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只要我们对现行的税务体系大动干戈,结果都只能是创造出更多的输家,而非赢家。这是必然的,因为现在所谓改革,目标就是通过从纳税人那里挤压出更多的收入,进而减少国家的债务。8 q. I3 {- e2 u3 L
% `0 V, k% I& ?1 P# F
这无法不让人想起过去的一些教训。我们在大约三十年前供应经济学家们的咆哮中就听到过另外一番逻辑。当时,他们就是这样说的:低税率会鼓励企业更多投资,因此也就能更多创造就业机会,更多带来税务收入。# \" p/ ~& i6 ~% s
5 z' V, |$ n4 R& o% k2 S 然而,结果却是,谈起里根总统的第一任期时,人们最先想到的特征之一就是近乎失控的预算赤字。这一点也再度证明,纸面上看上去相当不错的逻辑在现实世界当中未必都能够转化为理想的成果。2 m( r; V b8 L' Y" N4 I
1 z6 ~8 W% E5 k! |6 F) t
眼下,想当然的税务改革家们又觉得,只要去掉税法当中的大多数减免和扣除的优惠,税基就会增大,因此也就会有更多的收入。' m; B$ R# G0 s% b8 W' s. O
4 V5 P/ K) I T) I, N5 {" _
纳税人对于自己钟爱的优惠的消失会是怎样的反弹,目前还无法断言,不过至少我们可以肯定,他们是不会因此而开香槟庆祝的。" W0 ], K9 A6 t/ B& e- f9 L' H
: I# ]" f0 a8 ]$ b# ^) q" L6 P; v$ f
比如,抵押利息减税优惠以及房地产税的变化显然不会受到当前住宅拥有者以及潜在住宅拥有者的欢迎。没有了这些优惠,购买和拥有房屋的成本将因此明显上升,这样单单一个成本问题就会让更多人望房地产市场而却步。
1 J5 a: I; S+ m- e" F8 r
+ x, X T2 R2 v" y8 j6 j 还有慈善团体,他们会乐意看到慈善捐赠减税优惠的消失吗?我想他们的反应只能是恰好相反。. J' @2 ^% N. e
: {# u2 f/ h- y4 Q" X7 l" y3 W: B# W 在企业的方面,设备和厂房的折旧是否能够获得相应的税务优惠同样是意义重大。换言之,我们现在的所谓改革,虽然初衷是为了刺激企业更多开支,但结果却很可能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吝啬自己的投资,遏制就业机会增长的速度,这可是与我们当前经济的最强烈愿望南辕北辙了。
3 j! h& D( E }2 A/ s, k9 p1 X" H. X3 J7 t0 w
更加应该看到,所谓水务改革,还常常承担着更多的政治使命,成为财富重新在富有者和贫穷者,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重新分配的借口,至于具体是让财富从哪一端流向哪一端,不必说,就要看在税法修订时,是哪个党派占上风了。! i1 {4 E3 A+ _1 }8 Q4 [# r
1 f$ r. i! t+ w. u
不过,要减少华盛顿的债务,就必须要求预算要有盈余才行。预算盈余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出现的,而且从现在的经济状况来看,它也不应该出现。& _' S% L3 F& ]
4 ?6 K, [4 l* S 如果说我们的经济有什么迫切需要的话,那么需要的是更多的刺激,而非高举削减预算赤字旗帜的人们所强调的克制。在相当一段时期之内,刺激只能是意味着更多的赤字。. {) W8 M# m j: y( C0 {
3 Q+ r8 p F1 {% {# w, ~3 c 事实上,要达到削减政府预算赤字的目的,未必一定要让很大一部分美国人因为税制改革而陷入困境才可以。0 a" n* k/ f1 K- X7 \- W
* k& K" g$ p8 U) E+ Y+ Y7 U 方法说来很简单,就是让经济更快速度地增长。经济增长率愈高,我们获得的税收就越多,这样,再加上开支的节制,持之以恒就可以达到降低预算的目的。
5 V7 t( k+ R. r; {0 e
5 {7 i2 z6 Z }/ G+ \2 }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双赢策略。如果一个政策能够同时完成创造就业机会、提升生活标准、推动销售和利润增长等多个任务,谁会对它指手画脚?8 S# U" O! H4 I6 c
) f! ~$ H, A3 E9 A' Z2 m 关键就在于,我们应该怎样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究竟是该减税,还是该增加开支,抑或是两者并举?只要能够刺激经济,我什么样的选择都支持。/ ?7 ^ F2 _6 `, _2 N7 F
6 {% l. U9 w! Z3 C, q& ^9 A- c) c$ [
哪怕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承担巨大的预算赤字,那也是理所应当。其实,削减赤字最佳的长期方法很可能就是允许短期赤字。(子衿)! w- i6 G, |$ i8 ^
9 t- K& `' v8 d; D* [# C/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