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59) 鸡蛋( 0)
|
要说2023年大家最关心什么,新冠甚至都算不进前三,全球通胀严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冲突不断,各国忙着撤侨、各种枪杀案件层出不穷,人们出国旅行安全堪忧…: T1 M6 e+ W3 i' P1 p. S& X) Z
' e% {/ E0 S2 t3 E$ x
开国界、解封锁、摘口罩,人们认定我们已经迈过了“新冠浩劫”,那些出门小心翼翼的日子,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 p+ J+ r, Q# {2 ?
+ K8 K" ~1 c# n+ \9 H2 _谁也没有想到,一度被认为“无害温和”的新型变种,正悄然要了人的性命!4月22日,新变种大角星(Arcturus)XBB.1.16出现全球首例死亡病例,敲响了警钟!* ?1 @0 ^5 n) N- U
; W+ C- u! e. v& F0 U0 \最近这一段时间,温哥华本地华人不断有人“再中招”,纷纷二次、甚至三次感染新冠;7 G/ D/ P% S! O1 }
4 L1 ~+ j) |0 J- `/ p4 f0 S1 j2 [) R不仅如此,国内也悄悄掀起一股“二阳潮”,网友晒出阳性抗原检测结果,有人“全家二阳”!, F! z% B/ w8 z/ R: j. n
& n' P# G. ?7 [2 B4 ^) g. h9 e% L
消失在热搜榜许久的“新冠”二字,一下子重回热搜第一,让不少人也开始担心。, ~) p! H; v8 j5 q1 r1 z
1 z1 M5 N4 O4 L3 ^4 D: \
一来大家担心再次感染,影响正常工作上学,还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撑过新症状,二来疫情三年好不容易解封,许多华人都赶着回家探亲,怕回国政策航班又生变。2 r4 |. K( r9 H1 J% t7 G7 m
% D4 Z2 e( U/ `5 E; R) ^XBB.1.16首例死亡患者出现在泰国,目前已经发现27例确诊,住院人数一周之内增加近2.5倍!有专家表示,这个毒株接下来很可能成为本国的主流毒株。
+ f/ P: N) z# M8 b/ r) [# L7 m- z) [, C. F
针对这个最新变种,泰国政府发出警告:所有民众小心防范,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感染!" A9 R7 o* ?' B$ Q
! B6 X( K% x: a+ @. Z% o
从印度到新加坡,再到美国、英国、泰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全球已经有33个国家检测到了XBB.1.16出现,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 C! P, h5 O- \5 l+ r8 |$ U6 {
7 \1 ]+ Q$ V+ Q. ~这个XBB.1.16在今年1月份首次被发现,当时专家们还认为其属于Omicron分支,杀伤力不大,比较“无害”。9 g3 Z: j' j% k2 J- I" z
- D: R9 w' ?" |! p1 O' C5 T
结果没想到这个毒株比被WHO称为“免疫逃逸能力最强亚变种”的XBB还要狠,日本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它的传播效率直接高出1.17至1.27倍!
4 g4 G/ \! e7 s$ h+ h; @$ |
* y! V. K% \6 N9 I; M8 s2月下旬,XBB.1.16在全球占比新增感染0.21%,短短一个月,就上升至3.96%!截至4月15日当周,美国新增病例中XBB.1.16比例就从3.9%增至7.2%!
. b/ j: P: A2 R- J! u8 C5 v: r$ ~) O1 ] Z9 x5 X. x. G
世卫组织表示,XBB.1.16与XBB.1.15变体相似,但在“在刺突蛋白中增加了一个突变,增加了传染性及潜在增强致病性。”
+ y4 X" U X, q# \$ L, T! n
5 ^0 {6 @& k0 L0 @* c8 x' `) R由于目前XBB.1.16的重症率和致死率较低,人们更加关注在它的新症状——
" |9 g8 a* F, l$ ?6 v
, d$ s4 @ T" B1 q: E1 R除了普遍的发烧、头疼、咽喉痛、流鼻涕、疲劳、咳嗽等症状外,许多患者还出现了眼睛发痒、结膜炎、无脓红眼病等症状,这在前几波疫情中是从未出现过的。; ~' a3 a5 P+ t8 z) u4 |
2 I. y- L: ^1 L3 t
此前澳大利亚一名患者更是出现眼睛发炎刺痛,几乎看不见东西,还流鼻血的症状,直呼新变种实在是太吓人了。
0 r8 I4 [7 l% d! e; O8 [4 l: G: L% W4 B# [" l4 X
马上就是国内五一假期了,预计国内又是人山人海。$ K5 R; _2 ]8 J Z
8 _" d, X7 \! W; \
就在这个时候,不少网友在小红书上表示自己“二阳”,身边还有人全家感染的,有人又开始准备囤药了,只不过这次还有结膜炎的眼药。( K( f& u1 u, E* X2 T7 @
; e: [7 T: L0 r
对此,防疫专家表示,感染XBB.1.16可能引起患者眼睛发炎,出现“粘眼”症状,结膜炎一般不需要用药,1-3周可以好转,不需用药,症状较为严重的可以就医,按照医嘱用药。" F$ T2 u" U- \+ h( M
/ M& D P/ m1 J
疫情反弹较为严重的印度,部分地区已经重新开始实施“口罩强制令”,卫生部长要求各州增加基因组监测,做好迎接新一轮疫情的准备。
# E: _ U( k3 S5 o! l: z$ G$ ]3 {
7 M7 `8 K- c4 ?; L: [4月21日,BC疾控中心公布近期最后一次新冠数据报告:截至4月20日,全省新冠住院人数增至316人,其中20人在ICU,新增感染人数519人!
6 j Z; g' A8 }9 x
/ {* s* b* Y$ G( P1 r Q: E p+ r! o感染住院指标都呈缓慢上升趋势:* n6 q2 f" F) q# p/ ~# m
4 t7 S& \" V9 y. W) u" Q* ?/ z. ?& Q4月8日至15日当周,全省新增19人死于新冠,疾控中心表示这个指标最近相对稳定,平均每天3-5人死亡。' T" p3 L. I6 B# f$ j. ~( P1 W
" | l. ]8 J9 {# M5 A# r下一次疾控中心公布新冠数据,将会是2周后,也就是5月4日,随后改成每月一次的数据公布。
9 j- i! C. R1 j1 q4 q a l
" ?' ?; X8 D) A对于最近的这个“二次感染潮”,有传染病专家表示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之前的抗体逐渐失效了,二是这一波感染的是上次没中招的人。. Q( b. j5 `8 l3 z! q8 N
1 b) V8 w$ t6 l: J7 O" } u
新冠病毒如果不断变异,成为新的主流毒株,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病毒突破了前一波的“免疫屏障”,就会形成感染高峰,较为缓慢,希望大家还是多加注意。2 C9 t8 K4 ~3 e g
; m2 i& ]% K8 Z* P+ R# q; }$ O丹麦一项研究对二次感染进行了分析,发现Omicron非常容易导致二次感染。
# z+ ~2 q( H+ z) p" g/ l7 w
5 y. b' G& Z0 X/ X新冠疫情过没过去,人类或许可以刻意回避,相信“这场浩劫已经结束”,但真正说了算的,可能还是病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