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论“耶稣是天上的神......耶稣在鼓励作恶啊!基督教也此变得特别邪恶!”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5-11-11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耶稣是主 于 2025-11-11 22:36 编辑 : I* i. j; F, W: p( Q. j' n

  H7 b; y/ D1 g- z5 v6 l6 q8 l论“耶稣是天上的神,不知人间疾苦。“ 惩恶扬善”是人心所向,但耶稣却鼓吹对恶人饶恕?耶稣这是在鼓励作恶啊!基督教也此变得特别邪恶!”
; X" J; e! J9 H, p& _0 _讨论话题前,先做一个祷告:“父啊,赦免他!因为他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S& x+ O: x) [# F$ W6 o
" _& a, A# O6 w" M
用人类有限的、相对的“善恶观”和“报应观”,去评判神圣的、绝对的救赎计划,并将“饶恕”错误地等同于“鼓励作恶”。3 N$ I2 `$ ], H1 `. a* H; Y$ S' D
以下是基于圣经的逐点分析:
# t8 e6 |" j. R0 I+ E1. 误判了耶稣的身份与道成肉身的意义——祂并非“不知人间疾苦”
: e3 u- Z: s* ?4 I论述说“耶稣是天上的神,不知人间疾苦”,这与圣经的核心教义“道成肉身”完全相悖。
7 d7 I5 f. |. _$ i+ c圣经立场:耶稣并非遥远不知痛苦的神。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4)。祂经历过人世间一切的苦难:饥饿、干渴、疲倦、被亲友背叛、被门徒否认、被民众抛弃、被不公审判、承受酷刑和死亡。希伯来书明确指出:“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来4:15)
" v/ S; a8 x' g说耶稣“不知人间疾苦”,是直接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信条。耶稣正是以完全的“知”来承担我们的“苦”,祂的饶恕教导,不是出于无知的理论,而是出于深知人性软弱后带来的神圣实践。
% g* U$ s/ G+ X6 A! u
+ l1 a0 T% g$ }1 Q1 o/ \, z2. 误解了“饶恕”的本质——饶恕不等于纵容,更非否定公义
# N; d1 s1 e/ l- d8 g! a论述将“饶恕”与“鼓励作恶”划等号,这是最大的误解。圣经中的饶恕,是一个包含多重维度的神圣行动,而非简单的“算了”。. i9 m, q5 E5 v
圣经立场:% S' u4 `; ^* n6 |1 o* \
饶恕不等于取消后果:一个人犯了罪,他依然要承担法律的、社会的乃至自然的后果。神是公义的,祂“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鸿1:3)。饶恕解决的是仇恨的锁链和永恒的债,并不总是消除今生的后果。
( v1 M" D" k* s5 L
$ g  t/ {) F- N; ]& w% ~饶恕与责备、管教并存:耶稣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太18:15)饶恕的前提是承认“罪”(得罪)的存在,并进行指正。这本身就是对“恶”的否定。
. ]  w' w; @4 Z
! E# G( e1 Y* H0 @饶恕的终点是挽回:“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太5:48)神命令我们饶恕的终极榜样是天父,祂的饶恕是为了让罪人悔改和得生命(参看路15章浪子的比喻)。这是一种积极的、以爱为动力的挽回,而非消极的纵容。* N! o+ l) H% o: n( x% i
将神圣的、旨在修复关系、拯救灵魂的饶恕,曲解为对“恶”的鼓励,是混淆了“爱罪人”与“恨罪恶”的区别。基督教要求两者并存。$ {# w3 {8 S  @1 Z  t
3. 混淆了“个人的饶恕”与“神圣的公义”+ h3 X& @3 ^: Y2 R5 e
论述基于“惩恶扬善是人心所向”来批判,这反映了人间的报应观念。但圣经启示了一个更完整的图景:个人放弃报复的权利,将最终的审判交托给绝对公义的神。- X+ b7 A; `" D- [
$ Q8 B8 i; L5 }. Q
圣经立场:使徒保罗在罗马书12:17-21清晰地阐述了这一原则:
* ~3 ~+ K6 t# P, X5 S( t1 `8 b  ~7 V* X: v) H
“不要以恶报恶。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 ^% H$ H( I1 T. ?! f. f紧接着,耶稣在“七十个七次”饶恕的教导之后,用了一个凶恶仆人的比喻(太18:23-35)作为结尾。这个仆人被主人免了巨债,却不肯饶恕同伴的小债,结果被主人“交给掌刑的”。耶稣最后说:“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S0 E4 R# N6 q# q
这个比喻彻底推翻了“饶恕等于鼓励作恶”的论点。它表明,蒙受了神无限饶恕的人,有神圣的责任去饶恕别人。不肯饶恕人的人,恰恰证明自己并未真正理解并接受神的饶恕,将面临神更严厉的审判。
- |% w! x! s2 ?" @: l9 v" Z* w神的“伸冤在我”保证了宇宙间最终的、绝对的公义不会缺席。基督徒的饶恕,是基于对神终极审判权的信心,从而把自己从“审判官”的重担下释放出来。这不是取消公义,而是将公义的执行权交给唯一完全公义的那位。
. P* S( j$ d. b, y3 _2 ]0 L0 f+ H9 \6 y5 x
4. 错判了基督教的“善”与“恶”的标准
* B# e$ j1 |, ^8 [2 B论述认为基督教因此“变得特别邪恶”,这是用外在的行为结果(一个可能被误解的“饶恕”)来评判其本质。$ ^+ F' A/ K) f! ~
圣经立场:基督教的善恶核心,不在于一套僵化的行为准则,而在于心灵的转向。最大的“恶”是背离神、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状态。而“善”是透过认罪、悔改、接受基督的救赎,与神和好,从而生发出爱人、饶恕人的新生命。
) @- L  j3 O; K. z  Z- K- S7 n一个真正活出基督饶恕生命的基督徒,恰恰是在对抗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恶”——骄傲、苦毒和仇恨。这种从内心开始的革命,才是对“恶”最根本的铲除。因此,饶恕的教义非但不是“邪恶”的,反而是战胜邪恶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w. b' ?1 h8 T$ X5 D综上所述,该论述的错误在于:# t: \7 C0 u; p- o
基督论错误:否认了耶稣道成肉身,亲身经历人间苦难的事实。5 _! w; a0 Z2 d; W
救恩论浅薄:将饶恕简化为对恶行的纵容,而忽略了其背后“认罪、悔改、和好”的完整过程以及神圣公义的最终保证。0 i* L) W& ^  ~! l' p, M; _  k
人论错位:以人有限的、渴望即时报应的正义观,去评判神无限的、以救赎为目的的慈爱与公义。
# g7 u( w% i2 V9 ~* W% g逻辑谬误:将“免除仇恨的债”与“免除行为的果”混为一谈。
" V, Z" l1 D2 f1 |6 g' b圣经所启示的饶恕,是神在绝对公义的前提下,透过耶稣基督的牺牲,为罪人开辟的一条生路。它要求蒙恩的人以同样的恩典对待他人,这并非鼓励作恶,而是以一种更强大、更超越的爱去征服恶,正如基督在十字架上所为——“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这才是基督教饶恕观的全貌和精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11-17 14:11 , Processed in 0.12337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