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17)  鸡蛋( 15)
|
(ZT) 12月10日,人民网[微博]消息,据外媒报道,宝马公司将在北美召回2009-2012年间生产的宝马X5 35d车型。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上周四发布公告称,这批车型的发动机零部件可能破裂而导致转向动力失灵。1 ^9 m3 q3 b+ C5 T. w7 r
8 E! @5 h& f, i* C, k# k8 M 作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宝马公司在北美干脆利落的召回表现显然与在中国截然不同。
0 P8 N( T1 w( G2 P- e0 z" b) H3 H# O
近日,一位张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购买的宝马750LI尊贵版轿车在更换发动机后,在高速路上突然熄火,动力完全丧失,“能捡回一条命已是万幸。”张先生回忆起此事脸色发白,心有余悸。在与宝马中国[微博]北京总部人员数次交涉后,张先生想要退车,然而换同价位轿车的要求一直没有得到回应。
F) s$ O5 Y% B1 M* E
# Z, \7 q f7 } 宝马内部相互推诿3 }" Q% E, e) E+ c1 t4 ]" }, V
1 N3 D" D, ~: J. y5 P
张先生不会想到,自己当时的一个轻松决定竟会引来如此大的困扰。7 h; T( X: V9 f( R
7 w- E0 a$ a& b' k# m. H5 L6 J 2009年5月,出于对宝马品牌的信任和车型的喜爱,张先生在上海车展花费近200万元购买了这台宝马750LI尊贵版轿车。但这辆车在行驶不到一万公里,购买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就问题不断,此后不得不更换了油箱、发动机、高压泵等主要部件,并延长质保期至2012年12月31日。但在发动机更换后,机油消耗量过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从买到车到二次换新发动机总成,车辆就一直超标准消耗机油,更为严重的是,行驶不到10000公里就要添加8-9升的机油,这令张先生着实不能接受。但宝马4S店给出的检测结果为0.46L/1000km。现实与检测结果形成的巨大落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而对于张先生而言,这辆车的致命危机在于毫无预警的熄火问题,尤其是高速路熄火。
& u3 ?) ]4 s! j: e. _ H. A4 t1 v1 |3 M' K' \# J+ y
“我现在的要求就是全款退车,或者换一辆同价位的车。”张先生表示,“宝马售后人员的态度一直很和蔼,可就是不给解决问题。”
4 R( g9 w6 R/ H' g2 t
* S0 V& m. m' [. m 为了解事实真相,《证券日报》记者于12月10日致电宝马公共关系部一位女士,但该女士表示需要由对接此事的售后人员来回复,并记下了记者联系方式。记者随后又致电张先生所提供的售后人员电话,但对方表示媒体采访需要由公关部门来回复,并表示随后会再联系记者。然而,截止发稿时,记者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回复。4 D) U" Z/ n) C: F' T6 M( L6 H
: j1 q' }4 ^% Y$ P; k0 X& C* p
高级轿车事故频发
v5 L P# K6 {- w; z, d# u4 Q7 H$ t( @6 ^6 q; M; O
那么,张先生的遭遇是头一桩吗?7 s6 U8 {, x8 b+ S. g e& `
g9 @9 r1 e. R' W, T. T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消费者对于宝马高端轿车的控诉经常见诸报端。比如,今年3月24日,余先生在宁波慈溪的宝马4S店花90多万购置了一辆宝马X5豪华SUV,但不到半年的时间,其行驶中车子突然熄火,方向盘也搬不动了。由于车子在行驶中出现如此严重的安全隐患,余先生当即拒绝了4S店提出更换配件的处理方案,要求退换车。1 F8 {9 @/ l2 L; W6 I" `7 O
' y6 ]& F) y9 A& V& i, O
另据《上海法治报》报道,吴先生在宝马下属的4S店——吴中路上海宝信汽车销售服务公司购买了一台全进口的豪华宝马740Li轿车,价值120万,售出时店方承诺保修两年,可还在保修期内的汽车发动机突然开始抖动厉害,容易熄火。而且,即使油门踩到底,车速也只有勉强40公里/小时。无奈之下,吴先生只有将汽车送往宝信汽车销售服务公司检测,经检查,原来是电脑模块出厂时就有问题。4S店表示,因车辆尚在保修期内,可以免费为吴先生更换一块电脑模块,不过模块需要从德国运来,修理时间要一个月左右。尽管需要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吴先生还是答应了。过了近一个月,4S店总算把汽车修好了。然而第二天又出事了,吴先生以10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在离浙江省湖州市2公里处,吴先生感觉车子方向盘、刹车一下子全部失灵,幸运的是,汽车撞到护栏后,在高速公路中央打了两个转,终于横停在路中央。“我幸运就幸运在当时高速路上前后没有一辆车,如果当时后面冲上来一辆汽车,那我还有命吗?”一直很相信宝马品牌的吴先生在此次事件过后深感恐惧。0 @$ w* M: S& L3 i/ f1 m7 Y
2 N! ~9 b" W/ _ ~* z: a 这样的事例还有若干,由此可见,张先生的遭遇并非孤案。消费者疑惑,全球闻名的宝马车真的也不靠谱了吗?
, ~$ T& s- \6 H9 D- Z7 p5 }- I+ @1 g5 O i6 ?7 D6 h! u
缺陷汽车召回管理条例明年施行! ]- i& r! N+ E3 S+ J8 \
+ g- w( G# H8 A5 B' o' s& z
“我的车修了3次,然后他们给我办了退车手续”,这是一位美国消费者;“我的车修了15次,他们说我驾驶习惯不好”,这是一位中国消费者。正是由于中国相关法律的缺失导致了消费者退车障碍重重。3 \0 Y) h% B3 X
2 r! Z" M: O) W( @! q+ R 众所周知,购买高级宝马轿车的车主都是在经济上相对强势的人物,但遇到宝马这样的国际大鳄,居然也只能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可以说,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得部分车企“只修不退”的策略底气十足。
9 z3 [0 g7 a! q$ {# C2 L+ l! b4 r2 o5 `8 j' G" k
但消费者的曙光即将来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已于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通过,将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管理条例中第二十八条就规定,汽车产品存在本条例规定的缺陷以外的质量问题的,车主有权依照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以及合同约定,要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修理、更换、退货、赔偿损失等相应的法律责任。也就是说,消费者完全可以提出退货的合理要求。3 ~) E' H# P; |0 [$ e- E
/ P6 U, V/ z0 C 而张先生亦对记者表示:“将会和宝马维权到底。”本报将持续关注事态进展。: ]7 Q& W9 b$ H# E/ ~8 s0 q* k8 H
* o5 S0 J6 B4 [" Y9 j+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