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72|回复: 7

中华骄傲:茶文化-----(一)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4-7-1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4-7-14 21:29 编辑 0 U9 s1 |: W* r6 h* _# a1 s6 g
/ m9 P# i' s+ g, ~/ L. |
                                                        中华骄傲:茶文化
, |  Z. g  Z: K& I( P# ]: R$ V/ v                                               -----(一)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 O% ?- s1 B+ X7 e; q6 `8 {! n       中国人识茶、种茶、制茶、喝茶、品茶、斗茶由来已久。- V/ l$ q# S, K9 J% P* {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以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 p  y+ Z  {# A# v
       ① 三国以前,为茶文化的启蒙时期
2 m- _. q0 S; f9 M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认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前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逐渐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了茶文化”。
# C5 @- u- l) T4 i( t4 N( F) e       ② 晋代、南北朝,为茶文化的萌芽时期# y( _! u, _- |2 T7 P  u) K
       随着文人饮茶习俗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随即陆续问世。茶,已经脱离其作为一般形态的饮品,走入了文化圈,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化传媒之一。1 ?: H( }2 u( w
  ③ 唐代,为茶文化的形成时期
* D9 O- Q4 z" K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它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茶经》概括了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内容,全面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 C, B# C4 O3 _. b  ④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时期
# U1 i! |5 f6 }" b/ P; i6 u& H9 I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一位嗜茶之士。他在宫庭中,设立了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为礼制。赐茶,已成为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赐茶,已经成为,给国外使节的“国礼”。当时的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勃发。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亦风云变幻,迎来了采制烹点的无穷变化。 ! R; {& @) w; a& _6 l4 K0 B" j4 o) |
  ⑤元、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时期 : ^- H; ^" x8 h( \. F6 \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品茶的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 i$ w9 Q3 `9 W0 L) {$ }8 z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来,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极至,最后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于事物之中。张源首先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说:“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他认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气,元体是精粹外观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过程中,做到淳朴自然,质朴求真,玄微适度,中正冲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谛。张源的“茶道”,追求“茶汤之美、茶味之真”,力求进入“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界。
& K* B! A9 Y  M8 _' a& C8 N4 z  张大复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层。他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他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从而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小结、发展与超越。
$ D( X) N% |1 U  f8 r' ^1 m" Q  清朝到民国时期。到清朝时,茶叶出口已成为一种正规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伴随着清代海外交通发展,国际贸易兴起,茶叶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康熙23年,清朝廷开放海禁,我国饮茶文化和茶叶商品传往西方。在民国初期,创立了初级茶叶专科学校,设置茶叶专修科和茶叶系,推广新法种茶、机器制茶,建立茶叶商品检验制度,制订茶叶质量检验标准。
6 s1 d' _' x- G8 ~$ K  ⑥现代茶文化的发展8 g1 w) h7 q4 Z  }& Y1 p& D7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了“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现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是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 n- N+ z3 B  {0 h! o+ B) J
鲜花(78) 鸡蛋(0)
发表于 2014-7-15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YZSUNNY 发表于 2014-7-15 03:47

; B. n3 ^! C# l4 f- B; @4 L% S赞!!!
鲜花(636) 鸡蛋(0)
发表于 2014-7-16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mont 发表于 2014-7-16 22:36
% F1 U& K  @4 ?( M# w$ U
欢迎光临!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4-9-23 21:14 编辑
7 d1 a: T+ q+ U0 w/ f; E: n% Q4 P. Q) d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巴蜀常被称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叶文化的形成,与巴蜀地区早期的政治、风俗及茶叶饮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 n& P6 K5 T9 L) q  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 @7 o6 N" G1 N* M) b  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3 e. u. W! l: s0 ^; N5 \  _6 `; c. Q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 e- R0 W; Y, G9 T6 N; V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0 ^/ g9 l/ X; b, p/ E2 T# }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s, C, |) R( d2 @4 w4 @, y8 i
  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 O" v8 \2 i, |* W- M( y6 D- Z, K9 G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4-9-2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顶一个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dmff 发表于 2014-9-25 23:06 - T& r) W6 q  F$ K
顶一个

* L8 Q" N, e1 T, ^谢谢参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10 12:55 , Processed in 0.19331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