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33|回复: 3

《罗马书》随笔(6) 吹牛的风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7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一、圣经的观点:人性纯恶无善
0 Y' z7 ]+ D3 z4 P    人的本性到底是善是恶?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按照《圣经》,善恶的标准就是神的律法。遵守律法就是善,又称义;违背律法就是恶,又称罪或者不义。那么,什么是神的律法呢?神的律法概括地说有两点:第一是尽心爱神、第二是爱人如己(太22:37-40)。我们不妨把善恶标准说的更具体一点,爱人如己就是善,唯利是图就是恶。(注:唯利是图,英文是have their minds set on what that nature desires,中文圣经译作“体贴肉体的事”)$ Z& a* j5 \0 Y
: m0 j% P; L" T- T! l
    《罗马书》这样评价人性:不义的器具(罗6:13)、罪的奴仆(罗6:17)、没有良善(罗7:18)、唯利是图(罗8:4)。《圣经》上还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耶17:9)?就是翻遍整部《圣经》,我们也很难找到赞美人性的片言只语。
" a! Z: v9 i* L& m9 q) b# s1 ^+ z4 k, B9 `* Z9 J2 _  h
    基督教的观点是人性纯恶无善。这并非说人类没有外表的善行,而是说人类缺乏内在的善心。因为没有内在的爱人如己的动机,起心动念全是唯利是图,所以外表的善行就沦为伪善。也正因为如此,基督徒才需要被圣灵重生。只有重生的人才具备内在的善心,所以才能称义。基督徒虽然重生称义,他们的内心并不是纯善,只是从纯恶无善变成了善恶兼备,并且那善的内核会在圣灵的浇灌下逐渐长大。如上图。1 m5 K- X4 M. `& J
! m4 E7 j" g" r
- O! P" f2 W- w$ p0 Z8 g( j
二、事实的见证:人性善恶兼备: }+ {# ]9 C9 I6 f. e( k! T% T

, m) u2 K: w% @- x3 I2 \, Q5 j$ q+ v    基督教的人性观过于压抑,总是片面宣扬人性中唯利是图的一面,完全忽视人性中爱人如己的一面。这种偏激的观点明显与事实相悖。不说太远,就举身边的例子。我的一位朋友,没上过大学也没正当职业。这么一位看似不起眼的人,在汶川地震的第四天只身奔赴四川抢险救灾。请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一没有名利的驱动,二没有组织的安排,三没有传教的需要。如果不是爱人如己的内在动机,请问他的行为如何解释?& ]+ |5 d- O) }2 p" [
. l. R, }1 v/ P0 q7 F
    前一段时间看了部连续剧,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戏里的男主角杀人无数从不手软。他的事情被他的情妇知道了,他就计划杀她灭口。他把情妇灌醉了带进树林,榔头从身后举起来,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放下了。尽管他深知这个女人最终会坏了他的事,但他就是下不去手。在举起榔头的那一刻,他内心残存的良善与求生的本能激烈的交战,最后就是这点残存的良善拉回了举起的榔头。如此十恶不赦的罪犯,内心也有善恶争战,也能凭残存的良善战胜肉体的恶行。可见,保罗笔下那个完全没有良善绝对唯利是图的标准罪人根本不存在。人性天生就是善恶兼备的。% v* l' [) c, Q( E
. r( e6 o0 Z6 v+ h

& K- x& t; l/ L' O6 m2 k' X/ W% R3 G- X4 F) l! D' s4 B
三、理论的支持:人性善恶兼备4 W; T+ l" ~! K- X5 i

7 n% T# F: Q  @+ {1 @* b% O  N6 k& Y    心理学也为人性善恶兼备的观点提供了支持。弗洛伊德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他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现实中的人(自我)具有两种行为动机:一种是满足本能欲望(本我)的动机,一种是追求道德理想(超我)的动机。两种动机彼此矛盾,从而导致内心的冲突。
: C/ @7 g4 o5 t/ W; C
: g4 d0 B1 \% g8 ^& T, k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人格结构,无需圣灵的恩赐,人性天生就是善恶兼备的。一方面,恶念驱使着我们唯利是图;另一方面,善心又呼唤着我们爱人如己。这两种动机的冲突,也就是奥古斯丁所谓基督徒的挣扎,其实是所有人每天都有的普通经历。一个简单的实例,每天清早肉体驱使我们睡懒觉,但爱心呼唤我们起床给家人做早餐。) ]8 D$ [4 S; O: r
1 s" }, _+ M7 R  B7 y! U
/ ?/ S# a- e% ?
四、吹牛的风/ z; R) j* R) Z4 P1 N- C4 j/ `
9 k6 f" f. D* @  g( v3 y
[经文]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2 I& [+ m4 z% p  @# q5 W: p

. S: V- t% {7 p7 q    《圣经》宣扬基督徒会被圣灵重生。重生是内在生命的彻底改变,是变无善(纯恶)为有善(善恶兼备)。很多牧师也鼓吹这一点(请参考附录)。为了强调基督徒与不信者的本质差别,他们只好非常努力的解释说:虽然基督徒和不信者都犯罪,但基督徒憎恨罪,因罪而苦;不信者热爱罪,因罪而乐。我们并不否认有少数道德高尚的所谓重生基督徒,就好象不信者也有见贤思齐三省吾身的君子。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绝大多数基督徒就跟普通人一样,在罪的泥潭里快活的打滚。他们很轻易原谅自己的罪,甚至连良心都没有一丝丝的刺刺痛。2 f! o) P5 w% {- X
    前面已经充分论证了人性天生就是善恶皆备的。重生的风只是把马吹成马,把牛吹成牛,把善恶兼备的人吹成善恶皆备的信徒。所谓内在生命的彻底改变,是连基督徒自己都不相信的事。也许在布道会的某一刻,他们会因牧师的伶牙俐齿而深信自己被圣灵重生,但一回到现实就找不到重生的感觉了。
* i7 \' ?( I) | 附录一:喜欢洁净的羊与喜欢污秽的猪,摘录自《重生真义》 by 王明道! `: l4 o) t5 F: H' b' \) t" K# ^
  未得重生的人不但犯罪,而且喜爱犯罪。他们活在罪中非但不感觉痛苦,反倒引为幸事,他们愿意活在罪里。得了重生的人也犯罪,但他们却恨恶罪。他们不愿意犯罪,但他们却难免陷在罪中。当他们陷在罪里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苦。他们巴不得立时有人将他们从罪中救拔出来。他们喊着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 u1 S# Y- e% P" I  大约我们都看见过羊与猪这两种家畜吧。这两种家畜中间有一种极显见的分别——前老喜爱洁净,后者喜爱污秽。因为羊的性情喜爱洁净,所以它愿意住在洁净的地方,吃洁净的食物,喝洁净的水。因为猪的性情喜爰污秽,所以它愿意住在污秽的地方,吃污秽的食物,喝污秽的水。
5 c- u' o! o- x+ Q+ s; I9 c* _9 N  羊固然是喜爱洁净的,但它们如果不谨慎,也难免落在猪所喜欢居住的泥坑中,以致弄得全身都是污泥,看见它们的人若不仔细分辨,也许会拿它们当作了猪。3 B/ y) M* P# {  ]7 O$ I
  虽然这样,羊总是羊,我们决不能因为看见它们落在泥坑中,弄得满身是泥,便说它们是猪,因为它们虽然落在泥里,但是它们并不喜欢在那个地方,它们虽然弄得满身是泥,但是它们并不愿意这样。当它们落在泥坑中的时候,它们惑到一种深切的痛苦,它们发出求救的呼声来,巴不得有什么人快来,将它们从这种污浊困苦的泥坑中救拔出来。0 L1 J4 f7 l9 v, B% s
  猪却不是这样了,它喜欢在泥坑里,因此它们四处寻找泥坑,及至遇见这种污秽的地方,便立刻跑到里面去,在那种臭不可闻的泥水里找些污秽的东西,吃下去、喝下去,满足它们那种喜爱污秽的欲望。它们在那种污秽的地方不但不呼求人的救助,反得意洋洋。若有人想要将它们从泥坑里救拔出来,它们倒要恨恶那人,用它们的利齿咬伤那人的手。6 y- O( V4 F( N  s; z0 {
  得了重生的人与末得重生的人所有的一个大分别就是这个。一个得了重生的人好象一只羊,他有神的性情,所以他喜欢洁净,不过,他住在这样一个处处都是泥坑、陷阱的罪恶世界中,稍有不慎,便会落到罪恶的泥坑里,沾染上一些罪恶。但一个得了重生的人落在罪恶里正像一只羊落在泥坑里一般,他会感到不可名状的痛苦,不住地从里面发出求救的呼声,他渴望从罪恶中得着释放和解救。一个末得重生的人就不是这样。他寻找机会去犯罪,以犯罪为乐。他在罪恶中正像一只猪在泥坑里一般的得意,如果有人哀怜他,设法救他脱离罪恶,他不但不乐意受那人的帮助,反倒以为那人要害他,是要羞辱他,是要损害他的利益和名誉,因此怒目相向,与那人为敌。这种情形我们不是屡次的看见吗?
5 e" \3 q. u" g' ?  H) ~' L4 T9 V 附录二:罪人全心全意犯罪,摘录自《罗马人书注释》 by 加尔文
, \7 \, \9 J1 p6 F    因此,罪人与信徒之间有所分别。当信徒被自己良心的判断所提醒时,他们不会像罪人那样盲目并顽梗不化,也不会像罪人那样不定自己的罪。认识善恶与判别是非之心,并没有从罪人心中完全抹煞。有时他们也会感觉到罪的可怖,并且也可能在今生就受到刑罚或报应。但虽是如此,他们仍会全心全意去犯罪,也赞成恶行;他们乃是服在罪的权势之下,并不觉得他们厌恶罪。有时他们的良心刺痛他们,乃是由于他的判断不同,并不是他的意愿与良心相同。' N2 _- f1 y0 T# r# F# u! m4 T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对于敬虔的人,因神已开始了重生的工作,他们心中就有了一个要讨神喜悦的意愿,并愿意寻求属灵的公义,又恨恶罪;但是留下在他们里面的一部分的肉体,仍会将他们拉到属地的光景之中。因此他们内心是在此种紊乱的状态之中,与自己属肉体的本性交战,同时也感觉到本性与他们交战。他们咒诅罪: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理性的判断叫他们如此,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真的恨恶罪,又看到自己不得不去犯罪的情形,而使他们更加憎恨罪。这就是保罗在加拉太书五章17节中所说的,基督徒里面灵性与肉体的战争。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绝大多数基督徒就跟普通人一样,在罪的泥潭里快活的打滚。他们很轻易原谅自己的罪,甚至连良心都没有一丝丝的刺刺痛。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7-18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1# 问? * Q! a5 h" N& p, r7 f  L/ |5 g
7 Y' k$ |/ j( N, U
真是问号兄吗?欢迎。
理袁律师事务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3 19:50 , Processed in 0.15163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