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1 )   鸡蛋(0 ) |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988( _% b* u7 B4 a 
 $ h: j6 V* g1 f* W7 ^6 m3 U2 d1 A8 N1993年荣获艾美奖最佳编剧奖的电视片《乐队继续演奏》(And the Band Plays On),改编自同名的畅销书,作者为《旧金山纪事报》的同性恋记者Randy Shilts。/ S$ N8 n0 l/ R* q$ l3 N
 
 # g; o  R4 p8 Z) LShilts在书中描述了医学工作者在里根执政时期从事艾滋病研究的经历,指责政府的冷漠和政治斗争,特别是美国政府视同性恋为疾病,因而歧视同性恋者,拦阻了艾滋病的研究和治疗。他将此事与铁坦尼克号(Titanic)游轮撞冰山沉没时,船上乐队仍继续演奏相提并论,从而批评政府和社会因为对同性恋的偏见,忽视了这世界性的危机。
 . [% U4 b# D/ F) g1 i, T+ k! q8 d6 ^; j6 y4 E$ V
 Shilts是美国第一个公开专职报导艾滋病的记者。他於1994年死於艾滋病。) j5 w' L* F! c6 m, L1 v
 
 . q3 y0 P: y5 z, N% P5 n9 `) x根据联合国艾滋病(AIDS)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自1981年6月5日首度证实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夺取超过2,500万人的性命,成为史上最具破坏力的流行性绝症之一。根据2007年最新的数据,全球艾滋病患者超过了3,300万,每年有250万人被传染,有210万患者不治死亡。其中,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发病者约70万,且感染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进入艾滋病感染的快速增长期 。
 $ J+ Q( A6 C+ M, T6 k* [; h- J$ ^8 r
 主耶稣曾宣告∶“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路》4∶18-19)。主不单传天国的福音,也医治众人的疾病。因此,面对艾滋病如此严重的挑战,基督徒不可无动於衷,应当尽上自己的一份心力。5 _( G4 U5 x1 N) E; P% w
 
 : B6 _  L* j. A不过,要解决艾滋病的危机,我们不仅需要寻找治疗和预防的方法,而且也不可忽略艾滋病引发的伦理问题。
 : Q$ D2 U  L: n% F9 q$ [
 # _% n2 T) z3 A; M9 q* x- w一、艾滋病的治疗和预防0 Y" T2 R, O/ l1 ?
 
 * j" c4 H3 {9 v7 K0 X. D) W7 V2 `,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或後天免疫缺乏综合症,英语全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病”,或爱滋病。人感染了“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即艾滋病毒)”後,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钗h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後天综合症,而非单纯的一种疾病。5 j5 B5 m# _! P
 0 C  B1 O* _8 y, o
 近年对艾滋病的医学研究有显著进步(2008诺贝尔医学奖,即颁给发现艾滋病毒的两位科学家)。最新的生物科技检验血中HIV的抗体或HIV的抗原,已达到90%以上的准确性,而且可用多种简单的测试来印证,防止错误的诊断。4 C( j  c0 d9 ~; @: i' T0 q+ ?& i
 
 3 Z1 n8 X4 G( _$ Z1 i因为HIV病毒是属於一种反转录病毒,它能逆反普通的基因转录过程,科学家发明了副作用低的化学治疗法,如阿巴卡韦(Abacavir),一种模拟核甘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的抑制剂(简称NARTIs或NRTIs),和阿扎那韦(Atazanavir),一种蛋白酶(Protease)抑制剂。因为人体不需要这两种酶,但它们却是HIV繁殖过程中的必需品,所以这些药品可以抑制AIDS的发病(但不能根治)。
 ; N3 `. u; H: d" k+ N
 3 D( k2 i# L( R  I1 Q1995年,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David Ho)提出,将此两类药物中的2-4种组合在一起使用,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因其类似鸡尾酒的配置过程,故又称“鸡尾酒疗法”。由於使用了多种药物,避免了病毒对单一药物迅速产生抗药性而影响疗效,鸡尾酒疗法能够较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并能修复部分被破坏的人体免疫弁遄A进而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素。
 , q" Q' b1 l- l% G  b: R4 \4 A
 1 D; H$ Z1 P5 o- W8 j  o) k0 H自1995年该疗法应用於临床之後,大量艾滋病患者受益。有统计数据表明,鸡尾酒疗法使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降低到20%。: E" I, D5 R6 K) s) `  b
 / |- W6 W) R! v# U
 但是,鸡尾酒疗法也存在著极大的副作用及局限性。首先,它不能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治愈疾病。其次,该疗法存在较大副作用,易引起恶心、贫血、肾结石等。再次,由於需要多种药物,且需经常调整药物搭配(否则也会产生抗药性),所以鸡尾酒疗法费用昂贵——每年大约需要美金$20,000。若加上治理後期的病徵,每年就需要$100,000。在美国,大约只有20%的艾滋病病人,有足够的健康保险来应付这庞大的支出。贫穷国家的病人,除非得到政府或机构的资助,否则实在无法承担这些费用。
 U% P: S: P$ a* p% c2 _
 , Y) h; s1 r7 M' `3 Y在2008年发现,接受CCR5-Δ32干细胞骨髓移植手术後的艾滋病人,体内的HIV病毒全部消失了,因为这些干细胞具有抵御艾滋病病毒的能力。美国全国免疫疾病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奇博士(Antony Fauci)表示,虽然这种手术用作临床治疗的话,费用太高,而且风险过大,但还是值得鼓励。
 & L0 k- v: q9 ?. n- ~% Y9 ^! c; m$ y+ {0 ^2 ?0 ?8 e" D8 J
 研究HIV疫苗遇到的困难,是这病毒的易变性,常常因人而异,因此要寻找HIV病毒身上固定不变的抗原(antigen,引致人体制造抗体的根源)并非易事。8 R# o! C+ a% @6 G
 
 * K& s% z$ H7 R+ d: T因为还未找到根治的疗法,艾滋病仍是不治之症。要对付艾滋病,除了服用抑制病毒的药品之外,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预防,包括广传有关艾滋病的科学常识,有效地管理采血(献血)、输血和医疗卫生,保持正常的一夫一妻的性关系,或避免性行为。
 / d. v7 ~! s  z4 h3 e0 ^9 w/ V# N4 \4 z) l$ d
 二、选择性测试引发的伦理问题
 ' e% k' z; n" p9 d+ n7 D
 0 n: d5 @$ N2 F" k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法,和制造免疫疫苗,都需要进行人体实验。这种实验,会给实验对象带来不小的风险。以何种原则选择实验对象,就避不开伦理问题。) w) Q# }1 Q5 f0 g! i/ y- K# _
 : m" k) z! I8 |) _
 1932年和1972年期间,美国公共卫生管理署在阿拉巴马州的Tuskegee市,挑选了600多个梅毒患者,作为卫生署秘密研究梅毒的实验对象。这些人都是知识和经济水准低的非裔美国人,研究员骗他们说,因他们有“不良血液”(bad blood),所以引致梅毒,然後给他们服用无医疗性的安慰剂(placebo),用以观察梅毒病情的自然发展。70年代真相揭露後,舆论称之为医学研究上的种族歧视,美国总统因此公开向这群非裔美国人道歉和赔偿。
 ; u- e) b3 f8 ~) I3 }+ D
 0 Q9 D! @* D) [( W- d9 T5 c3 z1995年,美国国家卫生局和病毒控制中心,开始了一项艾滋病研究。该研究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泰国、多明尼加,和五个非洲国家进行,目的是防止患艾滋病的孕妇将病毒传给新生儿。当时在美国已证实,抑制剂AZT可减低传染率三倍,但是有关部门却决定,给部分病人服用安慰剂代替AZT,以此作为实验的比较样本(control samples)。这些服用安慰剂的病人,因而未得到医治。
 7 E) L/ l. Y  A7 ^
 - r7 B, h, o# N" }$ }3 M. s4 x! C由此带来的伦理问题是∶为何不给所有病人同样的医疗方法,如在美国的标准一样?赞成这研究项目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根据非洲的实况和需要,不能采用发达国家的标准。况且,此项研究对非洲国家帮助甚大,例如乌干达(Uganda)的传染率,因此降低了9.7%。反对这种研究方式的人则认为,选择穷人进行非治疗性的实验,是剥削贫穷病人的权利。
 1 Y& q/ ?# }- E9 x6 j3 T
 - w: Z5 A1 n' j% L, E待解决的难题是∶若人类的生命有终极的意义,而不是一个工具,那麽为何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 o6 P/ m9 N( r4 X0 J
 
 3 {4 r$ Q$ m: [4 Y" L三、风俗文化和公共健康方面的问题2 i1 l& p4 D4 V. ]
 1 Z7 W8 y: u" f1 H% O, c
 某些国家容钓k人多妻,而且在性行为中,男人又是主人,不采用安全套等防范措施;又有些地区,承认娼妓合法化┅┅这些都成为艾滋病的温床。6 e. M- Z; P9 n$ \
 
 5 E4 X1 ]9 `# w, B8 B, _政府和医疗机构,有保护公共健康的义务。除了广传防范艾滋病的常识以外,还应有妥善的政策,一方面尊重社会的独特文化,一方面能防范艾滋病传染。
 8 R( K& F+ k* Q  c! |5 z7 \( ^- U/ R# ^
 艾滋病的研究,自然涉及文化的相对性,和人权的普遍性的问题。乌干达癌症署艾滋病研究中心的主席曾声言∶
 * m+ u7 n  N0 b0 o
 # `7 b$ W' S# k3 L; F/ ~“这是乌干达的研究项目,由乌干达研究员管理一切在乌干达病人中的实验┅┅这并非美国国家卫生局在乌干达的研究项目,而是由乌干达人执行的科研,在乌干达人中运作,是为了乌干达人的利益!”
 " G3 a3 n2 j( m5 @' J3 Y! t7 ?' u% R3 [9 h1 i" O. E' G8 P
 在《乐队继续演奏》一片中,80年代艾滋病被证实为同性恋滥交的结果後,旧金山市政府在同性恋者的大力反对之下,不敢关闭在Castro地区的公众浴室(这些公众浴室,是同性恋者公开聚合和肛交的场所)。最後碍於社会舆论和医学界的抨击,才将其关闭。可见公共健康的措施,可被社会风化和政治压力所左右!$ ~% i, ^4 f  T
 L! h( H+ g* g6 k: ^
 四、个人隐私和公众卫生间的矛盾
 * m- {$ |* b: _$ j7 G9 l% y6 T, x9 t8 N2 M! }
 80年代,美国印地安纳州,有一个患有败血症的中学生怀特(Ryan White),因为输血而染上艾滋病。虽然医生保证他不会感染他人,但是很多老师和学生家长,却联名请求学校开除他。可见,人的健康资讯,与他的社会地位及权利息息相关,应是个人私有财产,受法律保障。
 - t% v! q& |! [8 g% }# Q9 c  l- i6 P5 w& F1 j
 美国的法律,容酗H不接受艾滋病测试。但是大众的安全,是否超过个人隐私的权利?艾滋病患者有没有责任不传染他人(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患艾滋病的牙医,在死前传染了起码五个牙科病人)?; c! R3 b- T# D% x- p7 V' Z! E
 % U  b1 ?! v3 I# D/ ^8 k) X
 虽然美国各州都立法,禁止艾滋病带原者与未受警告的人有不安全的性交,但是尚未制定公共卫生的艾滋病政策。例如,医疗人员有没有责任,违背艾滋病人的意愿,警告与病人有深入接触的第三者?病人有没有权利获取医护人员的健康资讯?
 1 l% H% m! U2 k" C8 L' P4 w
 7 @+ i8 a  v5 D( j8 q3 P五、资源分配的不公" I7 }' q+ K& T" L- D
 
 3 v1 ~% L6 ]. R* N根据2002年世界卫生署的统计,艾滋病是非洲最致命的死因,占全部死亡率的20.6%。在美国,则低於1%,主要是因为美国富有、医疗先进,钗h特效药虽不能根治艾滋病,却可拦阻其蔓延。  f0 f2 n3 K. _6 P7 ?, X1 C( k
 
 : P+ `+ P  i; c. v6 D, j# S$ {只是,药厂发明新药,是为了市场的需要,为了从销售营利。美国每一种新药,从实验到上市,平均的投资是20亿美元,需时大概10年。因此,像疟疾(Malaria)这类只在非洲流行的传染病,虽是非洲人第三死因,在西方却不受重视。) @: {, i  x. j7 x) w3 A8 a
 
 3 X& ?6 G$ h5 `3 p* \再如非洲嗜眠性脑炎(African Sleeping Sickness),早有特效药,却因为赚不够钱,制药厂自1995年起不再生产。後来发现,此药有卸除面孔多馀毛发的副作用,可在欧美开发新市场,才重新制造、销售。- q7 g* V: N+ q# f
 # Y+ Q. [& O9 a' N) N
 贫穷国家流行病的科研项目,只占全球医疗研究经费的0.3%。从1975至2004年,有1,556种新药面世,其中只有16种药,是对抗贫困地区的流行病。所以,对贫穷国家的艾滋病人的援助,主要靠慈善机构和国际资源,而非药厂。前任美国总统布什,设立了艾滋病紧急计划(The 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帮助170万非洲艾滋病人接受治疗。他因此在卸任前,荣获“杰出的人道主义奖”。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基督徒的榜样!7 A* I. u  r3 A0 G  g1 @2 y
 / U# I9 H  d, d6 O
 六、应对方案∶认知和参与# D: g) K! C7 f% k2 ^" l. H' v3 Q0 c
 d/ j. z, s1 J* m1 D8 B$ K: V7 F
 按照现在的传染速度,到2020年,仅南非洲一带,就会增加3,000万死於艾滋病的人,遗下900万个孤儿。圣经督促我们行善,怜悯有需要的人,为他们行公义,这才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弥》6∶8)。+ Y% q' S; j  ^, z7 b4 t
 , _9 o/ f3 o  X2 F8 A% @: a9 U
 全球有超过10亿人,活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每天收入少过1美元),但全球也有10亿超过正常体重的人(大部分在欧美)。在美国,差不多近半的农作物,没有当作食物使用。圣经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7-18)圣经又说∶“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
 9 }* \( R; ?) _5 [& m8 l7 n* _4 T  K- P$ \  Q, p+ W
 因此笔者认为,面对艾滋病对全球的挑战时,基督徒起码应持以下态度∶% O5 d* [, P4 a) W8 s$ ^
 
 . R& M+ Y8 U, R1. 坚信生命的应部G基督是人类生命的源头(《约》1∶3、4),神使人活,而且保护人的生命(《摩》5∶4;《结》18∶32)。所以,基督徒应尽力抢救艾滋病患的生命,并防止艾滋病传染、扩大——这包括支持和援助研究艾滋病以及贫穷国家的其他流行疾病,并直接参与救援和医疗。
 , t8 r. r$ q! h8 T
 : s! S; F1 |$ C( ?' @) b& X2. 行怜悯与公义∶基於全球的资源分配不平均,基督徒有责任秉公揭露不义,也有义务照颅需要帮助的人。主耶稣称赞乐於助人的撒玛利亚人(《路》10∶29-37),保罗也敦促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9-10)
 2 c2 K; o" p: e5 g
 / C! X* N. t  J& k3. 尊重婚姻和性关系∶艾滋病的传染,与性杂交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尊重在一男一女的婚姻中的性关系,避免滥交,是防止感染艾滋病的最佳途径。但是,我们也不要将罪与艾滋病完全挂钩(很多教会就是因为艾滋病有性杂交的污名,没有大力鼓励信徒参与救援事工),因为这还涉及社会政策和经济措施的问题,也有义人受苦的问题(《约伯记》)。何况,在神面前,人的罪无分大小,都受审判(《路》13∶1-5)。
 : e+ p1 _! y! _. c2 A; r+ y& c5 F) o- b: T! }5 }
 结语
 3 a- W8 h0 p. P: m% @  {1 Q
 5 ~8 `0 R8 W. q' l/ H在这资讯发达的时代,基督徒起码的责任,是将艾滋病的正确知识教导他人,并支持、参与全球救援工作。2 Y3 x' N/ T+ N' A
 " e: i3 D/ T7 c" }
 美国知名的马鞍山教会牧师华理克(Rick Warren),发起一个慈善计划(PEACE),鼓励全球基督徒∶促进和解(Promote reconciliation),装备事奉型领袖(Equip servant leaders),援助穷苦大众(Assist the poor),关怀患病者(Care for the sick),以及,教育下一代(Educate the next generation)。这正是主耶稣的吩咐(《路》4∶18-19),他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愿神赐我们力量和智慧来遵行!
 s* V9 z0 Q5 n% }7 x' v5 n; g8 Y: Y# J( k! ]
 Selected References∶
 ; }2 `. w+ n3 H0 ?  k
 + n) |( G5 i, F7 mhttp://data.unaids.org/pub/GlobalRepo ... 8_ExecutiveSummary_en.pdf
 1 @% `+ S5 I' ~. C, W
 # p6 C3 X" _$ P' f- z$ f! zhttp://prohealthinternational.info/index.html + |4 f6 ]- [) h* N6 ?. Z2 f
 ! r) y3 B3 f) @! W+ ]) a
 http://community.wr.org/hivai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