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一、從發心中擔當責任 1 w9 _4 K6 r9 d! u/ Z+ t+ h1 W
7 _5 H3 Y$ m2 H佛教青年時常說要「發心」,但是很少聽到要擔當「責任」,也不明白責任的重要。因此,「發心」往往只有五分鐘熱度,而無法堅持與貫徹自己的發心。我們應當把發心所做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必須擔當的一種責任。 E! z) l/ Z4 S; x% \
8 A2 J# ]; z- U2 Q" d1 N
除了「發心」,進一步更要了解「責任」的重要;例如船隻遭遇海難,船即將沉沒,船上的人紛紛逃生,但是最後離開船隻的必定是船長。為什麼?因為維護船上人員生命的安全,是船長應盡的責任;他重視責任甚於自己的生命。
: \/ L. I& f; d4 b
5 b- h. [1 z, W& p2 l我們平時認為發心只是一種義務,於是,高興時就發心,不高興就不發心,這是有流弊的。「發心」需要擔當「責任」,因為發心本身就蘊含著責任。
/ i/ Y& @4 i& J/ ?' k
8 X5 q8 ^1 }" X大禹治水,三過其門而不入,並非他不愛家,不愛老母妻兒,而是責任使得他不容許放棄自己的職守,為了完成責任,只有犧牲小我。) z# E$ f9 \! \, ^4 J& B R
- T9 a+ y9 F4 `( S& l* B; Y* ~《梵網經》說:「菩薩見外道及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矛刺心。」為什麼聽見有人謗佛會覺得像三百矛刺心那麼痛切?因為佛法不能興隆,遭受外來的譭謗,就是我們沒有盡到責任,心裡怎麼能不痛苦?常聽人說:「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不論家務也好,事業也好,弘法利生是佛教青年理所當然應該負擔的責任。- p$ {" m6 [, ?% _1 c7 a
5 E" p1 t, N* e0 g* f8 N什麼叫做責任?我為它下了三個定義:
8 N" m7 J- e, t, r$ L% x9 j7 Y$ |1 U# T. ]/ f& r
(一)責任是利他的行為
, s# C g8 D, P: d% q$ ^
1 Q8 q$ C* F2 _+ L世界除了我以外,還有許多人。我是人群中的一份子,因此我要為這許多人負起責任來。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責任是利他的行為,是勇者的擔當,是有為青年的抱負。不肯負責任的人是弱者,肯負責任的人才是強者;不肯負責任的人是懦夫,肯負責的人才是勇者。9 g# A6 R; [9 s3 J6 y- Y
6 I4 S- d% U* O' G: H' x(二)責任是菩薩的本份8 F3 y0 ?2 p9 b. x7 w% \' y
; A; I2 i' Q) O' ]8 C7 Q
我們應該為佛教、為社會、為眾生負擔責任。為什麼?因為我們是普利人群的聖者之徒,我們是佛教的信仰者,我們學習的是菩薩道,因此不容許我們推卸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佛教的存亡繼絕,也是佛弟子的責任。. f; J: {0 ^( M/ o% C {2 x' ^
b, Y, }( B9 F
(三)責任是能者的義務
4 k! L3 t7 `! f7 u5 G
/ R+ d3 U/ l# ]! R* H負責任的人,都是能者;不負責任的人,不管學問多好,都是庸才。為國為民,固然要擔當責任,守衛看門,也是擔當責任。負責任不是你願意不願意,而是做人的義務。6 l% ?: d6 n) N# d" S8 \( a
7 X, q( _( c+ z& ^, `# T$ G父母生兒育女,養之教之,這是父母的責任。有些父母把恩愛給兒女,並不希望兒女回報,因為他把教養兒女的責任看作是義務,盡了義務才會心安。
7 v! z; x! `5 x" L+ W
, O. b; o% S# N+ G3 C" l佛教青年要發心,更要盡義務來擔當責任。時下的青年普遍缺乏責任感,今後佛教青年要培養自己的責任感,擔當起這個時代應負的責任,同時更要提起精神勇氣,修養道德,學習佛法,未來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與任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