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法界众生 于 2017-3-16 09:47 编辑 6 s: y6 h' R" Q- u! p/ O* b2 n
0 l% V5 N, M; \( i+ z" E Y( Q“我讲的是真话,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人人都扮演不同角色,有贫有富,有喜有忧。整天为了吃穿忙忙碌碌,演的都很认真,可千万别把假戏当真啊!贫富有定份,寿命有定数,若能多行孝道,多存善心,心一转就能改变厄运。”
/ C2 m8 [9 a. l
7 L# z$ U6 G. n; n9 n8 L
" |/ [' k# Z* e$ T2 t; y* C) O C“人是三穷三富活到老,只见眼前利怎么行?其实有和无、富和贫都一样,一点差别没有。人生一世就是受苦报来的,只是人们想不明白看不开,图福有啥用?” , \# c1 ^) a4 ~- A; I
9 o: k" h( y( g3 ~# c( |. d1 `9 J
/ S7 R. h0 h. b7 ]$ X, W' v “味道,味道,味短道长,三寸舌下,嗓子一过,啥味都变了,好坏进到肚子里就没有分别了。” 9 m! c* D" C9 c7 V+ F' n8 J' u n
6 Z# r- b$ f* T
/ v K% t6 \8 f8 s “味不一样,区别不大,但道一样就行呗!人们是把假戏当真了,迷迷糊糊不知我。白天时间短,夜里时间太长,把人都睡糊涂了……”
2 p- H" w* o) ?, z3 j7 C2 O( P* m
* w& ^% B2 s# m, j* Z$ S( j5 ]( z5 y; C I0 s; `( ^ J
“人的一生就像皮影戏一样,来去匆匆,一会儿一个角色,换来换去,总也摆脱不了操纵你的那个不露面的人。有谁能透过影窗,看到后面的‘真人’呢?唉,世间人迷呀!今日倒头睡,明日不知谁呀!” . O0 t* S' U* O6 c6 c& t
& e4 J% W0 t' A N6 g |. c
. d; M1 O" Q$ x& S6 q1 k
老人三子二十四岁,被提拔任某单位的团委书记,老人借机开导说:“人的性情是磨练出来的,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一忍,天大的事儿也就过去了。如何才算忍呢?比如你在街上走,对面来个人无缘无故打你几个嘴巴,这时你不但不发怒,还要笑一笑,向打你的人征求自己的过错,因为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不是前世因就是现世因。”老人还讲了“张良拾靴”、“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还说:“文人最大的通病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能忍辱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古人有句话,‘士可杀而不可辱’,可见能忍辱的人非圣即贤,太少了!”
( ~; f U& o7 ~- W0 T2 Z
, r! L0 B3 Z0 B0 P; w% v6 N4 Y* k% w# }( |6 `
纯印老人二女刘桂芝说:“我妈心可宽了,一生从来不会恼怒人、记恨人、嫉妒人,没说过一句狠话。她常向子女讲‘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鼻子底下一横填不满,封不住’;‘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0 g/ h" v$ t1 d3 n
! Z; B6 Y z3 K9 F" h$ @, W; m' \' F
前房的儿女气得火上房,欲出去辩理,她将门闩上,不让出屋:“小婶再不讲理,也是长辈,以下犯上,失去人格了。再说她骂你们准得听?不听不就好了吗。世间本来无烦恼,烦恼全是自己找,凡事不走心,就没有烦恼。你们活不干,光生气听人家骂,不是自己找吗?”“个人的德行自己修,你们偏听她骂人干啥?咱家没米下锅,她也周济过咱们,多想人家好处,气就平和了,忍一忍,百事了,天下就太平了。”“吃点亏,让人家打几下怕啥,都是一般大的孩子,没有隔夜怨,睡觉起来全忘了,还是珍姐、红妹的在一起玩。”说得子女噗嗤一笑,气全消了。老人对此事不但不怒,还安慰三子说:“这是你的灾星,过去就完事了!”边说边找出牙粉、布条给三子包扎。三子让妈妈去找张家评理。老人笑笑说:“这点小事算什么。”三子很不服气地说:“你怕人家有钱有势,不敢找人家吧!”老人说:“风水轮流转,惯子即害子。家大业也大,最终有业无家,有几人能看破这个理?” & d. ~$ T! }: k
! A7 O3 W- ]: r( R% E% Y3 K2 i
* ?" K M: w4 `/ Y “乡里乡亲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儿伤和气,他家也很困难,砍点柴,挑这么远,很不容易,什么吃亏占便宜的?为人一生若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那才是有福呢!吃点亏心安,占便宜亏心、亏理,碗边饭吃不饱人。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损人不利己,贪心重的人到啥时候也发不了。你们要记住:世间人比赛,谁也赛不过不动心机的人,谁也争不过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求的人……”
; N. e f2 _2 J# I! u
( g- i( j, W6 M, U- ^3 o$ A& a6 Z
% A& W3 Z* T, K1 U+ `2 T 借机向看守的人讲好心得好报,将来他们总有灾难满的一天,你们可不要光看眼前,要给自己留后路啊!劝他们多行善,给他们讲与人方便就是与已方便的道理。
* T3 @- v/ a( @. y) N" N+ C9 e }8 p. ^0 u9 z6 m$ t- @ Q2 r
, w5 t/ e- s" N
老人常教导子女和邻居诸人:“万事忍为先,吃亏是圣贤,有德人不怕吃亏,好占便宜的人是傻子,是无德无福的糊涂人。能忍让人,心不亏理,啥时侯都心安理得,坦坦平平过一生,灾祸不会降到你头上。”
, q3 E& e$ C: b0 a, _8 d2 q, N; D3 ^3 j3 [6 ^8 e8 U8 P
1 Y/ Y5 q* K" F( J6 N/ y
纯印老人的丈夫振先去世时,她才四十多岁,按理说失去了家庭的顶梁柱、摇钱树,儿女又都小,不知该怎样的痛苦悲伤,但纯印却若无其事,她向悲痛欲绝的长子进祥说:“悲痛是没有用处的,人哪有不死的,生死就像换衣服似的,脱了一件换另一件,换来换去,一件不如一件……有来吊丧的你就接待吧!”交待完她一如继往坐在炕头上闭目“睡着”了。大儿媳潘庆芬(现已往生)每当回忆此事,总是说:“婆婆就好像没心没肺是的,哪有丈夫死了,一滴眼泪不掉的。”
! F! a; Q A# }$ M& `2 m( I
( M; W4 C$ w* f( s3 t# J2 N) _. q5 k1 t$ D* V
二女桂芝说:“妈常说善人恶人心无两样,世人不觉不修才有善恶,善与恶都不是佛心,无善无恶才是觉悟的人。” : [" ]" Q7 b9 l9 L# T" d% E# ~
& J! \ S9 F) a3 M( H
: V, _, X0 d8 b T1 V 老人告诉他生意经:“紧打油,慢打酒,大秤出(足量),小秤入,童叟无欺,待人和气。你要能做到,保你生意兴隆。” 3 Q$ k h6 Y5 X
7 k" x% K' I6 D
5 @% H, x2 ]; Q$ |3 }1 ]5 H& y 她说:“求佛不如求自心,没有善行,供佛、烧香、磕头、求保佑都没有用。求保佑心必善,没有善行,佛保佑不了。”
% x* }0 Q0 X( a9 h9 G( _' ]3 ~5 S/ E; b4 R0 Z
: s. Y5 r4 g6 K
她说:“去也白费,佛在心中,心外没有佛,一个大泥像,他能保佑啥?拜佛求佛,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佛就在炕头坐着,你看不见,不养活、不恭敬、不去拜(公婆),外边哪有佛。你这个人真是心中无佛,眼睛也看不见佛。”
2 h" o; c3 h7 _4 ~" F% B0 Y$ q, y! @- Z1 @7 h* S0 l3 R1 {! i
( c# y' g1 H$ W9 v4 ?
老人常说:“光口头佛不行,心须要有佛心。口说佛,心无佛,不去修,不去做,等于瞎胡闹,还是没有佛。”可见攀缘心不断,真如自性不显。 % r: T* f Z2 |% ~' d# g( Y
# p- } P6 A; ]
1 y% \# N* o6 F, h, X. @
妈妈(纯印)问清原委,告诉他说:“今后若遇见危急,你就大声呼喊“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快来救我,弟子某某某有难” 观世音马上就到,一定会设法救你。还教他说:“若不太危急,你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三声,每念一声用手从前额往脑后摸擦一下,火光可窜出七尺,一切妖魔鬼怪都得躲出三十里外。”老人还教其三子一个管惊吓的咒语:“天罗神,地罗神,弟子某某某不掉魂。” 5 W' I: a" c- A3 }7 m
7 A% u k# i! u' ?; @8 I' H; O
5 V- @: v3 h" d- ], v, j 纯印老人讲“有心作善,其善不赞;无心作恶,其恶无过”。
/ P% w! E* r6 r& N9 T2 v; f
/ f5 x; _1 U5 D6 E/ H% d3 a* F4 H! g c
在关内,生活非常贫困,一天她领着两个女儿在山上挖野菜,十三岁的三女见枣树上的枣子已近成熟,半红半绿,诱人馋涎,见无人看管欲偷摘些,刚一动念,即被她发现劝止说:“一个人一生的作为,切不可亏理,违心违理的事千万不可作。不要耍小聪明,认为人不知鬼不晓,离地三尺有神灵。人活在世上,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占小便宜吃大亏。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损人决不会利已,这就是因果不虚的道理。世间人凡是昧着良心干坏事的,决没有好报应!”回到家老人教训他说:“一个人到啥时候也不能动偷盗的念头,古人讲,瓜田不拾履,李子树下不整冠,有德行的人避嫌尚恐不及,你小小年纪怎么能起偷盗之心呢?再说让黑狗子发现,为了几粒黄豆,打你个鼻青脸肿值得吗?” # r! t' w: H; [ }9 ?# L$ q
) S: D ?5 {! N
$ v% u* x& A- B3 X- b7 } 老人哄他说:“你蝈蝈笼扎的不结实,蝈蝈自己拱出来,你怨谁?谁叫你关它了,若把你关起来,你愿意吗?现在你关它,来世它关你,何时是了。”
" W u! J4 [ K4 W R, L
: y8 l7 n7 S* s( m# Q. C; P9 G$ D O+ e
5 p5 M& w' u9 `* a3 J 日常老人看见用水灌蚂蚁窝,就上前制止:“小孩,从小可不要养成杀生的毛病啊,杀生多了,晚上好作恶梦、好得病。小动物也有灵性,冤冤相报,无尽无休,别小瞧蚂蚁,他们也是一国人呢,窝里有王后臣民,别看他们小,命可不小,哪有愿意被人宰杀的。”
* t c' o9 f- g: I+ ]& H |3 B' G1 \
7 U: f q$ j+ [9 t3 ~
2 H* ^+ D, H. P |1 n 老人一生不但自己不杀生,还劝别人不杀生不吃肉,她不忍听牲畜的惨叫声,能躲就躲起来,躲不及就用手紧紧捂住耳朵,一生没看过杀鸡、宰羊、杀猪的惨状。 - Z4 t5 l7 ]7 v g
l6 `; g/ H4 D6 [+ _( e7 v" A0 r+ P; C+ O3 L" v8 ~0 w4 _' L
她有一特殊的功能,能辨别新鲜肉和超过十多小时的肉,新鲜肉她不给家里人做,说有守尸魂看着,守尸魂不走肉有毒,说啥也不让吃,非要放一天不可。 ) f& h" d7 E3 e, t1 t
- e& y8 r' E6 n o! b. Y1 q0 K
) w- R9 L7 ~: \
她常说:“一个人一生不吃牛犬,牢狱可免(注:将牢狱两字拆开,内有牛犬)。牛给你种了一辈子田,喝脏水吃败叶一生受苦,老了你还杀它,还有人心吗?狗忠心耿耿兢兢业业为你看门护院,怎么忍心吃肉呢?牛是修道行的人没修出去托生的,所以吃食节俭,多干活不贪享受,喜素怕腥,牛死后有的可以生天。狗是忠臣,家怎么贫穷,它也护持,决不变心,理应善待它们才对呀。”
1 n3 q0 s2 y) ~. h+ {8 x6 T! L4 v: Z7 B+ k0 X) n; Q, G
* m. x* D% a3 k' ~
老人说:“你一枪得打死多少鸟儿,今生你杀他,来生他杀你,还有完吗?我是不让你们结怨。”“ 年轻人就好胡闹,好好的豆腐不做,上山打什么野兽,动物和人一样,哪有不怕死的。致富靠劳动,外财不发家。现在咋样,手里的钱化光了吧?” r$ }, l8 K4 |+ _
; f9 T6 h, a. ], h7 Z; s! e
" X+ T+ c# H1 `& m3 u% n1 ^8 \
一天她到邻居家串门,农村屋地较湿跳蚤多,这家的一位六十多岁老太太,边唠家常边在怀里摸跳蚤,摸到后怕跳蚤跑了,就送到嘴里咽下肚,老人笑哈哈半真半假地说:“世上最狠的是人,跳蚤咬你一下,也不过起个小疙瘩,你抓住它非要他一条命不可,你知道刚才你吃的那个是谁?那是你前世的姐和妹。”她的话顿时逗的满屋子人哄堂大笑,有的姑娘媳妇笑得直不起腰来,老人却一本正经地说:“我说的是真话。”人们又是一阵大笑。 , J8 I+ z% W: X& i% f
! U @ X: P! `/ t
. v' n2 X+ r) }- M8 ^) _, S 一九四一年小婶难产,纯印闻讯,昼夜守候在她身边,整整守了三个通宵。并乘机开导说:“你一个人顶门过日子真不容易呀,男人又不在家,虽然不缺吃穿,家里外头没个人手,今后有事就捎个口信儿,我让大秃子过来(纯印长子)帮你。你生的孩子老站不住,我琢磨是不是你平时太吝啬了,心不善怎么能有好报应呢?今后来要饭的尽量多舍给米、钱,千万不要冷言冷语伤人哪,要为孩子积德,孩子大人都太太平平的,该多好啊!”
6 q! l2 S! e+ T3 ]/ ?' o, K
, {# O8 C1 y: G
& O1 d" d* r" n 日子久了,战士都愿听老人讲故事,她讲今比古的说:“人生到世上不容易呀,人的一生太苦了,谁也躲不了生老病死。就像你们打仗似的,你杀我,我杀你,无尽无休,没完没了。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一定要断暴狠心,得容人处且容人,人若是都有善心就好了。一个人只要心好,能做好事,不做坏事,到什么时候都错不了,两军对阵都不用怕,枪子儿都长眼睛。”一位老兵接话说:“干娘说的真对,在战场有时候枪口一瞄,对面敌人的脑袋显得非常大,手一钩板机他就爬下了。有的敌人明明眼睛看得很清楚,可是不知为啥,准星就是瞄不上他,他的影子乱跳动。”“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的死活都是报应。要想得好报,必须有善心、做善事,一个人要不亏心、不亏理,险恶的事,决不会招身,善事做多了,阎王爷都能把你忘了!”
/ n3 j9 k9 g/ U# [. O
! U) D. ~" I1 n* T
3 s3 @6 S+ V+ ]2 e2 k8 H1 e& v# I “我们知道妈的心意,是开解我和爷爷。妈,真是一个从不知愁、没有烦恼的人,难怪爸爸说她没心没肺、火上房不着急、只比死人多口气。但全庄人都夸她人长像美貌心眼好,待人和气,手散不以东西为重,不管贫富能一样看待,孝敬公婆全庄出名,心地善良、贤惠,尤其对前房四个孩子疼受之心胜过亲娘。”老人一生,从来没有一句恶言恶语,说话从不会大声喊叫,招呼孩子也不在远处喊,走到孩子身边,轻轻一拍,慢声细语地说:“别玩了,回家吃完饭再玩吧。”还关照一起玩的孩子:“你们也回家吃饭去吧,免得妈妈等着。”
" X p+ s7 z, O8 ?9 Q* p
+ |! P( o g+ A) `
, Y) R2 }' ^' k6 ~7 _ 纯印老人一生以奢为耻以俭为荣,勤俭持家从不扔掉一粒粮米。日常用水也非常节俭从不浪费。早在五十年代,当时小城市没有自来水,全饮河水、井水,人们尚无节水的知识,她见家里人、邻居洗衣洗菜用水过多,总告诫说:“浪费水有罪呀,这么浪费水,将来总有一天把水用光了,人要渴死、庄稼要旱死的。”夏天饭菜馊了,从不倒掉,给邻居送去喂鸡鸭。每顿饭洗碗后总是用笊篱将米粒捞起吃掉。儿孙看到制止,说太脏了,容易生病。老人反驳说:“病由心生,心不净才生病。我天天吃残菜、残饭,我有病吗?你们这不卫生,那没营养,结果养了一身病,人的身体娇惯不得。”
1 p! N2 D( ]& c- k+ a. R6 E g" l2 c+ I7 p1 ^
" E. W/ u1 N! ?1 a
她说的话,一般人听不懂,也悟不明白,但有一点确实无可非议,老人一生是胎里素,年轻时过的是苦日子、穷日子,吃上顿没下顿,一年里看见油星都很少,坐三个月子(曾生一女二子,女儿七岁夭亡)没吃过一个鸡蛋,没喝过一碗小米粥,最好的月子饭是将高梁米碾碎熬粥(为省粮),但老人一生无病,百多岁的老人看上去犹如六七十岁的样子,黑发多,白发极少,脑后抓髻馒头大小。她一生喜吃白菜、生菜、菠菜、萝卜等,尤其爱吃蘸酱菜。按理说应缺乏营养,但老人非常健康,皮肤白净细腻,有光泽。百岁的老人,又是缠足,从不柱拐杖。老人说病由心生、是营养养出来的,不无道理。
1 E- J. u1 h0 F
# e% K1 K' J4 `. l; Y- _/ a3 b, `- j7 o R% E1 Y4 T t2 O& i7 _
纯印老人生活非常节俭,但布施却非常大方。她告诉儿女不要小瞧讨饭的,“有多给多,有少给少,不给不对。”有人见老人经常向外施舍,便劝阻她,她笑笑说:“抽穷(吸鸦片)、喝穷(饮酒)、赌穷、嫖穷、奢穷,从来没有舍穷的,人生在世就得互相照应嘛?房顶上开门的人富不了。” “人,千万狂不得,食能果腹衣能蔽寒就行了,还有什么可求的?圣人知道苦我最先、甘我最后,是大聪明人。事事不吃亏,占便宜,生活讲吃穿、讲享受,整天花天酒地,那才是傻人呢!享受过了头就短命,折损福报,有福用三分,留下七分给别人,这是聪明人。” 6 H) Y j- k& R8 K6 z( X( E( X
7 M( ^/ M& K0 r# |. A) W6 M
/ c2 S, d/ K r
纯印老人常说:“世间人,都是无事找事,心从来不让他闲着,总是胡思乱想。累时想休息、宁静一点儿,又耐不了安静,向往热闹,心从来无安宁的时候,费心劳神,怪谁呢?还不是自己刻薄自己。古人说的好,‘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了事人’。”
3 [5 z" S- ~; U! c4 q“这世上,穷也苦、富也苦,人生在世上就是苦。你们光看人家钱多、吃得好,怎么不见钱来的有多累。吃的好坏算不了享福,香能存留多久?嗓子眼以下都一样。人,不了解真相,只看看得见的香道,却不知看不见的臭道。香道太短,臭道太长、太长啊!” 逗得大伙哈哈笑,可谁理解老人话中之意呢?香道喻三善道,臭道喻三恶道,正如佛说,得人身犹如掌上土,失人身犹如大地土。五浊恶世的众生,又有几人真的醒悟呢? 3 Y3 t" o; [( {6 m
% f- @% E1 ~ w4 i! ]
0 h+ N! g4 J& t2 z2 k+ N
老人又说:“福满祸生,世事无常,有钱无人花,要钱有啥用?”老人一番话,没有一个人明白。直到半年后,该家的五十多岁老太太,突然患痴呆症走失了,虽然派了许多人找,死活仍无音讯,小卖店因无人照看而关闭,大人小孩愁苦不堪,家境从此衰落,往日红红火火幸福欢乐的家园,再也看不见了。此时大家方回味老人的一番话实有所指。邻居一位老爹,向纯印老人询间半年前所说之话为什么会应验?纯印老人说:“我是根据古人讲的乐极生悲、物极必反的道理说的,当时他们家太过火了,顿顿大鱼大肉,弄个电匣子扰得四邻不安,还不是显阔气吗?老辈人说过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财外露还不招祸吗?”这是定理。
' |. l: `* w% `$ C& v; A& v; U% r3 I$ e3 n! }
; F- B0 k9 g. d/ v0 x* p. q6 C
“人和皮影人没啥两样,都是假身,每个人在世上也都是充当不同角色在演戏,戏演的愈逼真愈好,但终归都是假的,转来转去也转不过影棚,走不出戏台。人就像走马灯似的,愈转愈迷,愈迷愈转……”
' o( `. c2 a R, F2 }* E- E* C+ g; j+ L
$ `. H8 c' n e! F& S/ F “身病是表,心病是理,身病从心医,打针吃药犹如救火,火熄灭了,还会复燃,根治的方法是心不邪,别贪财,遇事不发怒,少吃荤腥多吃素,饭后走百步……” ! I3 f. {- `7 d" m, M
7 ~7 r# {2 ?/ u4 _0 Y5 a
& C6 ]- N l( @) @: L “大夫治病,治不了命。” 5 j U8 [& t9 v1 k$ U& v! u
, V4 h' a$ I# @) T( i: g+ s
# y; W& r/ p Q9 b) L 纯印闻讯叹惜说:“钱财珠宝没有一样是好东西,它是惹祸的根苗,世间人有多少在钱财上吃亏上当、引来杀身之祸的,至死又有几个人能看明白呢?” 8 i' _+ n0 L, u0 G: a! I- v2 U
& D% ^. d5 I V" d' Y# R% n* Q: j' l
7 H% H0 I9 s5 Z: ^, d, E 纯印老人逢年过节儿孙满堂时,总是谆谆开导儿孙:“善不择大小凡善即为,区区小过,也要及早发现,及早改过。时时能警醒自己毛病的人,才是最受人尊敬的人。” # c+ U1 H, s. X7 U& T0 r
J" X! x7 B) F. W
7 w2 J8 I% p8 P& J0 g* p$ Q
老人开导说:“做人还是本份点好,赚多吃干的,赚少喝稀粥,心安理得。那些为钱财,六亲不认,你争我夺,都想得。又有几个人知道,谁得了?空争一场。”
8 B9 O$ t- Z3 t9 ^8 t7 w" r9 F
( |- I% I" G2 C* B# {4 t- p. A) a _' t$ A
进祥不服气地说:“妈,你老尽说糊涂话,徐老三官司打赢了,人家这回家业也大了,街里买卖干大了,还在农村量了地,家业多红火呀!”老人漫不经心地说:“家业家业,有业无家,你们就知道家,看不见家后边跟的业……”
, F; m, s; W9 j: J m$ P5 b- ?3 S6 y) L9 ^# ?0 h l
8 s& W1 P1 U* ~( S0 @
纯印一生胎里素。老人五十岁以前家境贫穷,饭都吃不上,怎敢妄想菜蔬。但老人一生无病,由此可见肉食的营养与健康关系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