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32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0-7-4 14:04 编辑 : a9 b2 b" n! c: h! B
: S4 H( ~- |" t/ U$ C
呵呵,老兄的问题挺有意思的。我来试着答答要不要去庙的问题:
6 g% j( @+ @7 T8 x0 B1 ?- m, r9 ]+ E# G9 Z( T. x$ D
首先佛说金刚经的时候,身边的弟子都是跟着他修行了一段时间的人,这部经是说给有一定修行基础的众生的,佛希望大家脱离四相,在修行上更上一层楼。
; |3 f, r: f' o) z8 ~6 p7 D! Q/ T9 S# c
至于说要不要去庙这个问题,其实对于一个已经起修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应该自问的好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有一个以什么心态去庙的问题。如果,修了半天了,还是为了上庙磕头,上香,祈福,那么真的是应该想想自己对不对了。家里恭的佛菩萨和庙里的有什么区别吗?区别来自于我们的贪执心。
4 N6 ^! n# ^$ C) v但是,如果去庙是为了听经闻法,那么还真应该多去呢,多听,多问,亲近善知识,明白道理,这个时候用平常心把庙当作一个学校就可以了。
; Z# X4 w) S' V" L: |* d/ C5 C# Q- H+ v
2 G- i8 x. c4 W i/ J& N庙,其实还是一个接引众生的平台。抛开宗教的区别,他们相通的地方就是都是宣扬善法,劝人向善的。如果一个人,遇到了生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了,以为求菩萨可以解决,就跑去了。在那里解缘得了一本"地藏经",回家后就开始受持读颂,断恶修善,那么这个时候庙就 SERVE 了他的PURPOSE。
9 M, d) ? p- ?这个就好象很多新来的人来了之后就去了教堂了,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基督教的人热心,帮我解决了很多刚来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在那里可以多认识一些人,多得到一些消息。这个时候,教堂就是一个因提供方便而接引众生的平台。你总不能说"我这里是教善的,你不是想学善知识的,光想自己方便的,就不能来吧"。再过几年,这个人可能就开始认真地学习圣经了。都是一个道理,以各种善巧方便让大家接触到善知识。! z$ j1 m; c9 R6 _$ t* @
& D5 Q" _" P, E
修行其实就是一个从不同的层面修善断恶的过程,但是万般的事物都有起点,过程,和终点,起点就是契机。这个时候,很多的人也由这个起点而渐入修善的过程。我们应该随喜赞叹才是。 W! T( I0 N6 K, C9 T
+ [1 h, i; }5 L) ]+ u+ x1 _9 @
至于说庙里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也需要大家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是谁在RUN庙呢?是佛菩萨,还是凡夫呢?没有证量的修行人也是凡夫,都会因为贪,嗔,痴,慢,疑,我执而犯下各种错误,或者行为的表现和佛讲的道理有偏差,这个在有人的地方就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再正常不过了。要不庙里,大教堂里怎么也会有勾心斗角了,皆因还没有觉悟。觉悟了就证果了。呵呵。。。所以实在没有必要用"佛菩萨"这把尺子来量所有庙里的人。得道有先后,至少现在他们还是在修,这就比不分善,恶,随时,随地因为五毒伤害别人强些。而且自己的业自己背,自己了,我们也用不着愤不平,随缘自在,自在随缘就好了。一个庙的好坏,和住持的修为关系重大,但是一个庙,到低合适不合适我们,却是由我们自心的修为和心量而定的。一切都是自心的感招,心里有贪执,就自然会去花大钱,烧大香,这是因为还没有学会用佛的思维和智慧去思考问题,也没有什么,至少种下了菩提种子,早早晚晚会发芽的。8 `* k7 B, ~) Y" W9 j, D
举例说,就好象我要去学佛知识,这里只有这么一个庙,又有很多书籍,可是我不同意住持的一些做法,那么我还要不要去这个庙呢?这个时候其实我们要是明白自己的大方向又能宽容别人,不被表相所转,知识也就学习到手了。所以说障碍我们的永远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0 F! J9 r7 D+ ~2 {& i4 t `
" A- _0 i: ]: K2 k其实大家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是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和给予别人一些空间和时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争执和是非了。这个空间就是彼此心性成长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就是得道有先后,人人都有佛性,早早晚晚都会成就。
, p/ w; ]/ n6 V% v
7 ?( a/ S' s. x; R ]还是要感谢上山打老虎给大家提出的问题,看似过激,但是同时也很有启发性。同时能读"金刚经"也是因为老兄很有福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