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225
0 i ~+ F" B( N5 j# G" `2 r c+ _0 s+ G% g6 {
提起美国人寇尔森(Charles Colson),大多数人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提起尼克森的“水门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吧?寇尔森就是尼克森总统的首席顾问,因“水门事件”锒铛入狱。
_! a; z' P H$ ^0 \9 w( B# B+ t# f; P4 z2 r H4 e
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10年流放苦役之後,重新整理、思考自己对时代、世界、人性、苦难乃至上帝的观点,同样,在狱中,寇尔森读到C.S.路易士的《返璞归真》一书,也重新思考生命,幡然悔改,受洗信主,成为水门事件後唯一公开忏悔的当事人。6 J v7 Y# b) a' U
* Q0 [, o% S, n9 }( w m( H7 n3 n
寇尔森出狱後,创办了“国际监狱团契”,帮助各国改善监狱处境,并向监狱犯人提供心灵更新之道。目前,国际监狱团契在全球116个国家设有分部,拥有大约10万名的义工,每年探访约2000所监狱,服务囚犯超过百万。6 h; k0 o M/ l' `/ V2 g$ W) t$ `& Q
3 s( Z2 g6 L3 R% d( ` _
你的行为,符合你的世界观吗?
9 W* @7 x" w9 ]1 Y" z0 n9 e
% W4 \6 G9 q; {) R; t在寇尔森的《人生观的故事》一书中,寇尔森追寻我们每个人都问的基本人生问题∶我是谁?我为什麽而活?我人生的价值是什麽?作者在书中揭露了错误世界观中自相矛盾之处;并探讨了生命的存在目的、意义、价值,以及自我、罪恶、苦难、救赎等主题;还梳理了自启蒙运动到当代,社会中的各种主流思潮∶存在主义、虚无主义、消费主义,直到後现代主义等,的世界观。
* @- D4 W8 n$ [: y ]1 D- _4 ^7 i0 |6 M8 \
作者告诉读者∶美满人生的定义,不是“将人生目标设定为快乐、权利和个人自治,崇尚自我意愿的无限发挥”。美满人生的正道是,“认为生命的目标并不在於自我辩白和自我满足,而是在於舍弃自我,服务於他人”。4 m- }/ a; |; _# m
$ @ Q* w1 L$ i
寇尔森挑战读者∶“你敢言行一致地生活吗?你敢完全按照你的世界观,言行一致地生活吗?”! i2 Q# D+ c4 j5 }" B0 y+ }! Q
8 r, b% u' }, l世界观到底是什麽呢?有些人认为是生活观点、生活哲学和生活系统的总和。也有神学家下了如下定义∶“世界观是我们所持有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於世界的基本组成的一套预设(或假设)。”
1 E! \. W6 Q2 ]) _0 {- S8 Y- Z( H4 W+ Z( D: a0 M
世界观会帮助我们处理我们最基本的问题∶世界、社会、家庭、人生和自我等等,包括∶什麽是真的?什麽是错的?我是谁?外在世界的本质是什麽?是谁在主宰这个世界──上帝?人?还是人和上帝共同?还是没有任何人?人是被决定的,还是自主的?
; R6 T `. G- Q: h, z0 b# D% }
- r- L* e5 n% e2 N9 z8 K# e3 g& s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世界观,观看、理解世界。可以说,我们如何看事情,如何解释,是由我们的世界观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的行事,和他的世界观不吻合的话,他就是在过“言行不一致”的生活,就是“虚伪”和“撒谎”。
- }* E Y8 j4 w6 O$ {! T/ ~$ \" B) L$ w* N7 O
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 z; A) C' k( G6 j; E& z H
% o5 q9 q& ]# |& j存在主义就是这样言行不一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存在先於本质”,“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他人就是地狱”,等等。 “存在先於本质”为萨特所提出,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 W) ^1 Y6 C7 g# P8 S% | o
3 C5 A+ D% Z# M- F. Z基督教认为,上帝在创造人之前,已经有了“人”这种观念,然後才创造出人,故此,人在被造出来之前,就拥有“人”的本质了。所以“本质先於存在”。
9 t \& n8 v+ z ^" y8 x
& s0 [ [! d, J8 I) u7 Y# C存在主义则认为,人的存在先於他的本质,“首先是人存在、出现、登场,然後才给自己下定义”。但是萨特在这样的表达里面,却完全无法绕开“人”的定义──光从他这句话就能看出, “人”的存在、出现和登场,在“给自己下定义”之前。也就是说,无论人怎麽给自己下定义,他总是绕不开是他已经是“人”的事实。" [: E) m$ W/ {
' h1 b& p7 f9 Q
当然,存在主义者可以说,人给自己的定义已经超越了人的本质了,人可以给自己的本质,定义为“蜘蛛”或者“爬虫”等等,因为人的本质是人通过自己选择的,而非给定的。
: [4 s6 v+ P; E- b7 a3 Y
) |7 ~" g' q8 k) i) H2 G' w从理论上来说,这似乎是可以做到的。可是问题在於,如同寇尔森所诘问的∶ “你敢言行一致地生活吗?你敢完全按照你的世界观,言行一致地生活吗?”毕竟,成为爬虫的人,只存在於卡夫卡的《变形记》里面。: e8 E$ \! p% @0 l# [
; H) k$ C/ ]) x0 V# p1 h- h# ]8 S" r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即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存在,都是偶然的,是偶然发生的。所谓偶然,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出来的、预先具有一定意义的。% [' M& J7 x1 e* ?0 ]; K/ @
; l8 e8 u( |/ p$ D
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必然的,存在是不确定的,也是荒诞的,那麽存在主义者为什麽反而自相矛盾地认为,人应该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创造自己的价值呢?既然一切都是偶然、荒诞的,又何必去争取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身,也无非就是偶然和荒诞的!3 s- ]- q" W6 L0 } X
M+ ?8 l9 |$ e3 K1 I @9 D# Z存在主义者加缪,鼓励存在主义者用荒诞去回击荒诞。可是,回击荒诞本身,岂不也是荒诞的吗?何必如此徒然劳心劳力呢?, }/ I8 M4 t# U; F+ x' ^8 O% L, O
7 e+ U' T4 ^2 N+ F# _) C
由此可见,存在主义的世界观是前後不一、左右矛盾的。世界上根本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用这种世界观去生活,又怎麽谈得上言行一致?
* u' ]( c5 X: Y! G' `
! w) y3 w. S2 X5 r' {- @$ e战胜支离破碎的世界观
+ [* u- c, f4 l: N, D2 l- h5 Y* E- c
寇尔森认为,只有基督信仰,才是连贯的、前後一致的世界观。只有这个世界观,才使人能够按照自己世界观所提供的准则,过言行一致的生活,通过“舍弃自我,服务他人”,得到幸福的、有意义的人生。
. V/ G1 \- U% r0 m4 i
' @' Y/ h$ D2 H; b* ] n神学家巴刻(J.I.Packer),对《人生观的故事》的评价是∶“面对今日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默然或鼓噪的绝望情绪,寇尔森再一次以他那令人期待的说服力,和燃点灵性激情的方式,捍卫了自己所坚信的真理。”: _' U' E+ J- m# I: k" x
3 M/ w. s# B' x; y$ `我们需要一个连贯的、前後一致的世界观,而不是不断变化的世界观。一个矛盾的、没有条理的、不断变化的世界观,最终只能使人过分裂的、失去人性的生活。存在主义者和後现代主义的绝望,就是来自於此。而基督信仰,能战胜这时代所有支离破碎的世界观。2 m- @! X. m Y0 s# M0 k7 A# P1 r" X
$ P" w, ~% I( d" @2 i9 x$ N注∶
6 u* Y6 U) f/ b! W寇尔森的《人生观的故事》,西藏人民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C.S.路易士的《返璞归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