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72|回复: 15

聊聊道教 ZT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7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和华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而且还通过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伦理思想体系,并通过其特定的修炼方式和斋醮科仪程序,将道教伦理道德的精华渗透到广大民众的心中,对中华民族的心理性格和传统伦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人文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道教历来就十分重视伦理道德和人伦教化。《泰清宝诰》称:道祖老子“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道教伦理正是秉承道祖老子所立“人之道”,益人伦,厚风俗,以积善为修道之基,从而沟通人天之道,最终证得仙道。所以,在道教传统的伦理思想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人文精神。本文试从道教关于道法自然、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人文精神出发,简要阐述其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现代启示。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2 T* z- |6 F" ~! _6 ?: i4 O
  一、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对天人和谐的启示 8 b+ B( E. U/ i: S
  
' t5 @- D  x! o8 d  道法自然,意为纯任自然,自己如此。《道德经》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所以,“道法自然”说就是一种主张天、地、人三者之间自然共生,共同遵循“自然”法则的天人和谐。
# }% v' B) c! A6 j1 w4 D: g  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告诉我们,人类认识和遵循自然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认识道、遵循道,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在力,也只有认识宇宙、把握宇宙,才能使人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人性还于至善至美之境地,即还于人之本性亦即天性。根据“道法自然”的法则,我们发现如果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珍惜自然之母赋予我们的智慧,去认识自然之本来面目,那么,人类一定会更加兴旺昌盛,自然也一定会更加和谐。由此,我们可以从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中得到诸多关于如何更好地维护天人和谐的启示。
* F( j1 ?! V% W7 K+ g% U, ~  第一、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万物都是“道”的化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即自然之道是贯通天、地、人的,天地遵循自然之道,人也遵循自然之道,天地与人皆合于自然之道,万物都是按照“道”赋予它的秉性,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干扰它,更不应该随意对它进行伤害或杀戮。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应该与天地合其德,对万物“利而不害”,辅助万物自然生长。这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原则,是人类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呢?老子认为,人要效法天、效法地、效法道,遵循道的自然法则,进而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葛洪《抱朴子内篇》称:“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这里所说的“任物自然”,就是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顺乎无为之天道,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 }7 H" U6 L1 c7 L/ W8 W
  第二、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黄帝阴符经》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又称:“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可见,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是天道自然的法则,自然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太平经》又称:“天气悦下,地气悦上,二气相通而为中和之气,相受共养万物,无复有害,故曰太平。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男女同心而生子;父母子三人同心,共成一家,君臣民三人共成一国。”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万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生共长,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道教还认为,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最有智慧的物类。因此,把人放在“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4 O6 P1 o" m  s3 ^& z; y, z& O8 T
  第三、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道教从“天人合一”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太平经》说:“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就是告诉人们,人安身立命于天地间,要想得到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然后人类才能长久安宁。而“安天地”,就是要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达到与自然和谐。因此,《阴符经》开篇就提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所谓“观天之道”就是要认识自然规律,“执天之道”就是要掌握和利用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就在于此,只有懂得自然规律、掌握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从而不违背自然规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7 @* ?- s: c, T: k
  二、仙道贵生的人文精神对人类热爱生命的启示 # e- g* I. e5 l6 K
   3 I: |! F2 l! x
  道教是一个重生、贵生的宗教,在其传统的思想信仰中,包含着道教徒对于作为福地洞天的山川大地的无限崇拜,也包含着道教徒对于热爱生命的无限追求。道教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使精神和形体相守不离,可以脱胎换骨,与道一体,实现整个生命的长生不死和得道成仙。所以,道教仙道贵生的人文精神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热爱生命具有一定的启示。
3 D$ Z- w: D) L* `2 D8 ?* _( F1 _+ s  第一,仙道贵生的人文精神,倡导对生命的重视,体现了道教以人为本的修仙理论。 3 \' t7 T/ B" u5 w9 D  {* N
  道教的修炼是以人为中心的,认为人可以通过自身修炼而“长生不死”,乃至于“得道成仙”。因此,在道教修炼过程中,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于生命的追求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修仙理论,这种精神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4 H% R9 d6 }8 e2 e- R+ N
  一是对“长生不死”信仰的追求。这是道教自身修炼的一种目标,道教崇拜大道,而大道的本质又是生生不息的宇宙总生机,人的生命若能与大道贯通为一体,人便可以长生不死。因此,老君称:“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这里就将“道”与“生死”紧密相连,把信道、奉道和守道,作为免除生死的基本条件。同时,老君还进一步指出:“道不可见,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这种对“长生不死”的论述,成为道教重要的生命伦理思想。 5 ^8 ^8 R# {* B9 I; M1 Z
  二是对“得道成仙”信仰的追求。这是道教修炼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得道”,是指修道者功行圆满,修炼已成正果。《坐忘论》称:“含光藏辉,以期全备,凝神宝气,学道无心,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得道成仙”是道教追求的最高目标,历代高道都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晋代著名道士葛洪,从修炼养生角度阐述了道教的神学理论。所著《抱朴子内篇》极力论证修炼成仙的可能性,提出以服饵金丹为主,兼行其他道术为辅的修仙途径。是为集魏晋神仙道教之大成的经典著作。唐代著名道士吴筠曾著有《形神可固论》和《神仙可学论》,对得道成仙的神仙信仰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近代著名道教学者陈撄宁又提出了新的仙学理论,更加丰富了道教神仙信仰理论。
% n0 W8 r8 g5 e  三是“我命在我”的长生成仙说。这是道教为追求长生提出的力争掌握生命自主权的口号,也是道教徒与死亡抗争的神学思想的精神显现。此语出自《抱朴子·内篇》:“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老子西升经》称:“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为了抵抗死亡、追求长生成仙,道教修炼家们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着他们的目标。内丹家和外丹家试图修炼内外丹,夺天地之造化,掌握自己生命;术数家又想以占验预知自己命运来趋吉避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鼓舞了道教战胜自然和社会灾害的勇气,也加强了道士追求超自然力的生命伦理的信念。 4 L* _8 U0 C8 I
  第二,道教仙道贵生的人文精神,倡导人道与仙道并修,体现了道教道德伦理与生命伦理的相一致。 # Y, f) `# B( t
  道教是追求长生、重视仙道的宗教,更是注重道德修养、重视人道的宗教。所谓“人道”,简单地说,就是人的行为顺应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各项行为规范。修人道就是要以社会人伦道德为准则,做大众之楷模,入世济世,淡泊名利,少思寡欲,精神超越。道经称“先修人道,再修仙道;不修人道,仙道远矣。”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学道修仙,首先要先修人道,其言行必须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成为社会伦理道德的榜样和楷模。所以,道教说“天上没有不孝的神仙”。已故的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道教全真派宗师傅元天道长也说过,“自古至今,没有不爱祖国,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讲社会道德的神仙”。傅大师的讲话,明确指出了“人道与仙道并修”的思想内涵。
1 D. q: g1 |- s( j+ N# W7 P  在道教神仙信仰体系中,有一部分神灵就是通过修炼和善行立功而得道,最后名列仙班的。如,吕祖、葛洪、孙思邈等,对于这一类神仙来说,则是人道与仙道并修的典范。吕祖是道教“八仙”中最有影响的一位神仙,他广行功德、济世利人,其影响主要来自于他的道德言行和善行功德。在学道修仙上,吕祖极力主张学道修仙者要行人道,他认为只有“信诚仁德,逊悌谦恭,心正神明”之人,才会有仙师引度成功。他还进一步指出,世上“无不忠孝之神仙,无不忠孝之佛祖”。要求学道之士“先须积善立功”,只有“善功多积”,才会“道缘通”。也就是说,只有积善立功,内修外行,才能利己利人,最终成功。吕祖的积善修仙思想,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对促进社会人心向善、和睦相处和社会安定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晋代著名的道士葛洪和唐代的孙思邈,从重人贵生的道教教义出发,强调从医者要有良好的医德和医风,成为医界的榜样。葛洪认为,医家为病人治疗时,要本着“必可救人于死者”的医学伦理观,选择方药要以价廉、简便和灵验为标准。即要把拯救病人的生命视为第一要义。这是道教重生、贵生,以“生为第一”的生命伦理观在道教医学领域中的生动体现。葛洪把注重自身的“德行”修养,视为对“道”的追求。他在《抱朴子内篇·对俗》中说:“为道者,以救人危使免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也。若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葛洪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本人也是因为很早就立下济世救人之志而不断穷研医术,从而成为一代医学大家。还有唐代道士孙思邈,也是一位医学高超、身怀“救世之志”的名医。他同样有着不为名不为利、扶危救急的高尚情操和伦理修养。孙思邈认为,作为行医者,不仅要具有全面、精湛的医学水平,而且还必须有一颗“大慈恻隐之心”,对于病者,不论富贵贫贱,皆要平等对待,视为至亲。在他一生的济世行医生涯中,始终抱着这种救死解厄的伦理精神为平民百姓除疾疗病。上述二位著名的道教医学家,通过自身的善行功德而得道,成为道教的神仙被后世道教所供奉,受到广大道教信徒顶礼膜拜。他们是人道与仙道并修的实践者,也是成功者,他们所践行的高尚医德和道德修养,特别是他所阐述的行医准则和医德规范,对于加强现代医德和端正现代医风,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 h; o* W/ C: z0 Z2 Y' V
  三、无量度人的人文精神对关爱社会的启示
$ N. a$ F% \: Z; g   ! d9 `- z3 J. w7 c: Z' w$ w
  道教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为其基本教义思想。近两千年来,在这种教义思想的指导下,历代道教徒皆以自身的行动,和光同尘,真履实践,身体力行这一有益社会和人类的主张,继承和发扬了道教济世伦理的普世精神,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人心的教化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道教的这种普世精神,主要体现在“无量度人”的精神境界之中,这种济世利人的人文精神,对于关爱社会、特别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h- w- ^  s8 c" Y" f) J  第一、无量度人的人文精神,倡导的是对社会的慈爱,体现了道教齐同慈爱的至善真情。 . p/ y  g7 Z6 n1 D8 f; \, ~
  《度人经》提出“齐同慈爱”,以“慈”为道教的至上真情。所谓“慈”,就是以慈爱之心对待他人,亦即“推己及人”。《太上感应篇图说》称:“慈者,万善之根本。人若积功累德,不独爱人,兼当爱物,物命虽微,亦系生命。”所谓“齐同慈爱”,就是指要善待一切生命。《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就明确要求人们“慈爱一切,不异己身”,对于世间的一切生命都要心存善念,对待别人就如同对待自己一样。 . V/ l% b) [; u
  道教从齐同慈爱的思想出发,积极倡导济世利人的优良传统。按照《道德经》的要求,就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因此,“齐同慈爱”一直是道教徒修道、奉道的原则,也是道教济世利人的基本思想。其实,慈悲仁爱的善行本来就是人类社会所应有的美德。《赤松子中诫经》说:“人为天地之文,当为善。”《太上感应篇》也说“百善当修,万善当行”。道教认为,多行善功是道教徒学道、修道的重要途径,也是得道成仙的重要条件。所以《抱朴子内篇·对俗》称:“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太平经》则认为,财物乃天地中和所共有,任何人都不能独自占有,应当行仁好施,周穷救急,“赐饥者以食,寒者以衣”。若“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这些富有慈爱之心的善行思想,对于缩小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促进人心向善皆具有积极的作用,对那些过于贪念物欲、见利忘义者,也是一种善言的规劝和告诫。
# n% i( Y" e! f+ ~  道教具有宽广的“慈悲”之心和“济世”胸怀。道教劝善书中充满了对社会救济和公益事业的关怀,如“矜孤恤寡,敬老怜贫”,救人急难。要求人们“惜衣食周道路之饥寒”,并且“点夜灯以照行人,造河船以济人渡”,还要“修数百里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乃至舍药材、施茶水等种种善功德行。这些助人为乐、舍己利人的思想,是当今社会值得提倡的。道教认为,以“慈爱”之心善待众生,就是积功累德。全真龙门派祖师长春真人万里赴诏,西行大雪山,劝导和教化成吉思汗“天道好生而恶杀;止杀保民,乃和天心”,并告以“敬天爱民为本”,以道德治理天下,留下了“一言止杀”的千古佳话,受到世人的敬仰。
' i7 C5 F1 O  z  道教的这种“慈爱”之心和“济世”胸怀,靠的是什么力量的支撑?作为宗教徒来说,信仰的力量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这其中“齐同慈爱的至善真情”更是难能可贵的。千百年来,道教的这种优良传统,不仅延续至今,而且还得到发扬光大。时至今日,中国的道教宫观,仍然坚持着道教俭朴奉道的生活方式,实践着济世利人的慈爱精神,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仍将继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A3 T$ E  W4 h4 N9 K# a+ T; J
  第二、无量度人的人文精神,倡导的是对社会的关爱,体现了道教度化众生的普世精神。
9 f4 h& m$ }, d- m- l* x; T  g/ s6 F  道教经典《度人经》提出了“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思想,宣称“斋戒诵经,功德甚重,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还述及诸天之中有度人不死之神及其他司命、司禄、延寿、度厄诸神,可随即度人。此经名为“度人”,在汉字中,度原来就有渡河之意,从河水的此岸度到彼岸去。人生就像一条大河:一边是善,一边是恶;一边是光明,一边是黑暗。我们说的度人,就是要帮助学道的人学道,帮助学道的人成道,使人从恶变成善,从差变好,从假变真,从丑变美。所以,道教所谓的“度人”,虽有度人登仙之意,但亦有普度众生、慈爱万物之意。于是,度人思想就成了道教的一种普世精神。 / |. D2 \- M* u* d
  道教的“度化众生”,包含在济世利人理念之中,表现为对于人们心灵的度化。济世利人,是道教慈悲仁爱的优良传统,要求人们以慈悲为怀,广行善功。道教的这种善行思想,既有从正面的直接说教,也有宗教的神学要求,这实质上是对世人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是道教度化众生的一种精神和情怀。 . ]6 r  B- O( u" t  n
  道教的“度化众生”思想,也包含在慈爱万物的理念之中,表现为对万物的度化。善待万物,慈心物命,这是道教千余年来一贯的优良传统。道教从重视生命的根本出发,要求人类社会慈爱万物。《三天内解经》说:“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度人经》说:“日月合理,昆虫遂性,至化无边”。因此,道教要求人们要爱护一切生命,要以度化众生的宽广胸怀来善待万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道教要求人们爱及昆虫草木鸟兽,爱及山川河流,爱及日月天地,不要无辜伤害任何生命。在道教看来,尊重生命,善待万物,正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普世精神。 & |& K1 C% Q- m0 Z9 X# K9 \
  道教的“度化众生”思想,还表现在道教的法术之中。宋代道士白玉蟾曾经解释过“法”和“术”,称“风符雨印,龙兵虎骑,济生度死,通真达灵,此所谓法”;“飞剑斩星,投简挠龙,此所谓术”。在道教法术中,有一类是与道士济世度人的活动有关的,例如:符、咒、灵图、降妖、摄鬼,等等。一般来说,道士可以通过灵符来行济世度人之术。在道教科仪中,道士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沟通人神、传递信息,以虔诚之心和神符作用感动神灵,以达到赐福消灾、度化世人的目的。咒也是道士度世的一种法术,道教认为咒乃天神所颁,得之者可以役使鬼神。道教“八仙”中的吕祖,就是常显迹于人间、度化世人的一位神仙,他随身应化,“度众生于欲海之中”。明代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中还谈到“立观度人”,即以开放道观来度化世人。所有这些,都是道教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充分体现了道教度化众生的普世精神。
) x' _4 C4 L* I5 @  综上所述,道教的人文精神充分体现道教关爱社会、关注自然环境的伦理思想,反映道教是一种人世的宗教,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宗教。道教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道教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无论是道法自然的和谐理念、仙道贵生的生命伦理、无量度人的济世美德,还是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都是现代社会需要大力加以提倡的。特别是道教关于社会和谐的传统伦理与人文精神,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花花!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5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請問

道家之修煉丹道,是否存在?何謂金丹?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5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老華僑 于 2009-1-15 23:43 发表 ) ]5 \+ D; p$ O. \6 r
道家之修煉丹道,是否存在?何謂金丹?

4 ^8 U! J2 ]7 b3 u5 k7 Y( _7 `; F
- J, I1 j5 Y- Q7 t“金”有“真”和“宝贵”两个意思。
$ a+ F3 n: _& V9 ~6 _练丹道,分为外丹和内丹。外丹,指用人工方法炼出来的长生不老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实验化学。虽然没听说过炼出了能让人长生不老的药,却也有很大成绩,比如,最早的激素,还有制造龙泉宝剑的合金,都是出自道士的练丹炉。
8 `2 O. ~* T; i0 T! U& _- C3 k; t% X0 _
内丹,是说通过修炼,人的体内会生出丹。看电视剧,见过狐狸精吐出来,象珍珠一样。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6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請教

            本人對丹道非常有興趣,可知本地有人傳授否??       :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原帖由 老華僑 于 2009-1-16 22:00 发表
; I2 ^* U2 Z  A            本人對丹道非常有興趣,可知本地有人傳授否??       :

! h( Q! C! q4 z6 l( k* ^6 S5 u
# W5 Z' m1 V6 [" u: C2 z资料和传授的人都不少,困难的不是找老师,而是要辨别真伪。本人的标准是“不源于虚静者既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必是旁门”,也就是说,以虚静为原理,方法明确简单的是真道。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楼 的帖子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看到短信 这里答复! z* {2 c5 w  u
道教是宗教 ZT的文章 交待了基本内容7 q" p6 K( }& l
道家有道教的意思 比如人们经常讲 道家如何如何 佛家如何如何; o1 X+ K; B' }* z6 M$ ]4 r( Q( j
道家又是认同黄老哲学的人别称 皆源于那部道德经
# y8 L! n' r$ z. Q) c* ?) y# _所知有限 仅供参考5 _8 A1 W' J# f$ v2 L7 K$ l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1-17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謝

    有道理,在此多謝指教!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老華僑 于 2009-1-17 23:43 发表 , o5 G* G- F( w0 y5 M- O. V, Q+ w
    有道理,在此多謝指教!
/ |0 c2 N) n  S+ h& {
您太客气了  我是新华侨  哈哈  还请多关照泥
( ?9 l5 y7 O1 U( ?
鲜花(46) 鸡蛋(0)
发表于 2013-3-3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鲜花(46) 鸡蛋(0)
发表于 2013-3-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鲜花(46) 鸡蛋(0)
发表于 2013-3-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46) 鸡蛋(0)
发表于 2013-4-1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9 15:16 , Processed in 0.15001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