样。在相当时间之内,艾斯纳每周都有四个晚上投入了这档节目,代价是忽略了其他的节目,这让ABC电视网付出了代价。该电视网后来经过努力,重新回到了原来的收视率水平,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了。7 n: c/ a/ u, B9 O& u
! O9 X. P) n) B& [4 U 争强好胜的艾斯纳对迪士尼的长期统治——开始于1984年——也从这里开始走向了落幕的时刻。他此外还犯下了若干重大错误,而且要命的是,在迪士尼股价直线下跌的时候,他还当着千万投资者的面不断收获数额惊人的奖金与红利,于是,被放逐便成了顺理成章的结果。
% j l, \; ?9 ?' v
- E4 }/ }( k/ E# l4 n6 y: X, H 在2004年那次费城召开的吵吵闹闹的股东大会上,创始人的后裔小迪士尼(Roy Disney)和同盟军高德(Stanley Gold)向艾斯纳发难了。超过40%的股东都拒绝投票支持艾斯纳连任董事长,他不得不黯然去职。一年之后,艾斯纳又离开了首席执行官的位置,让路给迪士尼现在的老板艾格(Robert Iger)。
+ t1 G! ~8 }5 m2 y7 x1 K- I" B: {; Q) ^7 j0 t6 n
2006年,艾斯纳加入CNBC旗下,主持《对话艾斯纳》节目,今年早些时候,他结束了这一节目,将更多的时间投入自己的公司Tornante,后者是一家私营公司,投资于初创媒体企业。
% ]1 O8 M) d5 y. n4 B) q1 ?1 [, Y& \5 ^1 C
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的迪士尼岁月时,艾斯纳对《时尚先生》的记者表示,“离开迪士尼就像从大学毕业一样:整理好一切,起身离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 t( f* a8 I: j. w
% ?% W9 c o9 m
威尔(Sanford Weill); N4 b( t+ E; F8 r0 @
% i3 L h: K9 l. g: ?6 q: T
在2000年的时候,在威尔和其他人的努力之下,花旗已经崛起为全球最大的银行。这个十年结束的时候,花旗(C)的身份则是接受美国政府援助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而且还失去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份股的资格。与此同时,威尔也从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中直线坠落。
* }& j9 X* [- o6 Y# H, G; n+ z3 i- O1 H0 Q& Z. Q2 j$ L+ d
威尔和雷德(John Reed)1998年携起手来,将威尔的Travelers Cos. Inc.(TRV)和雷德的花旗合二为一。最初,是两人共同管理着这家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而到了2000年,局面就全在威尔一人的掌控之中了。0 W1 J7 f" |1 @- s
) l' x6 p. P& v
不过,将两家全然不同的企业合为一体并不容易,当初那笔交易的一些副作用即便到现在都依然存在。为了让交易能够获得批准,国会还专门废止了大萧条时代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因为这一法案禁止银行与保险公司合并。 G R7 p3 j: i3 u3 C1 Z& M# {1 G
4 c3 B' e7 ~8 a 许多分析师都认为,这一法案的废止应该对美国经济当前面临的危机负一定的责任。不过,花旗自身的行为也有很多可以指摘之处,这些行为最终也使得他们自己不得不交出三分之一还多的股权,从美国政府那里换取500亿美元的救援资金。最终,威尔的Travelers Group还是从花旗拆分了出来,并取代了花旗在道指中的成份股地位。- ?" M: r2 B# e, i
; t# \2 N1 K- A; t1 e
威尔2003年辞去花旗首席执行官职务,2006年不再担任董事长,而此时距离危机的爆发还有两年时间。他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了卡耐基音乐厅及康奈尔大学,他在那两处都担任着董事,并捐赠了不菲的款项。
3 c7 d. i) L6 F8 Z3 D. u0 G
# Z/ q! C9 n" _) T “遗产问题,自然由后人解决。”威尔今年早些时候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表示,“不过,我在那些非营利机构的影响力,其持续时间似乎要超过那些营利机构。”' F( ^, c( U- M, h* M
% K% I8 ~9 l3 H9 I8 D2 f
目前,人们并不清楚威尔在两家公司还拥有多少股票,因为他已经不再是内线人士,交易也无须曝光。不过,他去年五月参与谈话节目时的确说过,“我的身家比起当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4 U- x6 H |9 z7 Q9 T; h* B
4 }3 z3 ?+ A$ g% j$ B# L! v (本文作者:Russ Bri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