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5|回复: 4

自杀未遂的亮光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托尔斯泰的见证:自杀未遂的亮光
! z, g* k% ^# Q' W
. s' c$ }3 V7 N- B) p  Freshwind 译
2 p6 L/ O( g6 [0 _6 V4 y* K7 V' s) w- a7 R
    (近日传闻纯如自杀一案,又据说一些弟兄姐妹想不开想寻短见。心感圣灵不安,负担重重。感谢神给俺找到一篇罕见的青年托尔斯泰的美好见证:见证中托老详叙了自己走出自杀忧郁症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经历神存在的证据。(托老的全部见证详见他的《忏悔录》,此篇为其中第12章)。故此冒然露水,译出奉献。)
# ]  `! Y- C2 Q  R- z
- j+ U" p$ |8 l* e7 u  z* ~6 w    知觉到理性知识的错误帮助我从懒散推理的诱惑中把自己解救出来。相信真理的知识只能在生活中找到引导我怀疑我生活的正确性;但我能幸存只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我能克服自己的排他性并且能在简朴的劳动人民身上看到真正的生活,并且了解到只有这种生活是真的。我了解到如果我希望了解生活和它的意义,我就不能象寄生虫那样活着,而必须过真正的生活——接纳真实人类赋予生活的意义并且将自己融入那生活——去见证它。% U8 s/ P* m; p/ B) \
+ d- C5 n' n: L$ J) A1 Y9 T' `
    这就是那时发生在我身上的事。那一整年间,我几乎无时不刻在问自己我是否应该用一根绳套或一颗子弹将所有的事,连同我的思想和所说的观察一起一了百了时,我的心就为一种痛苦的感觉所压迫,这种感觉我只能描述为一种对上帝的追寻。8 z) y8 C6 m2 G2 \! z! i* F
& ^1 R9 `. ?+ @
    我说那种对上帝的追寻不是推理,而是一种感觉,因为那种追寻不是在思想中进行——它甚至直接地与思想相反--但是在心中进行。这是一种恐惧、孤独、在异地的隔离和希望得到某人帮助的感觉。' C% j; q, |, v
5 T5 ^. k0 N" p8 [1 u2 L1 t
    尽管我很信服证明神的存在是不可能的事 (康德已经表明了这种证明的不可能,这点我很理解他),但我仍然寻找神,我从祷告的旧习惯和那些我寻找而找不到的方法中,希望我能找到他。我在头脑中将康德和Schopenhauer证明上帝存在不可能的论据过一遍,开始核实那些论据以反驳他们。我对自己说,起因并不象时间和空间那样的思辩范畴。如果我存在,那得有某个起因,一个起因的起因 (导致我存在)。而那所有的第一起因就是人所谓的“上帝”。
9 x; d# x# T8 }9 J% Y9 ~+ H7 D9 g0 l1 O  o( m1 P
              我于是停留在那思想上,并尽力去认识那起因的存在。而一旦我承认在我能力之内有一种力量, 我立即感到我能活下来。但我问自己:那起因,那力量是什么? 我怎么能思想它呢? 我与那我称之为“上帝”的有何联系? 我只得到那个熟悉的答复:
  u$ U! B3 z; K0 o' S: y5 O3 B$ }9 G9 m/ S
    “祂是创造者和保存者。”这个答复没能令我满意,并且我感到我内里失去了我生命的需要。我变得害怕起来,并开始向我所寻求的他祈祷,希望他能帮助我。但我越是祈祷,就越明显地他不听我的祈祷。 没有人听我倾诉。我心中充满了上帝根本不存在的绝望,我说:+ p% y3 X2 _; Q5 y* p7 @4 T( V
$ }2 P& ~' p- [
    “主啊!怜悯我,救救我!主啊!请教导我!”但没有人怜悯我,并且我感到我的生命停滞了。
, l- @+ k4 ]  M4 m* T% r* {) _. f# B$ [5 \. R2 \+ T' {+ W
    但反反复复地,我从各方面回到同样的结论:即我不可能无因无由无意义地进入这个世界;我不可能象我感觉的那样象一只落巢的雏鸟。即便我是这样一只雏鸟,躺在高高的草地上哭泣,即使那样,我哭泣因为我知道有一位母亲在她内里生我,将我孵化,温暖我,喂养我,并爱我。她在哪里呢——那位母亲? 如果我被抛弃了,是谁抛弃我呢? 有某个人生我,爱我,这点我无法掩饰自己。谁是那个某人?是“上帝”吗? 他知道并看见我的寻觅,我的绝望,和我的挣扎。
- L& D. P+ n. K$ P- c" K* k2 L, ?  ~% L; V, P
    “祂是存在的。” 我对自己说。我只是在一瞬间承认这点,立即地生命从我内里上升,并且我感到生存的可能性和喜悦。但再一次,从上帝存在入手我接着寻找我与上帝的关系;并且我再次想象上帝——那个三位一体的,把他的儿子基督送下人间的创造者--与世界和我是分离的,他象一块冰,在我眼前熔化了,再一次没留下什么,再一次我内里的生命之泉枯干了,我绝望并感到我只能自杀了。并且最糟糕的是,我感到我做不到 (杀自己)。
# {3 z9 w+ Q% d  F
( d' n! G) q( U. I( e) \) b" ~6 ]    我不是两三次,而是十百次,达到那样的光景:首先喜悦和活跃,接着是绝望并意识到活下去的不可能。
# Y! l; @% v1 {! C) ~, a9 D+ F* t
& \- @4 K; e2 y7 d0 T: ^    我记得是在一个早春季节:我独自在森林里听大自然的声音。我象过去三年通常所做的那样,听着并想着同样的事。 我又在寻找上帝。
/ D0 ^% Q  f  B& F& B& _1 x* D    “但是那个(我所寻找的)上帝的意念,”我问自己:“那意念从何而来?”
- B$ V6 ~0 C& a) C& J6 F: m  l
1 y* s1 D6 F, B% }' q    并且在我这样思想时那生命的喜悦之波再一次在我心头上升。我周围的一切都复活了并充满了意义。但我的喜悦没有持续很久。我的头脑继续着它的工作。
9 w; v7 G" ^* ?+ @  [, H) p( K6 j
# p  s( s- G& F    “上帝的意念并不是上帝。” 我对自己说:“意念是在我心中发生的。上帝的意念是某种我可以在我心里唤起或抑制的东西。那不是我所寻找的。我寻找的是生命不可缺的。”; {; C* |0 H  L2 Z2 V! {
2 i" M; C; r4 p4 s0 p
    并且再一次我周围和内里的所有开始死去,我再一次企图自杀。但后来我把注意力转到我内心发生的事,并且我记得在我心中发生过上百次的生命停止和复苏。我记得只有在我相信上帝的那些时刻我是活着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如此;我只需要意识到上帝才能活;我只需要忘记祂,或怀疑祂,才能死。& f7 Z; e$ f, w& z# _6 l9 e$ w: n
4 n8 j1 {0 z; g" O, H
    这种活着和死去意味着什么呢?
6 W, O- A4 M* Q2 Y% }% p" z# r* z, @: P$ p& M" F% {
    当我失去了对上帝的信仰我就不再活着。如果起先我没有一种寻找到他的微弱希望,我早都自杀了。只有在我感觉祂并寻找祂时,我才是真正地活着。 4 c2 }: m1 s, r; y& o. [9 g) a: X

" x4 l* ^; D! j) W  L: q8 q) j    “你还要在寻找些什么?” 一个声音在我心中宣告:“这就是祂,祂就是那个你生命不可缺的。认识上帝和生活是一件同样的事。上帝就是生命。”“生命在寻找上帝,没有上帝你将无法活着。”/ k: _- ]; o8 ]  B8 l" T

3 {; \& W) v* Y8 @% `    前所未有地,所有我心头和周围的一切都容光焕发起来,光不再抛弃我。1 ~( q2 \. I* P
5 F  g3 ^, p5 i' B2 \  I
    并且我从自杀中被解救出来。我不知道这种改变是何时怎样发生的。那我内里的生命力量曾经不知不觉地逐渐地被毁坏,我到达了活下去的不可能,生活的停止和自杀的必要;同样地,在不知不觉和逐渐中,那生命的力量回归于我。奇怪地是那回归于我的生命力量并不是新的,而是相当地旧--是在我早年生我的那同样的生命力。
% w) c. ~+ u. b4 I) u8 i& F, L8 U) Y3 m- z
    我差不多回到了属于我早期童年和青春期的事情。 我回到信仰那种生我并向我渴望某些东西的那个意志。我回到那种信仰,即我生命中主要和唯一的目的是活得更好,也就是说,按照那个意志活著。我回到那种信仰,在那里我找到了在遥远的过去掩藏着的那个意志在人类中的表达,它在人类中产生并成为人类的指导:
9 b; s* u+ h/ Q4 H# \2 G' y8 X2 G) e1 o+ U) Q4 ]; ~( ?2 r! i/ z
    也就是说,我以道德完美的方式,以一种传送生命意义的传统回归对上帝的信仰。唯一的区别是,那时所有这一切都被无意识地接受了;而我现在知道没有它我不能存活。( l$ g+ B- J! f: e2 q+ e
+ T7 _2 V3 d% p8 n1 E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好象是这样的:我被投入一只小船(我记不起何时), 并且被挤出一个未知的岸,被指出彼岸的方向,桨被置于我笨拙的手中,我独立无援。我尽力荡桨前行;但我越是移进河的中流,波浪变得越迅猛,将我偏离我的目标,并且我不时会遇到其他象我一样被迫偏离主流的人。只有一些荡桨者继续划船,其他人摒弃了他们的桨;也有充满人的大船和巨轮。一些人与潮流奋斗,其他人屈服于潮流。并且我划得越深,看到那些漂流者急流勇下,我忘记了给我的方向。在河的最中心,在走下游的拥挤的大小船之中,我差不多失去了我的方向并摒弃了我的桨。在我的四周,人们欢天喜地地扬帆摇桨而下,告诉我和他人没有其他可能的方向。我相信他们并与他们一起漂浮。并且我被载得很远了;到目前为止,我听见了那将把我劈碎的急流的怒吼,并且看见了被急流打碎的小船。我反省自己。我长期以来无法了解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我只看到我正冲向恐怖的毁灭,我看不到何处安全,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当回过头来看,我察觉到无数的小船在不断地吃力地挤过小河,我记起了岸、桨,和方向,并开始逆流而行奔向彼岸。8 H, L% H, l' N6 l6 ]+ J" h

& f6 [7 x. \# y7 Z, ]( H    那岸是上帝;那个方向是传统;桨是赋予我的自由以便我能奔向彼岸与上帝团聚。因此生命的力量在我里面更新了,我再一次复活了。
5 M8 X9 ]4 Q& w! T- Y0 z3 E
( o& v# r" w% E' `* K6 m  
+ I& _- D( f6 J; _% v, v- K8 l# f2 b/ q: B% G
  主啊,让我成为你和平的使者
( z' z7 x( d6 v( }" }) G 在憎恨之处,播下爱心;在仇视之处,播下宽恕;
( \/ z3 _. }+ l4 O5 J7 c  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在黑暗之处,播下光明;
. u1 w3 @4 B% p7 d; s在失望之处,播下希望;在忧伤之处,播下喜乐。3 t6 [. W% \1 Q. y. ~% Q8 r7 T# r
使我,安慰别人,胜于寻求安慰;了解别人,胜于寻求了解;: R" P" {+ f$ `! z
关爱别人,胜于寻求关爱。因为,在向人付出时,我们才有所得着;
( ^/ m* c7 U' E( s饶恕别人之际,我们才得蒙赦免;藉着死,我们才得永生。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9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铭心:不要把咒诅一代传一代
# j3 K9 j+ [! w9 l$ M# v/ a# m8 C+ A
  成功的婚姻,不只在乎找到好配偶,更在乎做个好配偶。
* o6 ]* a( |# O0 n/ U# ?8 s6 ]7 P" G- m' x7 U; F1 C$ n, N
  ——Barnett Bricker  6 b" l4 {$ o' n, C6 w
: w" q5 ^7 i9 ]; @
    ; W* _& T  B2 @9 C0 R! j
# s* z1 d. c$ ~; R
    无情爸爸 孩子怨恨
8 j1 e- M. l6 Y! E  ?/ `; R
9 o" Z  P/ {: @+ q1 n! `    辛迈克(Mike Singletary)生长于一个有10个孩子的家庭,他是家中年纪最小的。由于个子矮小,又是家中最小,在家时,常被九兄姊遗忘,令他常怀疑自己是父母领回来的养子,内心充满自卑感。
  x2 i9 b% I' `0 ?+ @! X& K# H6 l( Y: l7 m
    12岁那年,一天家中只有他和母亲,在教会担任牧师的爸爸回家向妈妈说要离开这个家,令小迈克震惊不已。他们在门外说的话,给屋内的迈克听得一清二楚。爸向妈说:「我不想再谈论我的事(婚外情),也不打算修补我们的关系,我只想离婚。」当妈含泪问爸:「那我和孩子们怎么办?」只听到爸说:「我相信你会有办法搞好这个家。」就断然离开了。
, D, n" ^. J! z7 E% B( q: a6 u5 q* |1 H% l, t" C
    那时的迈克,看见爸爸的无情,甚为震怒!从那时起对父亲产生了恨意,看见妈妈很想安慰却又不知说什么才是,只好呆望母亲独自饮泣。令辛迈克感动的是母亲流过眼泪后,为他树立了坚强生命的榜样。 % l6 K/ z3 P' l
& e$ J$ W* q, a) r0 g1 w
    心碎妈妈 靠主坚强 2 X7 V4 R  z# V( q% p5 ]

4 m  F% n3 e* \6 q8 f; K6 L; z    「那时许多亲友及教会肢体闻讯,都跑来安慰妈妈,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我家?对妈妈说:『倘若是我一定会放弃,求助福利救济。』但妈妈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心虽破碎却从没有想过放弃。曾有两年,她每天工作23小时,才能支撑这个家。妈妈之所以能胜过艰难的考验,是因为在困境中她仍信靠神,经常以祷告来寻求神的帮助。」
; {8 p( a3 [, L& J$ ?& I1 f8 Z( d" N
    迈克记得在爸爸离开那年,看见母亲为这个家日以继夜地辛劳,他曾问妈妈怎样可以帮忙,甚而想退学工作以减轻母亲的担子,但母亲却对他说:「不用,孩子,我要你继续上学,尽你所能的把书读好。」迈克看到妈妈不易被击倒的坚韧生命力,使他学习到在被人伤害、打击时,自己该如何靠主站起来。
2 l3 D+ S- R/ T/ p: u9 H- \+ d4 x' A" }3 V
    十二岁成一家之主 3 x% E- ]& ?  R  x  H3 O

$ y/ y$ \/ ?% Z& ?7 V4 F    「妈真是我的良师益友,成为我灰心丧志时的扶持者。」记得爸爸离开后,哥哥力迪搬回家住,代替父亲担负「一家之主」的角色;怎料六个月后,力迪竟在一次交通意外被醉酒驾车的司机撞个正著,当场罹难。噩讯传到辛家,小迈克正在厨房帮妈妈抹地,他崩溃得不能爬起来,辛母就在小迈克几乎放弃时对他说:「孩子,这就是艰苦饼了!先是爸爸离开,后是力迪离去,面对这双重的打击,我们也如你伤痛万分。但你是不是因为这些不幸而为自己找自暴自弃的借口?不,不要这样。纵然遭击倒,我们也要在每次的不幸中重新振作,坚强地爬起来,因为我们所事奉的神是伟大全能的主。」说毕,便问才12岁的小迈克,愿不愿从此刻开始担负这个家「一家之主」的角色?小迈克看著妈妈说话时,眼神所流露的信任,才第一次感到自己属于这个家,是这家的一份子,有责任照顾这个家,便坐起为自己列出一张个人目标的清单:
5 C. a8 c$ A# b: S/ M( S2 e3 d- B$ H# T* w: B4 F4 y7 {' Y9 q
    「目标一:要努力读书以获奖学金读大学;目标二:读大学时要成为足球队的代表;目标三:在学业有成后要买幢房子给妈妈住,照顾她一生;目标四:创立自己的事业……」 7 D; f1 N% o8 S# m# D- {# a0 m

% o' B, l% I4 w/ ^5 P    童年不快 烙印心间
# [1 e4 x* j! b/ R2 |- E2 x: S# s# {& ^* p
    在神的帮助下,辛迈克十二岁时所定的目标,随著年日,逐一实现。「就如母亲常说: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因著妈妈对神的信心,我也就常相信只要有耶稣同在,我便能落实自己的梦想。因为耶稣是我的力量。」关键时刻母亲对他的信任,令他刹那间自信心增强,勇于为充满不幸的人生奋斗。
( Q  N* P/ J6 j) ]
: t4 f% l( }9 ~    今天长大成人并已是七个孩子父亲的辛迈克,不但拥有大学学位,创立自己事业之前,曾有 12年时间成为美式足球闪亮亮的球星。而少年时所许下的愿,要为妈妈买幢房子,让她安享晚年,也相继落实了。
2 i/ X2 O/ Q6 I& \. Y
! _1 _, g3 v8 E( F: m' {8 ?    纵然梦想逐一落实,童年破碎家庭的不愉快经历,却深深烙印迈克心间。从积极面来看,这不愉快的经历,促使他在 1984年与妻子娟结婚时立下心志,要尽一切努力保全这个家的完整,好叫孩子不重蹈自己童年的不幸。为圆这美梦,他立志要做妻子的好丈夫,未来孩子的好爸爸。可惜,童年不愉快的经历为他带来负面的影响,影响著他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第一年的婚姻生活,已让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妻子的好丈夫、将来孩子的好爸爸。在想做好丈夫而总做不好的挣扎中,他察觉自己原来尚未完全以耶稣为其生命之主!
3 s0 u! N8 X) ^) E2 C
' }" A3 h( l+ V! t    担心步爸爸的后尘 ! K3 s) a5 _% N$ }, X2 k- u

- R' P  p+ A- ]    「虽然我曾在十三岁时决志信耶稣,但那时的决志,是出于错误的动机,一是怕入地狱,二是想逗妈妈开心。因此可以说,真正让耶稣成为我生命之主,是我与娟结婚后的第一年。那年婚姻生活所带来的挣扎让我醒悟,要凭己力做个好丈夫真不容易。我看见自己身上有著爸爸的影子,对事对人的情绪反应,就好像当年爸爸的翻版。爸爸是个很勤奋工作的人,常因工作忽略家庭,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吃饭、睡觉,从不关心妻子与孩子,更甚少与家人交谈。他是个不善表达情绪的人。」迈克婚后第一年遇到挫折时,也像辛爸爸般不愿与妻子谈话,终日躲在房内玩电脑游戏。妻子把他从房中拉出来,要他正视退缩的自己;迈克开始担心自己正步爸爸的后尘——情绪化、郁郁寡欢、疏离以及不忠。怎么办?「我意识到,我无法再靠自己,我需要耶稣基督的帮助。
. u7 z/ l+ z* ~2 g: @" l
3 J" X  L2 m' r1 G( y    「也在此刻,我醒悟到父亲离开家庭的决定,对孩子心智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障碍。」因为爸爸当年无情的离去,他一直感到这是父亲对这个家、对妈妈、甚而对自己的一种否定,以致常有一种被拒绝、遭离弃的苦涩徘徊于心间,再久都无法驱散。未婚时,他尚可把心间的怨恨发泄于足球上;结婚后,朝夕相对的妻子便常成为他情绪上的发泄对象。 : V! ]8 B# N/ y  E1 t, K
/ i* Q- G, f& E2 ^
    没有宽恕 没有成长8 g3 R7 w" n' B& h( n+ J

& I. I1 p6 E- Y1 S6 Q7 U    一天,夫妇俩一起去探望辛妈妈,其妻发现迈克对妈妈极其疼爱,却对住在附近的爸爸不理不睬,便对迈克说:「你不能如此待爸爸,他以前虽有什么不是,然而始终是你的爸爸啊!」迈克听后,极其不悦地斥责妻子:「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当时不在场,没看见他的无情……他最令人憎恶的,就是他在主日讲台上教导会众有关罪的事,其他日子自己却搭上另一女人,这是堂堂正正男人所为吗?不,他根本不配!」妻子耐心开解他:「但你总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你一日不与爸爸复和,你内心一日不得安宁,这样会把你整个人撕裂,也会撕破我们的家庭。」迈克在妻子劝告中醒悟,是的,倘若他仍怨恨父亲,他就无法成长,无法成为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爸爸。
. P! n; P5 x4 F$ b' V7 _: [* V- i: D. E! w9 N* ?$ _
    「一个人内里有什么便只能给什么,倘若我内里充满的是苦毒与怨恨,我所能给这个家与孩子的便是苦毒与怨恨了;倘若我内里有的是宽恕、恩慈与仁爱,那我就会在不觉中把这些优良品质传给孩子。我内里生命有什么,我就会留给孩子什么。」 * t- H- R+ q. V0 }9 z/ q

& F8 \8 x: Q+ I9 [* t% L    不要把咒诅代代相传" o. x* M2 E- ], z% q% v) p

) X% W% ^" Y# g+ \, X: S    生命本身就充满选择,如果我不选择宽恕,继续往前行时,苦涩与怨恨,便会为我家族带来永不止息的咒诅。
% P2 J' B  g- F1 }' E9 Z& a! C- [. j
    经过一番挣扎后,在神的帮助下,迈克才能在「原谅」与「不原谅」之间,选择「原谅」。「生命本身就充满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宽恕或不宽恕,可以选择坐言起行或只言不行,可以选择顺服主或不顺服,这些都关系到个人的选择。如果我不选择宽恕,继续往前行,苦涩与怨恨,便会为我的家族带来永不止息的咒诅。」就如迈克的父亲,原来也是成长于一个破碎家庭;而迈克的祖父也是在破碎家庭长大。父亲一代不但父亲闹离婚,父亲的兄弟姊妹也曾离婚;到了迈克这一代,他的九兄姊中有八个曾离婚,其中一个还曾离婚两次。当他与兄姊们一家大团聚时,谈到辛家离婚的情况,迈克其中一个侄子便说:辛家好像得了咒诅似的,每一代都会闹离婚。
" k! B9 O& G  y7 M6 Z, Q; }- M) W  j2 v7 F3 G7 k
    「不,我不要这咒诅在我家延续,主啊!来帮助我!」迈克在祷告中对主说。为了爱主的缘故,为了自己生命的成长,也为了孩子有个完整的家,迈克选择顺服神,打电话给父亲,表示愿意原谅他。 ; _. J, @1 p3 y+ O( l

& ~% S0 H# d  R; s! @6 Q: P    在致电父亲前,迈克尚不甘心,与神讨价还价:「我可以照你的话去做,若我打电话给他时,电话铃声响了一次没人接听,我就挂断电话。」谁料,打电话那天,他才刚拨过号码,尚未听到电话铃声响,便已传来爸爸接电话的声音,父子在电话中交谈了近三小时。迈克才了解:爸爸的成长背景令他一直不知道自己曾伤害这个家、伤害孩子。听到迈克说原谅他时,辛爸爸也不明白自己做错什么,需要迈克的原谅:「我一直为这个家努力工作,供应全家生活上一切所需,为什么我还像亏欠了你们,要你来原谅我?」
* z* B/ h% E! A% G2 ~$ [8 t  g/ @# L- p, @6 D8 Z
   ; C+ F/ z+ F5 R: T+ U- O' U

& {; N5 M* I/ f0 S6 U) W( X: E
0 M  A9 ~1 @) t$ [
% A. Q1 i3 _$ l) m  u( i- |+ I- @
! Y: n- ^8 G: p4 J) z) r8 h      彼此一来一往的交谈后,迈克才知道,父亲小时也不曾有人关心,经常被寄养于不同亲戚家,从没有人为他树立爸爸的榜样。以致为人父后,以为勤奋喂饱一家,便算尽了为父的责任。了解爸爸的成长背景后,迈克感到自己过去的愚蠢,竟从没尝试与爸爸好好沟通,了解父亲的成长经历。这个电话使他再度感受父子之间的爱,也因而第一次心灵有被释放之感。原来,宽恕别人,不单可让人得释放,更可让自己得到释放。
$ D3 c, \/ b  K9 B" e5 @
7 o- p4 }. u6 l- \$ [   8 G8 c1 g, L; @
6 O' j( M  J9 B) h9 C9 c3 {
    经常离家 幸福难觅
4 B! Z& s+ _% ?3 w" w2 ?8 Q: x2 c7 B& K' e6 K% i
    令迈克更感谢主的就是妻子小娟的提醒,时常成为他灵命成长的好帮手。当他于1992年退出美式足球职业生涯,开始建立自己第二个事业时,经常要出差,令独自留在家照顾孩子的妻子感到不满。一天,二人为此商谈,迈克对妻子说:「如果你认为我喜欢出外跑,你就错解我了。我这么奔波劳碌赚钱,都是为了这个家,希望未来的日子这个家有更好的保障。」
3 B, Q  A' r! C' a% h  |
; Z' [! D' M  Z' Z2 i+ a, J4 h    其妻却说:「我和孩子都不需要住大屋,不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我们需要的是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你,对这个家的归属感,能在家有更多的参与,有更多的投入。我们需要在家见到你!」妻子的话唤醒了迈克,特别当妻子说:「孩子们正在成长阶段,开始有自己的个性,倘若我们不把握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塑造好的品格;过后,便会来不及了!他们现在对周遭的世界感到好奇、新鲜,活力充沛地常问许多问题,也常问我:『爸爸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家?』
* `" m' p+ S  }; E$ }/ k) a3 ?( J# j( ~" `" {
    「我很感谢你为这个家的付出,但我希望你明白,我不能独力养育这些孩子。你经常说希望有个幸福家庭;但你却日夜不在家,从没机会与孩子一起祷告,怎能企盼家庭有幸福?我们需要你参与家庭聚会,我们需要你帮忙做家务,与我一起解决孩子间的纠纷。如果你经常不在家,如何有机会看著孩子长大,如何有机会处理这些事?任何事总须付代价!」 5 z, h/ U2 x8 o# L" Q+ n  X4 N6 E" n

1 |4 t/ e6 \* Q" l    夫妻合力 养育孩子) V4 V% S6 @* v* o; N- w8 }: F
( X# _; X5 s4 \7 d3 N8 n
    要引领孩子从小学习以主居首位,为人父母便先要以耶稣基督为自己生命至高之领导。
* W* k/ N; \& ~/ k. H
+ ~  }5 j4 k# h0 i" ]; c$ P    迈克点点头,醒悟自己身为丈夫和父亲,是一家之主,角色很重要,需要与妻子鼎力合作,为孩子树立榜样,也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幸福家庭,以避免孩子沦为街童,或终日流连商场、上网玩游戏。想及孩子可被塑造的成长机会一旦过去,日后懊悔要追回来也不可能时,他便深感有责任与妻子一起抚养孩子成人。于是请妻子帮助,编排出外行程,务使工作与家庭取得平衡。
% j/ I' I; g& b# R9 S7 \4 r! J/ r! t' f6 V3 ~! H. D% F( A
    爱护孩子的同时,迈克决定为这个家提供属灵基础,让神在家中居首位,以神话语教导孩子,务使家中每个成员都能以耶稣为生命之主,共同建立一个属神的幸福家庭。「要引领孩子从小学习以主居首位,为人父母便先要以耶稣基督为自己生命至高之领导…妻子是神赐给男人的好帮手,因此为人夫的,一定要爱护妻子,与妻子一起培育孩子,让孩子可从父母相爱的关系,学晓怎样做女人,怎样做男人,以及怎样与异性朋友相处。」 # R9 D: p7 B9 E7 k6 s0 o

+ ]3 o! @1 T" n    成功从家庭开始 8 A( S" X7 K* j. x! O

; B3 v* b5 J# f$ Q# c% e7 [5 H) D4 Z    没有家庭作为支持的基础,就没有人能完全得到身心灵上的健康发展。即或有人家庭生活一团糟,却在社会上很成功;但这种成功只属短暂,惟有家庭幸福才是长久,陪伴自己终老。
/ ]. e" f2 S* F- [/ ]
% h1 C& F) j! w" M6 l% A1 i    现年46岁的辛迈克,除享有幸福家庭外,曾成为不少大机构的顾问,四处应邀演讲「成功之道」,他每次出外演讲时必定强调「家庭第一」——健康又互爱的家庭才是迈向成功的开始。 * y. D/ {7 v) r# M) V
8 Y, N# _4 v9 ]) e0 T5 M' k" a
    「任何男人要成为孩子的好爸爸,妻子的好丈夫,第一个要克服的就是自己内里的自私。我过去曾是个自私的男人,只顾发展自己的事业,很少顾及家人及孩子情感的需要以及对他们有爱的表现;但在神的帮助下,与妻子彼此守望,生命便有成长,学习视妻子及孩子为至宝。在我生命有所成长时,孩子也跟著成长,得到健康自我形象的发展。
+ O7 b& h$ `+ g$ {& r4 t* X; h( ?& s" K/ X6 ?! x
    「作为基督徒的我们,对神一定要全然委身,无论是家庭、是工作,都要以神为服侍的首要目标,竭尽所能,做好神委托给我们的责任。」7 K! v: i3 v0 K0 Y: i
. x# [7 l  D) K
  
: T' I8 ^* B: f! l3 I$ S0 F, _% R4 G5 O; _4 b% ]$ b
]主啊,让我们成为你和平的使者4 Q3 j% e+ G1 r( d; U3 ~
 在憎恨之处,播下爱心;在仇视之处,播下宽恕;
: ~$ L, L) }2 g9 Y+ N1 {% _( ^  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在黑暗之处,播下光明;4 Z; V% E4 v( i) Y2 _
在失望之处,播下希望;在忧伤之处,播下喜乐。
# d& b2 ~6 a  K2 F, y# R+ V7 l使我,安慰别人,胜于寻求安慰;了解别人,胜于寻求了解;! U; P* P& i( c( l0 f+ p7 t. Q% ?
关爱别人,胜于寻求关爱。因为,在向人付出时,我们才有所得着;
2 U# w7 i# |0 D7 R: g; t/ p饶恕别人之际,我们才得蒙赦免;藉着死,我们才得永生。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9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帖由 ganxiezhu 于 2009-4-19 01:01 发表 5 Y  A4 O& L0 n) p8 i
    其妻却说:「我和孩子都不需要住大屋,不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我们需要的是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一家之主的你,对这个家的归属感,能在家有更多的参与,有更多的投入。我们需要在家见到你!」妻子的话唤醒了迈克,特别当妻子说:「孩子们正在成长阶段,开始有自己的个性,倘若我们不把握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塑造好的品格;过后,便会来不及了!他们现在对周遭的世界感到好奇、新鲜,活力充沛地常问许多问题,也常问我:『爸爸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回家?』 : {: O5 T7 `* L5 f3 V  L* [% O
2 d, G  J; B  s' J  M/ m, u8 F, e0 G
    「我很感谢你为这个家的付出,但我希望你明白,我不能独力养育这些孩子。你经常说希望有个幸福家庭;但你却日夜不在家,从没机会与孩子一起祷告,怎能企盼家庭有幸福?我们需要你参与家庭聚会,我们需要你帮忙做家务,与我一起解决孩子间的纠纷。如果你经常不在家,如何有机会看著孩子长大,如何有机会处理这些事?任何事总须付代价!」[/
  P; p+ v7 q% P/ k8 d* ?
' J, x; ^2 X: T  n* J2 K
    谢谢很好的提醒,特别是对弟兄们。% L0 v5 g7 Z" ~" G( o1 A& j

7 F  b, Z9 o/ M3 y$ l[ 本帖最后由 micher 于 2009-4-19 20:31 编辑 ]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做个好配偶, 好难的. 继续努力ing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9-4-20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楼 的帖子

过来人都会说阿门。
理袁律师事务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0 17:07 , Processed in 0.11587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