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711
5 y( D" O! h+ [3 I
, r9 x2 ^ a& ~种族,这个词,如今我们听来已经没有什麽感觉了。甚至,我们的脑海中,还浮现出“无论红、黄、黑、白种,都是有尊严的人”这样的歌词。然而,种族这个词,曾经沉重无比。" n- D7 d- @, G
C% G1 |: d. F2 I6 U6 B" l1960年代之前,美国是个“黑白分明”的国家。这里的“黑白”,不是指是非,是指种族──黑人与白人永远壁垒分明。黑人受尽羞辱、压迫和折腾,白人则死抱著种族优越感,认为黑人只是二等人,与奴隶和狗无异。
7 G; x0 {$ F3 e% w$ ^
# H4 P/ w/ X% E" D! O) t- o0 x. \# ~% a当时的美国,汽油站有三个厕所∶白种男人、白种女人和有色人种。百货公司有两台饮水机∶白种人和有色人种。大多数博物馆,每星期有一天,开放给有色人种,其馀日子,有色人种一概不能进入。还有一些博物馆,连一天都不给。
[, e8 u6 C+ b
. C( l- Y6 g/ A" P6 E: P在亚特兰大搭乘公车,黑人必须坐到公车後半部。而且法律规定,黑人必须让座位给白人。在阿拉巴马,黑人必须在门前缴付车资,然後走到车的後门上车。一些坏心肠的司机,有时还会提早关上後门绝尘而去,使付了车资的黑人不得上车。$ D& F6 i/ Q; G. e; Y1 T0 _3 r
# `2 b8 d6 l u1 G
这样的种族隔离政策,致使黑人受尽折磨,不单是肉体上的,而且是心灵上的。
/ W7 D" K. Y! Q# ~. J
; T' ^/ f) d: ~+ ^& G' X% |白人与黑人在不同的餐厅用餐,在不同的学校读书,上不同的教堂。最羞辱黑人的,莫过於餐馆前横挂著“黑人与狗,不得进入”的招牌。亚特兰大法律还规定,黑人不得成为陪审团、不得进白人专用厕所、不得在白人游泳池戏水、不得入宿白人旅馆、不得坐电影院的大堂位置、大学不为黑人学生留一席位┅┅
$ W; q& }+ E3 W5 ?! g1 O/ N
# Y, D" V1 A4 n7 B1 U0 ~黑人没有受到法律与执法者的公平对待。到底有多少黑人被警员枪杀、无故殴打,实在难以统计。
9 C6 U$ X' ?; q' x5 b1 Z; c0 L4 v! Q9 _
终於有一个黑人领袖站起来,率领黑人争取民权,黑人才重新有了盼望。这个人就是马丁•路德•金牧师(Martin Luther King Jr.)。6 S' F( _# G# D+ c! A* c4 ~
8 _8 @% h5 g# D% O2 W虽然金氏在感情方面曾经越轨,算是私德有亏,但他对美国民权的贡献,不可抹杀。% X+ e& T; p6 Y( l0 k
& [6 `& y$ u2 o$ |金氏采用了 “和平抗争”的方式。他的原则是∶非暴力。他坦言,这是从他所传的福音、耶稣基督的爱与盼望中得到的启发。他说∶“当我做牧师的时候,我也想不到,自己日後竟会卷入非暴力抵抗里。我既不是策动者,亦不是提议者,我只是单纯回应人民的呼唤,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当抗议开始的时候,我的思想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回到‘登山宝训’中爱的崇高教训,以及甘地那非暴力的抵抗方法。” (注1)
/ A; t" C0 w2 r
; x. U6 n& i9 C% R5 u# K因为持守非暴力原则,金氏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甚至当警察无理地将他抓进监牢,他虽痛苦,却不发怨言,也不煽动黑人的愤怒。他不愿黑人的心因暴力反抗而变硬。他对黑人同胞发出呼吁∶“我们或许失败、死亡,遭到恐吓、诽谤、诬陷┅┅但,我们终会胜利。”
5 `% `! E9 ~* J2 s7 ~! p4 h/ ^& u& @! r8 G1 U T7 d
这样的民权斗争获得了很大的成果,那些不解金氏的非暴力斗争原则的人,後来也不得不认同金氏所言∶“仇恨瘫痪生命,爱却释放生命;仇恨扰乱生命,爱却使生命变得和谐;仇恨使生命变得黯淡,爱却使生命发出光辉。”
1 k5 G' V, n; ~- q, X! _' W1 X2 q" h& J1 k9 e1 e: L' \3 d
在他被暗杀的前一晚(注2),他发表了最後的演讲∶- e( i7 x. e4 G
* q. m4 [5 A1 |1 ]7 `; q“就像其他人一样,我亦想长命百岁┅┅但现今我已不在乎。我只想完成上帝的旨意┅┅他容许我到山上,从那里俯瞰,看见应许之地。我或许不能跟你们一起到达,但我要让你们知道,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将会到达那应许美地。所以今晚我很高兴,心中一无挂虑,我不惧怕任何人,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上主荣耀的来临。”
+ y$ c2 T, m# k/ j& c9 T: j: Y: K$ y0 L: A6 y' ^
金氏以生命彻底实践出爱与宽恕,改变了世界。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R' ^9 D+ u6 }* \+ i
5 f [5 k: R# j v注∶
- y( j9 e: @, q- t( u1. 《马太福音》5章至7章,耶稣对最高伦理准则的教导。印度的甘地,也以“登山宝训”,为其和平革命的基础。% T8 }; o Z6 [
2. 金氏於1968年4月4日遭暗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