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19|回复: 1

[加国新闻] 就因为坐公交车上班:我就成了下等人?

[复制链接]
鲜花(70) 鸡蛋(0)
发表于 2014-9-26 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作者:爱玲
8 ~4 Y- s8 R8 R  K5 e
) Y3 j1 q9 E! x% E( y5 \, k要说加拿大没有阶级,那是胡说八道。
* L2 q* \" B+ S7 q* w4 o, S! s8 h5 Q* X6 d; I& F# j3 f
我当初从大城市多伦多搬来小城,首先找到一份labor工维生。朋友问:“怎么去上班?”我说:“当然是坐公共汽车了。” 朋友闻言耸肩:“公共汽车!”我不解:“公共汽车怎么了?”朋友:“等待、拥挤、脏……只有……”我善解人意地接上:“只有下等人才去坐公共汽车?”朋友又哼了一声。
: q4 z; Y: R5 x" S3 E; H5 o& C6 v( k  u% G5 Z3 G( q; S7 W
也难怪朋友有此评论,这小城的公交还真和我所想象的不一样。想当初在多伦多也不开车,每月买一张Metro pass,那是地上地下凡公交去的地方没有我不能去的,方便通达,还真没有开车的绝对必要。有时候听到朋友担心堵车、抱怨停车费高时,还恨不得“规劝”其 弃车改公交呢。
  u2 U2 A) c5 ~) `6 d0 e1 X4 d3 ?+ ]2 {7 j
多伦多地铁的平均等待时间也就是个五分钟左右,一些大的换乘点就设在商场内,东瞅瞅西逛逛,转眼车就到了。到了小城才发现地下交通是没有 的,地上交通嘛,这大巴看似很多,可一旦你真有急事,这车是横竖等不来。
  P7 a. i# o9 @7 s. Q  x' e, c/ i6 M6 w
一查时刻表,难怪:每30分钟一趟车,就算早晨那点儿高峰时间,也要15分钟左右 才来一趟。而且这等车环境也有待提高:很多车站就只树一牌子,连条带板凳的亭子间都没有,遇到下雨下雪的天气,候车人只能抱怨老天和自己了。 , D* f( j* f* Y( ?3 x0 h, j- ^! f

2 a( H$ [: Z1 }4 R2 \, K( z
2 ~9 o% B  }; d- W" X, F6 B
% {! E9 Y1 y% V" z) c9 g( B这等的时间长也就罢了,只要准时按点儿,乘车人也就是多花些时间而已。可连这个有时候也做不到。一次是大清早去工作,时间已经是分秒必争了,换乘的车死活 不见踪影,一想到上课铃响了、一班的学生没有老师……我的冷汗就直冒。
# ~- p' k' H8 K" G0 _& Q
& W% y+ ^6 r' ]1 `$ k好容易等车来了,跳上去就问(质问的语气)司机:“明明不是30分钟前就该来的吗, 为什么晚了?”司机奇怪地看了我一眼(因为别的乘客都乖乖地找个地方坐下了),慢吞吞地说:“小姐,这时刻表都换了有一阵子了……”我说:“可我几分钟前 才看过时刻牌的,明明是一样的”“噢,那个,也该换了,我提醒他们一下……”说完拿起通话器不知和谁讲起话来,叽里咕噜怪兴奋的,对我这个心急如焚的乘客 的心境完全没有同情心,连声sorry都没有。 ! e$ m0 i0 I: N, k# f3 p% P7 v! e

, Y) w- P. t+ E5 D) \9 V* J3 j
" s" {  X0 e* O# m# D7 y* d5 \# V2 A1 q9 u( x

$ [1 s9 T, Y1 @" A4 l) ^5 l5 q. U我自己也觉得活该:谁让你不自己开车来着!好在这种事情不是天天都有,而且经过几次这样的“惊魂”之后,我学会了至少留出两倍的时间来坐公交:一倍用来坐车;一倍用来应对公交出现的突发状况。) _5 H4 e+ L1 p6 b5 b
2 `9 i. p* l( q4 r% z- P/ S. o2 I
比如说有一次又等了双份的时间后,一问司机,说是前一辆车路上坏了,所以晚了——也是一副“与我无关”、公事公办的语气。来加十多年了,小城公交系统的 customer service恐怕是我见过的最理直气壮、最不怕失去“顾客”的服务系统了,尤其是我们这个小城的。也难怪,和庞大的驾车族相比,我们这些乘车族人数又 少、无工会保护又无势力(连车都没有还谈什么势力!),自然应该逆来顺受了。 7 h$ g9 i% A6 L! ^
1 K8 s' Y! _1 P7 P, y
而且这乘车的人,有些也还真不争气。我观察了一下,这乘客的有以下几种:学生、带孩子的妈妈、老人、残障人士、新移民(或访客)、无业游民和小部分职业人 士(像我这样的)。学生自然是娇子,他们坐车是理所应当的,所以被放在了最高位:一些高中都有专门的公交线开给他们;妈妈、老人和残疾人,也都该是心安理 得的公交乘客;新移民或者访客可以从他们的言谈和穿着上看出来、和无业游民有所不同。
9 I6 K* y  H1 a8 K! t
) P+ o" F( M3 y" i' M9 B( v' P4 J, r# ^+ S8 L% S" i& M

! r/ Q  z# \# k5 A; {0 [  L$ b1 Y$ R) p
9 y5 ?' |8 Q" J- a# ?( T/ J那些个在车站拣烟头或者向人讨烟、穿着邋遢、眼神飘忽的,必定是游民 之类,和这样的人同乘一辆车,自然让我想起朋友的话了。更有一次,我在一个无名小站等车,一个离我不远的人(一直以为是个男的,因为“他”穿厚厚的工地靴、夹克、戴一顶棒球帽)开口跟我说话,这才发现原来是个 女的。 & y7 P/ o9 x1 J7 M  N1 O7 w
  \! V/ y3 ?6 A9 x! ~& s; E
; `. A4 x" b: y. I2 _; Y. J
' ?5 j; Z. ]' {( s4 U0 u6 X
) ~* k! N( t9 H4 L) d
既然是个女的,我的戒备心也就少了,就随便和她聊了几句。聊了一会儿,大概是觉得我“和蔼可亲”吧,这个女人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给我看:原来是 三个孩子的照片,三个孩子无论从肤色、长相都看不出有血缘关系,但是她说:“这都是我的”。看到我惊讶的表情,她一一给我说起她的三个“男朋友”。
# W1 e' v8 J# C1 m6 V$ K' j1 S6 B  n. _. ~/ ]

0 w* f) g1 y7 n  _8 D% c2 e
' j1 c/ a' r  Q4 o) }! g1 g& F) S2 q/ L: e' l7 R
从话中,我听出她住在一个什么慈善机构,我自然就问起那你的孩子呢?她说他们现在在不同的收养家庭,有人养他们,挺好的……这个陌生女人的故事,将慈善、福 利、收养等这些词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呈现在我面前,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问题学生、教育以及社会负担等这些问题。 # S2 x' V, \3 e9 l( L
: ?7 `2 o  o( V) c( x8 v
公交车上的人,让我看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当然也有乘公交的职业人士,原因无非这些:养不起车的,尚未拿到驾照的,对开车有恐惧情绪的,为“绿色事业”做贡献的等等。我是属于无驾照、养不起车又有 驾车恐惧症那种人,只好乖乖地坐公交。去临近一所高中代课多了,居然在车上发现一同行:那所学校的一位英文老师。
# T/ D+ X3 z4 Q: ]8 R& ?! H6 G: Z, I1 g* i* x0 w
俩人在公共汽车上相见格外亲切(车上学生居 多),下了车更是“勾肩搭背”一路聊到了学校,这才知道:原来这位老师以前也是驾车的,但是多年前出了一次车祸,令她在床上躺了仨月,复原后她就再也不 (敢)开车了。
& \9 O- S- b4 m8 ]+ X
% Z9 |% a9 [5 o1 o得知这位老师不但是一位执教多年的老牌教师,而且还拥有英国剑桥和牛津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后,顿觉我们这乘车人的档次似乎一下子也都提高了。认识的代课老师当中,居然还有位不开车的,遂引为“知己”。这位中年女士,据说也会开车(好像人人都会开车!),但是觉得车“太贵”(汽油、保险、保养),所以宁可不开。 1 U6 {* u7 _1 Z' B

& t, t7 h/ s4 o/ q. a# }虽然我们很少在巴士上照面,但每每在不同学校遇到,总要亲热地“唠会儿嗑”,谁让我们同属一个组织——公共汽车族呢。 过了一两年的光景吧,听说我这位朋友也找到了一份合同工了,有了固定工作自然养车也不成问题了,于是我们的咖啡约会只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了。谁说加拿大没有阶级之分,私车族与公共汽车族,不就是俩地位悬殊的阶级吗! & `7 m" x4 K- a- j& f
鲜花(83) 鸡蛋(0)
发表于 2014-9-27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你做公交车还是开豪华车无所谓的。
" ~! N- Q# y- ~* o5 o
* {) K4 O3 {7 R* F' Y" O我的一个老板天天骑自行车上班,冬天下雪也一样,他偶尔开开车,是个很高级的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3 01:03 , Processed in 0.134718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