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本文网址:http://news.backchina.com/2009/6/7/43900.html
5 A. h, `) y+ b9 h, R在全球经济危机“打磨”下,海归们调整心态,不再视高薪厚职为终极目标。他们说,第一是“保就业”,然后才是“论发展”,低调务实心态似乎更甚于中国本土学子。
* V. e* s+ K4 ^
! `1 A+ P# }" d4 R" F: h0 \9 \4 e “3,000元人民币就能接受”,王东东表示自己很务实,心里早有对薪酬和岗位的预期。2月毕业于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微电子学硕士的他,其后两个月在瑞典寻觅机会,但与他专业对口的企业都经历煎熬,就连瑞典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别说一位外国人。他不想浪费青春,决定回中国择业。
# Y3 Q$ V! d- F, u/ F, [$ R2 v8 ~) m2 }$ S( D. c4 V6 W# Y+ }
看法相似的海归很多,他们表示,只有中国或许会率先走出金融海啸的困局,“在国外镀金后,最好踏实地回国,这样比较安全”。
- x# c9 c7 V: z% ]( S! ?+ k9 E: M' @9 Z U* C
留学成本高难面对父母
! ` C9 a- M8 f
5 b3 Y5 \* V( z( z" a2 k+ b7 S 王鹏将于7月毕业,正为洛杉矶一家电脑硬件公司兼职,他说中国现今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海归带来最好的机遇,但薪水过低,与留学成本相对很不平衡,“父母花光积蓄让我留学,我回去每月只拿3,000块,如何面对他们?”
* ?# n" P; j, x' d5 ^, V, u t& w( j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汽车工程学硕士孙松形容,回国求职已经历一番心理煎熬,“很多人以为在美国毕业后,肯定会拿绿卡、住洋房、赚高薪。现在回国求职,都不敢告诉朋友,怕丢面子”。他表示现在看开了,在中国,进不了大汽车公司,民营企业也可以;若不行,还可以去语言学校教英语,哪一行都有生存空间,也能赚钱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