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绝妙——"一字"千古佳话!
! |$ E0 h8 ~5 `$ ~! O' E
6 r. M% u8 ]3 W+ i一字联
( m' g0 x/ r, Z4 H/ i8 {$ S7 V! o1 d. X) T9 C
一字联是字数最少的对联,看起来简单,但要编制出拱桥的联语,却很不容易。
) t; u" f) { C- |$ O& H" Q8 S. z6 V! y8 t1 K! C
清咸丰年间,有一个才子出了一个一字联求对,曰:墨。不少人以书、笔等对之,均不巧妙。独有一人对:泉。
; Y8 g# Z6 v+ _7 n8 u" g$ d
: r* D# j! i9 G) L此对句十分工巧,“墨”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黑”,下半部为五行中的“土”,而“泉”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白”,下半部为五行中的“水,“墨”“泉”二字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确实不可多得,世人称为妙对,千古流传。3 C5 k) A* m% z0 H( t/ m. r3 W
, \4 g7 R. H. w0 a5 L一字嫁妆0 d) }: C7 r$ M# p" \7 x
9 X0 F' w. B9 v, A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1 B/ T2 j" {6 b: c G
) `+ t0 G+ m% A0 K. L一字家书
, m' t# V8 [$ l7 Y$ v
" i+ S! h. b, m5 G/ { ?4 k60年代初期,大作家赵树理收到大儿子赵广元要钱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精炼:“钱!”没想到赵树理的回信不仅快而且同样精炼:“0!”他认为儿子既已自立,就不该再依赖父母,可见赵树理教子有方。
( }( R! a3 t$ s! H- Q7 C' q& P+ r! z% D
" w a1 h' o; D% s% x一字判词
( P9 B Q5 I7 X! _7 y% c+ O
+ ]/ i; [* x( ?# l7 f清代年间,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6 ~ l. q+ r- U% n) u& E; o
, J4 F, y4 { a$ O一字社论1 ~! N! \# f$ ~, J8 C* j
7 v9 h0 r7 R9 X) K+ }: w# p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时报》发表了一篇约翰逊总统竞选失败的社论《约翰逊认输》,全文只有一个字:“妙!”它把报纸和它所代表的那个阶层的态度,极其鲜明地表达出来,真是耐人寻味。/ i5 H W6 W4 L% V4 n. u( w4 [# `
& {0 L1 z6 M- U6 n0 z
一字回信
. z4 Y$ Y. ^+ l# {8 j% u5 O. n# H" L3 o+ t) Q* J' E
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写了一封信给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知道你现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在附上一块美金,请你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美金后回信说:“谢!”
4 x* y8 ~- _( ^$ ? p) {: w3 i$ @% | n1 _
一字座右铭
- x6 ]2 p4 u" y0 ~4 G
/ e' T/ \# k, A; A6 w4 c l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为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地责备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下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早”。0 d' Z& ~' _ R/ s( ]0 M
) a! q, L' H" v# [. c) j
一字诗歌/ D+ F/ r1 z1 Y# T* U! t
% I5 X* s7 @2 _" O/ L& e' g( D- o
北岛有一首题为《生活》的诗歌,全篇只有一个字:“网。”非常精炼、深刻、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中那种错综复杂、千丝万缕的人际关系。
/ N( L. }* `3 {+ x0 t1 F3 x2 W6 s" Q3 ?- b
一字小说7 O1 l6 E7 S+ \# T
% b L1 W4 J7 K8 h& t A/ w
美国某大学曾经举办过微型小说征文比赛,结果一篇《第一封情书寄去后》的小说获得最高奖,该小说只有一个字:“等……”真令人回味无穷。
# j( W0 I6 K( Q: T2 O) |
; v5 i. D/ W1 f! p# y一字千金
) R8 v7 H: |; L
$ b, C0 l+ ]+ w6 K' L) O传说,唐代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5 b2 Z! j9 \5 a# {" Z: U" v; s5 y
, P4 ?4 ~0 _, P" G/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h7 @. m3 A3 c% i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5 ?/ h/ v9 h+ { n3 z
( [5 a/ @# E" r% I2 T. x6 i4 \王勃在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上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都很奇怪,于是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去追回王勃,请他补上。
d, |5 d; U, q A4 e1 R
3 W9 W2 t( g) J, w5 n& }, } g派去的人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好千两银子,亲自率领文人们到驿馆来见王勃。
; K, _' }4 {7 [! ^( a+ O# H! ~8 w# D0 T' G8 P: p" ?/ k' U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都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里是个“空”(kong)字呀!”王勃说:“对呀,是”空”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 a" r* C0 J4 u' g6 ~& X. |
$ g0 `& j, _8 f4 e/ ]
大家听了都连称:“绝妙!奇才!”
7 R6 [* e+ n0 M" q0 f
9 b1 T H# t0 }& a' z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B4Hn3RTV1YE5bepw#r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