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plugin/floweregg/images/flower.gif) 鲜花( 2) ![](source/plugin/floweregg/images/egg.gif) 鸡蛋( 0)
|
2 s* d# O1 @1 d1 A4 u& J/ F
有些人总想:我什么时候才能学完,什么时候才能修完?感觉很期待的样子,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嗷嗷待哺的心态,其实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请仔细观察一下。学完、修完后你要干什么啊?是不是想懈怠、想放逸?是不是想到那个时候就有很多时间了,因为不用学修了,睡觉可以睡到自然醒,吃饭可以慢慢吃、慢慢嚼,穿衣服可以慢慢试,不满意再换、再试。不能有这种心态。懈怠放逸了,还要轮回,这还是倒退!成佛了不可能懈怠、放逸。6 H# Z* j9 i* j0 e g5 z
/ K n% D% h0 F1 p. |
3 a. P* J5 D& H7 F9 r 行持善法的行为无有尽头,利益众生的事业无有结束,“众生界尽烦恼界尽,行持善法的事业,利益众生的事业无有穷尽。”要有这种精神,这很重要!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还要尽量去调整心态,要尽量做到。% X( J, a4 Q, M0 Z, B" O/ g
4 a6 f; h, q1 J$ ]
9 i5 ]- Y! [1 ^$ B! r2 l1 j 有些人认为:“我今天念了多少遍咒,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我今天磕了多少个大头,应该放松放松……”这都是自我满足的心态。我们讲精进度的时候,有一个叫不满精进,就是修行不能有满足的时候,要像饥饿的牦牛吃草一般(不是学牦牛吃饱了去睡觉)。牦牛吃草的时候,前一口还没吃完就盯着下一口,恨不得把所有的草都吃光,我们要学这种劲头,这种心态。" F9 _3 R# R0 c
6 v1 y, R3 {5 l7 t & Y0 h% E! d E) }4 T0 a" p
领会上不要有错误,它吃饱不是我们学习的对境,它吃草的劲头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学佛修行就要这样,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例如今天念了一千万莲师心咒,但是觉得不够还要念,应该有这种心态。有了这种强烈希求正法的心和欲望,才不会觉得累,才不会有烦恼和违缘。
2 i3 s- ]% T# |" x6 |# d; I! n( J6 S8 M$ l# X, j3 q& [
- V- u+ O3 b( Z! k+ J8 G. |2 B" G
有些人处处有违缘,参加百日共修没有几天,就觉得腿疼得受不了了,家里又怎么怎么了……违缘、障碍重重,就是自己发心不到位,求法的心态有问题。我们要解脱、成佛,要想真正获得正法,必须要有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前之所以成就者很多,就是因为他们有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精神。比如释迦牟尼佛,仅仅为了四句佛法,经历了千辛万苦,舍弃了无数次生命;以前的大德高僧跋山涉水,历经艰辛,最后才成就的。没有谁能够舒舒服服、轻轻松松解脱成佛的。
: y0 ~- q2 F. f0 ~
0 H1 A6 V- m4 z& i; P0 { | Y$ s2 {; \" Y8 h
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包括我,想舒舒服服成佛。这是不可能的事。若是没有发心,求法的心不强烈,到朗措玛寺参加百日共修也没有多大意义。我觉得这一点对大家很重要,因为这种毛病很普遍,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以我一再强调这一点,这叫应机说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