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月兄有没有感觉到(如果没有,不妨细细琢磨)我上面列举的几个同是二声的字,音调有所不同吗,一个平和,一个急促?这才是平仄之关键。# W9 L- I3 Y, U
我的这一主张(基于入声尚存之现状)估计是第一次,所以招致不同意见可以理解。理解了这个(尤其是入声音调)就不用去背平仄而是信手拈来。" {' i2 k& Z6 w- R. }
我无意推崇方言,而是提示了应当好好发掘利用其有益信息或资源。
原帖由 今天我休息 于 2006-4-28 18:07 发表. P0 I. r5 g" y, y- S
个几位,都很有道理。 我中级市民的说法。 古诗原来也是用于唱的,就想是今天的歌词。 只要,有节奏,朗朗上口,意境合适。也就可以自然押韵。 何必,在合小节。
7 o" s$ b) g2 ?* |
( D, W% @. M5 u5 f4 n& d
在欣赏者看来,这确实可以是一个小节。0 q) G- D a) U
但是对于治学的专家,比如对联兄,这个恐怕就不是小节,而是大义了。 1 p1 t% w l1 u* L* a, C0 `云月不算治学的专家,但是还真的不敢含糊了这个地方,毕竟也是吟诗填词领域内最根本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