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9)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HRU 于 2011-1-8 23:46 编辑
6 q* Y4 q% {- g0 E( A% j: | G. s" C' b
在网上youtube 看到宝马公司搭建了一个斜坡,将宝马,奔驰,奥迪的小型交叉车型 X3/GLK/Q5 的前轮放在斜坡上,后轮放在有滚轴的地面上(此装置令两个后轮完全失去附着力),仅有两个前轮有良好附着力,但是前轮在斜坡上,需要很大牵引力才能将车辆驶上斜坡。
* m: }) r2 m9 b# C& r" h0 |' X5 \& P
宝马当然毫无悬念的,迅速的,毫无犹豫的开上斜坡!证明了其sheer driving machine 地位
+ ?* m! r3 G, s7 F d7 T0 u3 f$ d; K3 e! W9 [
奔驰开始稍显犹豫,后轮空转了几下,马上前轮获得了足够动力,爬了上去,也算不辜负“best or nothing" 的口号. E9 Z# x) ]( D7 k' ~
( h# l- i; c* u
奥迪Q5, 拥有良好口碑的quattro 四轮驱动系统,却在这个宝马精心设计的局里面彻底栽了!车子绝望地后轮空转,前轮丝毫不动!几分钟后,车子失败地退回到平地上....) T0 j3 ~. S9 L7 G- Q- f# F# R5 C: N
( F! ]4 i3 H2 l, T5 p$ L D5 a6 j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部车子都是全时四轮驱动 permenant 4WD,在正常情况下,奥迪前后动力分配是50%-50%, 奔驰是45%-55%, 宝马40%-60%, 可见奔驰宝马倾向于后轮动力多一些,实现所谓的操控乐趣。 可是,在极限情况下,前后轴的动力分配却有很大不同
6 r- k, c7 ^+ s/ ~1 C% z, f& }3 d4 Q: Q
Audi 为了实现前后轴动力分配,使用第三代或者第四代的torsen 机械式中央差速器,可以实现前后50%动力基础上额外的+-15%变化,即前后轴可实现35%-65%动力变化
' ], y- ?5 X2 c. u0 c/ a8 ?
( c" h: O, s8 j# t$ f2 G z, C而奔驰宝马的4matic/Xdrive 采用电子中央差速器,可以使前后轴实现0-100%的动力变化!前后车轴必要时可以得到100%的发动机功率。在这一点上,宝马奔驰超过了奥迪。尤其是宝马,转换速度几乎是瞬时完成,奔驰虽稍微慢一些,但是可以接受。4 Q% @$ ~0 f3 M
2 Z5 l" n' g. s, M& Z% o' |- d! R& [( vshark 提出可以使用关闭奥迪的esp 来脱困上述设计的困局,可是当前轴动力最大仅有65%的时候,关闭esp 不会使前轴有更大的牵引力。而且,关闭esp 令ELD(ellectronic locking differential 失效,如果此时前轮有一个轮失去附着力,关闭esp肯定另情况更加糟糕(仅有的一个”好“前轮因为ELD失效而得不到足够的扭矩,因为另外一个前轮的空转反向扭矩几乎为0,所以好前轮得到的扭矩也几乎为0)) V5 z4 ]4 H4 D: V; r: L
9 q) H* W1 a5 V% A0 }+ c
好在另外一个试验证明了EDL的好处,当在一个缓和的斜坡上同样三辆车,三个轮子失去附着力,仅有右前轮有附着力的情况下,奔驰宝马奥迪均成功脱困,esp 均开启(宝马DSC 开启),但是此试验同时显示宝马的中央差速锁和EDL 配合最迅速。同时,此试验证明雷克萨斯AWD on Demand 最差,完全不能动弹。
, @ C1 P) z4 @2 b2 ?
1 v2 R9 q5 G# h# [* g6 B$ X# @我以上的解释来自于阅读奥迪quattro drive 的词条以及torsen T3 中央差速器以及奔驰宝马吹嘘材料,加上网上的视频资料,如果有不周的地方,非常愿意学习学习,现在我十分”迷信“宝马的xdirve 系统,估计会挨quattro 的忠实车迷砖头,特别期待指正。
t) @. \2 t! e& y0 _& Z5 a% r: g$ o3 G( I. B$ g9 I2 |
最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未曾听说任何人抱怨这三种车子的四轮驱动系统不行的。从而证明宝马奔驰的驱动系统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会形成决定性的优势,而只是满足了心理上的需要:万一如何如何,我的车子会表现好一些
+ d" _( q8 X2 E1 o" @; `$ O
" Z0 \; A" m7 T! @& N在安全性方面,宝马2011年款车子只有一款入围”最安全汽车“,奔驰4款,而韩国的气压现代却有九种车子入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