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9|回复: 0

達真堪布:菩薩的境界怎麽樣?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6-10-16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7 H% ^. B4 ^- x0 B8 f& W9 w
002bote1zy75vGoSqyVad&690.jpg

$ K4 K; W$ M  y: \       七菩提分也叫七覺支是同一含義。所謂“覺”,是“菩提”的意思,既可以指究竟涅槃——究竟的佛果,也可以理解爲到達涅槃的方法。若將菩提理解爲究竟的涅槃,在佛的果位上,這些功德也是以究竟圓滿、本具的方式存在,所以叫菩提支分;若將菩提理解爲能到達彼岸的方法,見道和修道也可以稱爲菩提,它的支分就是一些分類而已。
, Q  V7 \. t! R+ _       第一,念覺知。即不忘失所緣的正念。在見道(登地菩薩)的時候,修練的已經很成熟了,自然時時不忘失所緣。雖然不能說一直在處于入定的狀態,但出定的時候也是如此,比如說,將諸法視爲如幻如夢,以這種覺知去面對,會保持這種覺悟的狀態。而凡夫地時有時候很有正見,很精進,但是遇到一些對境或事情的時候,就開始忘失正念,開始懈怠了。
" ~' Z9 i# R4 J4 b1 Q* ^- C! f        第二,擇法覺知。即智慧,麥彭仁波切講:辨別諸法的能力即是智慧。無論是從本體上還是顯現上,都有分辨的能力,都不會迷惑。已經現量證悟了大空性——人無我和法無我,這個空性周遍于一切法當中。
7 f9 P/ E9 ^0 j" H       第三,精進覺支。麥彭仁波切講:精進取舍的正勤。精進是指希求正法的心特別強烈,可以說法喜充滿。凡夫的法喜是偶爾的,時而有時而無,時而特別精進、特別有信心,時而特別懈怠。但登地菩薩不會有這種現象,自然就會法喜充滿,世間的任何一種喜悅都無法與之相比,這種法喜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欲罷不能,所以自然會持之以恒地精進,不會有變化。
2 }' s5 h6 B" z2 l+ ]* ~7 i! F: M( q       我們現在感受不到那種真正的法喜,所以有時候精進,有時候不精進;有時候狀態好,有時候狀態差,這也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這樣修練就能到達這種境界。那時水到渠成,就不退轉了,自然就精進了。1 \- I5 W# ~6 |0 Q0 k2 [" v
       第四,喜覺支。是舒心悅意的真喜,不是普通的喜悅。
% s; q0 i4 p9 }       第五,輕安覺支。身心堪能、自在,隨時都可以輕松入定與出定。我們坐的時間長了就會不舒服,坐姿不對也無法進入狀態。所以對凡夫初學者來說,環境、姿態等助緣都很重要,比如毗盧七座,若沒有這種竅訣,身體沒有調整適度,就無法進入狀態,無法入定。但登地菩薩(一地菩薩)身心已經自在了,就不會有不舒服或無法進入狀態的情況,也不需要身體的調整。登地菩薩雖然也有入定和出定兩種不同的狀態,不同的階段,但是與凡夫不一樣,他能隨時入定、安住,該出定時出定,所以叫輕安。7 Q! `1 f  T5 j5 M4 x7 _- |
       第六,定覺支。指心一緣安住之等持(禅定)。禅定指心不散亂、不動搖,心專注于一境(一個緣)。
' ?5 r- G" v+ P1 k3 k4 _       第七,舍覺支。指遠離沈掉之等持,也可以理解爲內心寂靜、平等。登地時不會有愛恨、自他的分別念,是完全平等的。
) x& r) h) p' y; F7 x       七菩提支是獲得涅槃的真正的善資。從見道——一地到十地開始,是獲得究竟菩提果直接的因。8 @* Z& F5 H/ j9 s

, t7 k$ p& Q9 |7 t; h7 n
0 u# U+ H& E& L8 ?走進——大圓滿法網http://www.dymf.cn/index.php' n' [' T7 q3 }$ ]( @8 p9 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0-28 16:01 , Processed in 0.129497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