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4|回复: 0

台湾版三聚氰胺----塑化剂成监管空白,已潜伏台湾食品业30年 女检测员意外发现

[复制链接]
鲜花(37) 鸡蛋(0)
发表于 2011-6-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dapang0411 于 2011-6-5 17:56 编辑
# e! V) M: e5 G% @' h; m" C
/ I% i, @2 d' k& I/ [从上月23日开始,整个台湾的食品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塑化剂DEHP地震。“这是全球首例DEHP污染案例,污染规模亦为世界罕见,是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长期研究塑化剂的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说。% Z( ?, ^. e9 w/ h! C
2 A$ G$ ?# b+ l% U2 A6 W$ s
  据悉,事实上,塑化剂存在于台湾食品中已有近30年历史,它是如何在现在才被发现的呢?4 ^$ R' {* X. I: [: N

' M  t/ d$ m+ F" d! e  h  “台湾版三聚氰胺”的盖子被揭开,完全是一个意外。
, M4 U' x3 l6 B/ Q* t$ R0 j( Q
' K6 t# G* c) N3 M5 r( r. Y9 w  细心母亲揭开黑洞
  N% f9 A) q! D' @+ M3 ~$ R6 A) _! J( c
  揭开盖子的是一名52岁杨姓女士,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检测员。今年3月,在给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检测时,她意外发现了一个异常讯号,这本不属于她的职责范围,因为此次检测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减肥西药或安非他命。
7 s& S" ?2 ^9 }6 h' Z1 t/ _& G5 I
  然而,这位有着两个孩子的细心母亲还是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将这个异常讯号与各种物质的图谱进行了一一比对,她意外发现,这个异常讯号其实就是本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学名为“邻苯二甲酸酯”)。接下来的消息更令人吃惊:送检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6 D, }0 i# j9 S5 S
6 T8 D1 D; w0 t' F" s3 j$ H
  卫生署直接将消息通知了台湾检方,循着益生菌生产厂商提供的线索,最终查出,为了牟利,一家名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产的食物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DEHP。
% m  ]$ t* @: w1 ~
1 a) h& \8 Z+ o  E5 i  5月23日,当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被带走后,这个黑洞终于呈现在公众面前。昱伸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它的沦陷随即引发台湾食品业的地震。之后,赖俊杰在台接受询问时供认,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
0 H/ c4 @, F. _: g" T4 F) P& w
1 ~- ]* m; @( ?6 q( ~. d! j1 H  塑化剂成监管空白0 k  f/ l. v9 S
8 I, }3 B0 }. a7 D! \; Q
  令公众疑惑的是,这个原本就不该出现在食品中的DEHP,是如何成为台湾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漏网之鱼的?
( A1 C! E" J! t% M# [5 G+ |# f+ \( x5 y- K4 L
  在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詹长权看来,DEHP之所以酿成一次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最为关键的就是台湾管制架构的失效,“政府没有办法管理最新出现的一些化学品”。( M3 n3 b! C8 H# G2 V
, @' Y! J+ S. T3 `
  据了解,目前,台湾市面上的化学物质有10万种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湾“环保署”列为毒性化学物质的只有271种,其中只有78种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 z9 r0 f$ ?9 |9 L5 ?& e! Y' p$ ~4 z! |) \! r4 V
  DEHP就属于第四类毒性物质,其管理采用“事后报备”,这意味着厂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说明的,“潜台词是相信厂商不会随便使用”,而所谓的事后报备往往就成了不报备,所以,“对于第四类有毒物质,监管只是名义上的”。0 J; {5 k  {% o, W/ o: G  ^
  r3 C' `& y; E5 E8 W/ i- O
  矛头直指检测制度* W; D& g  |) d

" ?: [* T# K. c: i  而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将此次事件的矛头直指检测制度:“我们的检测中心不会检测DEHP,因为这并不在检测列表中。”据了解,在台湾,通常的食品检测只是去看肯定性列表的物质是否含有、否定性列表物质是否没有,至于不在这两项列表上的物质,通常并不会引起检测员的注意。: C5 x+ Y' f1 \0 k7 B

, s+ F8 d: I! ~& H  P2 p  然而,正是这样的小概率事件酿成了影响如此深远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天只是意外发现了包括DEHP在内的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但以后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或长期忽略的物质出现。”“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测制度,加强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实验室专业检测,以弥补一般的政府检测部门所作的例行检测的不足。”凌永健说。他建议,每年都应做一次例行性的食物检测,并建立它的酯纹图库,后一年跟前一年相比,就会发现有什么新的化学物质出现。据南方日报% k" f) m3 V( p/ y5 f, O
' |( |' i. L4 h8 u0 i4 B  b& e6 y
  受污染产品, ^+ G- r8 q6 R  e

3 K1 Q/ _* u3 D. Z" c, T( T  增至924种
1 t3 |% ~$ n, K! _- L0 |& w# v. q
+ }' [  Z9 Z7 v2 }' b  国家质检总局昨日再次更新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问题企业增加到276家,相关产品增加到924种。
# v' i0 l7 P. K* t  g6 V5 ]8 q
5 C; G5 N% Q+ }; Q6 Q  名单显示,目前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产品共六类,分别是:运动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果酱、果浆或果冻;胶囊锭状粉状食品;添加剂。据中新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6 10:46 , Processed in 0.134572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