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9-1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种善因-结善缘-得善果 --听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讲座有感-
6 E( l" a8 K& I, k5 Y: R" H0 n0 c# F- H3 B
种善因-结善缘-得善果8 `& i+ Q. E g( c' B+ ? ^
5 a0 q* L6 r }; N
) r3 n8 D8 X. y% i2 k
( c' `2 J1 [" H
听“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讲座有感9 H+ O; V* l8 f. f* D: m
! T |9 e: }* @+ I 8 H; N1 Q n! M7 i5 W$ J( k
# b6 r, y" W: V0 t
潘宗光的办公室内挂着一幅书法,上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潘宗光正是将对佛学的研究与管理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提出了一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管理方法。$ z$ c3 V1 ~4 v1 f- N" v% d% N# Y
9 G+ P7 X1 m3 l" |9 {3 B, H& p
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7 r/ H1 G; E8 }% _/ p4 j* W$ P h% K
在理工大学担任了15年校长,潘宗光最大的体会与感受就是:“管理”不是控制技术而是艺术,只有把“智慧”和“慈悲”用于管理实践,使经济管理升华为人文管理,才能构建和谐同心的团队氛围,提高工作效率与核心竞争力。
' X$ |, ]/ e& p7 t+ l1 O 他说:“做好一个大学校长不容易。作为一校之长,经常要面对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潘宗光的处理方法很简单:做每一件事时,都要做到慈悲为怀,帮助他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实现“度他”,实践由下而上的管理,更多地在精神层面关怀员工,营造“归属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在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包容、有量。- n2 y. J" R$ w* J$ ~
潘宗光说过,如果只站在校长或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往往会失之片面,只有经常与学生和教师们沟通,了解大家的意2007年7月20日,有幸听了潘宗光教授的一场精彩讲座,感受非常深,并得到了他写的《心经与生活智慧》《心经与企业管理》两本书,欣喜不已!/ s% V% @$ H. S Q# e
2 g1 `0 b1 b* } z" e+ K
7 _, o/ X! r( ?% o& A! v( X, k: Y5 ]. {
潘宗光教授是一位很出名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从1991年开始担任香港理工大学的校长,对香港的大学教育有着独到的思想;而且还因为他是享誉世界的化学家,同时,还因为他是一位有着发人深省人生哲学的佛教徒。见和看法,在处理问题时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做出的决策才会比较客观和实际。为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勇敢地提出让校董师生为自己的表现评分
6 r) ~5 q: H9 ~- M( o 潘宗光始终认为,他个人的最大目标是做好一个大学校长。- K0 E0 v5 L l* a* K' q
2003年,在潘宗光担任理大校长快满十二周年之际,他曾主动提议,让理工大学的校董、教师和学生们对他的工作和各方面表现进行评分。5 v. e* r% x4 j6 Z
有人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如果测评结果令人难堪,作为校长会很难下台阶。但潘宗光却认为,管理者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智慧,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熟悉不断变化的环境,实现自我完善,才能完成由上而下的管理,带领整个团队向前迈进。! T8 J+ G1 I) _% Y) C( `% q
结果,在最高分为10分的测评中,大家给潘宗光的评分结果为8.1分。而潘宗光却认为,这一结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他的自我评价是:“不是太满意,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后自己一定会更加努力。”
: v9 g$ P, ]4 ` Q 普及爱心,呼吁年轻人追求心灵高尚# W4 a, m. h4 ^
潘宗光有三个子女,个个事业有成。但更他自豪和骄傲的是,看见理工大学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社会,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才。
" P1 V& z0 a5 }. a/ ^( m/ R/ Z0 c- O 不仅如此,潘宗光还有着更广阔的胸怀和眼光。他深切感到,现代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资讯科技空前发达,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处在疾风般变化万千的环境中,如何使心灵平静自在,成为现代人的一个最重要的课题。
H( T6 }* @: P5 G, W) i 多年来,他到处举办讲座,以亲身经验指点青年人。他告诫年轻人说,只有改善自己的心灵,才能改善自己的命运和人生走向。唯有心灵的高尚,才会有人格的高尚。. b) c8 k& J/ \, X0 d' B3 H, m1 V
潘宗光还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给年青人提出了四个要求,一是掌握好专业知识技能;二是要培养自己对工作、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三是必须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能力;四是要有良好的分析能力,必须具有辨别好坏、是非、现象与本质的能力。
9 y, U9 ]/ x' e* F U1 U: t9 G! j; H! X: y* P5 b. a* B; H
他的理想是,为青年建立一座“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而他正在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奔忙。
) W8 T8 O& m G# x3 S9 N
) X% e' b5 E( U+ C, ?& A( b ■禅故事
7 ~: s. }+ x+ X) a, v, p
! \7 o& V4 G, G3 m7 m% a3 B 狐狸与葡萄园
0 b/ w9 g! p1 D- I
; p( b+ a; z5 K6 W) d3 q5 j1 M" } 有一只狐狸看到一个葡萄园结满了果实,可是它太胖了穿不进栅栏。于是它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使身体消瘦下去。终于能够进来了!好吃!好吃极了!”4 A, P! v& }6 F0 T
“吃得真过瘾,回去吧。”" g! n5 N; J" j; s: p k, b
哇!又钻不出去了……- }0 u9 j: j- V
狐狸只好重施故技,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 D9 h4 I1 W' @# r% s+ H
4 F: o# D4 [1 U8 \: x c
- {, f+ k3 K: _( }. }% ]; @" t' A# D9 l5 \9 C6 r9 p. q
结果是出来了没错,但肚子跟进去是一样。
1 E1 e" g7 J2 ~7 f* Q2 B/ u9 C7 s/ m$ e8 o% w' z7 \1 r
禅评:. U% Z% F5 U4 ]6 T/ Y; I6 a' T
- D S6 c+ ?, I. t5 z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赤裸裸的诞生,又孑然而死去。人死之后遗留下善行才值得称颂,无人能带走自己一生经营的财富与盛名。: H- C3 ^% O" k; J/ E) V1 \& O
! B* [0 x' N, ?$ x <潘宗光院士简介>他1991年受聘为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担任校长十数年来,在大学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潘宗光院士通过十年修习,对佛法和中国传统宗教文化也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在职业角色和兴趣爱好两者的相互作用下,潘宗光院士总结出了一套怎样把佛学思想和现代管理相结合、用佛学思想指导现代管理的独特理论。为此,潘宗光院士专门写出了《心经与现代管理》一书对此加以阐述,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佛学界和企业界人士的好评。为纪念和庆祝交大科技园新园区开园两周年,科技园特意向潘宗光院士发出了邀请,潘先生欣然答应并将刚刚第二次印刷出版的《心经与现代管理》和《心经与生活智慧》两书1000册作为礼品赠送给交大科技园。
# R" t! u& q& t) o) K0 f6 y2 o" F 专题讲座由交大科技园副总经理席保锋博士主持。在这场题为《现代管理与人生感悟》的专题讲座上,潘宗光院士认为,《心经》是整个大乘佛教的精髓,全文短短二百六十个字,却是所有佛经中文字最为精炼、组织最为严密、内涵最为深邃的一部经典,由此深究佛法继而用于现代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潘先生首先将《心经》中精要之处加以拆分和详细解读,探求经文中所蕴含的形而上的本质意义,然后转而过渡到"现代管理应该从中借鉴什么","怎样进行现代管理"这些实际问题上来,分析透彻,旁征博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指导作用,立刻引起了在场听众的兴趣和热情,整个讲座过程中掌声如潮。
, Z8 N+ z6 N2 U# T ?0 r 讲座接近尾声时,台下的听众纷纷踊跃提问,与潘宗光院士就宗教信仰、现代管理方式以及现代意识和中国传统观念的交锋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会场气氛异常活跃。随后,手拿潘宗光院士赠书的听众纷纷涌上前台要求潘先生签名、拍照合影,将潘先生围了个水泄不通。会后,潘宗光院士和交大科技园田晓皋主任、席保锋副总经理和阚卫东副总经理合影留念。9 K$ ~- K1 o+ p! ]
新闻链接:潘宗光教授,1940年出生,广东番禹人。196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大学化学物理系。1963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主修化学。1967年获得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做博士后研究。到六十年代后期,他已成为美国很有名气的教授。1968年,潘教授携家眷回港执教。1979年他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的资深博士学衔。同年,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授予他院士、特许化学师的称誉。1985年、1991年分别两次受瑞典皇家科学院委托提名诺贝尔化学奖的候选人。1982年晋升为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1983年出任香港理学院院长,1991年受聘为香港理工大学校长。1995-1997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1998年至今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为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特邀咨询委员。$ L' b2 w- h3 c0 O, Z
0 Y8 j, W: h2 h0 z( ^' v1 {/ \
" ?' _/ n: Z2 [3 S+ S0 F
- C3 B7 c8 `) L, ?3 o( P, G E
1 x3 l4 ~/ [/ f% E7 I8 @
潘宗光以科学观妙解《心经》 n+ q" H" A! l- z2 ? e
--------------------------------------------------------------------------------
$ }( @8 ]$ }% |# B
) L# ^) f$ ^* {* o* Y05年06月01日 . G( y- e1 R% ~' s; y
国际知名科学家、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近10多年来潜心研修佛学,他以睿智敏锐和客观实证的科学精神,探求和解说佛教义理,推动佛教人间化理念,正引起海内外佛教界和科学界的极大关注。
i- g( H/ a# C! o& H 潘宗光30日晚在理大综艺馆主讲《色即是空》的佛学讲座,以量子力学测不准定理、万有引力、相对论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阐述大乘佛教的心要经典《心经》,其深入浅出的精彩妙解,博得满堂上千各界听众的阵阵喝采,一时间在香江掀起《心经》热,人们纷纷争相购买和阅读他的著作《心经与生活智慧》、《心经与现代管理》和《佛教与人生》,以及《十二因缘》讲座录像光碟。
: }, w% C5 [4 `# U g* G1 ^ 潘宗光表示,现代社会人身处在疾风般变化万千的环境,如何使心灵平静自在不受困扰,从而提高心智的效率,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课题。佛教中有个故事,旗幡在疾风中飘动,幡下的人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答案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在动!这故事并非否定风动或幡动的外在环境变化,却是告诉我们佛教不是以外物,而是以心灵作为首要对象。佛教是心灵的智慧结晶,而《心经》是佛教智慧的精华所在。) ~# g* k- y6 ~5 _5 {3 `# s" E
谈到《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时,潘宗光解释,佛说的“色”即“物质”;物质不能离开空性而存在,空性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空”作为佛教用语,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意,不容易用语言固定它的含义。 n+ _5 v8 R ~ C
他说,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是虚无缥缈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这就像我们对“零”这个数字的错觉一样,表面看来它好像什么都没有,其实却是包罗万有,变化多端,任何数字与零结合起来,都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 \' N \4 u T+ l" J
随后,潘宗光又分别以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量子力学物质二重性、测不准定理、相对论、万有引力、物质与能量可以互相转变的原理,深入浅出地阐述“空”的无常性、无独立性和包容性。他指,基于因缘所生法,事物呈现出变化无常的表面现象,由好到坏,由爱到憎,看似两边对立,其实是互动依存,佛教称之为“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就是不要执著表面现象的任何一边,要深入认识其中的因缘,从而超越两边的对立,这就是与“空”相应。
; g: }# I% ~ S3 O5 U0 F! Y 从事科学研究数十年,研修佛学10多年的潘宗光说:佛教和科学的范畴虽然不同,但两者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潘宗光表示很喜欢《金刚经》其中一段经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并把它放在办公室座位后面,提醒自己处事勿太执著。
7 j) q" ]$ G q, f 潘宗光曾任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兼理学院院长,自1991年1月起出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他还是多家中外大学的名誉教授。潘教授潜心佛学,亦体验过修行的生活,曾到台湾、缅甸等地禅修参学;2000年赴中国河北省皈依柏林禅寺住持净慧法师。
. `* }0 D1 D4 Z q0 B 潘宗光近年来通过著书和讲座录像光碟等出版物,引导读者正确了解佛教大义,启发大众在日常生活中体味佛法,实践佛陀倡导的利己利人精神。
* o* I7 X3 ~1 i6 h m# V. w4 g' G- N/ ~$ \$ I8 B- q5 R5 ?6 W% a
+ f! e: j6 v$ Z* W" @/ T8 I, n7 s& ]* z& N' u) R. z6 y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讲演 ( 2006-7-20 20:57:00 ) 1 M0 I5 A; b( |( i6 i. I {
, J. B, B* ~' Z' b' |8 {
2006年7月21日(星期五)上午8:00柏林禅寺第十四届生活禅夏令营将进行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教授讲演,佛音大家唱语音室将网上直播,欢迎大家随喜听闻!+ S, a' r0 o+ {! G* C4 ~& O
" J- b# A/ S) t5 o4 {0 }第十四届生活禅夏令营直播间http://www.fjdh.com/media/Upload ... ngjianrukou/fy2.htm% s0 x. F5 c- S4 d# d
2 j, s" V) c. z
佛音大家唱聊天室:http://t4972.bliao.com) {8 r1 \7 A7 |; P6 @7 s
" [ B7 r% c3 V$ b
潘宗光教授简介:潘宗光教授生于香港,自1991年起至今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并担任多所中外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2005年,潘教授应邀担任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的名誉所长。+ {6 e0 m, J( R+ a
* b- @. U( m8 r, V. z+ d* U潘教授早年于香港大学毕业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等深造,获伦敦大学化学科哲学博士(PhD),后因其著作及研究成就卓越,再获伦敦大学颁发科学博士(DSc)的资深博士学衔。1985年至今历任香港政府科技委员会创会主席,并曾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负责筹办1997年回归的工作,于199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 y; R5 l2 f$ e" ]: Y6 j+ N' g
7 \2 ], C% Z; l6 s& m" z5 o" ^7 g) |潘教授潜修佛学十余年,深感佛教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须深入钻研及身体力行,著有《心理与现代管理》、《心经与人生智慧》等。由于有长期的管理工作经验,并对佛教智慧有较深的体会,潘教授能够较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近年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举办学术讲座,取得了较好的反响。(简介转自佛学研究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