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9)  鸡蛋( 0)
|
3 r3 f( K: h+ w0 x6 D
ZT 2月11日是我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纪念日。过去50年来,我国已有约10亿人学习并基本掌握汉语拼音。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海外不断升温… % }4 D+ z6 B* A$ C
…
0 I5 `3 E6 K7 M. Z& Z: F6 \* o( m( Q$ T( Z3 R
“汉语拼音好处大,帮助我们学文化。我们大家欢迎它,治好了几十年睁眼瞎。”虽然牙已经掉光、耳朵听不太清,山西省万荣县92岁的老人陈兜香仍然记着这首50年前用汉语拼音读会的诗。
9 v$ X: w7 [ K$ o1 }
# b3 L+ f5 `+ {1 T0 x 今年2月11日是我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纪念日。50年前,汉语拼音正式进入小学生课堂。同时,汉语拼音也在扫盲运动中发挥作用。到1959年底,陈兜香所在的万荣县21万人中,有14.4万人投入学习汉语拼音和普通话的热潮中。
) i' z& A1 u* W0 K6 X& b1 m' F
* \' v' U: J& d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说,过去50年来,我国已有约10亿人学习并基本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为我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文化、增进对外交流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3 ~# H1 K* i a1 B4 X! w" {
; l- r( P: E5 d) {) O 50年来,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教学汉语拼音,报刊刊头、商标图样上加注汉语拼音,广播、电影、电视和牌匾、商品包装、广告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等正确使用汉语拼音,组织编写出版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等用汉语拼音注音、排序的规范性工具书和大量的拼音读物,制定发布了人名、地名拼写规则和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规范标准,200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拼写和注音工具”的法律地位。 8 S1 d3 T; K6 n, i9 V
4 a; w/ y" F% ~* B, j% z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在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商品的包装都印上了汉语拼音名称;中药和西药的说明书上都有汉语拼音的药名;我国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汉语拼音打字、发送手机短信……就连美国的国会图书馆,也在20世纪的最后3年中将70万部中文书籍全部改用拼音编制索引。 : j$ X) K: v- g: L5 @
- A0 f. X1 M- c3 r 今年102岁的语言文字专家周有光已为汉语拼音的普及和研究工作了半个多世纪。他说,50年来,汉语拼音的应用扩大,快速惊人。原来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现在显著地应用于工商业领域。原来主要是小学生的识字工具,现在广泛地发展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原来是国内的文化钥匙,现在延伸成为国际的文化桥梁。
% v! s) c5 R; L9 R' ]5 e8 t2 O9 Y
# Y6 a7 |3 D% j1 J “一种文化工具,只要易学会用,适合时代需要,它本身就会自动传播,不胫而走。”周有光说。
- S G' o4 F& r
. |: h; u5 V6 t7 u9 |3 [ 2001年,在由中国工程院倡议主办的“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中,共评出了25项重大工程技术成就,其中“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仅次于“两弹一星”,居第二位。 * i! G" \1 v& f# f% S; A
o" t- f% X3 J 然而,汉语拼音的普及使用并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技术成就,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突出体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海外不断升温,致力于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孔子学院供不应求。 9 m( _ H- S) ]) R0 Y3 ?/ K2 ]. d3 V
$ G% D8 ?' C/ f# R+ b& `" k* H2 i" d
“孔子学院用汉语拼音作为注音工具,”周有光说,“中国的先贤孔子‘周游列国’宣教拼音。”
0 M# o; {( ^" [) F3 Q2 m: ~3 K: Z2 C1 Q" ?( ]
“汉语拼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它已然融入亿万人的生活,与我们朝夕相处。”王登峰说,“在中国迈向现代化、信息化的过程中,汉语拼音与我们一路同行。”吴晶
" K( p. }3 W( X$ j/ p* f9 X8 A! Q7 n! X
■相关链接 * `/ o- h5 Y4 m. l+ \
" p( @! e( q2 ]: ^3 y& L0 E 《汉语拼音方案》诞生始末 " p) B; u& o2 T: k
1 Z0 V) }7 u; ~% P3 j/ p 1949年8月25日,吴玉章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请示中国文字应改成拼音文字。
2 B& ~6 b( r0 j Y5 w8 q
0 s3 V5 t- i7 _4 u' A 1949年10月10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
2 | L% w: |5 q* p
3 j# x. K; @+ b 1950年到1955年,全国和海外华侨共633人寄来了655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从中选择了264种,编印成《各地人士寄来汉语拼音文字方案汇编》两册。 ! Y% t) T* q& I8 K" W
8 J5 D$ c* |6 `6 }& e& C) d 1952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下设的拼音方案组召开会议,通过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其中声母24个,韵母37个。 v8 ?' y' s% Y. G
% Z) m1 s, a( C8 h$ Y
1953年初,毛泽东主席审阅了拼音方案组拟定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他认为笔画还是太繁。 & f% e" \$ j* Z
2 G4 Z# x: }) e6 C+ V 1954年10月,周恩来提议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指示:要能标出四声。
- z: ]* Y3 j1 C) E& d
2 q' ]( p- `4 y8 p% @ 1954年12月23日,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吴玉章提出工作任务,这就是做好三项准备工作:1.制定《汉字简化方案》;2.制定《汉语拼音方案》;3.研究和推行标准音(普通话)的教学。
' T7 t. _/ x1 W" ?8 s8 M! G1 v9 x& o5 _" S5 q
1955年5月6日,刘少奇听取汇报后,提出三点意见:1.简化字要分期分批进行;2.学校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3.拼音方案制定后,要用来作试验,可以试译《毛泽东选集》。 6 e- X! q% T7 y( d3 t
8 R" E; k& q8 N' H, j
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确定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标准,从而解决了《汉语拼音方案》的语音标准问题。
( _% R! `/ ^: F# v) H
- N- V8 ?5 L7 [8 B 1956年1、2月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即《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一个草案(后来人们把这个草案称为“原草案”)。 . _8 C% ^' |6 s: g) l) y( T1 T3 l
- n1 T! j c2 c U* K. a/ y5 ?/ c# J 1956年1月20日,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中央政治局决定:首先简化汉字,推行书报横排,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公布后用在小学课本上,代替注音字母。 0 B4 G( e! @# L* l R
, `. Y! R( l" X2 Q q, C
1956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和《关于拟订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几点说明》,向全国人民征求意见。 O* B# e0 h) J
" K2 Z% G2 J# ] 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国会议第六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决议》。 # a" Y, `3 l- J4 }
( d3 n( ?8 c8 H 1957年12月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四次会议批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宣传工作计划要点》,拟定从1957年12月11日至1958年1月11日为汉语拼音方案宣传月。 ; r k4 N T+ C+ k& w |7 u% s
" j& l, d1 T" k
1957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和汉语拼音方案》。 4 Y4 @# P, u. l# M* C) n
+ e2 o& ^4 T6 a7 O- k6 I! ~ 1958年1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报告会,周恩来总理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报告规定了我国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 G& C( T1 j1 w( N: M. g
- i; S8 X' [% q7 X5 n0 n 1958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决定:一、批准汉语拼音方案。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在出版等方面逐步推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至此,《汉语拼音方案》最终得以颁布。语竹 (转贴:华声报)4 G% w# m5 A. {' g0 q* c# u/ G
# B9 u" H B _+ j' T[ 本帖最后由 ACLTA 于 2008-2-12 16:0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