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3929* g3 \+ z+ w q
X; S7 W I" R有时在清晨祈祷後,到人民大学的跑道上散步,享受明媚的阳光,然後跑上几圈。) D! p1 c% Q& j8 s( [6 W7 Z5 v% E
/ u8 O2 r/ Z+ R% Z“人生而在枷锁中,但无往不在为自由而抗争。”这是我在近来散步的心得。与鲁索的结论刚好想反(鲁索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编注)。
0 O3 t/ v( v9 C9 U7 H- I+ z- X) u' J
9 B# U. H7 N4 a* N想起这以往的十几年,从上大学到现在,如果要我做一个总结的话,那麽我的回答只有四个字∶“追逐自由!”2 y6 b2 P$ E5 X% T; u( ~
! @& u( r. b ?" p) B掌握资源的体制- M3 u: {7 A5 e8 A
" s' a1 t8 N }5 j7 m; ]
进入大学的时候,市场经济已经在这座海边城市迅猛涨潮。
8 \1 K7 N2 r0 S: k" z
5 ]9 m, w; _! O" ^% }7 r5 u0 h就如大海的辽阔带来自由,市场无边无际,也应当是有益於增进自由的。( M3 S9 S, K; Z7 x: N
0 I/ j! s+ Z; _7 C8 D
然而,大学围墙之内,我们却削尖脑袋往体制里钻。( T+ B# n8 l* n( p* n, g
# ~- e9 s1 i9 D8 h2 K7 w- ?) w大一期间,我加入过不下数十个学生团体,从学生会、自律会到诗社。所有这些团体,都受学校共青团支部和学生处的领导。6 ^/ f k- v- ^, `( B# H7 J
# K* K3 l& y7 W2 |
加入这些团体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它们是学校的权力体制所设立的。如果能够在这些团体里得到提拔和青睐,那麽将来就业就会有好前途(90年代中期,高校的权力体制,还相当程度上掌管著就业分配)。
9 P# @4 e: `6 Q7 |; D- R+ e) n; T% }4 }
於是,对於许多学生,大学变成了取悦体制、争取好前程,而不是如何学习、进取、自由地参与就业竞争之处。这是有可能取悦体制的学生们的第一选择。学习、增长才干,那是其次的。& b' E a+ y; { ~- ~3 ?1 Y
. Q8 U* H' F. ? t2 @6 G
我当然也拥有一点进入体制的可能性。我的身分是班级的副班长,还是系里面的一个什麽委员。另外,我跻身学校的各个学生团体,等著同系高年级的学生干部,把位置传承给我这师弟。肥缺可不能流了外系,那是系领导非常关心的。
3 i" _4 N2 Y/ b9 `
* z( p- r1 |& e5 ?; x& ?. c0 n7 c在体制里面钻营,讨好是少不了的。记得刚入学校,本系与外系有一场球赛,我作为新生里的学生干部,与系书记一同观战。我不时想就战况评说两句,但总是觉得很不自然,陷入失语。那是一个失去独立自我、想巴结别人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少年人的窘境。6 d- A4 \ M7 F) _/ {+ L) I
$ P" Y! U& ]8 f
而从事政工的领导,也较少把学生当作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个体来看待。系书记曾在毕业晚会上总结∶“这三年来你们都是好孩子。”学生干部们点头称是。
; L" j' P. K8 |5 m0 O8 x8 g2 F) [' j5 D9 i1 s! u* ?
我想在这里反省的是,当初我是多麽的有愧於自由的原则──其一是向下对同学专制训政,其二向上是对领导巴结讨好!" m: h$ V, f% m- C# a! p
' b, k1 R1 s, D
对同学专制训政
& S3 h5 [, M- W3 p" f" c( r7 H4 [
. }& R* k: c" p' A" m9 j学校的课程无比枯燥,老师在课上多是照本宣科。而我作为点名班长,每节课必须在场。身为这个体制里的积极分子,我被委托以权力,这个权力与那些藐视体制的同学们,产生了紧张的关系。当他们以迟到挑战这个体制的权威的时候,我祭出的是“申韩之法势”(申韩,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编注)。我们班级有31个人,我曾经一节课点了17个迟到。我代表一个体制与同学对抗。
3 r, ]+ Z6 q4 @* P8 W" V/ [% c4 }4 K
$ v( H2 \+ Y2 r4 [, H; [; y8 G又有一次,我与五个同学一起迟到了。我在课後走上讲台,宣布本节课只有我一个人迟到,因为我迟到了,没有资格点其它人的名。
7 x- A9 b9 k- _& d$ [
1 k! Z4 s% o& j- f. _专制不仅需要铁腕,还要“先克己,後克人”。" U3 a) ^ L: L6 T8 I5 _& y* U, d2 q: c
: [$ [& x2 i- ?
求学期间的最後一次游泳,我终生难忘。黄昏时分来到海边,朝著满潮後海中的一座养殖场游过去,那一次差点淹死。
1 w. T4 U' ~, O7 j; y" ^' j5 b6 l6 s; t
後来晚上喝酒,三年来被我压制的同学,可能想来“整”我一下,过来劝酒。趁著酒劲,加上从大海里死里逃生的猛劲,我朝劝酒的同学一把狠狠推去,把他摔倒在地上┅┅
1 a8 S* H4 ^: h1 ~% ~4 O* y7 T8 ]$ L8 a, T" w* @
对不起了!我的同学们!你们看到这篇文章时,也接受我的道歉吧!
4 ^) u3 E; i! l3 p q" J* l. f+ j4 }! H3 R5 u+ R+ o& b. }( Z
对领导巴结讨好$ S( o3 E7 i8 a" I
' Y( i6 P) D& [: g. Q体制里的钻营,极大地扭曲和异化了我少年的生命。那时生活中充满了紧张和痛苦,但却不知道原因,现在我知道了,那痛苦是出於对良知的压抑。, S6 }- K) I; x
/ B. I1 R, Y( [" J) [当时流行给老师送礼,有的老师甚至以让同学补考的手段,迫使同学送礼。为此,甚至评出59.99分令人大跌眼镜的成绩。
) d! }2 C9 T0 [3 g0 S D% X* i! Y4 k- ^6 w; L" |: \
系主任是我尊重的长者,也是我家乡的远房亲戚。然而,主任照顾我,是因为我的家贫穷。当时新加坡有一个洪文发先生,设立了一个奖学金,评上的贫困学生,一年可以得到两千多块钱的资助。每个学校一年一名,各个系轮流。我入学的时候,轮到了我系,那一年这个奖学金安排给了我。我家虽穷,但是我的成绩不好,是不太有资格得这个奖的。因此我的心中就很挣扎,觉得不应当接受这个奖,但是最後还是接受了。
! d4 _) T9 Y& i9 w1 F" R# z+ I7 a6 ]4 a+ c+ w. o
每年春节返乡,父母就会准备很多土特产,要我送给主任。每当大包小包打起来的时候,我就觉得痛苦和屈辱。因为那时我不仅读毛泽东,还读丘吉尔和罗斯福。一种来自西方的骑士精神开始在我心里升腾,然而,这个骑士却要拎著大包小包,回学校去送礼。* Q+ l# Y& ^5 f! C1 y5 l" Z
1 g3 S2 s2 p. ]% T W0 o
此际,我的人格是分裂的,介於骑士与中国传统的奴才哲学之间。
, D' |4 j3 V7 i B6 e( J+ _0 d( f8 w5 T2 `
我们没钱,又要讨好系主任,於是有一次,我与一个同乡学长,居然想出办法来,就是带上菜,到系主任家吃饭。结果系主任哪里看得上我们这些小菜,自己备了一大桌丰盛筵席,款待我们这俩个小老乡。
5 p! Z9 _( `2 ^
$ G8 y( [( X4 s9 H" U! S3 e1 R现在想起来,其实系主任并不看重我的这些礼物。问题出在我和父母身上,是我们坚持了一种送礼哲学。多年後,父亲病逝,系主任返乡,在家乡的小巷里,他牵著我的手边走边叮嘱我,要照顾好母亲。令我终生难忘。
4 \9 `8 F+ M% G6 s) z# ^" H. {7 L
实践自由的召唤5 g+ E9 n/ E( S1 g' @
* M) G, s' H5 ?$ t4 p我深深怀念蔡元培、陈独秀先生,心中只记得五四後,蔡先生在北大挂印而去时,留在桌面上的那句话∶“杀君马者道旁儿”(路旁看热闹、拍手叫好的人,导致了参赛的马累死。编注)!( `8 I/ F4 g s% b! h( B. C
# c2 y6 u' ~! m失去了蔡先生,更失去了20世纪初曾经有的自由之大学。蔡先生的自由之大学,原本就只是东亚这块盐硷地上,前辈们用勇力创造的的奇葩。我们没有生长自由鲜花的土壤,所以自由之花雕谢本是无可挽回之事。
! d4 M% T7 C4 i \$ M/ e/ q8 U' w5 _
" X7 H6 T! H6 R' V, s9 C5 R我们都不配享有自由。我们,这些被专制毒害的生命,目标是权力,手段是铁腕或者贿赂,与民众的关系是对抗和压制,本质是自我中心,表现是正儿八经的卫道士,实质是脆弱──这就是曾经的我,也可能是曾经的你。0 U5 V2 I0 z6 B- Q9 x8 `: |: a
) d% _5 u% d' y+ x+ |3 w& b大学啊,你的名字应该叫自由!其实,人生的名字又何尝不该叫自由?; }% v2 W+ B, \" N( M
# C/ J* s" Q: u" q7 ~2 o8 X站在一年之初,不仅要怀旧,还要展望未来。自由,不仅要反对一种体制,更是要反省我们心灵的阴暗;自由,不仅呼唤建立一种制度,更是呼唤一种生活方式。从作一个谦卑的人开始,从尊重他人开始,从不送礼、不讨好、不巴结开始,脚踏实地地生活和创造。
0 u: a# K1 K' M3 ?& p
1 _. P5 t; L9 g- o1 q自由是一堆具体而微的生活细节,背後是一颗被更新了的心灵,一个深知个体独立之珍贵的生命。
8 f1 d/ ]9 w4 {* T# Z# I- ?. B$ ] p& U- \
2000年1月6日,李慎之先生对我谆谆叮嘱∶“你记住,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换一种生活方式!”先生已逝,如今我还要说一句∶“自由是一种生活方式,要换一种生活方式!”以此纪念先生。
3 ~" r H% T1 ?4 C! |! Y8 t `2 F8 M5 V- ]
其实,从信仰的角度来说,自由应当是上帝的召唤。《独立宣言》说∶“人是被造而平等的。”我今天要说的是∶“人生是被上帝召唤去实践自由的。”# A n3 M" l7 N4 \2 Z
/ [2 m- S0 }+ R2 j% {% N作者现在北京某出版机构工作。 |
|