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加拿大总理哈珀近来对中国放出狠话,引起加拿大朝野的强烈批评。加拿大自由党党魁的两位热门候选人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Michael Ignatieff)和鲍勃-雷(Bob Rae)都认为,发狠说硬话不可能改变中国,哈珀的对华政策是一种“愤青”(juvenile)式的外交政策。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政治系副教授朱毓朝在接受多维独家采访时指出:“他们用的词是‘青少年’或‘毛头小子’,毛头小子搞外交,我更愿套用一个中国词汇‘愤青’来形容哈珀的对华政策。”
]# E1 m6 g7 B: w# k) n( l" w, H: m* n6 S: L- w
曾任哈佛大学卡尔人权政策中心(Carr Center for Human Rights Policy)主任的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教授获得了加拿大自由党30%的支持,很可能在两周后当选自由党新的党魁。朱毓朝赞同他关于中国的人权观点: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在人权方面有相当大的进步,目前存在的人权问题必须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来沟通,站在道德高地对中国指手画脚的方式是行不通的。中国的人权问题非常复杂,不能简化成政治迫害之类。归根结底中国人权的改善和与国际的接轨还是要靠中国政府和中国人自己来做。
1 w! l6 m! i* F7 B# i4 r* x
' W# l7 |7 D& p0 u' K4 N. r哈珀自2月执政以来,在人权等问题上多次挑战中国,但中国政府的对加政策并没有大的变化。获得加拿大皇后大学政治学博士的朱毓朝告诉多维:“哈珀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也很有意思,有改变世界的志向也有调整自己的能力,但缺乏做总理的经验,下一步他如何调整对华政策,我们拭目以待。”% Q9 c2 s. v6 U
: q' H, }. Q( N3 z5 \
沟通有误导致哈珀放狠话2 r- q$ I: m+ J- T9 i
. d7 [9 _* m+ M2 W" V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导,11月15日哈珀乘飞机前往河内参加APEC峰会,在飞机上,随行记者问他:“是不是因为保守党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强硬政策,才导致哈珀本人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冷遇?”哈珀借机对中国放出了一连串的狠话,他说,加拿大不会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而降低抨击中国人权状况的声音。他说,尽管遭到中国的冷遇,他的政府也不会放弃“重要的加拿大价值观”。他甚至用上了“我们不会向万能的金钱出卖自己”这样口号性的话语。6 g0 U4 c) H7 g3 T9 Y% d2 {9 A
+ d/ r4 V! T, ?9 z& {, q0 |/ R, ^3 Q
朱毓朝认为尽管哈珀口出此言没有明显的理由,但几种因素巧合性地凑在一起还是导致他说出这番让人觉得意外的狠话。# Q0 J, S- g Q) F6 a1 ]) U
- c/ G! B* p. G) v朱毓朝所说的几种因素包括沟通有误和媒体的炒作及诱导:“原本中国和加拿大准备在APEC上有一个正式或非正式的见面,加拿大提出要求要讨论人权等问题,而中国认为APEC会议讨论的是经济问题,双方对要讨论的东西存在异议,在沟通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加方有人解释成中方不想和加拿大总理见面。这个时候,加拿大媒体用耸人听闻的话形容这是中方十分轻蔑的反应,又一个劲儿地压他表态,这就导致了哈珀在去河内的飞机上放出狠话。” / p! R1 i, j: b
: A* o; v. p7 X; O" V- e J1 i5 w
朱毓朝在九月接受多维专访时曾认为“保守党的执政党心态不到位,哈珀不是特别有经验”,在这次狠话事件之后,朱毓朝认为哈珀办公室的人没有很好地理解和中国打交道的方法:“我觉得他们之间沟通的不好,中国根本就没有说不会面,加拿大就解释成被拒绝会面,沟通有误导致了哈珀放狠话。”
. T- e5 l3 s" v9 z# X! K& [+ l4 K
在APEC会议之后的加拿大议会辩论中,中国问题成了热门话题,反对党对现政府的中国政策是狠打猛追,朱毓朝告诉多维:“反对党提出的对中国外交的意见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我想哈珀会对此有所考虑,但说出狠话之后,哈珀能做出多大的调整,估计得慢慢来。” 1 b" \7 E7 s7 ~, l
3 ` X% T4 Z' M9 T! N朱毓朝对多维分析说:“中国政府可能正在观察加拿大国内政局,保守党政府毕竟是少数党政府,它最近在外交上的所为并没有使它在加拿大国内政治上得分,最近的民调有接近五成的受访者不赞成哈珀的外交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政府把哈珀政府作为一个过渡政府来看待,但因为政策具有持续性,中国政府还是很郑重其事地和哈珀打交道。”
) x8 g& G- @3 f$ a
$ L6 D, P' B) O' A% o3 k' p! z朱毓朝告诉多维:“在对哈珀政府的观察中,中国政府也在调整两国关系的联络渠道,邀请更多的加拿大部长访问中国,由于哈珀面临国内政局变化,访华行程目前无法确定。但保守党政府也在重新评价一些对华沟通渠道,如人权对谈,战略小组的活动,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加拿大沟通。”
8 V5 M+ W( V. F* a
/ M. h4 j6 m/ O0 \$ r# L: ?京都协议附加立法使保守党政府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一旦无法通过,加拿大就会面临着一次新的大选,而就目前情况看,任何一个党都无法在下届选举赢得绝对优势,对华政策正成为选战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 k" {" q3 G z5 o. c/ Z
% N$ U0 w: K$ l7 j
加媒体无缘加中首脑会面# g1 X r+ Y* b7 Y
( e7 }7 k+ g( ^' K8 y
中国的新华社在11月18日发自河内的一篇报导中指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有关国家领导人会面,一口气罗列了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新西兰总理克拉克、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索马雷、加拿大总理哈珀和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的代表阿兰达副外长,报导仅将加拿大总理放置于总统交接中的墨西哥之前,并使用了最为简短的篇幅来描述这次非正式会面:在同加拿大总理哈珀会面时,双方表示高度重视中加关系,愿共同努力,加强互利合作。
8 e3 y% t' x, Y* i& l+ n, [1 G% E0 j" r7 y, ?" Y3 o
中国的官方媒体并没有给加拿大总理一个类似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布什的地位,胡锦涛与他们的会见都有单篇报导并配以图片。朱毓朝对多维说:“中国没有十分重视胡锦涛与哈珀的见面,只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到有一个会见,没有指明是否正式会面。但也不能说中国完全不看重与加拿大的关系,因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还特别对加拿大政府对中国人权的批评做了回应。”
! G9 b( S, L4 n# k, E" t4 ^% U
7 d% z* z5 V N+ Z$ t# A9 Y朱毓朝认为这次非正式会面中很有意思的是,所有加拿大的媒体都被没有参加会面,也没有得到有关内容的报导,加拿大媒体关于这次会晤的报导是从中国媒体拿到的消息。
4 N5 Y( K$ t7 X4 V3 k1 w
% Z7 C5 @% p9 ]9 o朱毓朝对多维分析说:“这种做法可能是哈珀的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对加拿大媒体的不满,而作出的小小的惩罚。最近的加中关系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被媒体炒作起来的。保守党对媒体有点感冒,不太欣赏。加拿大媒体对此也很不高兴,因为最后加拿大官方是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告诉他们的。哈珀总理发言人苏达士在会后发给加拿大随行记者的电子邮件中称,这次会晤是应胡锦涛要求,两人会谈坦诚且具有建设性。”朱毓朝认为,胡锦涛和哈珀的会谈放在一个大型活动之前,短短的十五分钟里,去掉翻译时间,实际上根本谈不了什么东西。相比之下,胡锦涛与布什的会谈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
( L1 z% _) [& ]- `5 ?' [, S3 x5 R% |0 Y( U: z* e9 j
朱毓朝副教授对多维回顾说:“最近加拿大媒体在好几件事情上对保守党的外交政策没留情面,如哈珀没有参加欧盟的一个重要峰会;在内罗毕召开的有关京都协议的会议上,加拿大环保部长还用在国内打击反对党的风格来解释保守党政府为什么没有履行协议,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很少见。此事被加拿大媒体穷追猛打,弄得保守党政府很尴尬。加拿大的主要媒体如《环球邮报》、《多伦多星报》、《渥太华公民报》和加拿大国家广播公司等对保守党政府都有负面的批评。” 4 ?/ H: [; X' |7 X' @1 r
4 E9 ^5 d3 k/ J1 h对于胡锦涛与哈珀的会面,美国之音报导说在APEC举行的记者会上,好几位加拿大记者都提到了这次见面的问题。有记者追问到底见面到底有没有谈到人权等问题,哈珀说:“昨天晚宴当中,胡锦涛主席找到了我,我们就在那个场合下谈了十几分钟,然后我告诉了我们的随行人员这件事情。” - Q/ n$ n. }& I
( r0 a; J4 l0 D. X- J* j8 ^8 a
朱毓朝认为:“在会面这件事情上,加拿大记者可能是被故意排斥在外,或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哈珀自己都拿不准是否能和胡锦涛见面。因为在此之前他自己放了狠话,这也很伤面子。”
: {3 n8 k' A9 m# i2 e5 h. s
: }* R4 Z; d+ u1 h4 M. c: x" M- [( 记者万毅忠) 1 Z" z' g* f9 A& D
(感谢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