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黄河边! w) B' Z9 [1 f8 e8 ^0 s# D, ?
" h: e) D! i) N
卑诗大学(UBC)华裔副教授陈雁铃因升职受阻,一气之下于2010年5月向卑诗人权委员会(BC Human Right Tribunal)投诉,指控校方种族歧视。卑诗高院预订下周开庭审理,决定是否为此案举行听证。为个人升迁之事闹上法庭,虽用力过猛但似无不当。可是,要把这件事和种族歧视挂钩,我觉得实在过于牵强。 + a1 X0 \- n% j' x8 G: T( e
5 O" C I* ?! X3 s( U
陈指控学校的主要理由是,她在2009年申请隶属该校教育系的林思齐多元文化教育中心主席职务,但未获校方青睐,由于当时陈雁铃是唯一少数族裔候选人,最终是一名白人候选人出线,因此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平等待遇。
( e" ~. d4 B" \' v5 G
) G! c# F8 b9 W1 R假定因为除了她一个全是白人,结果白人被选了就是歧视的话,这里面存在一个悖论。这意味着如果校方选择了陈女士做主席,就必定彰显了种族平等,这种把个体事件负载在一个空泛复杂议题上的做法,并不具太强的说服力。假如陈女士这种推论成立,她也无法解释自己进入UBC没有几年就被担任教育系副教授,究竟是不是体现了这个以白人为主的大学对少数族裔教员的重视。因为,据说该校讲师干了10多年还无法得到晋升的多得是。只能说,这次陈女士在竞选主席上很不走运,还差点火候。
6 C+ m; H5 Z2 e" v9 p2 |) [1 k& L* p- C0 c3 Z8 R9 s
其实,一个华人女性通过自己的打拼能够在世界著名的学府执上教鞭,已经凸显了自身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加拿大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度。诚然,在具体的人事个案上能不能做到绝对公平那要另议。无论学界、商界、政界,不管在大学里教书还是大超市里打工,不平之事常有,沟通、力争都没错,最不待见的就是动辄和种族歧视挂钩,非但挂钩,而且还要把它当做一件防弹衣或者遮羞布,好像披上它必定所向披靡,其实这种做法于事无补,拖累的恰恰是华人整体的形象。我们看到了太多这样的闹剧,超市买东西遭到白眼、天车肢体碰撞发生口角、单位减员被辞退,很多人都喜欢从“种族歧视”中去寻找原因,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历史惯性,但恰恰和加拿大的基本现实大相径庭。 ; m1 e- V; o# K9 j1 V+ Q; y
6 u2 q$ L) z; K G- E* P
我从来不否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隐形歧视问题,加拿大过去曾有过体制性的种族主义,但实际上今天加拿大制度层面对多元文化和对少数族裔的宽容是不遗余力的,把个人层面感觉上的不公以偏概全为种族歧视,这自能说明自身的浅薄。其实,对华人最大的歧视还是来自华人自己。
. P% r& T; H7 M3 x& _
7 b0 ]' g5 R) k2 A; o' D" j4 v3 A4 G, S/ p
多元化文化,不一定表示要多元化血统,种族平等也不意味着由白人把持的岗位必定要让有色人种上位。XX在开十八大,但政治局常委里很少出现女性,更不用说少数民族,你能说XX歧视女性或者少数民族吗?况且,大学里面的一些岗位要求很高,是否能当主任还要兼顾于学术背景、学界影响以及研究成果。有些学术位置不一定少数族裔就一定水平高于哪个当选的白人,就象大家熟悉的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的加拿大人大山,他的中文讲得可是比温哥华中国领事馆里有些人都强,但若要去领事馆做跑腿显然也不够格。 . l" x) C/ W: f
7 A; c9 Y$ F* J' E" ~ T4 N x+ {陈女士投诉之后,UBC校方不但全面调查了她的指控,还由校外的人权专家进行了独立的检讨。此两项程序均认为,事件中没有歧视成分。如今校方将此案交法庭处理,这种做法值得称道。但我深信,最终即便举行听证,陈女士也不会有太多斩获。 % p4 n2 b+ ~7 D- Q6 e' T
7 l$ `, Y5 L- k# ^, v1 V% C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往高处走。但中国还有一句俗话,是金子总会发光,愿和陈老师共勉之。
; D! g8 w( S6 t/ c, U,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