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 e4 f$ X& h6 x* W
1 w# F' V; u4 u B5 k6 I( a5 M
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t" D& K: f6 ^( c+ Q
9 \2 ?9 A9 l* ?" x+ z. L宝宝精力过剩与遗传有关
0 D$ z' p& E; y+ F
6 |" b, u- |6 v3 i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4 I5 T r2 D# J4 H& _3 O# R
1 u" {+ D3 i8 T T2 d# X$ _' B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妈妈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排遣。
# r) l+ \4 w4 ^$ G. O
& g* l. w! {7 G9 T# X5 d发现宝宝精力过剩,妈妈可以这样做7 m" t- [5 `% n; B6 o, O, X4 Q2 B+ _
2 M) l' s* w2 }7 c+ S* 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3 j- Y6 [) b! Q8 l
; g( D8 j5 u& j" E& g
, ^! m8 Q. h9 N: ~
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E. E1 d- n) E' i7 O, r8 a
% S" }2 O7 N2 r _0 O" V- o- a! A
* 给他一些“障碍”:& Y7 k# e4 n. Y1 n/ D% f
% r a2 Z0 b* p% q0 N8 ^+ F: c8 G. z7 S! j. f0 o" o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 x- A6 ~8 f6 `8 G5 p: J; {) l( ]( X) j' o" q
* 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
: L- ^2 S* F0 K( a" p
: B' ~* A: n! \0 P9 Y: \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a* `3 L+ v" t% B3 o9 }- ]2 u
" q' r, F( d2 N8 k
* 保护他的“独立性”:
8 }; y! E) H' i$ `; z2 m8 V* y( e+ V& |+ S
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 F) w) ` b5 [! z0 r
8 S' h. P2 g6 c( K* 扩大他的视野:/ e( ` J9 t! _, s, n$ T
' I, c' T1 y }1 R. t* r
5 [6 D+ g. `6 d& ]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9 v5 {2 a) z7 S$ j( D
( s; ^! q& N9 y+ @' v( p) v6 z8 S* o# a5 m* G* V, h: C2 [5 T0 S
* 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 A% U( a6 y1 ^) }% `* S& q; D2 I. Z: P' i6 m
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 a( l/ V: k* K! z0 S4 z* m
3 D6 q2 W T, s- N; l; |; F) x- J* 教育须耐心。
, M @( m. z8 ]
6 x5 G9 X8 R5 {: T! Q$ a要培养一个精力过剩孩子成才,在某种意义上比培养一个智力和精力平平的孩子更为艰难,因为这些孩子往往太有主见,此时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5 _- I9 v, U# F- k/ q" P. x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