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爱平
: Z8 _1 _! C7 A1 R/ W, u p
; c$ y% H& \, K4 n( O" I! ^前一阵子听说朋友的父母来加拿大探亲了,就拣了个週末前去看望。谁知出发的前一日晚上并没有收到朋友预先说好给发的地址邮件,想着可能朋友上班忙忘了,就自己翻箱倒柜找出朋友以前发的圣诞卡,找到地址打着GPS就去了。到了她家楼下按了好久的铃声,也不见人影儿,觉得不对,又打电话才终于出来接人了。
$ o4 e( Q0 e$ T* {0 x# w# i2 l
0 i) G# {- h- y8 a j4 d5 P! Y# F见了人,本想问她个究竟,但一看她眼角红肿、萎靡不振的样子,就没再细究,只随她上了楼。到了家里,她的父母倒着实热情,又端茶又切瓜,并且做了丰盛的晚餐招待我们,让我们很感动。儘管如此,我还是隐隐嗅到了她家里硝烟弥漫的味道。茶馀饭后,朋友示意我去她自己的房间。一进门,我就眼睛立刻就被她屋里满坑满谷的东西塞了个满满当当,不由得问:“咦,你又要搬家还是怎的?怎的这样乱?”。这一下正好捅到了朋友的痛处,她不由得打开了话匣子,我这才听出了事情的原委。/ V7 G; v$ B$ `# |( x7 I/ l$ a
! G6 o+ ]( B8 F# D, h7 `
原来,朋友因为工作的关係搬到这个新城市不久,父母就以探亲的名义过来陪着她,已经两个多月了。因为她住的这个地方离大学不远,是一个有着好几百户人家的连幢公寓楼群区,人口流动比较大,于是常常有人将带不走的傢俱等东西扔在垃圾箱旁边。她的父母开始也只是捡拾一些用得着的桌椅板凳,因为她新搬来没有多少傢俱,也就将就着使用父母捡来的傢俱了。但久而久之,随着父母“拾破烂儿”的技巧和水准越来越高,他们对“拾破烂儿”的热情日渐增长,大到桌椅沙发箱柜小到画框凋像玩具,无一不拾无一不捡,结果是她的那个只有两卧一厅的公寓里,里里外外每一个角落无一不充斥着五颜六色、五花八门、互不搭界的傢俱和用品,难怪我一进她家就有一种好像补丁衣服一样的拼凑起来的感觉。, q: a1 z% X* A; T8 X
/ h# t4 Y# ?2 T; `4 `; k我这个朋友一个人在加拿大生活已经多年,习惯了清清静静、有条有理、独立自由的生活,她父母的这一番“好意”,让她本来有秩有序的生活方式彻底翻了个个儿,可想而知,她每天下班回家对到家里的这一番溷乱和拥挤有多恼火,于是和父母的争吵和不合也日益升级。就在我们来的前一天她和父母还大吵了一场,这就是我们没听到他们的消息的原因。
( s0 V1 P3 Q- ~5 \$ w6 {, H1 Q& S$ [! A( v0 z! ]7 y6 z- F
朋友的父母我以前打过交道,还算有些瞭解,他们都是在国内受过良好教育、有退休收入的人,他们的“拾荒”自然不是因为穷困的缘故,想来是无聊才生出来的“爱好”吧。于是我劝朋友说,想开点儿,你想你一天上班去了父母在家闲呆着没事儿干,可不就会自己找点儿事情做做;再说他们在这里也是暂时的,由着他们高兴几天,你忍一忍过去就算了,也算是尽孝道吧,等他们走了你想怎样还不都由着你了。朋友听了这些话好像气平了些,但我明白她还有没说出来的苦恼:好歹她也是个在大学里工作的人啊,父母一天到晚捡破烂叫她颜面何存?
+ S( ~) ?5 B! j8 a9 p8 ~3 d: ?3 {& t+ d8 J& S, n6 j* d/ z( Q4 a! G1 H
我很理解朋友的气恼。记得几年前我父母暑假来探亲的时候,晚饭后无事经常出去散步。有一回我老妈散步回来顺道拣了个儿童摇椅,说是给我将来的小孩子用。我一看就急眼儿了:第一,小孩子当时连个影子都还没有呢,这个摇椅谁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用得上,放在本来就不大的租来的房子里可不是白占地方,谁不知道加拿大这个地方有时候空间比东西值钱多了;第二,这个摇椅也许是别人家院子里的东西,因为加拿大人家有些院子根本就没有围牆,老妈不懂,以为人家丢啦不要了,如果错拿了别人的东西那可就太尴尬了;第三,就是面子问题。我刚来加拿大那会儿,也拣过别人不要的旧床垫、桌椅等,以充实我那个租来的光秃秃的屋子。可那时无亲无友无工作一筹莫展,拣东西还有情可原。可现在有了工作和收入,生活也比较稳定了,生活水准有了,自我尊严也渐渐提高了,“捡破烂”说得再好听,也还是一件不大光彩的事情,所以当时就跟老妈急眼了。见我生气了,老妈也生气了,一赌气就又把摇椅放回去了,并且从此再也没有拣过任何东西。* E, |- L- Z( Y% x
3 O; N+ \4 l( Z Y( d听我说起这事儿,朋友也说:“是啊,这种事情本来也不算什麽,但是你拣个一两件有用的也就算了,这没完没了地拣谁受得了啊……记得我以前住的大学城,来探亲的父母很多,听说还有为了拣东西而发生争执吵架的呢……”。这个我可真是头一次听说,所以颇为惊奇:没想到留守的父母“拾荒”这事儿还挺普遍的呢。经过我一番分析,朋友的感觉似乎好多了,但我知道她的心结还是“面子”问题。于是我说,既然你已经说了多次了他们还是不听你的,就由他们去吧,你就假装不认识他们好了:“嗨你看到的那两个人我可不认识” 。这下轮到朋友哈哈大笑了。
" K7 r9 t/ u( P4 H/ H, h: Y) s3 O3 c6 d3 V4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