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42|回复: 7

如何选择修学法门和正确理解诵经的真实义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9-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如何选择修学法门和正确理解诵经的真实义3 w' e' t) ~* E. d- p' f
4 R# j; b7 h. C
# z( M; ]$ C) D# m

. h$ l# j6 t+ C9 w如何在日常生活落实佛法的探讨诵经,佛说有很多很多利益、功德,但古今诵经能得到经上的利益又有多少人呢?究其原因,就是对诵经的真实义理解不深,行持也就未果。很多人在选择法门上也是看哪个法门的利益多,这个法门有这种利益功德,那个法门有另一种利益功德,常有熊掌鱼翅不可兼得之叹!这两种现象都是对诵经的真实义理解不深的结果。
) G+ i2 E; b+ Z! N- h3 {( I# o3 f" }1 r1 D( I9 e
. z% O) \  a: k7 U; a/ u

( p/ E) f2 Q; H0 }我们选择诵一部经就是要学会如何把这部经作为你为人处世的原则,来指导你的人生,约束你的一举一动。我之所以选择学观世音菩萨,就因为观世音菩萨的救急难恐怖之愿和我的内心很相应,我从小就有很多急难恐怖,由此也喜欢帮人于急难恐怖。要怎样才能真正得到《普门品》中的利益呢?第一、你要受持《普门品》,你就要学观世音菩萨为人处世的方法,学他在因地上的行持。首先你要发与观世音菩萨同样的愿:“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你要有帮助一切众生解脱苦恼、解脱急难恐怖的愿心。第二、你要把经中的每一句话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如《普门品》中:“念念勿生疑
+ J7 b6 u) Z. i( `9 q观世音净圣) J3 Q6 h3 S% }. o% p
于苦恼死厄- l! ~3 r2 W& l0 ^) i
能为作依怙”。把这句话落实到生活中,就是你每念一句观世音菩萨是否都是信心充满,有疑惑你就与《普门品》不相应了。“于苦恼死厄; K. N. y0 [0 Y: c! _0 e% u4 P
能为作依怙”,就看你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否是观世音菩萨,是否能时时刻刻不忘记观世音菩萨,特别是“急难恐怖――临时是否忘了抱佛脚”,每天诵一部经就是要把你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与经上所说的做一个对照,你是否照经上所说的去做了?!照经上所说的去做,你才真正是学观世音菩萨,否则你就骗了观世音菩萨,也骗了你自己。第三、要深刻理解经文的意思。《普门品》才2300多字,从表面上看起来很浅,如何指导我的人生呢?这就要求你要深刻理解经文的意思。如《普门品》说,观世音菩萨能解水火之灾,我们不要单纯简单地理解就是水火灾。要从内涵看,要知道水灾是因贪心而起的,火灾是因嗔心而起的,观世音菩萨为何能救水火灾呢?就是因为他老人家在因地里灭掉了贪嗔,你要学观世音菩萨,你就要灭掉自身之所贪、所嗔,你灭掉一分,世上就多了一分平静和安宁,你学观世音菩萨之愿也就做到了一分,菩萨的功德你也就可能得到一分。那你要如何灭掉贪与嗔呢?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普门品》说:“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 v$ H4 P/ f6 N) b. e- x9 G。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t  @3 c9 m* i6 K。”再如《普门品》说:“或在须弥峰
5 u/ v8 |' Z( R为人所推堕
% y8 P9 D/ l4 I# r念彼观音力
: ~- ^- x% d0 S! d, r; W% ~如日虚空住”,这堕应该是表法无明,然后我们出现无明,就要象太阳一样来觉照。由此类推,2300多字的《普门品》有无尽的内涵,我们要学观世音菩萨,就要认真去体会和学习。这样才不会凡事都向佛菩萨求要怎样怎样,却不懂如何从自身下手,去为佛菩萨减轻负担!才能成为现世“观世音菩萨”!第四,要多诵经。照我这样说,很多人肯定会疑问:那诵经有功德吗?我认为肯定有。为什么,从事相上说,你学菩萨因上的行持,果报也就出现了。从理上说,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经就象一块磁铁,你恭敬念诵,你慢慢地就被磁化,你和佛菩萨的救度之愿也会慢慢接近,一有事求救也就有感应。
6 K" k7 H  G7 R2 R. \" A1 v  z/ C- K1 J& ~, y0 N
$ h1 s7 X" e4 K: _9 @; P, e
; g! [4 v! h% K9 V, w  c: a
诵《地藏经》亦复如是。1.《地藏经》有很多很多利益,大家要如何得到呢?一直念就能得到吗?你要学会受持这部经。你要学会发地藏菩萨的大愿。他老人家是从大孝入手的,如果你能学他老人家不顾世间的福报,念念以孝顺为出发点,发的愿也是因孝心而起,那么你的愿就能和地藏菩萨相应,经上的功德你才有得到的可能。如果你妈不信佛法,你是否也能学他老人家在因地上那样,不顾世间的福报,就为其妈发大愿。如果你能这样,地藏菩萨你就学得象了。2.同样,你还要把《地藏经》的每一句话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诵《地藏经》有二十八种利益呢?你要读透整本经。比如为何能“五者、衣食丰足,八者、无盗贼厄,”因为他老人家“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他老人家如是劝说,如是行持,所以能衣食丰足,无盗贼厄。我们诵地藏经,也就要学他老人家,受此这两句,这个是因,果报也就自然现前了。经上的很多功德也要以此类推去修学,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才叫做诵《地藏经》。不能犯“有口无心”的错误,到时得不到利益,还反过来怪起菩萨。更造罪业!!!
# u. Q" D9 g+ ^- l! N7 L3 U3 R1 p9 J
9 ]' B2 {: ?5 L% y/ W! \' f" p
( l9 j5 I5 z3 w! S# m9 X4 c7 s- X$ l% q+ D. J5 @* N4 R
《弥陀经》亦复如是。西方极乐之所以能依正庄严,我们要找出其因,那么我们要学阿弥陀佛,也就要《弥陀经》落实到生活中。――――
0 Y5 s" w) s8 I) ?- Z$ {$ o1 H- t' v/ C6 B

8 X' m% z9 l. n' X8 q
. p8 E" |2 \2 ?# K: }以上是我今天的感悟,我师父今生第一次表扬我。这也是我苦思如何把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的体会,毕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现写出来,供养各位师兄!请师兄们指正批评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9-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nianfo兄慈悲, 写出来自己诵经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很受启发!

我自己也体会,学佛从看书了解佛法,到开始跟着善知识学着诵经,心里有个历程。为什麽诵经,明白道理不就完了吗? 引用世间一句常说的话,佛门也常拿来引用:“诵经千遍,其意自现“。 诵经时不思维,不琢磨。诵经就是诵经,诵久了之后,经中所现境界和义理自然而然会在你遇到外面境界时而显现,或经中的话回脱口而出,马上知道该如何做。好像入到自己的八识心田里,等于佛所说的话完整存入了自己心底。
' r0 R* O$ A! T0 a4 G
+ _# p3 b0 `# v9 S记得刚开始诵《地藏经》的时候,一到中,下部时,就打瞌睡,甚至睡着了。这明显是业障现前。直到后来才不再次困了,颂得也欢喜了,甚至睡觉时还会有些感应。 8 L' y4 r+ s1 h$ n/ Y, R
& z: {# s+ V# q
讲个故事给大家,在多伦多时,我们那个佛堂和地藏菩萨很有愿, 会经常有同修梦到有人,或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来托梦让超度。所以佛堂就经常会组织大家颂地藏经,我以前总梦到猫,而且很不好,有时是黑猫,有时会向我扑来。 在和大家诵第2部地藏经时(也奇怪,在佛堂诵经我就不困, 在家诵肯定会困),晚上刚入睡,就好像看到一样,梦到一只猫在佛堂外的栏杆上趴着,好像在听经,我还担心它会掉下来,因为佛堂在三楼,一下子醒了。很清楚的不得了。 打那以后到现在,就没在梦到过猫,我想可能它听经,被超拔了,不再跟着我了。1 h% Y( ?# m- J$ b" F

* ^0 ]7 O  O2 {0 I诵经的感受相信是“不可思议“ 的。现在每日《阿弥陀佛经》和《四十八大愿》是每日的早晚功课, 希望自己可以加紧用功,每日精进,不浪费时光,早日和弥陀愿力感应道交,以期自利,利他。才真正可能去作到,上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下济三途苦。& H6 K) [- r* w7 \. U$ Z

& D, g) |: w2 B! g只愿自己不伪作佛弟子!在此随喜nianfo兄,供养各位善知识。祝大家每日多多诵经,福慧增长,法喜充满!) w/ K) ^+ }9 ~* _+ u, G4 U/ Z

% p! e  Y2 I7 Y! S- p! R: |
$ s& x3 f) Z* b' y$ _/ |% ?5 Z

2 P4 k) D) i5 q$ P- W. j  A  l1 e1 H$ R[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07-9-1 23:28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9-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绿菏 的帖子

楼主说的是"要深刻理解经文的意思。"你要把经中的每一句话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这都是要思维,琢磨的。另外,诵经和念佛都不应该企求感应。这样容易入魔道,也是业障现前的一种表现。应该认识到这都是虚妄分别。下面转贴一份别人对读经的体会。" Y1 }/ P% A7 ^( V
5 s9 o; m6 }6 e+ ]/ K4 Y$ u
“熟”要生“巧”,不可生“惰”
, Q' J  q8 q8 l# G+ R2 F( X5 N! m# f3 Q1 Y2 i# h
包丁解牛是对牛的结构了如指掌,达到游刃有余,这便是熟能生巧。修学佛法,念佛、持咒、诵经同样是以熟为宝,所谓“读经千遍,其意自现”,可见“熟”是修学的重要手段。5 X4 |( p7 q) g7 K7 |
: w, w- W. s4 B) _; g( \" F- z
% F+ n; l! v9 F- W* M; }4 p
许多同修在“熟”上很下功夫,整部佛经可以背诵出来,但对经义还达不到“其意自现”,还达不到修学的目的。什么原因呢?在多种原因中,由于“熟”,使人落入习惯“熟套”之中,也是一个原因。具体讲就是对佛经过于熟悉,诵读时,嘴里念着经文,心里却打着妄想,等意识到思想溜号了,才去收心,而渐渐的思想又自由驰骋了,念佛、持咒也常常发生类似现象。末学诵持《金刚经》,初起时非常认真、专注,对字句的不熟悉,怕遗漏一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文非常熟悉后,思想就常常开小差了,诵持《金刚经》的作用反而减弱了。造成这类情况大体是:人的思维对新鲜事物反应敏感;对习以为常的事物则反应迟钝,容易形成惯性思维。诵经、念佛只流于形式,就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二是缺少专心致志。法师在开示念佛方法时曾说:“佛号从口中出,字字分明,入耳亦入心。”一部佛经是常读常新的,随着认识程度的提高,对佛经的理解越来越明确,这就要求诵经时用心去读,求熟不求快,字字句句读得了了分明,思想意识贯注于佛经,如读“获宝秘籍”。8 l( S7 |: H5 O3 ]  R* a

5 Y6 e* i, X. F
% C3 D9 v, w0 `; M$ d熟悉了,不一定理解了;理解了,就一定熟悉了,读经以理解为前提,对佛经的熟悉只是理解的一种方法,把功夫放在“又熟又快”上,是不完全正确的。末学诵持《金刚经》的方法是,在熟悉的基础上,不求快,以四十分钟诵毕为准(一般用十七分可以诵完),一个字,一个字去读,而不是一句一句去读,要出声,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大声读,妄想一来,从头再读这一品,思想高度集中于佛经,就养成了专心致志的读经态度,对佛经的理解也就加深了一步。
# N. q, W& |# _! W  e9 H5 h4 a8 H  A) g1 d8 e
, s% [9 h9 o) c" B; U7 m
熟悉佛经是对佛经内容不再陌生,不是诵经的目的,“熟”只是理解佛经的辅助。诵经使心灵更清净,智慧得增长,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熟”不是究竟的方法。 “熟”要生巧,“熟”不要产生“惰”,用心是最关键的,明确诵经的目的,认识诵经的重要作用。对待诵经不同于世间一般的技艺,诵经可以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高度的认识,产生高度的重视;高度的重视,产生高度的专注;高度的专注,产生高度的受用。
7 B6 ]( j4 y  B2 z) k  P* P% e$ {: v6 g+ V* @
我亦凡夫,修学佛法一路摸索走来,坎坷曲折在所难免,只要有正确的信仰、深切的愿力、不断修正自己的具体行动,问题总会迎刃而解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原帖由 绿菏 于 2007-9-1 23:15 发表 [url=http://www.vodgo.comwww.edmontonchina.cn/redirect.ph ... 723&ptid=107753][img]http://www.vodgo.com[/img][/url]
: _/ V. s7 h4 z多谢nianfo兄慈悲, 写出来自己诵经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很受启发!
( s9 _  m/ g6 V8 h; P! j6 C ...
6 k6 n! j( H% \% P
# C" e4 G) |& ]( {
# X  z. y* Z. W% L
对不起,顶楼是转贴,粗心大意,忘了说明这一点。忏悔!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答问:! J  b; C- n7 s$ q
3 m1 @! `6 h+ X; u" `8 i
问:底下一个问题,老法师说佛经没有意思,但用起来却是无量义,读经不要想意思。又说读经要会转境,要依教奉行。请问读经不想意思,如何依教奉行?
& C3 k) L5 Y2 {0 e. f
% z2 D0 f) L3 X! G7 f" O7 t
* S4 H+ E7 {7 B   答:你不必去想,你读的时候,知道多少你就做多少,就好,不要用自己意思去想。你愈能够去落实,意思就会愈多,自自然然你能体会到。不要用第六意识,用第六意识永远不能开悟。所以读经最忌讳的,就是用思惟。老实认真去读,为什麽?读经帮助你修定,你不读经的时候,会胡思乱想;读经的时候,我整个精神意志集中,就把念头打断。如果念经还想里面的意思,不是又是乱七八糟,又是胡思乱想吗?你的念头怎麽能打得断?所以不应该去想它,那你叫会念。
8 a8 {6 e5 K- [  g; R, P
/ Y6 N. {* t! Q9 F) D) i$ W* p$ J$ a. j2 U7 E
  所以念经,我常讲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会念的。你念一个钟点是一个钟点在修戒定慧,念两个钟点是两个钟点修戒定慧。想里面的意思,那是什麽?那是讲经的人,他要去研究研究这个怎麽个讲法。所以讲经的法师很难开戒定慧,不容易。他要会修的人,他必须每天自己的功课,读经,绝对不想;讲经的时候可以做一点研究工作。如果说定慧的功夫愈深,经文一展开,意思就往上涌,不用你去想。你预先想的、准备的,可能上讲台一句都用不上。所以,清净心、智慧要紧。现在时间到了,下面还有几个问题,我们留着下一个星期五再来解答。

9 ]. C3 z9 e; B# J/ Z
8 m4 E! _2 m! U[ 本帖最后由 nianfo 于 2007-9-2 02:09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法师:
: m% i. Q# S7 W& e
+ Z6 s' x3 y! G* r5 |) r' [# v●弟子在礼佛忏悔或读诵经书时常有很多妄想,不知要如何做才不会有妄想?(弟子学佛不到两年)3 w9 _' g3 X$ H$ Q9 c! T0 f* B
答:你学佛两年,妄想这么多是很正常的现象,到什么时候妄想才少?大概学佛十年、二十年。你时间不够,这个事情很正常,不要放在心上。不要为妄想忧虑;为妄想忧虑,你的妄想愈多;妄想来的时候根本不理它,妄想就没有了。你要把精神、意志集中在念佛,集中在读诵,当中起妄想,根本不理,你的妄想一年比一年少。所以功夫很得力的时候,大概总是三年到五年,一个小时还有四、五次;一个小时一个妄想没有,至少要十年功夫。所以大家要很认真努力。
/ @/ |* t2 i. s( G1 r在中国以前没有钟表,用长香,我们用香作为时间的单位,一支长香是一个半小时,普通短香是一个小时。所以我们拜佛、诵经都燃一支香,那是什么?时间,不要看钟。拜佛也是如此,拜佛也不必计数,计数很累,你心不清净。一面拜佛一面想我拜多少拜了,这就是打闲岔,你怎么得清净心?不能断妄想,所以烧一支香好。我拜佛拜一个半钟点,一个半钟点香烧完了我就拜完了,用这个方法好。(学佛答问21-279,2005.8.5香港)
& ]9 s! K3 f3 I( F. W7 }- A- R( W

: i- a& s# y& c0 O: E2 e7 I! Y8 ^[ 本帖最后由 nianfo 于 2007-9-2 02:09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净空法师:
, J6 `- {% f2 [; S# Q
5 X! H9 X  L8 m6 Y3、读诵大乘
/ W2 ^* _3 i, `0 G
4 @% S4 g4 I; Z0 `! ~) ]  x3 J底下说的“读诵大乘”。读诵大乘是菩萨重要的修行方法,这个菩萨行门无量无边,佛在大经里面,就是举这个纲领也举了很多很多,为什么单单说个读诵?像《无量寿经》上讲的有受持、书写、供养...,说了很多,为什么单单说读诵?为什么不说受持?不说书写?不说供养?那么我们就晓得,佛说种种纲领之中,读诵最重要。说老实话,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没有成佛之前,这个读诵经典他每一天都不废除的,他天天都在念。读诵就是万行齐修,不仅仅是戒、定、慧三学,三慧一次完成,它是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这一次就修圆满了,这叫圆修。8 a; A/ X$ y& A& V) E% k
0 K! ~2 C: d: _, s' n
这个大乘经典很多,浩如烟海,我们从那里读起呢?佛法在中国有十大宗派,大乘就分八个宗派,每一个宗派里面还有许多法门。我要先问你,你的学佛目的在那里?这个很重要,学了之后一定可以达到你理想的目标,这个东西学了才管用。这没有目的,那就无从下手,那从学佛常识看起吧!慢慢来吧!你还没有选择嘛!一定要先选择一个法门。你修学那一宗,你就读诵那一宗的经典。为什么呢?这个样子解行能够相应,成就快速。所以在过去,学天台的,他念《法华经》;学贤首的,他念《华严经》;禅宗的,念《金刚经》;净土宗的,念《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你学那一宗?你的方向目的在那里?你选择某一宗主修的经典,你去读去。所以一切大乘经随你自己选择。最好的选择是适合自己的兴趣,适合于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程度,还要适合于自己的生活环境。那么你这样选择,修学就非常愉快,容易深入。选择不恰当,对自己没有好处,会带来很多痛苦。佛法教给我们离苦得乐,绝对不会教我们离乐得苦,没有这个道理的,这是同修们要把它记清楚的。如果学佛想得身心快乐、家庭美满、事业很顺利、社会很祥和,如果目标在此地,那我可以告诉你,所有大乘经典统统都可以办到。; t- ~& g  H, s* L1 f/ V

; x6 F3 ]% ^2 O0 \但是修学大乘,此地‘读诵大乘’,不是说所有大乘经都叫你去读诵。这样修学呢?对于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你就有误会了。诸位要知道,此地讲读诵大乘是对菩萨说的,对明心见性的菩萨说的,不是对我们说的,我们如果明心见性了,所有大乘经典统统来读诵,没有问题。说实在话,这一部《大藏经》要多少时间能够把它念完,完全贯通、通达呢?在我想像当中不需要三个月就全部通达了。你说为什么原因呢?因为他是菩萨嘛!他一通一切都贯通了嘛,他没有障碍。我们今天去读《大藏经》,说实在话读一百年也不会通。你问什么原因?那不是菩萨嘛!这要搞清楚,因此我们现在不是菩萨,我们要不要读诵大乘呢?行,可以读诵大乘。我们是大乘的凡夫,不是小乘凡夫。" S; y3 T. n# `+ Z
+ A9 \2 |# |* n4 c3 j& M
(1)发弘愿、修品德
' ?$ x  Z7 u2 U/ |: J
" j# t+ A8 U. ^2 `3 r大乘凡夫怎么个学法呢?佛教给我们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不但是愿,也是修学的次第。佛教给我们先发心,发什么心呢?发慈悲心。把我们的心量拓开,不要念念想个人,念念想自己,这个心量太小了。所以第一个叫我们发一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什么叫度?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成人之美,要去协助他,去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要发这个愿。这个把自己的心量拓开,使自己对一切众生生平等心,生清净心,然后才开始修学。
, g: P# S5 g; F- p: T: {  R, R6 b) J1 U1 J
修学从那里学起呢?从品德的修养做起。我们中国人常讲品学兼优,第一是品德。孔老夫子的教学四个科目,它有次第的,第一个是德行,就是道德的教育,这是主要的。第二是言语,言语要有分寸,一句话说错可能引起很大的误会,可能引起身家的败裂,可能引起国际的战争,所以言语非常的重要,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第三政事,政事就是我们今天所讲技能,我们将在社会上学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第四才是文学,我们今天讲的艺术。我们有品德,有生活的能力,有技能,然后有多余的时间才可以学艺术的欣赏,使我们精神生活能够升华,儒家教学这是四大科。佛法教学跟这个相似,你看首先教你‘烦恼无边誓愿断’,断烦恼,我们现前这个阶段烦恼太多,我们修学的重点是要把烦恼给断掉。烦恼断掉之后,我们的清净心现前了,清净心现前这才有能力学法门。
2 u: N3 Z( N# M. H
9 A8 V- t$ N4 \0 c4 _  L, ]0 O‘法门无量誓愿学’,刚才讲了,那一部《大藏经》三个月就通达了,就有这个能力了。所以求学是要有次第的,要懂得从那里入门。我们今天下手,诸位一定要记住‘一门深入’。深到什么程度呢?深到自己心地清净;一定要把自己的分别、执著、妄想除掉。所以中国古时候,佛家的教学跟儒家的教学,相同的地方非常多。佛法教学,五年学戒,现在没有了!所以今天学佛的人很多,有成就的人不多。原因在那里?这一个基础我们把它忽略掉了。五年学戒,学什么戒?老师的教诫。就是跟著老师,不能离开老师,老师指导你的,你要认真去学习。这个五年学戒,不是经、律、论的律藏,不是那个戒律,而是守老师的教诫。通常老师教什么呢?这就看宗派不同。譬如你学《华严》的,这五年当中老师叫你去读《华严经》,把这一部经从头到尾念得很熟,念到能够背,不给你讲意思,天天叫你念。除了念经之外,就叫你工作,常住里面许多工作叫你去做,工作是修福,工作是磨练你的耐心,叫你修忍辱波罗密。读书是把你的妄想念掉,你不念经就打妄想;尤其那么厚厚一部经,一天要念个七、八个钟点,不能念错,那你就没有功夫打妄想了。用这种方法把你的妄想、烦恼去掉。念经是个方法,目的是去烦恼,恢复你的清净心。你要学天台宗,叫你念《法华经》。这个净土宗,我就叫人家念《无量寿经》,在一切经中,以《无量寿经》为第一,《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是属于同部。《无量寿经》是第一,《阿弥陀经》也是第一,因为它是同一部,所以你念《无量寿经》或者念《阿弥陀经》都好。《阿弥陀经》呢?那念的遍数,就要更多了;或者是念《要解》,《要解》,你看印光大师的赞叹,是《弥陀经》古今注疏里面注得最好的,第一注解。印祖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作个注解,也不能超出其上。’是把这个注解赞叹到了极处了。所以念《阿弥陀经》,我们就希望连《要解》一起念,这个份量也就相当了,否则的话经文太短了。太短了,我们修学的时间就短。《无量寿经》很短,不长嘛,所以我要求大家一天念三部。' B1 J# w; H- ~; P6 _

, \( c9 L2 n* M0 a(2)舍识用根——读诵大乘3 M! C0 _3 G% e3 ~* Y5 G9 h0 e
4 |7 ?$ c6 E. O( C& R+ P/ D4 z" A) ^
你要晓得读经不能够求解义,念经是三学三慧一次完成,修行的时间是愈长愈好。读诵是修行哪!读诵的时候不能求解义,一求解义,这个读诵的目的完全破坏了。为什么呢?你一起分别,就落到意识里面去了,这个就错了。说老实话,读诵经典的时候,就是禅家所说的‘离心意识参’;我们跟禅家用的手段不一样,目标是一样的,是在参禅啊!我们用读诵的方法在参禅,这个真是妙到极处了。参禅是什么呢?离心意识叫参啊!我们读诵离心意识,读诵的时候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不执著,不用第七识;不去思惟想像,也不落印象,一直念下去,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识。岂不是离心意识吗?眼睛看得清清楚楚,念的这个句子,耳朵也听得清清楚楚,一个字也没念错,一句也没念颠倒。给诸位说,这就是交光大师所讲的‘舍识用根’。我这个时候用的是六根根性,我用的是见性,见色性;用见性见,用闻性闻,高等的修行啊!几个人会啊!. u  m& _0 T( F0 m8 Y  f
2 p# J1 v1 c! e1 @5 ]
‘舍识用根’。盘腿面壁可以舍识用根;读诵大乘也可以舍识用根。用熟了,就可以把它用在生活上,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统统舍识用根,那就是菩萨,名副其实的菩萨啦!把这个方法应用在生活上。所以你才晓得,读诵大乘是菩萨修行重要的一个方法,因为在十个宗派里面,禅宗只是一个宗派,其余九宗都属于教下,都没有离开经典。所以这个地方它不写观心、参禅、参话头,它写的‘读诵大乘’。那就是说这个大乘菩萨里面,依照经论修行的,占绝大多数,只是方法不相同,它的精神、方向、目标全部都是相同,都是舍识用根,都是离心意识,这个叫真正修行,读经是真正修行。4 K: K- }$ k0 {9 U
6 {% D3 P- {; W& ^3 ^9 M- M
心意识舍掉了,与心意识相应的心所,当然都不起用了。所以读经会入定啊!你要不相信,也许听说过吧!智者大师念《法华经》入了定,他要用心意识去读,他怎么能入得了定呢?他读《法华经》会入定。我们念经为什么入不了定?我们是用心意识在念,所以入不了定;人家是离心意识去念,就我刚才讲的那个方法原则,他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入定了。在定中,他有感应,他参加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法会。他还听了一座,出了定告诉人,释迦牟尼佛这个灵鹫山,灵山一会还没散啊!他还亲自参加了。说实在话,释迦牟尼佛每一次法会都没有散场,问题就是你有没有能力去参加。《弥陀经》的这个释迦牟尼佛的弥陀法会,也没散;《无量寿经》的法会,也没散,看看你们那一位有能力亲与世尊的法会。) l/ b, Z7 Y8 H8 e" V+ k

' L+ |; b% s% y; Z6 r  D) n! P不明了读诵大乘,所以他不愿意念,这个实在是智慧浅少,不知道事实的真相。念到心清净了,念到定、慧成就了,念到破无明、见法身了,他还是念;即使证到等觉菩萨果位了,他每天还是要念,始终不离开,这是这种修行方法。
2 Y; N: s# C1 M& r( p( m6 U- Q3 Z
1 a# `! x" \! S( X, k8 }" X那么净宗也许有很多同修听过,没有念经,单单念一句佛号,他也成就的,没错;单单念这一句佛号,谁呢?最初提倡的是大势至菩萨,他那一句阿弥陀佛,或者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是离心意识;如果不离心意识,那叫什么修行?不离心意识,怎么能够‘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呢?没这个道理啊!所以诸位要晓得,念这一句佛号,也是离心意识念啊!念经、念佛如此,听经还是这个样子。大家听经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呢?用心意识听。别说听这一辈子不开悟,生生世世听上无量阿僧祇劫,还是不开悟。+ L& b* i: q/ W! M( H

7 I9 A! n4 y- |9 Z7 `8 t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给我们讲得好清楚,那是讲对听经的人,要怎么样听呢?‘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就是离第六意识;‘离名字相’,就是离第七识;‘离心缘相’,就是离第八识。还不是舍识用根吗?这个就是清清楚楚给我们显示出来,听经也要离心意识。心就是第八识,意就是第七末那识,识就是第六识。听经也得要离心意识听,离心意识,说老实话,是修行。听经是修行,读经是修行,念佛是修行。修什么行呢?把心心所给舍掉,这就是禅家常讲的从根本修啊!我们晓得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尽是过失;那个过失的根源在那里呢?根源就是心心所。所以它这个修行方法,是从根拔起啊!连根把它拔除。由此可知,绝对不是只有禅家从根本修。所以禅宗常常轻视教下,轻视净土,他不晓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是用参究观心的方法,从根修起;人家教下用读诵,念佛的用执持名号,也是从根本修啊!不亚于观心,不亚于参话头啊!" c( w* L* _$ ]) I4 n  z" z

5 H  c1 z0 I2 a; M, z- U凡是轻视别人的,他会不会成就?他决定不会成就。为什么呢?因为真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里来的轻视别人呢?这个轻视,总有分别、有执著,才会轻视嘛!那么由此可知,他禅参得再好,他心意识没离开;没离开,他那个禅不管怎么参法,不会开悟;得禅定是可能的。为什么呢?用心意识可以得禅定,四禅八定,阿罗汉的九次第定,都是用心意识修的,都没有离心意识。离心意识,那是上上禅了,不是阿罗汉、辟支佛祈能够证得的,这一点诸位要知道。你要是果然明白了,你对于参禅的人讥笑你,你也是合掌阿弥陀佛,不去跟他计较。为什么呢?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碰到外面人,说我们是自了汉,说我们是小乘,我们也欢欢喜喜地‘阿弥陀佛’就结束了,不要去计较,用不著去跟他辩驳。正是六祖所说的,看到这个根性好的,可以给他说的,这才能给他说说;看到根性劣的,不能说的,合掌令欢喜就好了,不要与任何人争论。争论,决定违背了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啦!这个争论决定是迷惑颠倒,只有迷人才会争啊!悟的人不会争。迷的人,心里面才有意见;悟的人,心里没有意见,悟的人,心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心里面还有许许多多东西的,这没悟啊!: V9 N9 f: r2 f( ^+ M

4 z6 l8 ?- Z1 W* T+ `那么这一句是说明菩萨修行许许多多方法里面一个重要的方法,今天告诉诸位了。果然念这个经典,离心意识念,你会得定,会开悟。如果念了不少年了,念了不少遍了,我怎么还没得定呢?怎么还不开悟?我就晓得你这一生是不会得定,也不会开悟。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离心意识,还是用心意识在念啊!离心意识、一味地念下去,一遍一遍念,绝不起一个妄念,功夫成熟了,水到渠成,自然得定,自然地开悟,到时候豁然通达啦!心里常常想著,我什么时候会开悟?什么时候得定?这都是打妄想。读诵里面加上妄想,这个妄想就是障碍啊!有人念佛,发心求一心不乱,这个人一生当中决定得不到一心不乱。为什么呢?阿弥陀佛里头,掺杂著一心不乱,这个很糟糕啊!给你说不掺杂,不掺杂还得要掺杂个一心不乱。
, g0 I6 L8 f9 C" S% B
' h* y, a2 W, @) \所以,这一切错误、一切不成就的那些因素,一条一条都把它找出来,找出来之后,统统把它消除,我们障碍就没有了,这业障就消了。业障,说老实话,绝对不是说你去拜拜《梁皇忏》,拜拜《水忏》,拜拜《大悲忏》,业障就消掉了。消不掉啊!从前的人拜忏会消掉,现在的人消不掉;从前人念经会消业障,现在人念经消不了业障;从前人念阿弥陀佛消业障,现在念阿弥陀佛也消不了业障。你知道原因了吧?用心意识,就消不了业障;离心意识,业障就消除了,原因在此地。
- d( U* T1 N" E7 ?. N
: X7 Y3 ?0 W( A( A" g: T1 M你要晓得什么是业障呢?业障就是分别、执著。用分别、执著,怎么能够把分别、执著离开呢?这个话还不能听错,听错犯的过失更大。唷!不分别、不执著,好了,父子也不分了,男女也不分了,那还得了吗?你去打仗连敌人、自己人也不分了,这不是糟糕了!那就犯了大错了。自己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分别,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随著众生分别而分别,随著众生执著而执著。自己有没有呢?自己决定没有。这就对了,这是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分别、执著,并不破坏众生的分别、执著;众生有这个分别、执著,他才能建立社会的秩序,世间才不至于乱。如果我们真的给它分别、执著,那就错了,那就永远不能够超越世间了;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这超越世间了。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搞清楚,不要误会了,那么这一句重点还是劝勉我们要认真去读诵,要晓得怎样去读诵,才能收到真实的利益。
* z5 |4 u2 h/ a! B4 {7 i- Z% _! M7 v& \: a" F" a' O$ j
用读经这个方法修定,用读经这个方法断烦恼,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到你烦恼断了,心地清净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思维经义了,你不会把经的意思想错了,因为智慧开了;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心地不清净,不要去胡思乱想,你所想的全是妄想,全是把佛经的意思错解了。那么我再告诉诸位一个老实话,所有圣人的经论完全没有意思;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就有无量义,这个跟世间书不一样。我们初学,譬如说我们今天是读《无量寿经》,我们读得很有味道,里面的东西我很懂得;我再学个一年、两年,我的程度高了,看到里面的意思愈看愈多,愈看愈丰富,原来它的意思是没有止境的呀。假如它有意思,那就一个意思,就永远不会有第二个意思。因为它没有意思,所以它有无量义,随著你的心地清净的纯度,随著你境界的提升,你会看到它圆满的义理,愈看愈广大,愈看愈圆满。经典的受持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你念不厌,念不倦,道理就在此地。6 p8 ~( _6 e) V, v9 G# S6 k1 s

" n) q0 F* B" o" v/ U1 c9 _诸位要想深入经藏,那我就劝同修不要看经打妄想;我们初学要读一点古人的注解,研究研究是可以的,作为辅助。我们初学是以修定为主,修清净心为主,一天用八个小时来修清净心,修定;研究注解、注疏,研究经典的理论,一个小时,顶多两个小时足够了,那是辅助的。这个辅助是怕自己老是在念,念到自己不开悟,念到自己兴趣没有了,会退转了,所以叫你读一点注解、听听讲,调剂调剂,目的在此地,不是叫你真正开智慧的,这个是一定要懂得。品学圆满了,这就成佛了。‘佛道无上誓愿成’。读诵大乘一定要知道我们现在在什么程度,应该要如何的修学,我们才不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这一生当中才真的能得到殊胜的成就,殊胜的利益。
8 G7 r9 i" w4 [$ F

( l1 S5 K( u/ ~# w6 \[ 本帖最后由 nianfo 于 2007-9-2 02:08 编辑 ]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7-9-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老法师开示的详细

好,重新调整心念。“离心意识念“。这点自己要记住,要去练习。
: s! ]$ u; F  ?, W) I4 x/ Q8 o6 m8 `3 b+ n( p
感谢老法师及各位师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5 22:30 , Processed in 0.13449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