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0)  鸡蛋( 0)
|
[转帖]农村出现“新读书无用论” 有大学生不再是荣耀
% ^/ b8 p/ \$ Y0 P$ u6 F9 c8 o& r$ w/ |! L$ _9 Y7 t. ~3 _
【来源:星辰在线-长沙晚报】
4 o. n/ Z$ d$ j7 d) I! l3 @7 Q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使原本以拥有大学生为荣的农民家庭遭遇尴尬,心理失落比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更沉重
, A' N b' v- ^4 {9 H
" `/ R* F! T6 u" a! k0 X ★某大学生说:我以前是村子里小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如今的榜样是我那个初中毕业就去打工了的弟弟
5 ^2 h$ A. z1 _& O7 \( x
9 B9 m7 P& _8 _& P( I& y( u9 G5 U+ [ ★有农民说:读了大学也难找工作,这书怕是读了也没什么用* w0 c/ ], D- J7 |
* x: o3 q% ~' n; G; H+ n( x4 t
文图/长沙晚报记者 范亚湘 通讯员 赵铁梅
9 C3 u) Z9 C7 D0 u) Q
3 N$ `/ a( d$ v 李达国说起儿子在珠三角找工作四处碰壁,眼泪就跟着掉了下来+ u. [7 [ v* I1 _ p/ t
+ B- e; B' q" J0 Z5 c. G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南溪镇三岔河村位于长沙、益阳和岳阳的交界处,这里的村民大多靠种田和养鱼为生。 3 A; T! V. b) r2 Q
! I# O: i9 t( d
. I- a( u v. `% b, ~
- w* w- ]' S2 C2001年,这个只有千把人的村子里破天荒地一次考取了4个大学生,该村第二组的李晋就是4个佼佼者之一。8 p0 }; D6 J" a% z: b
! c% J; K* Q0 ~) d
“我们家几代人就出了这样一个大学生。”今年2月26日,李晋的父亲、53岁的李达国在对记者谈起当年儿子考取大学时,脸上仍有一股兴奋。
) x$ C: h6 M* X: b8 w" O3 P1 T( C! a) b. E+ ]
“送儿子去上学之前,我们请了10桌客,亲戚朋友都来了。” 李晋读的是株洲冶金学院,4年大学读下来,花了家里4万多元。李晋初中毕业时成绩不错,是保送读高中的,但是,几年高中的开销也不轻松,用了好几万元。2005年,李晋大学毕业时,家里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3 i5 |2 I4 a! Z5 v0 l; {7 B
m# u7 A- ~ r; a- e: [5 M; o “为了还清家里的债,我一出学校门就四处找工作。”李晋告诉记者,他去了广州、深圳,托关系、找老乡,就是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 t6 ^1 ~7 W* D. @( g+ U
. |$ v: o }+ |" H0 d “用人单位一听说我是应届毕业生,连履历也不看就谢绝了。”李晋是一个非常英俊的小伙子,谈吐之间一说一笑,很是可爱。* w2 v$ L- V/ ]# h5 |
- ?/ \. d0 r* ~0 K* g7 r8 u# a" F 李晋不甘心,辗转在珠三角继续边打些短工边找工作。儿子大学毕业后工作没着落,做父母的当然不放心。“那天,我给儿子打电话,他说话都没力气,一问才知道他已经是四天四夜没睡觉,也没吃什么东西。”一说起这事,李达国眼泪也跟着掉了下来。. u4 ?1 K" t# `- C$ J$ s% Y6 P
3 @7 ?$ G! i7 Z( V2 x5 A
李达国只好赶紧给儿子寄点生活费过去。不料,这事情却被一些乡亲知道了,有人就说:“你儿子可是大学毕业,也找不到工作啊!”- e, M0 f6 m: z6 L& M. g
( X3 _2 s7 j9 D& ]" D. ~: Y8 m' [
“一听有人这样说,我恨不得钻到地里去。”李达国是个本分的农民,虽然自己只是读了6年书,但是,他始终支持下辈人多读点书。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就到武汉去打工了,即使一个月可以赚到1700多元钱,他不被看作是李家的光荣。李达国的骄傲就是小儿子、大学生李晋。
4 D6 r. q2 t6 w7 O3 x. Y; w, Y7 y3 k- \8 C$ a1 V7 u. J4 Z4 c6 H
“我这一世人最高兴的是因为小儿子,最伤心的也是他。”李达国说的“伤心”是指李晋找不到工作的事情。
. s$ o! @* v/ T% E) Q6 ~3 E
( P1 Z# c/ n9 S1 Z9 ] 乡亲们说得更直接:“李晋大学毕业都找不到工作,看来,这书也没什么读的了。”“老李啊,你大儿子没读什么书都可以赚1700多元,小儿子大学毕业还要你出钱养,读了书还比不上没读书的,读书作用不大啊……”( |" J; M4 J0 h! P- p. ?; A
' l" r# F$ ?6 \( I! H
“大家这样说,我真不知道是哪个儿子可以引以为荣了。”李达国边说,边苦笑着冲记者摇了摇头。
' M1 ~* u4 n! _! f6 p* b
, f& {0 `5 X* \1 h0 x' R' V 到了今年春节前后,乡亲们关于读书没什么用的议论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李达国才知道当年村里和李晋一年轰轰烈烈去读大学的4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在广东一家国企就了业,其余的两个和李晋一样,工作的事情至今还没有落实。
$ [1 O9 ?: R2 t3 l, G. |/ p" {4 E
- q) T' B+ o0 ~) o7 ^4 t; S 2月26日,记者来他家里采访,李达国说“欠钱不怕,就是心里不是味”这句话时,伤感的泪水竟情不自禁地滚了出来……
3 c3 K- g- s& U/ q- h3 [& F
# U3 X5 o/ E8 b, H$ H 龙替民对村里人“劝学”,反被对方问得心里七上八下没了主意
3 s# M+ f7 n% s- Y( T; L
, N9 f Y: _' p9 F! B 南溪镇龙山口村紧临三岔河村,村子里有1400多人。和三岔河村的村民一样,这个村的村民大多以种田和养鱼为营生。
3 o+ d. {5 ~8 N+ J# s. s( C; A0 O8 ^* G3 [2 h
村子里第四组的龙替民除了种好自家8亩多田外,还承包有10多亩水田。2月26日,听说记者要来采访,他早早地杀了一只大鸭子,等待着记者的到来。
& M5 R2 \) o2 H: o9 k! A6 d$ \+ W
$ u1 S: e) }3 Y& R, n+ q 见到采访车,龙替民远远地迎了出来。记者刚一落座,他的爱人就热情地端来了芝麻豆子茶。
# K7 \( k2 T- o1 t* Z7 i" {0 y; d# o8 w4 H1 V3 ]$ U
我们拉开了家常。龙替民说,他家有4个人,除了夫妻俩外,有两个儿子。现在,小儿子正在中南大学读三年级,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大儿子龙启超是在2001年考取的湘潭大学,专业是金属材料,去年毕业了。
( t) _ ]! N5 J m2 f( y+ Z* J6 R. z; @. L" l$ m! q6 f
“当年,龙启超是村里惟一的‘一本’(本科第一批)录取的学生,学的又是工科,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毕业了却找不到工作?”龙替民一谈起大学毕业的儿子找不到工作就头痛。 与有一个儿子在外面打工挣钱的李达国相比,龙替民的两个儿子一个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一个还在学校里读书,龙替民夫妇身上的债越背越重。到了去年底,龙家欠债近6万元(欠了亲朋戚友4万多,贷款1.5万元)。“幸亏我们还算想得开的,不然这日子早就没办法过下去了。”龙替民苦涩地冲记者笑了笑。
8 G! d0 z$ M+ l7 C) J
; i2 G3 e7 g# s" ] 但在龙启超大学没毕业以前,龙替民并不着急,心想只要熬到儿子大学毕业找到好工作,不出几年,欠下的钱就能够还清。
7 ]& P7 f6 H) u+ `0 v) d" M9 g$ |" `2 ?
当时龙替民在村子里特别受人尊敬。“那时候我在村里说话好有威信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家出了两个大学生!”也许是长久的风里来雨里去,不到50岁的龙替民脸上写满了沧桑。 “2005年,大儿子大学毕业,广东、湖南跑来跑去也没找到工作,这事情被乡亲们知道了,我在村里说话就大打折扣了。”
- ~0 B3 t$ U6 Y0 ^% G
$ m# y6 X3 n6 e5 v$ d* y 龙替民说,乡亲们都说如今读书也没用了。农村里的人,大多是很现实很直接的。“以前,我听到村里有人不让孩子读书就去做工作,讲读书的好处。乡亲们也听我的,村里就有好几个不想让孩子继续读书的家长被我做通了工作,孩子又重新回到了学校。”记者注意到,这个时候龙替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 \# }$ n; y0 X( s
. M+ l! Z; ?# y9 V h D9 x “现在村里没家长听你的了?”记者问。
. S8 b& L2 b3 {" u1 P
+ A3 D3 l$ B/ l: A “哎,真是莫讲起。”龙替民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仿佛很是委屈地冲记者说:“我一去劝,人家就马上反过来说,你家龙启超是读了大学的,用了那么多钱不讲,找到好工作没?让孩子初中毕业后继续读书,还不如早点让他们到外面去打工赚钱好得多……你是记者,是明白人,你说乡亲们这样说,我还说得起话吗?还有去劝的必要吗?乡亲们说多了,就连我也怀疑起这读书到底还有没有用起来了。整天为了儿子的事情吃不好睡不着,心里七上八下地也没了主意。”
Q: P1 a+ s9 V
m: t+ t6 i4 Z' R: o: H& K5 x o 见此情景,记者只好赶紧打圆场:“龙启超怎么不在家里?”& }2 o- A$ F8 j. a; ?
- E+ U i% n3 H- w' t 龙替民就差点没掉眼泪了。他用手抹了一下眼睛,说:“还不是为早点找个工作,一大清早,就到益阳城里找人去了。其实,龙启超还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人又长得标标致致。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像他这样的大学生怎么就这样难找工作?”! ~+ \: j$ z, \! g1 A6 m7 h/ [
R3 M2 Q6 v1 I* V' [0 d 龙妻拿出了几本相册。记者看到,龙启超果真一表人材。6 L3 k7 l q) d
7 }, ~0 Y7 y! X
村里人不再谈曹学武如何学习,而是谈他弟弟怎样赚钱
. J& `& b ~& ~% U/ h% g6 w" s8 z+ H
1 W' ?2 X) U8 v* d 与李晋、龙启超相比,龙光桥镇易家河村长塘组曹学武的情况有些不同。- K6 y% r1 T4 v) j! [
9 g8 {3 x V" ^2 X* P6 X4 p
易家河村有2000多人,离益阳市区只有7公里左右,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读完初中后就去了益阳市打工。曹学武的弟弟也是这样,现在每月底薪700元左右。曹家有4口人,只是种了两亩多田;人多田少,生活并不宽裕。- S% V' e( V8 }1 h# S
$ c+ Q+ P' Z$ T \+ Y1 s 曹学武初中毕业后,没有外出打工,而是继续升学。2002年,他考取了湖南城市学院。偌大一个村,那一年考取大学的就是他和另一个女孩子。8 o, s1 Q, P, Q2 k
( k1 @$ c2 M8 _5 I$ ~2 J 自然,曹学武成了村里的“名人”。“一时间,村里人都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大人们要那些正在读书的孩子向我学习,我成了村里孩子们的榜样了。”2月26日,记者刚说明采访的意图,曹学武就满是无奈地说开了。# }. i' P# e" d
" Q/ q/ h! F) E- |( K. z+ ^ 曹家也因为出了个大学生在村里非常有面子。为了支持曹学武一心一意的读书,曹父利用农闲去市里做些小生意,加上弟弟打工的收入,总算在曹学武去年毕业时家里只亏6000多元。3 ]' D% D; q; d3 U) F ]
6 K/ n; u. X* R% D% a& w( i, E
曹学武是学的物业管理专业,与许多毕业生一样,他一走出校门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下。/ u. X" }# F6 ~$ `$ I9 }- c
8 V5 d* D9 l& X# X 2005年10月,他到了广州。好不容易谋了一份推销员的工作,包住不包吃,底薪500元(如果完不成工作量要按比例扣除)。可是,一个月下来,他只是做了3单业务,连底薪也没能拿到。
9 X6 F% ?; M) n% D3 O8 Q- x0 z! n! H6 x, j' I
曹学武后来又去了广东其他一些地方。眼看就到2006年春节了,自己身上的钱也所剩无几,只好回益阳。* {: o( I( T: V
! f I; Z* R& k* p" u7 k
“今年这个年过得最没味,”曹学武之所以这样说,是他发觉自己过去在村里的人气消失殆尽,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时不时地在他面前唉声叹气:“早知道读了大学也没用,当初还不如不读。”
- W3 O# t- c' ~( p" ~6 w: I0 B9 O4 P7 t3 b5 Q
与此同时,曹学武明显地感觉到了弟弟的人气在上升。村里人到家里串门,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谈他是如何学习的,而是谈他弟弟是怎样赚钱的。“虽然弟弟赚钱也不是很多,但他起码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我可是自己连自己也养不活啊!”曹学武很惭愧地说。) E/ V0 Z6 u, R( N% p/ o$ X
0 h9 N* g( d4 A' g. e) o
“新读书无用论”严重地影响了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的投入) s) m" }5 u& k; ~! I8 j E
. }$ h+ Z# N" W8 o4 ^ 记者2月26日这天跑了好几个乡镇。乍寒乍暖的早春,农村还属于闲的时候,外出打工的大都出门了,留下一些老人和小孩。
2 X7 D( K# B, B
* L& h: ?' ~+ y' R3 a “你们村现在读高中的学生多不多?”记者问龙替民。
4 e9 T3 t+ h' y4 H/ Y/ ?
1 n6 I$ l* S' B2 d 龙替民掰着手指算了好几遍,说:“不多,就几个。”
1 M2 z( C' t/ x1 X: `; @/ H- y- b: H6 J( p' w! x
“不读书做什么去了?”1 T! { ~( S5 s% J: B. N8 Y
+ ^) Y- l6 ?. s/ S: a+ j
“当然是打工。”, Z) L" H, M6 |+ t
9 ~; t/ x4 g, |, n, C5 Y3 ?
记者在龙家采访,碰到几个村民,一谈到读书就马上说:“读个初中就行了,读多了也没用的!”% i* ^9 A$ Z2 d( S/ Y' A
# }2 o: e2 U2 D6 p2 _; o
村民们说,读到初中毕业花的钱不多。再说,孩子小也不可能到外面去赚钱,等读完了初中,如果成绩特别好就继续读,“要是成绩中等那就不要读了,早下学早赚钱啊!”“像老龙家的启超,读了书也找不到工作,就是成绩好也不要去读了!”$ w3 H5 Z4 v% o! j u! B
5 y) y+ j1 c+ M+ h7 ]" k f. N
从村民的谈话中,记者注意到,一种“新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出现,并已形成蔓延之势。“新读书无用论”与被人们早已摒弃多年的、以交白卷为荣的“读书无用论”有所不同,这种“读多了也没用”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民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子女读书的投入。
0 x5 P. i+ \( `# b
2 r% V! b' |' |7 Z “现在农村里不想让孩子读高中的家长多不多?”记者又问龙替民。
% `$ y0 T3 I$ @9 U/ }
3 N7 P/ \4 Y8 k p) H- y “在我们村这年把时间少说增加了三分之一。”老龙说得很肯定。' a3 ]) ^+ I* k( L0 n
% u8 q' W* G; f$ u. G
李达国在回答同样的问题时,认为他所在的村“少说已有六、七成。原因很简单,我们村去年4个大学毕业生就有3个找不到工作,村民看不到读书的希望。”
0 q3 h( v3 T; q
$ R3 j& C5 c Q4 ~ 李晋是个理性的青年。他说,其实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也不能全怪社会。“我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也没学到什么真东西!大学教的是一套,社会需要的又是一套,这个矛盾不解决,大学生找工作以后更难。”他过几天准备再次南下,“坐在家里不是事啊!”, R/ w) [* }4 W, {' [
/ S- ]0 ?: {( ^3 E0 r$ I
“现在就业渠道应该是很广的,也可以在农村发展,你想过没?”记者说。
3 f% y5 ^& x& ]% P w# s( N0 {/ X7 q4 r: E6 [
李晋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回农村发展在我们这个地方基本是不可能。一是我们这里乡镇企业不发达,没有一家用得着大学生;二是自己创业没资金。读了这么多年书,就是种田都成外行了!”! K: h/ U! r; B6 I
* [" ]+ C) _& ?
曹学武也表示了与李晋一样的看法。而且,他不无担心地补充说:“我如果回家种田,那村里去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少的。”7 D9 g' E. J( S' a6 k9 E
; c- ~3 G/ {" u& P& K3 `! G6 c2 A
曹学武也准备过几天外出。作为大学生,村民对他的议论自己倒还不太在乎,问题是,“在家里呆时间长了,舆论会对村里那些正在读高中的学生很不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