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hyr2006 于 2010-8-30 15:03 编辑 , x7 {% D1 b O4 C. l& d7 s: C0 }
% k7 w% s# k* x, t' y, z) V早就想写一篇有关初学佛法的文章,正巧近日与一位佛友见面后他希望和我讨论一些有关我初学佛法的经历,所以就写了这封信,也仅以此信献给各位初学佛法的每一位佛子:
! t# m9 M% z! y4 e7 k
x( Z: N2 k! r3 k
9 |1 Q2 I, E( r2 E! p; z(xx)你好!(名字暂且在此删去)2 U6 [, M$ P9 F. u
# }( X/ f! s! X7 c' ]
8 ]: t0 F. |7 q& {
1 n! x* w7 F i( D- R. @
很高兴在这次修习佛法的道路上与你相识,昨日向你提及的经典是一部稀世珍宝《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 8 S. Y$ D5 Z1 x* P* E ^
$ U3 D0 j5 z* M/ X& |+ `: _ 经中义理丰富、逻辑严密、准确无误,用佛教的话说,便是“了义、圆融无碍”的经典。从文学角度讲,《华严经》体系宏博,意蕴深刻,气势恢宏,妙喻纷呈,机语隽发,而在某些章节中,更是有着空灵美妙的语句,令人读之如嚼青榄,回味不尽。所以古语讲,在佛教里,如果能明了《华严经》,就是得到佛的全身。如若佛子能融会贯通华严经的道理,便能彻悟佛的全身和慧命。现在世界上能讲华严经的少之又少,有人学佛法学了一辈子,连华严经的名字也没有听过,甚是可惜!这部华严经不要说讲,就是能念一遍的也很少,念一遍最快也要二十一天。 * n6 t$ ?. O! I7 \9 e
. j2 |3 N) x( k7 d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法界。一切法没有不是从《华严经》流出来;一切法也没有不是归回来到《华严经》这个法里边来。昨天我让你看得章节就是一段对于楞严咒中的“内施外施善能仁”一句的诠释: _8 ]# _: I3 {5 `1 U( z
& C, N: ~9 s* I$ }' ~现在是佛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作为一位正信的佛子,关键要在初学佛法之时就树立正确的正知正见,正而不邪,觉而不迷。一代高僧弘一大师曾普劝大众,说:“一切学佛人,应从华严经入手”。因我习颂此经多年仍爱不释手,对此语,有深刻的切身体会。: r2 y, g' {9 A7 u- U* `% q
0 z; [; |/ B: f+ a% o! N7 W( L6 f 华严经虽然是大乘法门,是经中之王。你也不必望而生畏,以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不必高推圣境,把自己吓到,而不敢修学。华严经的义理虽然深远,但其修行的方法却是明白易懂的。所以你是初学,我想把自己一点浅显的个人经验介绍给你,希望能够作为你在入门时的一点参考。
" f% v0 ]% b- x3 x, q8 Y$ K
3 `) C8 \ x. x% d$ V, R. i信中如有不明之处,欢迎回复询问,这样可以我们可以学习佛学的道路上互促互进。6 T1 Y$ V4 V* w3 _- f) G
: F {: f7 S" I , ~/ K3 G# C. w. J8 m1 B5 y
. }5 I3 B& ]% e# j+ s在这里和所有的佛友分享一句我喜欢的华严经中的经典之句,也算是送给初学佛子的警言。9 g2 ~1 w6 H$ Q1 G% Z8 d
2 w2 I/ I& q% o8 c w* l华严劝学十法 * t) r. G/ B* R: u+ z
4 S1 ? o z: o6 ^4 m: `9 k颂习多闻,虚闲寂静,近善知识,发言和悦,语必知时,心无怯怖,了达于义,如法修行,远离愚迷,安住不动。身行无失语,语行无失意;
$ I! | a5 j" r- f
" S ~4 ^/ A6 y# Q! X初学菩提行,能行此行真佛子。
4 w- j. g! [/ {3 w0 ^
- ]9 r2 g' C; u. X5 s( T Y 8 O: i3 ?8 ^! ?9 E7 G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J/ P8 S" ^% O) P( D3 L
Yr 合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