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有一句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它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如果一个不務正業,浪蕩成性的青年,能回心轉意、改邪歸正,是非常珍貴的,甚至连黄金也买不到。你知道这个典故在我们的传统中国文化中是怎么来的吗?
* F- l9 e5 ?1 m7 M; m9 u1 f; b% P! W6 V O& i: ]. n% \/ b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财主年过半百,才喜得贵子,取名为天宝,天宝长大后游手好闲,挥金如土,老财主怕儿子这样下去保不住家业,便请了个先生教他明白事理,轻易不让他出门,在先生的管教下,天宝渐渐地变得知书识礼了。6 T) j& v# K; C" ?1 U* q9 z j; E
8 X6 z! I0 r9 Q6 L不久,天宝的父母不幸双双下世,天宝的学业从此中断。等天宝的先生一走,天宝小时候认识的狐朋狗友又找上门来。天宝故态萌发,整日花天酒地,不到两年,万贯家财花了个精光,最后落得靠乞讨为生。
' I7 R' C4 \5 J. u; Z! S, i) N. c( f
直到这时,天宝才后悔自己过去的生活,决定痛改前非。一天晚上,他借书回来,因地冻路滑,再加上一天粒米未进,一跤跌倒后,再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不一会儿,就冻僵在路旁。这时,王员外正好路过,见天宝拿着一本书,冻僵在路旁,不禁起了怜爱之心,便命家人救醒天宝。天宝被救醒后,王员外问清了他的家世,对他很同情,便把他留在身边,打算让天宝做女儿腊梅的先生,对此天宝求之不得,赶紧拜谢了王员外救命之恩,从此,天宝就留在王员外家勤勤恳恳地教腊梅读书识字。( G9 z7 v5 Y" k$ b
- k4 ~, w' S% c$ q: M腊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温柔贤淑。天宝刚开始只管教书,时间一长,不禁犯了老毛病,对腊梅想入非非,动手动脚。腊梅气得找父亲哭诉一番,王员外听后不动声色。他怕这件事传到外面,对女儿的名声有影响,便写了一封信,把天宝叫来,对他说:"天宝,我有一件急事需要你帮忙。"天宝说:"员外对我恩重如山,无论什么事,我决不推辞!"王员外说:"我有一个表兄,住在苏州一孔桥边,烦你到苏州把这封信送给他。你这就起程吧!"说完,又给天宝二十两银子作为盘缠,天宝虽然不想离开腊梅,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怏怏地上路。- ~, z3 t, A1 ?' |# O
9 A8 D4 e1 g& c4 Y谁知到苏州,到处都是孔桥,天宝找了半个多月,也没找到王员外表兄的住处,眼看着盘缠快花完了,他打开信一瞧,不禁羞惭万分,只见信上写着四句话:"当年路旁一冻丐,今日竟敢戏腊梅;一孔桥边无表兄,花尽银钱不用回!" ( K. L% i) Y6 H0 j* }" w* m8 Q
看完信后,天宝本想投河自尽,但他转念一想:王员外非但救了我的命,还保住了我的名声,我为什么不能挣二十两银子,还给王员外,当面向他请罪呢?于是,天宝振作精神,白天帮人家干活;晚上挑灯夜读。三年下来,他不但积攒了二十两银子,而且变成了一个博学的才子。这时,恰恰开科招考,天宝进京应试,一举中了举人。于是,他星夜兼程,回去向王员外请罪。
y+ S4 K* J5 s7 W6 Q ; f1 h& i$ T) k0 [9 x3 x% \0 i
到了王员外家,天宝"扑通"一声跪倒,手捧一封信和二十两银子,对王员外说他有罪。王员外一见面前的举人是天宝,赶紧接过书信和银子,一看原来是三年前他写的那封信。不过,在他那四句话后又添了四句:"三年表兄未找成,恩人堂前还白银;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王员外惊喜交加,连忙扶起天宝,对他问寒问暖,又亲口把腊梅许给天宝。从此,"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俗语便流传开来。. f; T7 {8 R' e8 M7 P/ Y
% K- [# G* P w/ ~ B2 m$ g我想这个故事听起来我们都很熟悉,这是传统中国味很浓的故事,故事的真实与否不得而知。我想我们很多人都想作那个天宝,虽然吃过不少苦,走过不少弯路,但后来不仅中了举人,还得到了美人。我想我们现在很多人正在作着天宝梦,但真正的天上的宝贝在哪里?这个传统的故事和耶稣在路加福音15章里讲的浪子的比喻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 ?4 S* G4 e* Z9 s! e' | N) J N6 v! I$ Q1 v, f& z
耶稣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後,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6 V2 u, O. x, ^0 T( H) d
& c7 J' e0 d$ ?: y3 J9 M. }作为浪子,天宝和那个小儿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有一位很富有的父亲,但他们都曾经是悖逆的儿子,生活放荡,不务正业;因此他们都尝到人生的苦果,落到悲惨的境地;但后来他们都有醒悟,都愿意悔改。
6 n4 `% h9 Y# P% ]* i4 [
- @/ B+ P% m4 V7 ~" k但这两个故事,却也有极大的不同,甚至本质的分别。天宝的父亲和王员外都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好人,好的父亲,爱惜自己的儿女,特别是那个王员外,有同情心,看见天宝遭难,收留他;有智慧,知道天宝对自己女儿行为不轨,智慧地把他赶出家门。他们已经很不错了,我想我们都很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但他们是人,他们不是神的代表。其实在天宝的故事根本没有神,在我们传统的思想和文化里,我们也没有真正的清晰的神的观念、形象。
. B1 u6 d0 ], |% }8 K4 [( T
: ^/ d$ L, R! H耶稣所讲的比喻里,那位父亲是神的代表,我们的神是一位心胸广大的神,我们的神是一位忍耐等候的神,我们的神是一位完全接纳我们的神,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神有丰盛的慈爱和恩典。' v1 X4 |3 N" h9 r
- q' t5 c, B) p# [3 H" t天宝的悔改根本上是良心发现,知恩图报,奋发图强,完全是对人的,完全是在人的层面上。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应该这样,但结果怎样呢?看看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人们的道德水准如何呢?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如果没有认识神,没有信耶稣,我们现在的光景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传统中国文化里一个很大的欠缺就是对人本性的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只要我们自己努力,我们就可以成功,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不知道人性的完全败坏,人不能自己救自己。9 s# K# n7 S7 u& |. h" o: g
: \0 r# y8 _" e! r# C但那个小儿子的悔改却不一样。那个小儿子首先是意识到自己是得罪了天,就是得罪了神,因为在圣经里面,天是神的居所。得罪了神,意味着我们被定罪是按照神的标准,神的标准是至高的,是绝对的。在这个标准下,人人都被定罪,古今中外没有一个人例外。如果我们按照人的标准,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说我们比天宝、比那个小儿子强多了,我们看来都很孝顺,我们生活也尽量检点,我们也殷勤本分地作工。但圣经说,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平安的路,他们未曾知道;他们眼中不怕神。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8 A) A& k' c! V9 i. S
' _# K4 k9 S9 ?1 |+ F! b你能达到神的标准吗?神的律法说,不可杀人;凡恨弟兄的,就是杀人的;耶稣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 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他犯奸淫了。雅各书 4:17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罗马书 7:18-19 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传道书 7:20 时常行善而不犯罪的义人,世上实在没有。4 W2 y) O$ J* m: ]0 |$ C
( b* }- p' p0 |' y1 \# | \- r那个小儿子不仅认识到自己得罪了神,也认识到自己得罪了自己的父亲。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得罪人,是因为我们先得罪了神。当我们和神的关系破坏了,和人的关系就一定会破坏的。那个小儿子当初提出分家产就是对父亲的不尊敬,因为他的父亲还健在他就提出要分家产;当他离家出走的时候,也是对他的父亲和他的家庭一个极大的羞辱;他在外面的生活方式,任意放荡,浪费资财,看来是他个人的事,其实也是对他的父亲的亏欠,因为他没有活出作为他父亲的儿子当有的样式,别人看了一定会议论说这是谁家的儿子,这样不成器;当他穷困潦倒,把自己雇给人去放猪,这表示他已经离弃自己的信仰,离弃他父亲的神;因为放猪是外帮人作的事,以色列人是不准放猪的,因为按照神给他们的律法,猪是不洁净的。到这个地步,可以说那个小儿子已经走到他人生的尽头,人的尽头就是神的开头,这个时候,那个小儿子醒悟过来。* t1 {2 K5 N+ L0 j/ s
& z8 j, T9 j* d
醒悟过来,came to himself,came to his senses,不仅仅是明白你现在的处境,而是明白你为什么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进一步想到你是谁,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出路在哪里。那个小儿子对自己眼下的凄惨光景已经不能再忍受了,他也知道自己落到如今的光景都是因为自己得罪了神,得罪了他的父亲。但是他想到自己的父亲和他的父亲家里的美好与丰盛,他原本属于那个家,虽然因为自己的悖逆,他觉得自己不再配作父亲的儿子,但是回到父亲家里是他唯一的出路,至少可以作个雇工生存下去,于是他决定起来要回到父亲那里去。5 }% r2 e& V' e. U6 }
# P+ L5 S6 J( I& w/ z' b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悔改的意思。悔改,repent,基本的意思就是return,turn back to,就是转向,回归。以前你是背向神的,现在你要来个180度大转弯,面向神;以前你离家出走,离开神,现在你要回到神那里去,面对神,向着神跑去。: w" N2 C) }, {( `
% ^8 P- r `7 L1 f/ l1 t
那个小儿子并没有像天宝那样,中了举人,并且有钱了,才回到当初的恩人王员外那里去请罪报恩。那个小儿子可是两手空空,衣衫褴褛地回到他父亲那里去的。, _, P6 r3 |& c6 j* k( R
1 I4 e# G3 u- i3 }' g( F/ g, D
天宝代表我们很多人,我们要靠自己,我们要靠行为,我们知道自己有很多的缺点,孔子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我们靠自己来改过,我们努力要出人头地,要功成名就,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尊敬、称赞;其实我们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但不愿意把它用在自己身上。我们靠自己不能改过,罪已经根深蒂固地在我们里面,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就算我们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知,我们的骨子里还是没有多大改变。5 n+ X, [" r% p/ }* a0 a7 W
9 g- k3 p. Z0 b4 b9 z; Q3 J
更重要的我们不知道何谓恩典,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像我现在的样子,照我本来的面目,一无所有,一无是处,没有人会接纳我的,没有人会爱我的。所以我们必须以一些东西,金钱地位,学问名声,来证明我们的价值,来证明自己很可爱。我们很少经历到无条件的接纳、无条件的爱,但其实我们知道有条件的接纳,有条件的爱,本质上不是接纳,不是爱,因为如果哪一天那些条件不在了,我们就不能继续接纳,就不能继续爱了。
# K+ w+ q7 r/ E, K" b
* H4 l- N/ U9 `; }5 I奇异恩典,在西方世界几乎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诗歌的作者,约翰牛顿是一个船长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约翰牛顿从小从他母亲那里得到很好的信仰教育和母爱。但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死了。父亲在外航海,年轻的约翰牛顿成了一个浪子,染上很多恶习。后来随父亲航海,继承了父业。在一次航海中,他被抓从军,中途逃跑又被抓回,受尽苦头。后来被卖给一个贩卖黑奴的船主作仆人,跟那些黑奴关在一起,受尽虐待,最后被一个认识他父亲的人赎出来。获得自由后的约翰牛顿自己作了船长,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虽然他对待黑奴比较人道。1748年5月10日,他行船遇到一个凶猛的风暴,眼看一切都失去控制,船转眼就要沉下去了,他呼喊说,主啊,怜悯我们。风暴过去了,他和船上所有的人都得救了,约翰牛顿觉得这是神在向他显现,向他召唤。不久以后,他放弃作船长,开始作一个牧师,一生热心传扬救主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且写下了很多诗歌。奇异恩典是他留下来最著名的一首诗歌。1 B# X; K5 m$ r/ U
$ r0 m; }3 X3 L0 U ]/ G- s% w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其实英文歌词是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新英汉词典说,wretch,是可怜的人,不幸的人,卑鄙的人,可耻的人,一句话,就是像我这么烂的人,神的恩典都可以拯救,而且已经拯救。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你是比约翰牛顿更好的还是更烂呢? 我如果不比他更烂,至少不会比他更好。约翰牛顿82岁的时候说,我的记忆力几乎没有了,但我记得两件事,就是我是一个大罪人,耶稣基督是大救主。
; g- }- p8 F. Z5 }' B亲爱的朋友,神的恩典临到约翰牛顿,也可以要临到你;感谢神,他的恩典也临到我,耶稣基督他能救我也能救你,你需要耶稣基督的救恩。
4 } f% N! U9 T7 d: M: q& m
3 g: ?" a5 b- M- V当天宝回到王员外的家请罪的时候,虽然这个时候他可能已经浪子回头了,但他骨子里依然是一个骄傲的人,因为他说他现在是衣锦还乡作贤人。那个小儿子却觉得自己不再配称为他父亲的儿子,只盼望能作一个雇工。王员外喜出望外,接待天宝,并且将自己的女儿许给他。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天宝没有中举,天宝没有钱,王员外会怎样待他呢?他还会把自己美丽的女儿给他吗?如果是我,我就不会把我的女儿给他,你改好了,自己去好好作人吧。再想一想,天宝三年前,读到王员外的信,他心中已经悔改了,他为什么当时不直接回去认罪呢? 如果他当时回去,王员外能够相信他改变了吗? 能够接待他吗?更别说把女儿许给他了。我们不是在难为王员外,或者说我们比王员外更好,可能我们很多人还不如王员外。
" }. }1 ]6 Y; j* W# B
4 J* n$ P3 s+ W我们是说我们的心里有一个渴望,我们渴望恩典,渴望被无条件的爱,渴望被无条件的接纳。事实和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在地上找不到这样的恩典,我们不能从人那里得到这样的恩典。这恩典是从天上来的,这恩典是从神而来,这恩典透过耶稣从天上来到人间,耶稣让人可以回到神那里去。# N" ?; u) ?1 l# s; F" @3 V
8 I& a& ?1 w* h# y1 a6 Q0 S8 ^ v
那个小儿子回到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後,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这就是恩典,这就是我们的神,他在等待我们回家,他要称我们为他的儿女,他要为我们的回家而欢喜快乐。
' \$ B! v, M0 O0 S$ u% l2 t1 k' |, }7 ]! X W2 n* I
亲爱的朋友,你愿意回到神的家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