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348)  鸡蛋( 18)
|
本帖最后由 紫光 于 2010-11-13 11:58 编辑 $ ^4 q* t. r( d _
# I6 b; D. g0 a3 R' w& I- e1 b我不怕投诉,我没有违犯版规。
' v* g: B }4 i2 w而且保留去法院起诉的权利。
1 p5 x+ |, t) H我已经说过了,我的帖子,我有版权。谁删谁负责。
]8 s/ z' j1 T我已经保留了所有的证据。
5 H/ x5 Q4 g! v, F. G( G
r! k7 G$ W, T% E9 A本帖最后由 紫光 于 2010-11-13 08:23 编辑
$ u/ a" X& Y1 I7 @% v$ k0 H$ l$ m5 b( ^6 k
以下是我绝大多数不是灌水的回复。$ ~0 R4 n" Q( w
大家评评,哪里违反版规了?$ `! D8 u# y1 p6 U/ z! T
) o0 X3 |$ j7 J8 D. Q) f喜欢看最后一句的飘过……2 E! K8 p/ {* T' v8 x5 [
结果发现一般都不是最后一句。% A+ s, `6 X2 z' I! I# }
# E7 H6 W& { n+ w楼主你删我帖子的事还记不记得?
0 @. _! o9 i9 t. M! m如果记得的话,少说话,多做人。8 b Q$ p7 }' Q" ]; J
别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笑话!
3 g" V- [5 c+ E) W( V- uOK?
' |* m3 e+ s) I不OK就顺便你了。
& Q9 Z# h3 B- e: A1 ?# P* B7 k反正这是个虚拟世界。
+ H5 C5 o: V7 X4 R7 W2 s
7 X8 A/ D# F% u1 C* X1 y, M我的意思是,就这你这样还好意思谈佛?4 w i# x) j5 d& m
你可别侮辱佛了。
/ x T9 a6 h9 b3 `. o- g! R2 v4 Q施主,旌未动,风也未吹,是你的心动了……, L2 d9 ~, {; [: N% B* v/ r
别一整就最后一句的,然后自己扇自己耳光。
, ?9 E" }6 x' D5 [没那个道行就把自己当个平凡人还好点。. Y( h1 J# S1 |3 d+ \ M
也不知道该说是山寨还是善哉……
5 O- m; J# B$ F反正都是一个发音。- Y! a) \0 N, P/ g) _+ [
! [* ?3 a3 b0 Z6 m4 V4 J8 P0 x! |
你要不犯“嗔”念,我也不说了。对修行的人我一向还是很尊敬的。
4 e# {2 R: C3 S5 w% O: m) _没办法,我比较鄙视水货,只要看到一定会跳出来说几句。
9 L2 I* y* ]" ~, B8 A" A1 T对不起了……
5 p8 c9 `1 q& t" s+ L4 ]我去面壁…… ) K5 ]+ _( Y& I' {
5 }' Z7 B# S) j: D( s* O
重吗?不重点不醒她。
: G" {& j, y% C+ W+ Q% A' E# k0 z5 g+ c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参与这种讨论。8 }: ]3 |. t" \0 a7 L1 s
她要再不回复,她就赢了。
, Y T+ I$ g' T7 b" C, ?( X' m. x! L1 ~ t2 n3 m9 g! L- \+ g
跟楼主是没话可说了,
& g) T. g& x" A/ X; c0 v但是跟你还可以说,我哪里有恶意了?
. A! F7 s0 _" s6 B, I6 r8 c0 w你先说说。
Q" }5 U( z% E& ]3 Z2 d你要说不出来我就有话说了。
9 O& ~* Q: l; d
* N% F( U# @/ [. }* M算了,我厚道一点,简单谈谈佛教修行的“三毒”——贪 嗔 痴。就不深入了。0 g. @! C9 s7 A0 L* J7 S
3 j. C: s: Y8 l# S, Q; }) f8 L5 H
1、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6 x, d. ?9 ?7 j9 f$ E
这个利欲之心未必不会包装在一个忠厚的外表下。贪未必一定是财利,贪名、贪口舌之快都是。6 n! G) L/ U) t, b+ t
代表人物——猪八戒
) E8 n. P/ [5 s# h
% j9 E1 ?6 b* d! X9 L" g) O* k/ K/ ]2.嗔 / z1 e& I0 c9 K1 O+ q' n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
) {' s7 U. b5 e( M% a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E Z1 P3 [0 R( Z" `8 U
嗔念的最主要表现就是缺乏包容,自大,看别人总是不对。
/ J' o! r( k2 O+ O. ~代表人物——孙悟空
8 h2 b0 p' l1 e2 Z: f T* D1 Q3.痴
( Z1 ]/ X x5 X; Y$ {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 O( \; S' b- F痴,哎……我就不说了,明心见性。星运法师如果被人攻击,跳出来的多半是他八杆子都打不到一块的“信徒”。. r% s8 N) G8 G* i* g% V
代表人物——沙和尚,永远只会说: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4 d3 f- w+ P( U* h* \* R4 Q! L+ |/ G! J) ]5 \6 [7 c
由此可见,看西游记也可以学佛。
! ^+ Q) s: \% M6 x施主,着相了……- K0 s' V7 V+ s: i
6 W- p: ^% b. {- v试想想,人主贴都自删了,为啥还要整这最后一句?
4 g7 o9 ~6 s) Y/ ]' o2 {6 L$ G5 w/ ?2 v+ T: K! D g0 r
佛法讲求因果,今天结的果,是你昨天种的因。
, V% N& Z3 n( w" \4 Z D清者自清——总有人明白我说什么。+ x0 e+ U- N. L' n0 Z, {
$ `# {/ ?. J) m: J, O- Q& Q
你的意思就是和尚也有偷尼姑的时候了?) k! f! ~$ c4 y, V0 u
既然已经偷了,就和我等众生一样的品味,为什么还要摆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
& ]" O8 B$ R8 t) \6 F3 s; E8 N* S你说说,这是个什么道理?
% g6 ?* r. l5 h6 j6 s
7 I2 N% q' U9 L) [0 x1 k- L我再问你,假如你杀过人,你也能用一句我的修行不够搪塞?: B: u- ^0 `, }3 F$ s6 D
我告诉你,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不要瞎参合。! ]" r# w6 q _; C9 `- k7 D
你根本都不知道我曾经和楼主有过什么过节,瞎参合个啥?# v* v3 T0 R& O( ~; ?1 r( A
# Q! g8 G3 ]- N. S) {% a以宗教信仰的背景参与这种辩论的本身就是对宗教的亵渎。, L9 u/ @1 b/ {9 m8 |) Y; d
这个道理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 h" J ~3 Z+ E4 P
宗教是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 z* M# l" l: P( t3 d! @/ Z你看到有谁因为辩论而被拯救了?. k3 Z6 }2 a c% ]1 H) F! j& N6 k
再说,' l& j5 l6 S( T4 Y
我哪里恶意攻击了。
& @% w+ K/ a3 X( @: T3 H3 _* Q我不是修佛之人,尚知道戒 贪、嗔、痴。
0 v: l d8 l* }: y, _- B5 }: H我不过是提醒楼主自己在这个帖子里和原贴里是以佛教徒的身份参与讨论。
6 O) C2 T& B+ i) Q( c o5 j w6 q# ?- T/ @
应该有个样子,你到第一页去看看。
; Z# v# B- A" f( I8 u5 n我很善意的提醒过,可惜楼主不听啊。' j) |7 p; t) g c* u& Z
! Y( }: o" q2 N9 l+ Z0 [( g
有意思。
+ B- ^* O% p5 Q" w3 Q我在给楼主讲因果。
+ T1 a% d+ w' g4 O! T& R1 ^+ a* {
我这叫路见不平知道不,删贴和杀人一样的罪。
& x' a/ t, y- z% G4 t9 G网络是虚拟世界,你剥夺我的话语权和杀我有啥区别?
; o8 x z2 l8 ~2 w% g7 \: R何况我的帖子里连一丝半点违反版规的地方都没有。
0 \8 Y4 c$ h0 _& t! A$ ^' t& l好,你如果好好修行,我也就不计较了。
( |* `/ _; i+ L: A" O; @1 x问题是你让我看到了一个虚伪的佛教徒,我还不能说几句?
0 Y( I) t- @5 {; ^2 c" }别动不动就在别人扣帽子。8 [8 I' W% t0 Q6 ^2 v3 Y: B! h
啥就睚眦必报?; F, m Q! D$ A4 {6 M- v
我觉得你们对你的房客才有点睚眦必报。
. d7 E9 N! Z% b3 b# q" g0 F我不过是说说话,从来不付出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