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http://news.sina.com.cn/o/2009-12-18/101416794719s.shtml
" Z1 V! m9 Z8 ^. z
" O# N/ y! O6 j9 Y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段秀杰、于欣怡):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流感疫情公报显示,截至12月6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至少已造成9596人死亡。自今年4月从墨西哥暴发以来,甲流疫情迅速席卷全球。面对本世纪第一个全球性大流感,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积极合作,共筑“防护墙”。这一联合应对方式改写了人类有关流感防控的历史,而此次甲流疫情大流行也为全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敲响了警钟。- W) R$ p Z9 }- k* w2 Y- [3 J: D
; ~4 h' g! G& @2 U8 U' |0 N 今年4月,一种新型流感在墨西哥和美国部分地区悄然出现并迅速传播,短短两个月内,从集中暴发的北美地区迅速传播至欧洲、亚洲以及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等国。
& L' x \; `3 q% V. ]' o. W2 z ~3 I+ ^! y
“这是加拿大第一例甲型N1N1流感死亡病例。”
6 U% E. k" B9 \6 L, A; a# m# s+ f. M3 _- b
“5月8日,三名日本人从底特律回国时,被检测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 s, d) l9 [ l. T& A
: U3 X. s& g; K
“哥伦比亚有一例甲流病例被确诊,为防止疫情蔓延,我们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4 h2 }+ A. U. u3 N" n8 k8 b: _9 Z
/ U% j7 Q2 k& u9 k" c5 Y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已经出现过两次大的疫情,分别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05年的禽流感疫情。这两次疫情从范围来说虽未构成全球性冲击,却暴露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薄弱环节。为了提高世界各国应对大规模疫情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牵头制定了《国际卫生条例》,要求各国建立疫情预警系统。与此同时,世卫组织还建立了6级疫情预警机制,通过疫情扩散范围确定警告级别。' V- V: l$ W1 m$ V+ a, a* \6 U
* Y; l; L6 v9 ~- ]% I 根据世卫组织的研究,以往流感达到大流行级别一般需要6至9个月时间,而被称作甲型H1N1的流感病毒不仅引发了高死亡率,其惊人的传播速度更是导致了全球恐慌,也促使世卫组织一周之内将流感疫情警告级别接连提升3级。6月11日,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瑞士日内瓦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警告级别提升至6级。* A; o* z0 F$ a. c; ]4 _/ c, B0 C
4 n6 o0 f4 X. R, b e) I 陈冯富珍说:“截至今天,共有74个国家报告了近3万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而这仅仅是一部分。除少数国家外,目前报告大量病例的国家都拥有良好的检查和测试条件,我们认为更大规模的传播将不可避免。根据现有的证据以及专家的评估,流感大流行的条件目前已经具备。因此我决定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5级提升至6级。”4 q8 q- `6 O2 J) U8 M" @& N, D4 T
8 \( l& ]0 N# Y) ]; b
世卫组织宣布最高警告级别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昭示着全球性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联合狙击战”已经打响。4月下旬,甲流疫情的发源地墨西哥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国内所有的学校一度停课,除民众生活必须的公众服务行业外,其他公共事务和经济活动全部停止。而在同为甲流疫情重灾区的美国,政府和卫生部门对甲流疫情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在其执政100天发表的讲话中呼吁民众对甲流疫情保持警惕。
: w0 a8 |( V9 Y6 r3 ?. G7 j9 t3 T8 _8 A8 o# T
奥巴马说:“我认为现在的关键是要确保我们对流感疫情保持高度警惕,每当有新病例出现时,每个人都能作出适当的反应,个别家庭要开始采取明智的防范措施,这是非常重要的。”
8 x* B' @" H# q" K3 P( G5 h+ y2 X, K1 b# m
面对这场本世纪以来最大的流感疫情,人们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国际合作才是应对疫情最有效的途径。甲流疫情暴发后,联合国大会就甲型H1N1流感问题举行了特别会议;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召开了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卫生部长特别会议。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经验交流高级别会议上,有关国家分享了信息和经验,共谋合作,加强疫情应对的能力建设。在5月中旬召开的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甲型H1N1流感更是成为了大会的中心话题,团结、合作的呼声成为与会者的共同心愿。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上强调,全球团结是应对危机的关键。2 F# U/ I2 l4 ?
1 C: P+ T5 S4 M/ N" A8 w
潘基文说:“我们的应对方式应该是同时兼顾自身利益和全球稳定的一种方式,这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种考验。我们需要以一种积极的多边合作方式加以应对,帮助那些需要援助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为它们可能很难应付这种威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健康。”$ o2 Z" X' w9 _+ F3 z! i3 E
! ^) G3 o' V6 f& D3 D7 i/ T) D 在这次会议上,与会的中国卫生部长陈竺针对全球卫生工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卫生工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多项建议。他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抗击流感疫情。而在陈竺做出上述表态前,中国就已经展开了有关国际合作。5月1日,中国援助墨西哥抗击甲流的首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通过包机运抵墨西哥,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亲自前往机场,代表墨西哥政府接受中国政府的捐赠。
* P ~; o+ q7 Z/ Q0 C ^: R- S$ z( e# n
卡尔德隆说:“我代表墨西哥人民和墨西哥政府感谢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向墨西哥提供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中方向我们提供数十吨的医用物资,像体温测试仪、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对于墨西哥非常有用的物资。”
/ k: S; y8 S, G
" B! A4 ?# M/ j6 b. `% h 与中国一样,很多国家面对流感大流行都表现出了合作诚意并付诸行动。美国卫生部7月宣布,向泛美卫生组织捐赠42万个疗程的抗病毒药物“达菲”,帮助拉美与加勒比海地区国家抗击甲流疫情。与此同时,在世卫组织的协调指导下,各国共享病毒毒株和医疗信息,大大加快了疫苗的研发速度。许多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功研制疫苗,并在疫情高峰重回北半球之际展开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
: z+ P) r8 G. F3 h4 ]. y! T/ h; `' V2 v
值得关注的是,在甲流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了零星的抗药性病例以及甲流病毒变异的报告。对此,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流行病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指出,与其他病毒相比,流感病毒的特点是变异速度快,关键的一点在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是否引发了公共卫生意义上的变异。“所谓公共卫生意义的变异,就是对致死和易感、或是对疫苗的抗药性出现挑战性的东西,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这样的变异。所以它的公共卫生意义还不足,还不能影响我们的决策。最好的办法是我们继续观测,利用全球网来检测。而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 e7 n: [5 p4 C- w+ N# i
, p X$ O }5 ]
就在世界各国展开甲流疫苗大规模接种之际,第二波甲流疫情自10月中下旬开始在北半球卷土重来。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相比,第二波疫情不仅异乎寻常地提前,并且比春夏第一波甲流疫情暴发时更为严重。在第二波疫情中,美国仍是重灾区,死亡病例占全球甲流死亡病例总数的约七成。此外,位于东欧地区的乌克兰10月底也宣布暴发大规模流感疫情。4 L8 o+ z2 n" T1 e8 O6 }9 r
) K2 ~% p) Q4 [: ]# K4 C, i
面对依然严峻的疫情形势,世卫组织表示,甲流疫情目前仍在人类的严密监控之下,人类在应对甲流疫情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根据治疗情况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世卫组织发言人哈特尔11月表示,将“达菲”等抗病毒药物使用的步骤提前能够有效防止患者的病情恶化。- ~+ t& c+ ^% J3 h1 s& p3 L8 A& u
5 b( ]2 b3 C4 H8 r9 ?
哈特尔说:“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经验,了解达菲等抗病毒药物在对抗甲流病毒和减少重症病例方面的相关情况。对于高危人群,需要提早服用达菲等抗病毒药物,而高危人群外的健康人群,如果出现持续出现感冒症状达到三天,就需服用抗病毒药物。”( Z, ]7 Y6 h* p4 m
# x) K; M6 B4 }; {' m; Z
此外,中国北京市政府12月17日宣布,经过长达7个月的科研攻关,已研制出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新药“金花清感方”。该药治疗效果明显,且费用仅为“达菲”药费的1/4左右,为全球治疗甲型H1N1流感提供了新选择。
3 G7 G& E( [1 I$ L
/ T* {! I6 ]+ _% c2 o" s 目前,全球的甲流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但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疫情一直处在可控状态。对于这个结果,曾光教授给予了积极评价:“这次是全球第一次携手认真应对流感大流行。尽管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不一样,但是还是有利的遏制了流感流行。全人类第一次共同应对流感本身的意义是很伟大的,改写了人类流感的防治史,会对今后的流感防治、包括对季节性流感的防治、对疫苗的接种产生深远的影响。”" {$ J" ^8 @. O5 z: \/ H6 e
5 b9 \9 w2 ~( Z! s
在携手创造人类应对全球大流感历史的同时,世界各国也应该深刻认识到建立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的重要性,在构筑社会屏障、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对此,曾光教授给出了一些建议:“对生物学防治全球很重视,对于社会学防治、建立人的社会免疫屏障上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国际分工也有待加强。另外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还远远不够,原因之一,发达国家自己的(流感疫苗)都不够,但是如果(疫情)在发展中国家流行可能后果更严重,无论如何这方面的援助应该加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