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n& B5 J& y; ^/ d 近几个月来,铁道部等政府部门的官员在采访时都表示将购买国货。上个月也有类似的一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当时中国欧盟商会(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说,不久前的一项太阳能合同投标程序加入了排除国外竞争者的内容。 投标的主要标准是初始价,这方面对中国企业有利,而伍德克表示,国际上的标准做法是考虑设施的整个使用周期,这对需要需要较少后期维护的国外产品有利。 从那以后,中文媒体一直在攻击伍德克,他的讲话被随意翻译成中文,然后再更加随意地翻译回英文,登在政府经营的英文出版物上。发展改革委在其网站上对批评了伍德克,称中国企业实际上才是受害者。最近公布的做法似乎就符合这一表态。 分析师说,采购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不愿批准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关政府采购方面的内容。世界贸易组织为所有签字国提供了竞争的舞台,因此他们可以投标其他国家的政府合同。美国和大多数其他主要经济体已经签署,但中国还没有。 目前中国被批评为试图通过出口摆脱衰退。中国的刺激资金有助于提高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进口──5月份的铜进口量增加了两倍多──这让巴西和澳大利亚等资源大国从中受益。但迄今为止其它国家对本国经济能从中国的需求中受到更全面提振的期待却落空了,今年以来中国的进口总额下降了28%,并继续保持着贸易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