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78|回复: 25

太极论、经、诀、歌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9-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太极拳论 王宗岳
2 x1 A# A2 L9 u6 x) l+ a8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 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1 e& c" `& o0 ?0 u0 R( H
5 I, R! }- X0 Q! i: V7 e[ 本帖最后由 小老儿 于 2008-9-8 09:30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勢行功心解 - 王宗岳
/ D! p$ s6 O8 V! n! l. D5 y+ T# u; N! Q+ o9 ?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
) N2 N' ^  \3 {7 ]4 `0 u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1 i3 J0 P- G: m0 Y6 ~/ V
精神能提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 J# c" L; B3 Y& C3 x( t$ A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動虛實也。
% P+ u  g4 j1 o4 _/ o! Y9 [2 Z發勁須沉著鬆淨,專主一方。: R+ h. k4 ^9 N, v4 s1 E4 i8 |
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 ^0 b# P) s/ @% k: p3 o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氣遍身軀之謂﹞。) w1 [* a9 ~" m* x% e+ x0 M
運勁如百練鋼,無堅不摧。" Q5 H& D% a" Q5 t0 y  H2 }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貓。靜如山岳,動若江河。% p6 [7 ?# `( E$ w4 P7 [/ z
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畜而後發,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6 ?8 d3 m5 t! V8 p/ n/ t  t+ c' E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摺叠,進退須有轉換。" T0 k( D# _. x
極柔軟,始能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z# V3 U4 n3 b- h
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4 u. }0 z. a! D0 Y- J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 R( q$ h* W8 R( {5 M
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以臻於縝密矣。1 P3 N: L8 R- L( _% \/ U: H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鬆靜,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
* Q! \7 E: Y$ e4 X) s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 B8 @7 U8 H5 t+ G- O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 ?8 t5 [  ~  k6 }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若車輪,腰如車軸。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拳论 / \$ z% Y$ b7 z: o! N6 d
. q7 E) ?8 ^' d! \# K6 `" t, g9 R
一举动中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後,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即加以挫之之意;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周身节节 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0 k/ w5 n0 e' e" B7 ~- Z
6 r4 }9 M5 o$ b1 y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 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 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 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打手歌 / @0 N. `5 A  m) o7 F
' b! n" S* S: j* H; c  }
掤捋挤按须认真。/ ]2 P1 `' A9 O0 R# c
上下相随人难进。
  G7 g0 _8 e( m+ p. v任他巨力来打吾。
9 `; S& g" }& v) l; E$ U, ^8 ?- b牵动四两拨千斤。& A! d) i4 ?( G/ [& p
引进落空合即出。2 i9 l1 D& b! J
沾连粘随不丢顶。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拳经总歌 ) b% f) n# Y( ]. @9 N4 s0 }$ D

& `: L6 `4 {# X( M0 t' f陈王廷著(明末清初时人,陈氏太极拳的创始人)* L1 b2 J; g  K0 [; w/ L

0 ~" m( F* o1 o- @* q9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5 _; T6 A* y0 l( v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搁横采也难敌。, s  N, f- w' f
钩掤逼沉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
. ]: H, x+ O9 x7 _1 X2 H* G) b* Z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o# ?( N& m% i8 W  ?
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3 |  c6 p/ Q3 ?( f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Y7 i- B) h: n& @7 L; G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p& z0 O) n$ W! W6 B& t
截前压後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 A8 c2 ]4 h( }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2 {4 _2 ~, O. T" u1 }& M" C
藏头盖面天下有,惯心剁胁世间稀。
  _4 Z+ I# Z: q+ C( j. s0 ^/ i5 U4 D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 G% B% a. F1 J$ A
* ^4 {: n. g, |3 U& f0 s( w, q【注:此歌见於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显受戚继光影响,为总括太极拳五 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及炮捶一路之理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势歌   8 l% f4 W1 b) Z7 R7 W3 k! M
清乾隆年间山右王宗岳1 P1 v  M* n0 h; y+ J( p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 m5 G9 n9 }" n) {9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1 @. m, g$ r2 K2 g$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s1 e4 ]+ {' s# Q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6 ]  ^0 T1 K, ]2 e: k, T3 q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 {2 n) Y& V* |$ N8 K1 o3 i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 C' ?* H4 i7 {& m' \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1 k' |; ~, y  S- z  [2 a- {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7 D. q6 a, D4 x+ x! e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 b9 Q, F! x& [7 A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8 A, M, B2 k% G: K4 M6 S6 g6 K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
  d. I8 Z2 o5 h) l3 h) L& ?/ a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  8 d* _) S/ ~) ]& o. Z0 v
清同光时期  陈鑫
  i& g3 T( P. z; s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於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 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其法有:进缠, 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 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或以为软手;手 软何能接物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於硬,故以为软手。其周身规矩 :顶劲上领,档劲下去要撑圆,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沉下,两手合住,胸 向前合;目勿旁视,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静气;两膝合住 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後合住劲,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 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至於手中,其权衡皆本於心,物来顺 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之阴阳相停,无少偏倚,而为开合 之妙用也。其为道岂浅鲜哉!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推原解 / R/ j; F% w: b
清 同光时期陈鑫
; u$ D/ z/ S2 U7 Y9 e* N. d太极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 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得以一拳目 拳也。其枢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天君有宰, 百骸听命。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百会、中极,一体管键。初学用功,先求伏应,来脉转关,一气相生,手眼为 活,不可妄动。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无害,充塞天地,配义与道,端由 集义,浑灏流行,自然一气。轻如杨花,坚如金石,虎威比猛,鹰扬比疾。行 同乎水流,止伴乎山立。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理精法密,条理 缕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中和元气,随 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 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临时制宜,只因素裕。不即不离, 不沾不脱,接骨斗笋,细心揣摩,真积力久,升堂入室。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太极拳总论
* M$ ~$ j" d8 X7 x' B" y陈鑫+ ?3 g- A& f! O' ]
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 {1 {. a. @7 M
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 }' g4 s) F' B' g7 L8 o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1 |- [7 C$ w) M# }
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
4 b& H" U0 |$ L  t& V  ~4 P妙手一看一太极,空空迎化归乌有。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用武要言
: M% h+ O3 A9 D8 ?2 h  k: T陈鑫* K/ m' I3 E0 R' e/ S$ B
要诀云: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挤而捺。
& R: i, v4 l  E3 ]9 w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後左右,一步一捶, 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
# P# T1 E* H, g, [4 Z, j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击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以巨炮直轰之势。 , X* `5 y1 D6 K8 V! H0 S
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规距绳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刚,能柔,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後可言拳术也。 9 F7 @1 w3 r* J+ k( \. @
- g2 J# p" c6 e' v: l6 r% \2 U, k. C3 Z
要诀云: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
+ V4 v* ]' i9 b# p3 V战斗篇云:击手勇猛,不当击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鹤下鸡场;翻江拨海不须忙,单凤朝阳最为强;云背日月天交地,武艺相争见短长。
1 B- B2 A$ [' U+ X3 t% O要诀云:发步进入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法中有诀从何取,介开其理妙如神。 1 n3 i8 ]4 ?& B. A' q7 _: m
古有闪进打顾之法:何为闪,何为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为打, 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
. j( ?  g; \% S古人云: 7 O2 K1 z7 y  \% h
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逃。
/ O1 V" A# |5 G: I' i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奇神。
" b" L) }; B, x起手如闪电,电闪不及合眸。袭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 4 q% P7 E& m0 e% d6 l3 c" P
左过右来,右过左来;手从心内发,落向前落。
: q7 ?6 ^; P9 s2 ?& n! y力从足上起,足起犹火作。上左须进右,上右须进左,发步时足根先著地,十指要爬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去时撤手,著人成拳。 $ I2 l, u: d$ |
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身为主宰;不贪,不歉,不即,不离。 ' F2 |6 m' c, A3 `+ V
拳由心发,以身催手,一肢动百骸皆随;一屈,统身皆屈;一伸,统身皆伸; 伸要伸得尽,屈要屈得紧。如卷炮卷得紧,崩得有力。 1 |8 m8 @4 |) }' U( {
战斗篇云:不拘提打,按打、击打、冲打、膊打、肘打 胯打、腿打、头打、 手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退涉打、截气打、借气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总要一气相贯。出身先占巧地,是为战斗要诀。
" S" @4 y/ k& p8 F: X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 8 [5 U8 B+ B2 b( U7 e
打手要狠,不狠则不济。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
" B2 P# }4 Q' G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发身:要鹰扬猛勇,泼皮胆大,机智连环。
3 O. e# `. c: z! A; u* d勿畏惧迟疑;如关临白马,赵临长板,神威凛凛,波开浪裂,静如山岳,动如雷发。 & ]' h1 W7 ?  c$ K8 m9 d1 f8 i( V
要诀云:人之来势,务要审察,足踢头前,拳打膊乍,侧身进步,伏身起发。 9 |: ^% d4 x/ w5 Z" t
足来提膝,拳来肘发,顺来横击,横来棒压,左来右接,右来左迎,远便上手, 近便用肘,远便足踢,近便加膝。 : q8 U* n- h- |/ _
拳打上风,审顾地形,手要急,足要轻,察势如猫行。 % `/ m1 P: E% i1 I& a5 }3 C, {
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齐到始成功。
. g9 G1 i, d9 o8 u) i' d- y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摧草。 ) E2 ~- x) O* O, i" P
战斗篇云:善击者,先看步位,後下手势。 5 v. z$ [+ [7 U) G- e. W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协并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
  B2 [& w7 v9 a5 ^% n3 R4 H3 E要诀云:操演时面前如有人,对敌时有人如无人. V& T" B2 l/ e4 D5 D
面前手来不见手,胸前肘来不见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
* l6 D+ O7 |+ A  @9 {* \" E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入,步要过人,头须仰起,胸须现起,腰须坚起, 丹田须运起,自顶至足,一气相贯。 ) C& t$ R7 @: P# g! S4 L
战斗篇云: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能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 ( `8 R$ M' x; R& P% C
先动为师,後动为弟,能教一思进,莫教一思退。 # y: o0 r6 t$ ^" {$ q, X. F
胆欲大而心欲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 0 |5 w1 A; x3 W7 U. l# I
一而运乎二气,行乎三节,现乎四梢,统乎五行。 " S( o5 l4 h4 w# D
时时操演,朝朝运化,始而勉强,久而自然。 0 _" S0 `3 H0 w" t' ^9 D9 f
拳术之道学,终於此而已矣。3 @) b  [: w/ m& r

+ G1 l  }  q8 m0 d[ 本帖最后由 小老儿 于 2008-9-9 08:28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十大要论
! H# g7 ^1 ]' d0 b: I陈 鑫
% s& x  L! I1 ~4 U
$ r0 x: O% f& z9 Z7 e: y, n第一章 理
$ r1 O( L( A1 H6 L7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 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 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 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 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後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 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己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後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後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於一气矣。 # `, \. `& m, [  p

3 k( m3 @" Y1 \) b( v# C第二章 气, Z8 x/ }3 {5 R1 d; H! S+ s2 |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 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於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 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 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 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c3 l! e" e$ ]+ q1 F) i- y  k6 \4 m# e% E7 ]- {9 N
第三章 三节$ C" ?9 _) Z5 R1 Y/ ~8 Z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 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 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膀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于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 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 至於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 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7 _. i- y2 g' P7 R, ]% h3 Y3 a
( d1 E1 }  ~% w1 b5 t
第四章 四梢7 _! e6 R) `, G- l! h; D
於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 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於梢,则实而仍虚?;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 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於五行,无关於四 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 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 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於骨而联於筋, 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 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 # b. Y& `  I' R) Q( N; x8 ]
, _( j4 E+ T6 |; H( u4 P
第五章 五脏
# o3 q1 j5 `5 y. A" v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 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及五脏之义而犹准之於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 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於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 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 。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 十四骨节为肾,至於腰为两背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 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然五脏之 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於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 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 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Y: _4 E% H9 S4 r; s; d
, j/ \4 n' t* b7 h+ {
第六章 三合; g0 ?( r# h! T3 A+ C6 Y" h+ r0 s9 L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膀相合,右肩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 执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v6 B7 k" D* n# Y; Y

& f2 k/ Q% B: a/ E+ B! y8 }0 Z第七章 六进! ]- p. x# J1 \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於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 此所以腰贵於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 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 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0 x0 k! X8 t0 ]

7 Q/ \5 j$ @1 ^/ r4 R第八章 身法
! e8 b, v8 `$ G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 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 而身有增长之意。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 直前。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至於反身顾後,後即前也。侧顾左右, 左右恶敢当我哉。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 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随时以转 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 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後。而後不觉其为後。侧 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现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 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 可置而不论乎。
  H' |: J% X; n( x# G6 T7 m7 p- G- B8 _& z) k+ H& F
第九章 步法
2 \& ^$ m) A7 j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 应战,对战,本诸身。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於手。而所 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於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 步何以示变化之妙。即谓观察在眼,变化在心,而转变抹角,千变万化,不至 穷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动作出於无心,鼓舞出於不 觉,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 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 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进,而後步亦随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 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 有定位矣。总之: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於步,灵与不灵亦在 於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7 u; t3 Y1 Y" R4 ~+ E2 e- e/ Q

6 Q0 D% O. ]# P+ D( z第十章 刚柔
4 H8 |7 Z4 w% |/ Q1 l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 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 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谙 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於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 无柔则还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 随,腾,闪,折,空, ,,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义
) S6 J3 I7 I* u- C9 g/ ?
% M7 O4 D! Q' b无形无象,全身透空。
4 |$ M" j% V2 ^0 r6 a5 G$ o应物自然,西山悬磬。$ z; I2 B  k6 c% W) d
虎吼猿鸣,泉清水净。& Q3 h5 y' S5 A4 i4 X/ e0 u. \, c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八字歌( K4 a5 Y2 g; U* {8 V% r$ f: P7 Q
棚捋挤按世间稀,
* l; m8 w* k8 H2 @/ T十个宜人十不知。
3 D( l$ b: k- A4 j% `! n若能轻灵并坚硬,
8 h* S, ~1 g/ b- v沾粘连随俱无疑。5 q( V& R0 h6 ~5 ?
. h# G- a% o5 X; V& D
采冽肘靠更出奇,
5 p1 L: |4 [3 C2 t0 j行之不用费心思。 + l$ d+ n  ^2 F. {0 r; l
果得沾粘连随字,6 }) [7 B$ a( N$ ^1 W7 N0 t
得其环中不支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心会论  f) Y: U; O6 ~/ K

2 W0 ^! ~7 E; J, L" X腰脊为第一之主宰,% C: H* P& ?( U( }" a( B
喉头为第二之主宰,4 i/ e' m) g& X
心地为第三之主宰。
5 f/ |$ P1 G2 k6 p5 _- n2 r1 b8 N0 o$ `3 ]( v, B
丹田为第一之宾辅, & D% O7 I) D; W
指掌为第二之宾辅,
% w9 |+ x0 {) s  S% b* t, \足掌为第三之宾辅。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身大用论8 C" r1 o1 ^/ O9 g
" V$ x. y: Z! F3 w( e) P6 d; Z
一要心性与意静,
* k" O% p# Z6 l) r0 i2 Y自然无处不轻灵。
) ?3 S9 z- w% U2 h2 b3 K* B. \二要遍体气流行,7 H7 y0 r) ^5 `2 {' z
一定继续不能停。 ; s' j- W8 p2 B. b

0 {4 V& R  Q! t) C( {三要喉头永不抛,& e  L7 o- S0 Y( m( @6 w
问尽天下众英豪。
0 S+ |. m7 [* W9 G如询大用缘何得,& P5 |8 @5 z$ b& f: H
表里精细无不到。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关要论3 [# I& I! `1 u9 g/ \" @
- P0 k1 Z1 E5 l. o
活泼于腰,- H: `/ ^3 M5 _6 E8 D! p
灵机于顶,
' M7 u0 S% t0 m- z2 s神通于背,
2 `1 O2 j$ Z+ \; m气沉丹田。: U; Y9 P( x8 d; ^6 `  R
行之于腿,. m, @1 u9 n4 D& _3 h* j* h
蹬之于足,
$ q/ B4 j/ h  |* s% H$ p运之于掌,
  y2 \" V6 W+ I通之于指。
7 l/ X- O: w- U2 Z% u. p敛之于髓,
3 O* c+ z9 r9 {' j达之于神,- K0 }! ]5 U5 Y6 k4 y
凝之于耳,
( d% C0 |9 ?) c. K' h" a吸之于鼻。
* |: }% E" y" ~' W+ v呼吸往来于口,
$ I6 @/ B; u. d+ P纵之于膝。! u- v# U; ?' \
浑噩一身,
1 I0 t8 y8 Y% v. t2 T全体发之于毛。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功用歌5 o* \! L' @% Y' ^8 `+ u; K; c

" m8 k+ p) [* e5 d' |7 o) b轻灵活泼求懂劲,
2 A# Y# p6 I( R) {$ J7 O阴阳既济无滞病。
7 q, r% p- O' A/ a2 ~若得四两拨千斤,
" D! t4 r% }$ a, c/ x. {开合鼓荡主宰定。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字秘诀 武禹襄
; ~: I5 J3 a- W* y4 N7 r2 T( Z  s* x  ?: ^' {* E' ]8 ]: |
敷:覆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5 o# n2 V" b+ @$ d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 b( B& ?3 v2 K+ s- w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1 Q7 z* R; j6 ^% o1 ]/ k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字诀    李亦畬
$ q$ d4 L! u0 b5 f! e5 k% e% n: Y3 c, h2 A- x, a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 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 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 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 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所制,我不为人制亦。
) B  V6 b' g- ^/ n2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 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 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 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 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 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亦。 0 j/ U: {/ w5 a( e" t: ?% v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 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 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 r% I' ]& z1 {2 W;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宰 于腰,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 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 `( U4 V7 N/ F! k  @* d
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故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 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 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 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 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味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 此气之由下而上也,味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 至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罔不如意矣。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释 原 论" x* a3 \# u- }7 D6 U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为阴阳分,合为阴阳合,大致情况如此。分合皆谓己而言。①* Q7 C# j8 ^$ X' {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懂劲之谓也。②揣摩日久自悉矣。
3 n* q9 J1 N- N; s( q  “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合即拨也。③此字能悟,真有夙慧者也。
! |1 n: `; O+ ]" c8 s0 a  “左重”、 “右重”, “仰之”、“俯之”,是谓人也。“左虚”、“右杳”, “弥高”、“弥深”、“愈长”,是谓己亦谓人也。“虚”、“杳”、“高”、“深”、“长”,人觉如此,我引使落空也。+ U4 F; u6 Y) S, Y; k6 W- \
  “退之则愈促”:乃人退我进,促迫无容身之地也。④如悬崖勒马,非懂劲不能“走”也。 3 o1 |7 F# [1 ?- l
  此六句:上下、左右、前后之谓也。 . p! I  S2 Y3 o% `, w! z- r' [& i
  按:
' ]1 X0 t+ {$ L$ y9 D7 H  作者武澄清,字霁宇,号秋瀛。生于1800--1884年。系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之胞兄。进士出身,曾任河南舞阳县知县。载有 《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等文章的残抄本,就是他在舞阳时发现的。原习家传武艺,后亦习太极拳。在太极拳研究上,与武禹襄各有论述。本文当是他学习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体会和认识。把它列于“原论”后,便于读者对照。
+ L2 R, C7 s: W  注:
2 C2 d/ N5 O8 B3 M2 W) ~( a  ①、这两句在原论中,指太极的自然现象及其基本运动规律。演为拳法,就成为太极拳运动技法的基本指导思想。“谓己而言”,就是指练拳者自身的动静、分合来说的。" D* A9 J: X. J2 W" X- B# A' q
 ②、这两句话是懂劲的表现,但它不是懂劲的全部,即是说二者之间不能划等号。因懂劲的内涵更丰富。训练知人的功夫,不仅要靠长期实践去积累经验,也与科学而有效的训练方式方法有关。* K( b$ e: i; T( V
  ③、这里的“引进落空”,当引自《打手歌》中的“引进落空合即出”。是用来与“四两拨千斤”比较对照用的。笔者认为,这两句的意义相同,只是从不同的侧面提出来的。 所以,笔者认为前句的“合”字,与后句中的“拨”字,用意用法是一样的。 在原句中,无疑“合”为“出”。“出”为“发”、“放”的表现;合为方式。原句中的“拨”字,乃是走化作用。全句的意思当与“人刚我柔谓之走”相类。
0 a4 z; m3 Y0 A* b: l& t  ④、原著中的这六个方面的论述,由于没有主语,故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认识。 我们对这六个方面的注解,则是依照太极拳技法中“舍己从人”的原则,一律把前面的动作,设想为人(对手);后面的动作反应为己来阐述的。本文原作者,是从另一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另一看法。总之,我们认为只要符合“舍己从人”“后发至上”、“先走后粘”的原则来分析和认识这六个方面,一般说来基本上都是符合太极拳道理的。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势说略——武禹襄 : [4 U$ _6 j2 |2 I5 T0 g
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7 s0 \' y6 I! D+ i9 |* L3 k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穴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3 ]9 q; @4 P  T( u& V
凡此皆有意,不在外面,而在内也。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者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C8 a3 P' G  i! L. ?) _: \) y( e: _& ~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 J3 {; v7 I  V- S8 J4 A
1 r. b! k# s- D% s" G) ], i+ J[ 本帖最后由 小老儿 于 2008-9-11 09:23 编辑 ]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十三势行功要解(武禹襄) & J2 G/ V2 w5 D; U
2 O+ _1 j0 B- x4 \
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 P" Y' O5 j: {- j- I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 Y; A( A: v& A3 [; Y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0 p8 {" U+ B) q* L  G" _!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
# H  X- t* R' w7 x2 n3 c8 q2 x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
* Z7 \6 O3 Q! S; [- @曲中求直,蓄而後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 {& W: S: z/ @2 E3 |6 o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 C9 v3 i2 L& U) k0 X0 O( s8 w- S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间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 z  p, t" e; {# V4 V8 K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 C1 @% W/ C; C( l" G4 q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太极拳解 - 武禹襄
# @/ f  d9 O# N3 v# q
1 f  `# b8 ]9 \% f5 @- J" v: P  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 ; L. A7 n$ v2 ~# M
  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4 p- P* @5 K2 G' g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黏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後不先。 : b7 Y1 T) n4 V% f7 L( ^, L1 H
  精绅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黏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8 s; m& M# c+ X9 w; N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後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後能极坚刚;能黏依,然後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馀。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论要解 - 武禹襄
  o( D* Q& g4 o2 b2 a4 k1 A1 B9 V7 Q0 h
  解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背,敛人脊骨。要静,内固精袖,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1 `! }+ F3 P* Q9 L5 q8 b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末展,劲断意不断。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8-9-1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1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hah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8-26 11:44 , Processed in 0.18223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